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心集权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山西二模)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觉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特别广泛,多为贞人说明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加C.宗教祭祀活动渐渐削减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别B[依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特别广泛,大多是贞人说明和发布,但是到了商朝后期,其占卜的范围大大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容大多是“商王行止的记录”,据此可知,到商朝后期,商王的权力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在商朝后期,占卜的内容大多是商王的行止,没有涉及其政局的相关内容,解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占卜范围和内容的一些改变,没有涉及其宗教祭祀活动状况,解除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先秦时期,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别紧密,并没有分别的趋势,解除D项。]2.(2024·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鲜不满四弟周公旦摄政而发动了叛乱。周公旦平定了叛乱,七年后归政成王。据此可知()A.皇位世袭制得到巩固B.嫡长子继承制得以实现C.天下一家理念被强化D.分封制成为周王朝制度B[由材料可知,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归政于成王,说明嫡长子继承制最终得以实现,故选B项;秦王嬴政首称皇帝,此后才有皇位世袭制,解除A项;“天下一家”指视天下人为一家,和谐相处,而材料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实现,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解除D项。]3.(2024·重庆二模)《左传》记载,鲁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征聘。夏,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回赠)之。”终春秋之世,鲁国四次遗使聘周,遣使出聘齐国十六次。这表明当时()A.政治往来礼仪对等 B.各地经济沟通亲密C.齐国成为天下霸主 D.封建体制趋于动摇D[由材料“鲁国四次遗使聘周,遣使出聘齐国十六次”可知,当时齐国的权威竟然比周王室还要大,这说明周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战,封建体制趋于动摇,故选D项;征聘即征召诸侯聘问,是上对下的关系,而非对等关系,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状况,而非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明鲁国遣使出聘其他诸侯国,无法得出C项结论。]4.(2024·攀枝花模拟)周代冕服、弃服的色调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记,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礼乐制度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B[依据周代“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可知,服饰色调是体现等级的重要标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却受到齐国的推崇,这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渐渐走向崩溃,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服饰的“间色”渐渐受到推崇,并没有说明服饰多元成为主流,解除A项;当时周王室虽然地位下降,但齐国形式上遵从周天子,没有独立于周王室,解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等级制度走向消亡”的表述过于肯定,解除D项。]5.(2024·荆门调研)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A[材料“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说明以强国为中心的文化既是政治的臣服,也是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东周时期行政上并没有严格的统一,呈献四分五裂的状态,解除B项;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时期,东周时期虽然存在,但已经部分瓦解了,解除C项;题干信息与民族关系无关,解除D项。]6.(2024·韶关调研)“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改变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逝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D[诸侯国之间不再以“夷夏之辨”进行舆论攻击,说明常见的文化沟通使诸侯国之间相互认可对方的华夏族身份,即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故选D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存在,“消逝”说法欠妥,解除A项;战国晚期仍是诸侯纷争,天下一统的观念仍未形成,解除B项;“夷夏之辨”是一种观念,且当时仍存在肯定的尊卑秩序,解除C项。]7.(2024·唐山模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姿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 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 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C[依据材料“六王专倍,贪戾傲猛……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可知,秦始皇将其灭六国的缘由归结为六王的残暴统治、咎由自取,旨在说明其平定六国的合理性,故选C项;这段刻文将秦始皇灭六国的缘由归结为客观缘由,而非其主观上有统一全国的雄心,解除A项;秦始皇要表达的是六王的残暴导致了其灭亡,而不是对六国之间纷争的不满,解除B项;刻文叙述的是六国灭亡的缘由,无法看出秦始皇是否有对六国残余的防范,解除D项。]8.(2024·淮北一模)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洁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值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C[由材料“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洁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可知秦始皇的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值性以维护统治,故选C项;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和对思想文化的限制,解除A项;“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是材料中的现象,解除B项;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解除D项。]9.(2024·永州模拟)秦朝《法律答问》载:“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甲盗钱用以买丝,把丝寄存在乙方处,乙收受了,但不了解盗窃的事,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上述规定旨在()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同等B.轻罪重罚以削减偷盗行为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扰D.以立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D[材料表明秦朝对犯罪情形的分类做了明确而翔实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故D项正确;A、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材料没有体现轻罪重罚的思想,解除B项。]10.(2024·南通二模)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发动政变,扶立胡亥,残害诸王子、公主,就连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边统领重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也无力抗拒。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A.国家权力依据血缘关系建构B.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减弱C.郡县制度有效防范地方割据D.军政大事均由三公朝议而定B[依据题干可知,“诸王子、公主”都无力抗拒,这说明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不大,故选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国家权力不是依据血缘关系建构的,解除A项;“诸王子、公主”不属于地方割据问题,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议,解除D项。]11.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心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心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丢失了影响力B.中心集权制度使中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限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B[材料反映的是中心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解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解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解除D项。]12.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A[依据材料“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知,秦朝时,地主绅士照旧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A项正确;富庶家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些基层而非各级政权,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秦王朝是特别留意基层政权的建设和限制的,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王朝完全废除了之前的分封制而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1)依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主动作用。(1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封建子弟”这一信息回答;其次小问,可依据“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的内部等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可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干脆概括,应侧重于国家的统治方面。答案:(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10分)(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亲密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亲密结合。主动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心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心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干脆任免,都依据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心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帮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要精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心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心集权制度的发展总趋势是中心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简洁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心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心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留意,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需源于材料。答案:示例:观点:中心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分析与防范策略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体燃料雾化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维修调试合同范本
- 科室药事工作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
- 公寓分租合同范本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网络教育平台管理挑战与机遇
- 劳动合同解除的细节分析
- 2024年河北互通高速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李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袖衬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大学体育-武术散打-教案
- 镇乡自然资源规划所工作职责
- 年终奖计算方案
- 模拟药房实训总结报告
- 人工智能在智能运维中的应用
- 《脑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 荣昌坝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1
-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2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动力电池包pack控制计划
- 01SS105给排水常用仪表及特种阀门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