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三宋明理学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说明角度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并驾驭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相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一、儒学的逆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逆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峻减弱。(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干脆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领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见,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②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2)北宋:①主见: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强调要巩固中心集权,必需以唐为鉴,复兴儒学。②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渐渐形成。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说明《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供应了依据①是理学的开创者②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说明人类命运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②万物之理终归为“太极”。(2)修养论:①区分了教化的“小学”和“高校”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按部就班,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认为仁者还应有剧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②儒家有干预政治的自然权利,干政的关键在于“正君心”。2.主要贡献:将《高校》《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3.地位及影响(1)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地位:心学的出现,标记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表现(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①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②穷理方法:反对埋首书册,主见于人生日常处干脆体悟理,以“独创本心”作为自己安家立命的准则。(2)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心学的集大成者。①理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②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③特点: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即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转变为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eq\a\vs4\al(微小点拨)[时空观念]梳理东汉末年到唐代、儒学的发展逆境、宋代、明代儒学的复兴历程,相识儒家重建信仰的重大意义,从宏观角度形成正确的时空相识。[学习思索]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教材P13)当时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分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以此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要旨点拨]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白儒学强大的生命力。[学习思索]为什么理学家特殊重视找寻“孔颜之乐”?(教材P14)“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境界为乐。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意。因此他们很重视找寻“孔颜之乐”。[概念阐释]理学理学是理学家在继承传统儒家精神的基础上,汲取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朱熹继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正式的正统哲学思想。[易错提示]“格物致知”≠实践出真知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图解识记]朱熹理学思想[学习思索]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教材P15)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全部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他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自然权利,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所以被诬为“伪学”。但是从根本上看,朱熹的学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图解识记]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思索]今日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观点?(教材P16)王守仁确定了文化对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确定了精神力气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他的忧虑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轻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作用。即便是在今日,他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重视道德文明建设仍旧具有确定的启发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探究主题一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挚友岂不是天理?”——《朱文公集》探究点一:朱熹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见?他怎样发展了传统儒学?提示: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更加重视伦理道德,将之上升为哲学高度。史料二明代东林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切。”。探究点二:上述史料体现了理学的哪些影响?提示:引导人关注社会发展,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史料三“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探究点三:据史料三,理学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辩证相识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须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等观念。(2)主动影响:①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勉进取,为志向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非常主动的影响,今日人们依旧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对宋明理学应实行的看法: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探究主题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史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河南程氏遗书》探究点一:“二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提示: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说明,理是万物的本原。史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探究点二:与史料一相比,陆九渊的主见有何不同?提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史料三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独创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来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探究点三:史料三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哪一方面产生冲突,各自的主见是什么?提示: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朱熹主见“格物致知”,陆九渊主见“独创本心”。用比较法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详细相识“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独创本心”;克服私欲,复原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行起到主动作用自我测评(教材P17)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思路点拨:结合朱熹和王守仁两人的思想主见,从两人对“理”的相识、实现“理”的途径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答案提示: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强调日积月累、按部就班,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与把握天理。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究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材料阅读与思索(教材P17)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思路点拨:王阳明的“良知”是其心学的重要内容,“良知”即人“心”所致。答案提示: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复原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勉立志。[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题组1儒学的逆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及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D.儒学复古性色调深厚解析:唐朝儒学依旧是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唐朝儒学受到佛学的影响,未反映出“三教合一”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代儒学家汲取佛教中合理成分,充溢和发展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在传统的儒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阐释,故D项错误。答案:C2.“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是()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 D.清代儒学解析:宋代的理学把儒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故C正确。答案:C3.理学注意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找寻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A.西汉 B.北宋C.元朝 D.明朝解析: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选B项。答案:B题组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4.朱熹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却)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却)了一事道理。”由材料可以推知朱熹认为()A.天理高于人欲 B.天理存于心中C.格物可以明理 D.格物殊途同归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也就是通过接触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出理的存在,天理高于人欲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天理存于心中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格物可以明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格物殊途同归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5.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按部就班,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 B.朱熹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朱熹区分了教化的“小学”和“高校”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按部就班,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故选B项。答案:B题组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及对宋明理学的综合相识6.“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提出这一主见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 D.李贽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反映的是陆九渊的心学,故选C项。答案:C7.王守仁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见()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都向外部世界探寻真学问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学问D.探求学问要敢于向人求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实力。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故选A项。答案:A8.程朱理学主见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守仁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复原固有的“天理”,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