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2/1A/wKhkGWcteduAbZUMAAIJGdaM1Yg364.jpg)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2/1A/wKhkGWcteduAbZUMAAIJGdaM1Yg3642.jpg)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2/1A/wKhkGWcteduAbZUMAAIJGdaM1Yg3643.jpg)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2/1A/wKhkGWcteduAbZUMAAIJGdaM1Yg3644.jpg)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2/1A/wKhkGWcteduAbZUMAAIJGdaM1Yg3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一粒种子的力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一颗种子在黑暗中悄然萌生。它没有可以选择的地方,只是命运将其安置在一个荒芜的山谷里。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环境,这颗种子也毫不气馁,它深知只有勇敢面对困境,才能在逆境中崛起。时光荏苒,种子慢慢长大,终于有一天,它凭借顽强的意志破土而出,展开了嫩绿的叶梢。然而,它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生活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美好。山谷里的狂风肆虐,干旱和无尽的坎坷让它疲惫不堪。尽管如此,种子从未放弃。它尽力吸收阳光、水分和养料,hun养自己,让自己茁壮成长。当狂风吹拂过来时,它紧紧抓住泥土,稳稳地站住;当干旱袭来时,它努力向根部汲取力量,不让自己凋零。终于有一天,种子遇到了春风。春风如同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它的脸颊,为它带来了生机。在春风的滋养下,种子变得生机勃勃,它的根系稳如磐石,枝叶繁茂,几乎覆盖了整个山谷。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又将种子的小小世界打得支离破碎。这一次,种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它试图抵抗,但无济于事。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它几乎举步维艰。然而,就在它以为自己即将完全崩溃时,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了它的身上。那缕阳光温柔而强大,仿佛在告诉它:只要心中有信念,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于是,种子坚定地站直了身躯,用尽全身力气,再次与风暴抗争。经过无数次的奋力拼搏,种子终于在狂风暴雨中找到了喘息的机会。它挺起了胸膛,开始呼吸这山谷中久违的清新空气。此时,它已经不再是那个脆弱的种子,而是一棵挺拔的小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此,这棵小树在山谷中茁壮成长,成为了一片丰饶的树林。它身边的动物,无需再到别处寻找食物,它身边的居民,再也不用为水源发愁。这一切,都源于那粒坚定不移的种子。阅读完上文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标题“一粒种子的力量”中的“力量”指的是什么?2.文章中,种子是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下来的?3.文章中,种子在最绝望的时候,是靠什么重新振作的?4.种子最终成为了一片树林,这说明了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原文】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洒下银色的光辉。一位老人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静静地凝望着那轮明月。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那时,老人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他的家园。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来到老槐树下,与村民们一起欣赏那轮明月,谈论着家常。那时的月亮,如同老人的心一样,明亮而温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头发渐渐斑白,皱纹爬上了他的脸庞。他的家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熟悉的面孔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陌生的面孔。老人感到孤独,他开始怀念那些曾经的时光。一天晚上,老人又来到了老槐树下。月光下,他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那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正专注地望着月亮,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老人心头一震,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年轻时光。“年轻人,你为何独自在此赏月?”老人打破了沉默。“我……我想在这里找到一份宁静,感受那份对未来的憧憬。”年轻人回答。老人笑了,他站起身,走到年轻人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你知道月亮为何如此明亮吗?因为它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就像你的梦想,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实现。”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感激地点了点头,与老人一起坐在老槐树下,继续欣赏那轮明月。【题目】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景象?请用一句话概括。2.老人年轻时对月亮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3.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家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描述。4.老人与年轻人的对话中,老人想要传达给年轻人的是什么信息?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陈情表(节选)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5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见背——去世B.舅夺母志:夺——改变C.寻蒙国恩:寻——不久D.本图宦达:图——图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以险衅/臣具以表闻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门衰祚薄/厚德载物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B.李密因为祖母年老体弱,所以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C.李密认为自己曾经在蜀汉为官,不应该得到晋朝的重用。D.李密希望晋武帝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允许他暂时不赴任。4.对文中画线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想接受皇上的命令急速前往,但祖母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勉强顺从个人情感,但报告申诉却不被允许。B.我想遵从命令迅速出发,但祖母的病却日渐加重;想要顺从个人的情感,但又不允许我这样做。C.我想要立刻去履行诏令,但是祖母的病越来越重;想要暂时顺从自己的私心,但又害怕被责备。D.我希望马上遵照诏书行动,可是祖母的病情日益恶化;想要顺从自己的心意,但又担心不被许可。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细腻的叙述,展现了作者与祖母之间深厚的感情。