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体会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2、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品味细腻的语言美。3、掌握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感悟贴切的比喻及通感手法的运用。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1.领悟作者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体会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2.通过重点词语的赏析,体味郁达夫的悲凉、俗趣和雅趣独特的审美,欣赏荷塘月色淡雅静美的画面,3.掌握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知识精讲知识精讲【01知识常识】故都的秋1.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爱国抗日烈士。一个颠沛流离、彷徨失意、郁郁不得志的书生;一段缘至心随、互诉衷肠、细腻柔软的男女之情;一颗重义轻财、不谙世故、纯良实诚的善心;一支洞察精准、细致入微、惊风泣雨的笔杆。成就:首创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苏州烟雨记》《怀鲁迅》等2.写作背景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7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荷塘月色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加入文学研究会,他是“为人生”的青年作家;留下白话美文,他在文坛独树一帜;签名拒领美援面粉,他显示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其文长润泽,其品永流芳。成就: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代表作品:散文集《匆匆》《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2.写作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却钻进了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作者孤独苦闷,始终无法平静。于是作者写下了《荷塘月色》,文章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写照。3.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串全文的线索。二是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三是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含记人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三类。作家金句1.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2.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3.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4.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郁达夫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2.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3.气是敢做敢为,节是有所不为。4.梦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睁眼却就给密密的麻绳绑上了。——朱自清知识必备1.读准字音混沌(dùn)落蕊(ruǐ)驯鸽(xùn)细腻(nì) 平仄(zè) 颓废(tuí)夹袄(jiá) 煤屑(xiè) 踱着(duó)弥望(mí) 霎时(shà) 媛女(yuàn)2.辨明字形3.辨析词语颓废颓败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形容人的精神、情绪等颓败指衰落、破败形容物,如景象、风俗等幽僻偏僻幽僻:僻静而且光线较暗,侧重静和暗。偏僻:离城市和中心区远,交通不便,侧重位置偏。点缀点染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用于环境方面。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用于艺术创作方面。不能自已不由自主不能自已不由自主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不能自已”偏重内心活动,“不由自主”偏重身体反应。4.识记成语(1)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2)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1.选一选(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收起“吃喝玩乐过四年”的颓废,把自己融入奋进的潮流中,在奋斗中创造价值、收获幸福!(颓废·颓败)(2)晴明春日,北京的天空格外蓝,各式的风筝迎风起舞,艳丽的色彩点缀着蓝蓝的天空。(点缀·点染)(3)这个小山村,地处偏僻,村民用水极为困难。今年秋天,全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幽僻·偏僻)(4)“9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颁奖时,我不由自主地向总书记鞠了个躬。”张伯礼的这个举动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点赞和热议。(不能自已·不由自主)2.判一判(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误,并说明原因)(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蓊蓊郁郁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ד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不能用来形容声音。可改为“嘤嘤嗡嗡”。)(2)她昨晚休息得太晚了,以致今天总是没精打采的。(√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合乎语境。)重点梳理【重点01】梳理文章内容1.故都的秋在作者的笔下有怎样的特点?答:以“清、静、悲凉”为特色的“色彩浓、回味永”,它给人的感受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瑟”。2.课文第3~11段细致描绘写了故都的秋景,文中共写了五幅秋景图,请在横线处拟写小标题,填入下面横线处。3.请结合文本内容绘出作者朱自清散步的路线图。《荷塘月色》的文眼是什么?有何作用?【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示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重点02】赏析散文的画面美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本身就是一幅画、一首诗,那就让我们用镜头和文字来呈现出老北京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选取的都是老北京的景物,却呈现出摇曳多姿的不同之美。请从两文中任选一幅图画,为画面命名,并从景物选取、形声色态、画面组合、氛围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作为微视频拍摄的参照。