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1页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2页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3页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4页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阳城》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摩莱里与《自然法典》马布利与《福克翁谈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1772-1837)欧文(1771-1858)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思想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三大空想家的历史观都含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第二,三大空想家把背叛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社会矛盾的弊病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第三,三大空想家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其中有不少科学的因素。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三大空想家都未能从根本上跳出唯心史观的圈子,未能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三大空想家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第三,三大空想家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祠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人类发展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无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和平过渡主要的形式

可能的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同一历史时期)发生。(1)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论(2)列宁的少数或一国先发生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

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又作出了数国或一国首先胜利的论断。依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单纯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会主义的国际性。◆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

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

“直接过渡”是指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绕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直接”通达社会主义社会。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国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18年夏天——1921年初: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3、1921年3月—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四,试行租让制、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由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实行粮食税制度,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农民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品;

第二,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实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第三,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工农关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列宁同农民交谈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6)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7)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列宁晚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其特点是: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苏联国徽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首都彼得堡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1944年,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东欧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45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亚洲1948年,朝鲜人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61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在美洲建立了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共和国。拉美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曲折,甚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批判继承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继承: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批判: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一、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第二节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为前提,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长时间努力和艰苦探索。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大大加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第六章

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对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对立的复杂局面。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邓小平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国家革命方式和手段前苏联城市武装起义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欧亚等11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建立国家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苏联红军的解放,结合本国人民武装力量建立国家(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19171923十月革命及欧洲革命浪潮1945低潮欧亚革命浪潮1959低潮1989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1.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组织形式。第一国际成立1919年6月初,上海等地工人举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恩格斯参加第一国际的会员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向工人阶级灌输的结果。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其次,“在资本主义市渡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光明磊落的党,是不怕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在改正缺点和错误中不断前进的党。(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