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自己在新旧两朝为官的不同态度。C.语言质朴真诚,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孝心和忠诚。D.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日作王禹偁寒食家家出火迟,石泉湲湲竹阴垂。日长独坐黄昏后,闲数庭前落花时。【注】①王禹偁:北宋诗人。②火:指炊事用的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寒食家家出火迟,石泉湲湲竹阴垂”描绘了寒食节家家户户延迟出火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节日氛围。B.诗歌颔联“日长独坐黄昏后,闲数庭前落花时”表现了诗人独自在黄昏时分闲坐,无聊地数着庭前落花的时光。C.诗歌尾联“闲数庭前落花时”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D.诗歌通过对寒食节、黄昏、落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分)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那是一个美丽的秋天,阳光洒在大地上,森林里的草木都变得金黄。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户外活动中,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树林。他们一边欣赏着秋色,一边比赛着谁能够找到最长的一条树根。小明突然发现一根头发粗细的树根,挂在树枝上,仿佛一位智慧的守林人,用根须紧握着树干。根的下方,zesss一串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如同大自然的明珠。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中的文言文部分:“发,指头发。”2.请简要概括文章开头部分所描绘的画面特点。3.请分析画线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效果。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起源于黄河流域,逐步确立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等八个节气。后来,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又在八个节气的基础上,改进与增补,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它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一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根据天文、气候、物候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气温、降水、物候等气象状况,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时间指南。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在漫长的传承与实践中,客观地融入了民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实践。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农谚,总结了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农民生产经验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浩如烟海,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诗文,无不体现着节气文化的韵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春回大地、春雨及时降临的喜悦,也道出了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等逐渐兴起,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作用似乎弱化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智慧都是永恒的,它依然能给我们提供无穷的启示。题目: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小题。(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的内涵。(5分)(2)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的认识。(10分)八、写作题(60分)题目要求: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从任意角度出发,但必须紧扣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且能够体现出你的思考与见解。注意文章的结构要合理,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材料:“生活是一本大书,只有不断翻阅,才能有所领悟。”——老舍写作提示:你可以围绕“生活是一本大书”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观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文章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但必须有明确的观点。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有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024-2025学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一粒种子的力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一颗种子在黑暗中悄然萌生。它没有可以选择的地方,只是命运将其安置在一个荒芜的山谷里。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环境,这颗种子也毫不气馁,它深知只有勇敢面对困境,才能在逆境中崛起。时光荏苒,种子慢慢长大,终于有一天,它凭借顽强的意志破土而出,展开了嫩绿的叶梢。然而,它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生活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美好。山谷里的狂风肆虐,干旱和无尽的坎坷让它疲惫不堪。尽管如此,种子从未放弃。它尽力吸收阳光、水分和养料,hun养自己,让自己茁壮成长。当狂风吹拂过来时,它紧紧抓住泥土,稳稳地站住;当干旱袭来时,它努力向根部汲取力量,不让自己凋零。终于有一天,种子遇到了春风。春风如同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它的脸颊,为它带来了生机。在春风的滋养下,种子变得生机勃勃,它的根系稳如磐石,枝叶繁茂,几乎覆盖了整个山谷。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又将种子的小小世界打得支离破碎。这一次,种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它试图抵抗,但无济于事。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它几乎举步维艰。然而,就在它以为自己即将完全崩溃时,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了它的身上。那缕阳光温柔而强大,仿佛在告诉它:只要心中有信念,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于是,种子坚定地站直了身躯,用尽全身力气,再次与风暴抗争。经过无数次的奋力拼搏,种子终于在狂风暴雨中找到了喘息的机会。它挺起了胸膛,开始呼吸这山谷中久违的清新空气。此时,它已经不再是那个脆弱的种子,而是一棵挺拔的小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此,这棵小树在山谷中茁壮成长,成为了一片丰饶的树林。它身边的动物,无需再到别处寻找食物,它身边的居民,再也不用为水源发愁。这一切,都源于那粒坚定不移的种子。阅读完上文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标题“一粒种子的力量”中的“力量”指的是什么?