【明确】画面命名角度赏析①《故都的秋》小院清秋图景物选取②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形声色态③多半冷色调,房子是“破屋”,牵牛花“蓝色或白色为佳”;既有静态的幽静,也有“细数”那一丝一丝漏下来的阳光的惬意画面组合④视觉、听觉、触觉形象完美融合意境氛围⑤“清、静、悲凉”,闲淡而略显忧郁的文人情调2.幅幅图画,各有其美,共同组成美不胜收的老北京风景画卷。假如要举办一个“老北京夏秋风景画展”,你觉得应确定一个什么主标题呢?请结合两篇文章的画面谈一谈。【明确】主标题可以确定为:清幽淡雅,韵味悠长。无论是《故都的秋》中的牵牛蓝朵、秋蝉啼唱、枣子微黄,还是《荷塘月色》中的袅娜白花、淡云笼月、杨柳倩影,都是色调偏冷、色彩偏淡的,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意境优美,饱含诗意。【重点03】领悟作者的主观情感1.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请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探究:郁达夫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呢?(1)社会环境黑暗。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3)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由于所受教育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因此,当他写故都之秋时,就自然地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2.朱自清先生在《哪里走》中写道:“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指政治上的左中右三条路),我将选择哪一条呢?”请据此背景思考,《荷塘月色》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情景和记起《西洲曲》的文字?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的心绪,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幽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江南是作者的故乡。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6年。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在这个敏感的政治时刻,作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既表达了对那些进步知识分子朋友的惦记,也表达了对安定、自由生活的向往。3.《故都的秋》中作者多次提到南国之秋,而《荷塘月色》中作者也提到江南采莲的故事,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结合文章及写作背景分析:两篇文章中提到“南国”和“江南”时,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朱自清所惦念的南方,是指他自己在南方五六年的转徙教书生涯。其原因是在这五六年中,他体验到一种值得怀恋的“人生味”:这五六年里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几位志同道合的新文学朋友,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这个时候他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先后创作出长诗《毁灭》、小说《笑的历史》、诗文集《踪迹》。所以朱自清对江南的感情是一种对安宁、自由、快乐时光的留恋,是对友人的惦念和对时局的迷茫。(2)而郁达夫提到的江南是他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在大学教职、作家和杂志编辑三种身份之间奔波的艰难时光。时常为生计问题而烦恼,甚至为了生存把棉袍当了来换米;再加上从1927年到1934年,时局动荡,日寇入侵北平,这使从小在北平长大的他渴望拥有一个安定、温馨的生活环境,江南再好,也是他乡。才有了他笔下江南之秋与北平之秋的不同的比喻。郁达夫提到的江南是一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避乱江南,归乡不得的无奈。【重点03】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1.两篇散文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那么,两位作者在抒发感情的方式上有何不同?《故都的秋》抒发感情一是借助写景,抓取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加以点染描绘,情意的泉流自然汩汩而出;二是述事,即述说“在皇城人海之中”的闲适生活,以及“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还有“外国的诗人”“诗歌散文钞”,甚至“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种种事象,视野开阔,感情强烈。抒情除了浓烈、开放的特点外,还有深度厚度,探及人生的底蕴,富含哲理意味。《荷塘月色》抒情主要借助写景,把感情深掩在写景中。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随后“现在都可不理”之后,便转为对景物的悉心观察和描写上,含蓄地抒发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之情。2.两篇散文读来都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试分析两篇散文分别是如何体现出这种特点的?《故都的秋》具有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如“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màn)、“润”(rùn)、“淡”(dàn)声调相同,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再如“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荷塘月色》则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抒情性,使文辞的音节匀称整齐,读起来音韵悦耳。全文运用了“日日”“渐渐”等叠词,使文章柔美、舒缓、流畅。同时“袅娜”“仿佛”“斑驳”“到底”和“苍茫”“独处”“零星”“宛然”“酣眠”“均匀”“一例”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也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两篇散文都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有何异同。相同点:都用到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故都的秋》中,如“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是由三个短句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有排比的语势连贯性,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再如“像喇叭似的牵牛花”“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这些生动的比喻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荷塘月色》中,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三个喻体同时比喻“白花”,从色彩和光华上极写荷花之美,十分生动形象,又不落俗套。不同点:《故都的秋》运用对比。文中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作比较,来表现作者对北国的秋的思念与向往之情。“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个对比中兼用了比喻,从味觉、视觉的相似上去作比,不仅形象,而且让人回味无穷。