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_第1页
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_第2页
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_第3页
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_第4页
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艾滋病的职业暴露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液体等引起的危害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PEP)应包括急救、对暴露级别的评估、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报告与保密HIV职业暴露的传染源

在我国,由于部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不足,缺乏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少人认为在目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下,自己不可能接触到艾滋病人或HIV感染者;一些医院或因为担心经济成本增加,或因为怕麻烦而仍然延续长期形成的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不注意职业防护,这样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就医务人员而言,工作中常见的HIV暴露源包括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室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在医务人员的工作中,许多情况并不会直接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有感染性的体液或含有HIV的其他体液而发生职业暴露,因此也不会感染HIV。例如:在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或汗液;关怀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和他们谈话、握手暴露的方式与感染的相关性

暴露途径与感染HIV的危险度

暴露途径感染人数感染危险度针刺损伤9/36280.2(0.1%~0.5%)黏膜暴露1/10070.1%(0.01%~0.5%)通过完整皮肤的传播0/27120(0%~0.1%)针刺损失:最主要的暴露方式

感染可能性大小与针头的特性、刺伤的深度、针头上有无可见的血液及血液量的多少、感染源患者的感染阶段、以及被伤者的遗传特性有关。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的可能性大;刺伤越深、针头上被污染的血液越多,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感染的可能性就小;如作为感染源的病人在被刺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被感染的可能性则大黏膜暴露:遂不及防皮肤接触:一般是指非完整的皮肤,如破损、擦伤、皮炎等;皮肤虽然完整但接触时间较长,即数分钟或更长、接触面积较大,视为暴露;研究人员或卫生机构人员任何直接接触(即没戴手套)HIV浓缩物,可视为暴露,并需考虑暴露后预防用药处理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有哪些?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明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血液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HIV培养物病人处于窗口期HIV职业暴露:存在危险,发生率很低职业暴露于HIV后,存在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可是,如果医护人员缺乏艾滋病防护意识以及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的知识与能力,是完全有可能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什么是普遍性防护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要原因)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普遍性防护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安全处置废弃物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认真洗手为避免职业暴露应做哪些工作?

事故原因预防的关键: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布局安全操作(S-SOP)废弃物消毒处理健康监护严格而又不断更新的培训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时进修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要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上级专家要对工作安全及整个安全工作环境负责,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安全,同时加强新技术新知识培训

实验室人员防护要点是什么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把所有标本都应看作潜在的HIV传染源;病人的标本应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避免污染到容器外,如果泼洒出来,应尽快用消毒剂进行处理;标本的运送均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离心、搅拌、超声、吸吹标本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些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尽量避免使用锐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锐器,建议在使用锐器前更换两副新的手套,并小心操作,避免戳伤;操作时如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实验室人员安全措施---健康监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每半年做一次HIV抗体复测,并保留血样一年以上遇有意外事故,接触者应在接触当时、接触4周、8周、12周、6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局部紧急处理刺激出血: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

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紧急报告向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部门)报告及早报告,作好处理咨询与宣传稳定情绪了解全过程后分析感染可能性提供相关知识防止传播向有关领导报告,做好保密,妥善处理暴露者风险评估紧急处理的质量决定服药方案明确感染和措施效果决定服药方案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传染源严重程度暴露级别选择的方案不必要基本程序服药强化程序服药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其他污染物或其沾染器械是否不需PEP血液或含血体液,脑脊液,HIV培养物刺、割伤皮肤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只沾污完整的皮肤不需PEP危险度低危表皮擦伤、针刺等高危伤口较深、见血液等2级暴露3级暴露暴露量量小暴露时间短量大暴露时间长2级暴露1级暴露不需PEP其他污染物粪,尿,呕吐物等有传染性的体液

(经血传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任何肉眼可见的全血体液不传染性体液

(经血传播)粪便,尿液鼻分泌物,痰唾液汗液泪液呕吐物步骤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传染源的HIV情况HIV阴性HIV阳性传染源不明不需PEP传染源HIV滴度低无症状,CD4高传染源HIV滴度高有症状,CD4低HIV暴露级别1(轻度)HIV暴露级别2(重度)HIV暴露级别不明暴露源的分级低传染性VL低,高CD4水平,无症状高传染性VL高,AIDS晚期,急性HIV感染,低CD4水平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HIV感染不明确,暴露源HIV感染临床阶段不清暴露程度分级一级暴露暴露物为血液,体液或含有血液和含血体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物沾污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级暴露暴露物为血液,体液或含有血液和含血体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物沾污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刺伤皮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三级暴露暴露物为血液,体液或含有血液和含血体液的医疗器械、物品;刺伤皮肤或割伤严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推荐方案

1

1 PEP不一定用,本人决定

1

2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2 1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2 2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

3 1或2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原因不明 原因不明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步骤3:预防性治疗的推荐方案PEP治疗程序连续服药4周基本PEP治疗程序AZT+3TC(或双汰芝)首选组合ddI+d4Td4T+3TC强化PEP治疗程序AZT+3TC+IDV(首选组合)基本药物+EFV(耐PI)基本药物+Kaletra基本药物+ABC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和随访

监测

平均抗体出现时间2~4月(中位数),95%HIV抗体见于6个月,有5%6个月后阳转,直至暴露后12个月内出现暴露者应在暴露当时、暴露后4周、8周、3个月和6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诊断

ELISA重复持续检出,也可快速测试阳性,并以WB确定 一旦HIV抗体阳转,则持续终身,HIVRNA敏感度高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存在,不作诊断依据

为何对暴露后预防用药进行监测?由于暴露后预防用药有一定毒副作用,包括对肝、肾、胰腺重要脏器及骨髓功能有影响最基本的监测是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一般在服药2周后开始监测,以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监测。如果监测结果出现停药或换药的指征,应立即停药或换药

为何暴露后用药可预防感染急性HIV感染的一些资料已经显示,HIV从局部到全身的感染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阻止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体内过程:

24h局部的树突状细胞

24-48h局部淋巴结

5d周围血每个感染细胞产生5000个病毒,每天1010病毒暴露后预防用药最佳时间和疗程暴露后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活病毒的机会就越好。很多专家推荐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内用药疗程一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