答案:①种子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意志;②种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毅力;③种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2.文章中,种子是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下来的?答案:①种子尽力吸收阳光、水分和养料;②紧紧抓住泥土,稳稳地站住;③努力向根部汲取力量,不让自己凋零;④勇敢面对狂风和干旱;⑤在春风的滋养下变得生机勃勃;⑥经过无数次的拼搏,终于战胜了风暴。3.文章中,种子在最绝望的时候,是靠什么重新振作的?答案:一缕阳光,它温柔而强大,仿佛在告诉种子:只要心中有信念,风雨过后便是彩虹。4.种子最终成为了一片树林,这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了种子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以及生命在逆境中的强大力量。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原文】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洒下银色的光辉。一位老人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静静地凝望着那轮明月。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那时,老人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他的家园。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来到老槐树下,与村民们一起欣赏那轮明月,谈论着家常。那时的月亮,如同老人的心一样,明亮而温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头发渐渐斑白,皱纹爬上了他的脸庞。他的家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熟悉的面孔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陌生的面孔。老人感到孤独,他开始怀念那些曾经的时光。一天晚上,老人又来到了老槐树下。月光下,他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那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正专注地望着月亮,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老人心头一震,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年轻时光。“年轻人,你为何独自在此赏月?”老人打破了沉默。“我……我想在这里找到一份宁静,感受那份对未来的憧憬。”年轻人回答。老人笑了,他站起身,走到年轻人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你知道月亮为何如此明亮吗?因为它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就像你的梦想,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实现。”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感激地点了点头,与老人一起坐在老槐树下,继续欣赏那轮明月。【题目】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景象?请用一句话概括。2.老人年轻时对月亮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3.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家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描述。4.老人与年轻人的对话中,老人想要传达给年轻人的是什么信息?【答案】1.文章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的景象。2.老人年轻时对月亮的感受是热爱和欣赏,认为月亮明亮而温暖。3.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熟悉的面孔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陌生的面孔。4.老人想要传达给年轻人的是:月亮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只要坚持,年轻人的梦想也会实现。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陈情表(节选)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5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见背——去世B.舅夺母志:夺——改变C.寻蒙国恩:寻——不久D.本图宦达:图——图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以险衅/臣具以表闻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门衰祚薄/厚德载物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B.李密因为祖母年老体弱,所以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C.李密认为自己曾经在蜀汉为官,不应该得到晋朝的重用。D.李密希望晋武帝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允许他暂时不赴任。4.对文中画线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想接受皇上的命令急速前往,但祖母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勉强顺从个人情感,但报告申诉却不被允许。B.我想遵从命令迅速出发,但祖母的病却日渐加重;想要顺从个人的情感,但又不允许我这样做。C.我想要立刻去履行诏令,但是祖母的病越来越重;想要暂时顺从自己的私心,但又害怕被责备。D.我希望马上遵照诏书行动,可是祖母的病情日益恶化;想要顺从自己的心意,但又担心不被许可。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细腻的叙述,展现了作者与祖母之间深厚的感情。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自己在新旧两朝为官的不同态度。C.语言质朴真诚,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孝心和忠诚。D.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参考答案1.D(图——谋求)2.C(C项中的“薄”均指“微薄”、“浅薄”之意。A项中的“以”分别表示“因为”和“用”;B项中的“见”分别为“我”和“被”;D项中的“则”分别是转折连词“却”和判断动词“就是”。)3.C(李密并没有表达出不应受到重用的意思,而是说明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强调自己微不足道,不配受此厚恩。)4.A5.D(本文并未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虽然文中有少量的排比,但这不是本文的主要修辞特点。)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日作王禹偁寒食家家出火迟,石泉湲湲竹阴垂。日长独坐黄昏后,闲数庭前落花时。【注】①王禹偁:北宋诗人。②火:指炊事用的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寒食家家出火迟,石泉湲湲竹阴垂”描绘了寒食节家家户户延迟出火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节日氛围。B.诗歌颔联“日长独坐黄昏后,闲数庭前落花时”表现了诗人独自在黄昏时分闲坐,无聊地数着庭前落花的时光。C.诗歌尾联“闲数庭前落花时”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D.诗歌通过对寒食节、黄昏、落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分)答案:(1)B(2)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寒食节、黄昏、落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联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展现了节日氛围;颔联表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闲坐,无聊地数着落花,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中的“闲”字更是强调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答案】子宁不嗣音【解析】这道题目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其中“子宁不嗣音”意为你难道不给我回复吗?