《荷塘月色》运用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表现微风送来荷香的幽微断续的特点,给人形象具体之感,表现出幽远的风格。【考点链接】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一、写景有序,状物井然。写景需掌握一定的顺序,可以着眼于时间,也可以着眼于空间,还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例如朱自清的《春》,就是按春天里生物的生长顺序来安排文章顺序的。而《荷塘月色》则着眼于空间,作者先写月下的荷塘,然后再写周遭的景色。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及时变换写作的角度,可以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也可将近景描写与远景描写相结合,还可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二、精选景致,融情入景。写景散文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传达出来。例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写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把独特的审美情趣寄寓于牵牛花的色彩、生态中,表达了对故都清秋淡雅之美的深深热爱。三、五觉并用,描绘具体。写景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具体描绘,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这就需要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对景物作多重感知,绘声绘色,绘形绘神,使其跃然纸上。例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塘四面景象的描绘:“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通过视听的结合,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声,营造出了静谧的氛围。四、运用修辞,写活景物。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鲜明突出。例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秀美。赏析散文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写法梳理近几年高考卷中对写景抒情散文的考查情况,写景抒情散文的文本命题特点如下:(1)选材:选取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2)题型:一般设置4~6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简述题、探究题居多。(3)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能力拓展能力拓展《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写景散文,或淡雅,或静谧,语言艺术各有特色。请精选最能体现两文语言特色的段落,从修辞、用词、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细加品味,模仿郁达夫或朱自清的语言风格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作为微视频的解说文稿。答:
参考示例:荷塘,是月下的荷塘,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先写静态,由荷叶到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笼罩之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作“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再写动态,微风来了,荷花传来缕缕清香,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产生,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写法,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实践飞跃“一切景语皆情语。”同为老北京的景物,一边是悲凉的秋味,一边是淡雅的荷香,原因在于“动情点”迥异,结合文本内容探寻作者的“动情点”。(1)《故都的秋》作者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等著名景观,也没有写繁华的商场,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等平凡细小的事物,正是体现了郁达夫知识分子的雅趣。作者所营造的故都之美在于超越了大都市的喧嚣,更具有乡野的宁静和自然的境界。当然,只有对故都无比熟悉才能写出如此平凡细小的事物,如果是外地的游客所记录的恐怕就只能是名胜景观和商业街之类了。(2)“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最终形成了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附:中国文人悲秋情结秋日凄凄,百卉俱腓。(《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王国维《静庵诗词稿·尘劳》)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荷塘月色》中呈现了清淡月色、淡雅荷香,为什么一切都是“淡淡”的?请梳理作者的行踪和作者情绪、情感的变化轨迹,进而思考探究“家”与“荷塘”的象征意义。《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在于作者融情入景,那轻纱般掩映下的淡淡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要无牵挂地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安宁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物,一切都是“淡淡”的。作者的行踪(明线):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荷塘四周——回到家情感的变化(暗线):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得到宁静——失去宁静——回到现实“家”的象征意义:生活的不如意、政治的不自由“荷塘”的象征意义:心灵的栖息地、自由的社会环境3.不同的情怀,共同的热爱。你认为郁达夫和朱自清都在爱着什么,追寻着什么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郁达夫钟情牵牛蓝朵、秋槐落蕊,饱尝着故都清、静、悲凉的秋味;朱自清受用荷香月色、树影山痕,追怀着采莲嬉游、莲清如水。他们都深爱着自然风景,陶醉于诗情画意,追寻着心灵的惬意与自由。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基础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向院子一坐,泡一碗浓茶,你也能看得到碧绿的很高很高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翔。(),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将近一椽自然而然疏疏落落B.将尽一椽情不自禁落落大方C.将尽一间自然而然疏疏落落D.将近一间情不自禁落落大方答案A解析将近:(时间、数量等)快要接近。将尽:将要完成。一椽:一条椽子。亦借指一间小屋。一间:房屋的一个最小单位。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疏疏落落:形容稀疏零落的样子。