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课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课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课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课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提升课其次单元体系构建·思维脉图本单元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它包括:(1)一条主线: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2)三个阶段:人性的解放历程:发觉了“人”(古希腊)→解放了“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社会的“人”(启蒙运动)。(3)四个事务: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历程: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专题整合·素养提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历程标记事务主要贡献地位和作用起源智者运动从相识自然转移到重点相识社会,突出人自身的价值,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确定作用的人文主义观点事实上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是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形成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确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性和个人的解放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标记着人文主义的形成发展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统治,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高峰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同等,反对等级特权;主见实行法治;对将来社会进行了设想把反封建斗争推动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的高度,人文主义发展达到高峰。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打算,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同等的精神武器(历史说明)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困;但是,我们不情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宝交换,因为道德是恒久存在的,而财宝每天在更换主子。”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见权利同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解析】选D。材料中梭伦要求人们关注道德要超过关注财宝。关注道德也就是关注人,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出梭伦反对奴隶制度,解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权利同等,只是强调了道德比财宝更重要,解除B;材料反映了梭伦主见宁可贫困也要有道德,说明他不是在抨击贫富差别,解除C。【备选习题】(唯物史观)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解析】选C。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解除。君主立宪制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解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看法1.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他们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看法,不愿走宗教改革的道路。2.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干脆与教会、教皇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束缚,提倡人的解放,宣扬王权高于教权。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这一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采纳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但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3.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抛弃了宗教外衣,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宣战,引导人们由迷信上帝转向崇尚自然,事实上是要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否定教权,他们提倡建立一个符合理性、人性的社会,天主教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1.(历史说明)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子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志向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见灵魂自我救赎【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尊严的确定,故选B。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解除。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解除。主见灵魂的自我救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强调的是利用宗教表达诉求,D解除。2.(史料实证)谚语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心情。“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变更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解析】选C。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谚语中关键词“神父”“罗马”“越坏”可知,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