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22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2022届高考化学选择题型抢分强化练——题型9.4装置型基础实验选择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于制取碳酸氢钠晶体
B.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
C.用渗析法分离葡萄糖与氯化钠的混合液
D.用陶瓷蒸发皿加热NaOH溶液获得纯净的NaOH固体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A.制取氨气
B.制取碳酸氢钠
C.分离碳酸氢钠
D.干燥碳酸氢钠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
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同样的气体发生装置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省略夹持装置)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有( )项实验器材相应实验①量筒、温度计、烧杯、碎纸条、盖板中和热的测定②烧杯、分液漏斗用饱和
Na③量筒、玻璃捧、烧杯、100 mL容量瓶用浓盐酸配制100mL 0.1 mol·L④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用
H2SO4⑤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⑥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A.2项 B.3项 C.4项 D.5项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仪器甲、乙、丙中,分别依次加入下列各选项中所对应的试剂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浓盐酸、高锰酸钾、浓硫酸,制取纯净的氯气
B.浓盐酸、浓硫酸、浓硫酸,制取干燥的氯化氢气体
C.稀硫酸、溶液X、澄清石灰水,检验溶液X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D.稀硫酸、碳酸钠、次氯酸钠,验证硫酸、碳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结论A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均体现了SOC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D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A.A B.B C.C D.D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收集NH分离葡萄糖和蔗糖用该装置制备少量白色的Fe(OH)吸收Cl2A.A B.B C.C D.D硫酰氯(SO2Cl2)可用作杀虫剂,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可分解,制备时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A.球形冷凝管B应从a口进水b口出水
B.可通过观察D和E中气泡产生速率控制通入A中的SO2和Cl2的体积比
C.仪器C,D,E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无水氯化钙、浓硫酸、浓硫酸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或操作方法的改进,不是基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B.
C.
D.小方同学在课堂上学习“实验室制备硝基苯”这一实验后决定自己动手做一做,她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计用来控温,水浴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试管受热均匀
B.长玻璃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C.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稀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D.洗涤后,用无水CaCl2干燥后再过滤,即得纯硝基苯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实验目的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装有剩余溶液的试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制取并收集NO除去CO2气体中的装置或操作A.A B.B C.C D.D已知:①正丁醇沸点:117.2℃,正丁醛沸点:75.7℃;。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适量Na2Cr2O7酸性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产物
C.1,2−二碘乙烷(ICH2C已知乙烯的制备反应为,且乙烯的制备过程中会发生CH3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为乙烯制备装置且加热前需先打开止水夹K
B.广口瓶b中应盛放浓硫酸除去乙烯中混有的水蒸气
C.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c中的液体不分层
D.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的悬浊液需经过滤、水洗后,再经乙醇重结晶及干燥得到产品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
D.LiAlH4(四氢铝锂)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制备方法之一是LiH和AlC已知:①连苯三酚碱性溶液可定量吸收O2;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A中滴几滴CuSO4溶液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
B.试剂1为五氧化二磷(P2O5),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Li、LiH与水反应
C.实验时,先启动A中反应,待F出口气体验纯后点燃E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e瓶可能产生白雾
B.b、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C.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
D.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I: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止倒吸
B.实验Ⅱ:静置一段时间,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C.实验II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D.实验Ⅳ:海水的淡化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42−是SO2气体与Fe3+反应的还原产物
B.装置C烧杯中加入少量苯可以防止倒吸
C.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溶液蓝色褪色
D.在A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
A.水 B.NaOH溶液 C.CCl4 D.NaI对下图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评价不合理的是( )
选项装置和操作评价A用装置①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错误:不能用酸式滴定管,应改用碱式滴定管B用装置②制备C错误: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导管应长进短出C用装置③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正确:生成的乙烯可使高锰酸钾褪色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④的气密性正确:b处加水后,左右液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证明气密性良好A.A B.B C.C D.D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装置Ⅰ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
B.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用装置Ⅲ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用装置Ⅳ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省略)。仅用以下实验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液体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液体A浓氨水碱石灰NHB浓硝酸CuNHC浓硫酸NSNaOH溶液D稀硝酸CuNONaOH溶液A.A B.B C.C D.D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B.利用②中仪器可以配置75%的酒精溶液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
D.装置图是用来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X收集气体
