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目录【课程目标】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对亚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西学东渐佛教传入中国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人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社会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佛教补充了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精神慰藉的需求。人与自己消除欲望,转生来世,享受极乐阅读教材,简述佛教传播和中国化的历程时期过程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明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汉之际开始传入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隋唐完成本土化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宋明融合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一、佛教传入中国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这被认为是佛教的传入。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是现存唯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禅”是静坐的意思,即提倡安心静虚的修行方式。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1.过程
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整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宗派创始人教义主张天台宗一切“皆由心生”,止(坐禅)、观(宗教理论)并重华严宗法藏“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唯识宗玄奘“万法唯识”、“心外无法”净土宗慧远“念佛往生”禅宗达摩“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见性成佛”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温故知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集•蒿里行》310年整个黄河流域遭受蝗灾,草茎树叶甚至牛马毛都被吃光,接着发生大瘟疫。
——译自《晋书•食货志》时代背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统治者:麻醉人民,维护统治。名士:质疑儒学,崇尚玄学。民众:痛苦无奈,求佛慰藉。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灭佛”?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②影响社会生产③破坏家庭秩序①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④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2、影响(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的果。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3)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壁画(2)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希腊人像与犍陀罗像比较犍陀罗国,是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是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十六大国之一,大致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人首次看到犍陀罗艺术作品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异域感。相比我国的佛教造像,犍陀罗雕塑的立体感更强,人物形象有更偏写实。由于亚历山大东征直达印度,造成了希腊文化和艺术的东传。【知识拓展】犍陀罗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它的雕像艺术,明显地带有希腊风情(4)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转型时代帝国时代明末清初"西学东来"晚清(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未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二、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进民主主义者《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利玛窦(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利玛窦来华后,先后在澳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他还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并指“上帝”概念早已存在中国上古文献中,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利玛窦本人更穿著中国士人服饰。利玛窦成功地觐见皇帝后,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
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
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他把从国外带来的西洋镜、自鸣钟、三棱镜、圣母像等西洋奇物公开展示给当地民众观看。【知识拓展】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利玛窦与徐光启等人合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几何学方面,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共同翻译了《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圜容较义》等数学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地
图利玛窦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首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与郭居静神父一同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传播中国文化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关于友谊的格言上百则。文
学01040302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西学东渐”的表现第一次高潮: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②《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中国文化的应对①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人才。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受两次鸦片战争刺激,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先后向西方学习内忧外患下渐醒——中体西用舰船利炮下惊醒——开眼看世界只关注先进军事科技及器械之术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及思想第三次高潮: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更是承上启下,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虽涉及政治制度及思想民族危亡下觉醒
—资产阶级救亡图存但全盘西化,亦步亦趋,收效甚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文化新生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派遣留学生江南制造总局《农政全书》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
——摘编自熊月之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器物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侵略与冲击抗争与探索中西文化的深刻交汇
——中国学习西方的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主流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对比明末清初和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的不同明末清初近代以来背景内容主体目的影响作用国力较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在中国落后于西方被迫向西方学习主要是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广泛,涉及器物、制度、思想等多个方面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与中国士大夫进行合作,反映了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的目的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救亡图存前者社会影响小;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西学传播途径广泛,社会影响大;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第一次,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第二次,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第三次,明代中期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推动中华文化逐渐开始转型。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全面交流。中华文化交流发展的特点:1.阶段性明显:佛教传入西学东渐前阶段:交融汇合明清之后:西学东渐2.主动—被动—主动3.包容性:中国理学融合了佛教思想4.近代学习内容逐渐深入:器物—制度—思想贰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东传西传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茶文化儒学建筑茶文化制度儒学建筑汉字历法诗文医学一、对亚洲的影响——东亚文化圈类别时间影响汉字儒学佛教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播前4-3世纪3-5世纪4世纪以后7世纪7世纪14世纪15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日本等国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赋税制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科举制移植于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所学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8世纪以后,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粉碎骑士阶层,推动封建社会瓦解。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洲,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14至15世纪印刷术传至欧洲,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药品批量采购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定制家具配套地板采购协议2篇
- 2025版城市更新项目建议书编制及实施指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安全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协议(金版)3篇
- 2024某科技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开发合同
- 2024年猕猴桃树苗分销合作合同
- 2024年版国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水果商贩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购买合同范本(含产权转移及过户手续)3篇
- 2024年跨国销售协议英文版式样版B版
- vpn基础与应用简介
- 失禁性皮炎护理最新版课件
- 急症识别及处理课件
-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共38)
- 《认识长方形》数学
- 关注体重 控制血压课件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17)
- (完整版)保温工艺课件
- 设计验证和生产确认[福特FORD]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课件159-200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