落落大方:指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大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3分)A.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碧绿的很高很高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B.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C.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碧绿的很高很高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翔。D.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翔。答案B解析“向院子一坐”与“泡一碗浓茶”语序颠倒。“很高很高的”应该置于“碧绿的”之前。“听得到”与“飞翔”搭配不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槐树叶底,朝东一丝一丝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B.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漏下来的一丝一丝日光C.从槐树叶底,细数着一丝一丝朝东漏下来的日光D.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答案D解析“朝东”是修饰“细数”的。“一丝一丝”是修饰“漏下”的。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强①议论成分又较多的抒情散文。所以,文中②“秋”的形态、神韵的着笔,目的③表达对故都的眷恋与哀婉之情。作者的爱国、爱民与“落寞”“衰弱”的真实感情,融进了故都的④北国的秋中,因而⑤独特,又平凡。读完全文,我们的确感到:“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①②③④⑤A而/在于甚至也B但对/以致更C而且于是/虽D/对于在于以至既答案D解析“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以至”有“直到”的意思,排除B。④处不能空,排除C。⑤处与“又”照应的只能是“既”,故选D。5.下列句子中在修辞特点上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C.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都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③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A.⑤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⑤C.①④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答案A解析解答时要分析句间的联系,注意语句前后的连贯和衔接。本段写景顺序是由总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总写的句子为⑤③②,③“这些树”照应⑤“都是树”,故⑤当放在开头;②“树色”紧承③“月光”,排在其后。①④写局部,按从上到下的顺序,①先写树梢,④后写树缝。7.散文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朱自清借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抒发了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郁达夫借故都的秋色抒发了悲凉落寞的情感。请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青山的文字,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80字左右)(4分)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解析注意审清题目要求“比拟、比喻和排比”“青山”“对大自然的喜爱”,还要注意字数限制。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凭着超人的智慧,你能够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材料:土地天空高山游览攀登支撑顽强健壮无尽毅力好奇体魄答案凭着健壮的体魄,你能够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能够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凭着无尽的好奇,你能够游览到一方神奇的土地。二、课内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荷塘月色》)9.下列对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黑影”和“倩影”等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B.本文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C.文中那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作者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安宁的景象。D.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看似是客观上的荷塘月色,却又是著了作者心绪色彩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答案D解析D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错误,这里应该是“对自由的向往”。10.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善于使用叠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等,使得文章读起来极富音乐美,还让所写之景绘色绘形、富于诗意。B.本文善于炼字,用“泻”“浮”“洗”“笼”“画”几个动词就描绘出了可感的月色,使人如见其形,如感其质。C.作者是从平视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无边风光,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D.本文把听觉的形象,转化为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运用通感的手法,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答案D解析D项,“把听觉的形象,转化为嗅觉和视觉的形象”错误,应该是“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11.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4分)答案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难得的自我陶醉中换来的自由。12.说说第6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6分)答案写树,用“重重围住”写树木的茂盛,更写出作者的压抑感;“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写色彩的黯淡,更写出作者心情的黯淡。写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表现的是作者心绪的低落。“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表现的是作者那片刻的宁静不复存在,心中烦乱不堪。“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作者无法摆脱烦乱、哀愁的感受。题组B能力提升练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月光像一场无边的大雪一般,洒落在山尖,洒落在村舍,所有的山冈被照耀,也把每一个窗台照亮。