YA氯化钙氯化氢水B碱石灰氨气水C碱石灰二氧化硫氢氧化钠D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A.A B.B C.C D.D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碳酸氢钠晶体的制取、物质分离与提纯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A.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NH3,然后再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用于制取碳酸氢钠晶体,故A错误;
B.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葡萄糖与氯化钠的混合液属于溶液,无法用渗析法分离,故C错误;
D.NaOH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陶瓷蒸发皿加热NaOH溶液,可用铁坩埚,故D错误。
故选B。
【解析】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制备,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解答】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故A错误;
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B错误;
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催化剂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SO2不可能完全反应,因此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故A正确;
B.装置a的作用有干燥,使气体充分混合、通过观察气泡快慢调节气体流速,故B错误;
C.实验时制取SO2
(Na2SO3固体与浓硫酸)或O2
(MnO2与H2O2)都可使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制气体的发生装置,故【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溶液配制、物质分离与提纯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①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除了使用量筒、温度计、烧杯、碎纸条、盖板外,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错误;
②碳酸钠溶液能够中和乙酸、吸收乙醇,且混合液分层,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且用到主要仪器为烧杯、分液漏斗,故正确;
③用浓盐酸配制100mL 0.1mol·L−1的稀盐酸溶液需要:量筒、玻璃捧、烧杯、100mL容量瓶,还需要胶头滴管,故错误;
④用H2SO4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可以完成,故正确;
⑤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用蒸馏实验,需要的仪器有: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可以完成,故正确;
⑥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故错误;
正确共有3【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气体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试题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解答】
A.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混合放热生成氯气,浓硫酸能够吸水,但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没有除掉,故A错误;
B.浓盐酸和浓硫酸混合放热会生成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干燥,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碳酸氢根离子也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含有CO32−,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6.【解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少量水湿润的蔗糖上滴加浓硫酸,试管中白色蔗糖固体发生脱水反应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错误;
B.Ⅱ中观察到棉球a上的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棉球b上的稀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使其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B错误;
C.Ⅱ中棉球a、b上均有水,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2O,故C错误;
D.Ⅲ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硫被完全除去,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故D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气体的收集、混合物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
B.葡萄糖和蔗糖均可透过半透膜,则图中渗析法不能分离,故B错误;
C.Fe为阳极失去电子,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则图中装置可制备少量白色的Fe(OH)2沉淀,故C正确;
D.除杂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图中导管未长进短出,易将食盐水排出,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涉及对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对仪器的识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注意对物质性质信息的应用,难度中等。
【解答】
A.球形冷凝管B应从a口进水b口出水,冷凝回流效果好,A项正确;
B.可通过观察D和E中气泡产生速率控制通入A中的SO2和Cl2的体积比,B项正确;
C.仪器C的作用为尾气处理和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体系,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该反应的尾气,可用碱石灰,C项错误;
D.硫酰氯长期放置会分解生成SO2和Cl2,因分解产生的氯气溶解在其中而发黄,D项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试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掌握实验中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装置的作用是解答关键。
【解答】
A.钠与水反应剧烈,使用较细的试管进行实验,容易造成危险,改用培养皿进行实验,是基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故A不选;
B.蒸馏收集馏分时,若锥形瓶口封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改用敞口是基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故B不选;
C.改用恒压式,便于平衡压强,使液体能够顺利流下,不是基于安全角度考虑,故C选;
D.若无改进后的玻璃管,则在加热后,有可能产生大量水蒸气时,导致压强过大,引发安全事故,则进行改进是基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故D不选。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把握实验的可行性和严密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水浴加热,温度较为恒定,且便于控制,可提供稳定的加热温度,故A正确;
B.苯和硝酸易挥发,应进行充分的冷凝,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故B正确;
C.先用水洗涤,可降低酸的浓度,用氢氧化钠洗涤,可除去酸,最后用蒸馏水再洗涤,可得到有机物,故C正确;
D.硝基苯中混有苯,用氯化钙干燥后,蒸馏可得到硝基苯,故D错误。
1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配制、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应先将残液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再洗涤试管,故A错误;
B.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图中操作合理,故B正确;
C.NO2气体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杂质应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反应原理、基本操作等,难度中等,注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物质分离方法和操作的掌握。
【解答】
A.Na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正丁醛,所以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故A正确;