这里既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熟悉程度,也考察了学生对原文熟记和理解的能力。答案填写:“子宁不嗣音”。这样设置题目既能检验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积累情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长期记忆与文化修养的能力。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那是一个美丽的秋天,阳光洒在大地上,森林里的草木都变得金黄。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户外活动中,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树林。他们一边欣赏着秋色,一边比赛着谁能够找到最长的一条树根。小明突然发现一根头发粗细的树根,挂在树枝上,仿佛一位智慧的守林人,用根须紧握着树干。根的下方,zesss一串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如同大自然的明珠。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中的文言文部分:“发,指头发。”2.请简要概括文章开头部分所描绘的画面特点。3.请分析画线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效果。答案:1.发:指头发。2.开头部分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树木金黄的秋天景色,营造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环境。3.画线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将树根比作“智慧的守林人”,将树根与守林人的智慧联系起来,增强了读者对树根的联想和想象。拟人手法则赋予树根以人的特质,形象地描绘了树根紧握树干的样子,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亲近。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起源于黄河流域,逐步确立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等八个节气。后来,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又在八个节气的基础上,改进与增补,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它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一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根据天文、气候、物候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气温、降水、物候等气象状况,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时间指南。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在漫长的传承与实践中,客观地融入了民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实践。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农谚,总结了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农民生产经验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浩如烟海,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诗文,无不体现着节气文化的韵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春回大地、春雨及时降临的喜悦,也道出了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等逐渐兴起,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作用似乎弱化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智慧都是永恒的,它依然能给我们提供无穷的启示。题目: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小题。(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的内涵。(5分)答案:(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总结,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2)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的认识。(10分)答案:(2)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南,尽管现代农业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二十四节气”所总结的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融入了民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智慧,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具有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八、写作题(60分)题目要求: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从任意角度出发,但必须紧扣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且能够体现出你的思考与见解。注意文章的结构要合理,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材料:“生活是一本大书,只有不断翻阅,才能有所领悟。”——老舍写作提示:你可以围绕“生活是一本大书”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观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苯胺点测定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硬质合金钨钢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固体饮料行业的营销沟通与品牌知名度提升考核试卷
- 室内装饰材料安全使用规范考核试卷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肥力评估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塑料片材生产与加工技术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子女共同抚养及财产分割协议12篇
- 2025-2030年数控砂光机效率提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字化功率校准源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望远镜高清版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精神科常见药物中毒急救与护理
- 粘液腺肺癌病理报告
- 消防业务开拓方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评报告范文
- 巡察档案培训课件
- 漫画物理之力学
- 单板硬件测试规范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六章 物流营销策略制定
- 关于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学校安防监控维保方案
-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