B.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温度计1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产物为正丁醛,故B正确;
C.正丁醇能与钠反应,但粗正丁醛中含有水,水可以与钠反应,所以无法检验粗正丁醛中是否含有正丁醇,故【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操作,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理解能力。
【解答】
A.装置a烧瓶中产生的气体逸出,为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需先打开止水夹K,故A正确;
B.b装置用于净化气体,应盛放NaOH浓溶液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杂质气体,故B错误;
C.1,2—二碘乙烷溶于乙醇,故C正确;
D.1,2—二碘乙烷为固体,故用过滤的方法,洗涤除去水溶性杂质,经重结晶提纯,故D正确。
故选B。
【解析】
本题涉及物质的制备实验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解答】
H2还原WO3制备金属W,装置Q用于制备氢气,因盐酸易挥发,则①、②、③应分别用于除去HCl、H2S、氧气和水,得到干燥的氢气与WO3在加热条件下制备W,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A.气体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逸出,得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避免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可点燃气体,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声音越尖锐,氢气的纯度越低,故B正确;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使W处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故C正确;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故D正确;
故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注意结合气体的制备方法,按照气流的方向以及物质的性质分析各装置的作用,难度较大。
【解答】
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铜锌在稀硫酸中构成微小原电池,加快了锌失去电子,产生氢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五氧化二磷只能吸收水蒸气,不能吸收空气中CO2,CO2也能与锂反应,故试剂1应为碱石灰,故B错误;
C.反应时应先通入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锂与空气中O2、CO2反应,故C正确;
D.C装置作用是吸收氢气中混有的O2,如果撤去C装置,则Li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故D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制备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试剂的作用及习题中的信息,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a装置为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b中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在d装置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f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反应,所以应在收集装置e和尾气吸收装置f之间加一干燥装置,据此分析判断。
A.e和f之间无干燥装置,则d中生成的AlCl3进入e中,可能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而装置c中盛装浓H2SO4干燥氯气,故B错误;
C.装置中含有的空气中有氧气,能氧化Al粉,应先滴加浓盐酸并加热使产生的氯气排出装置中的氧气,再点燃d装置中的酒精灯,故C错误;
D.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氯气和MnCl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浓度降低变稀,而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则反应后的烧瓶中除生成的MnCl2外,还有未反应的稀HCl,在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根据生成的AgCl的质量可推知溶液中C【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涉及尾气处理、饱和溶液、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根据气体性质、饱和溶液特点、仪器的作用来分析解答,知道各个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氨气极易溶于水,该装置中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
B.小试管内溶液蒸发,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可导致有晶体析出,故B正确;
C.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故C错误;
D.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放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方法,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SO42−是SO2气体与Fe3+反应的氧化产物,而不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
C.B中蓝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碘单质反应,I2+SO2+2H2O=2HI+H2SO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二氧化硫还原性大于碘离子,故C正确;【解析】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和物质的鉴别,难度不大,明确苯发生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产物的差别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基本原理的积累。
【解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锥形瓶内装的试剂的作用为检验生成的溴化氢,利用溴化氢电离出的溴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溴化银,由此来检验溴和苯发生了取代反应,但溴会对HBr产生干扰,因此A中液体的作用就是除掉HBr中的Br2,
A.Br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HB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不能除掉Br2,故A错误;
B.HBr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B错误;
C.Br2易溶于CCl4,HBr不溶于CCl4,故C正确;
D.HBr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故D【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玻璃塞,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A正确;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图中进气管太短,故B正确;
C.乙醇易挥发,也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则不能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故C错误;
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如a、b形成液面差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变化,可说明气密性良好,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A.氢氧化钠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C.乙醇易挥发,也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
D.根据形成压强差的原理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滴定、气体的收集、物质的加热以及气密性的检查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合理性,难度不大.
21.【答案】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实验方案评价,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明确各类物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同时注意观察装置图等,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A.加热过程中虽然碘单质易升华,但高锰酸钾易分解,故A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