阡陌中,沟渠里,摇动的竹林,无边的山谷,月色一层层铺上来,汇流到曲仄奔流的龙潭溪中。(),让我分辨不清到底是一溪清水在流淌,还是一溪月色在流淌,亦分辨不清到底是溪声在歌吟,还是月光在哼唱。山中青蛙的鼓噪、昆虫的嘶叫、夜鸟的啼鸣……也就有了被溪水洗涤的纯澈和月光照拂的清亮。风是月光轻盈的羽翼,驮着月光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和眉额,让我明显感觉到发际和眼睑上有月迹在微微颤动。我抖抖身上的衣襟,一粒月光也没有抖落下来,月光已全部融化在身体里。窗台下的树叶开始泛起亮光,芳芷上的露水开始慢慢凝结,一滴滴,白亮亮,圆滚滚,清凉凉,跟随月光在草叶上无声奔跑。在明天太阳照耀之前,露水会重回大地,或蒸发到空中,和月光一起把所经之处让出来,再用或长或短的等待和酝酿重新光顾人间。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有了流动韵律的月光,有了纯银质地的溪水B.于是月光有了流动的韵律,溪水有了纯银的质地C.于是溪水有了纯银的质地,月光有了流动的韵律D.于是有了纯银质地的溪水,有了流动韵律的月光【答案】C【解析】根据后句内容,括号内的两个分句应先说溪水,后说月光;承前句的“龙潭溪中”,以“溪水”为主语,衔接紧密;后句以“月光”为主语,句式一致。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案】B【解析】“风是月光轻盈的羽翼”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羽翼”比“风”,用“羽翼”的轻盈生动形象地突出风的“轻盈”。“驮着月光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和眉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A项借代,B项比喻、拟人,C项比喻,D项拟人。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月光像一场无边的大雪,洒落在山尖,洒落在村舍,把所有的山冈照耀,也把每一个窗台照亮。【解析】“一般”赘余;“所有的山冈被照耀,也把每一个窗台照亮”结构混乱,“也”前没有主语,前面主语是“所有的山冈”作该句主语,改为“把所有的山冈照耀,也把每一个窗台照亮”均承前省主语“月光”。4.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5分)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点评:【答案】(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意对即可)5.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或短语填在横线上。(6分)“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①不仅②更③也正因此④不论⑤都答案①会在言传身教中②会在润物无声中③家风建设④时代⑤要重视解析首先要通读语段,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据此确定虚词的位置。“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与“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是递进关系,所以可将“不仅”“更”分别插入两个分句前:“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是前文的结论,所以可将“也正因此”置于“家风建设”之前;根据两个“发生多大变化”和“要重视……注重……”,可知“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与“要重视……家风”构成条件关系,因此“不论”应该置于“时代”前,“都”应该放在“要重视”前。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⑥七十五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做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尚且坚守节操,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6.下列对原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想象中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第⑨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答案D解析D项,“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脱离原文,应该是对“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深表遗憾。7.下列对原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开头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柳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充满了人情味。B.第③段中的“根植”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优美的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移植”是说“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C.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答案D解析D项,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8.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画线句“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4分)答案①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②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③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还需要坚持操守与气节。9.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答案①表明文章所写内容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有关;②说明《荷塘月色》一文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③暗示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有高洁的品行、独立的人格和民族气节。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蒙自杂记朱自清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像玩具似的,正像坐惯了普通火车的人,乍踏上个碧石小火车,会觉得像玩具似的一样。但是住下来,就渐渐觉得有意思。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书店,文具店,点心店,电筒店,差不多闭了眼可以找到门儿。城外的名胜去处,南湖,湖里的嵩岛,军山,三山公园,一下午便可走遍,怪省力的。不论城里城外,在路上走,有时候会看不见一个人。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这教我想起了台州和白马湖,在那两处住的时候,也有这种静味。大街上有一家卖糖粥的,带着卖煎粑粑。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净,又便宜,我们来联大师生照顾的特别多。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儿。他爱点古玩什么的,每张桌子上,竹器磁器占着一半儿;糠粥和粑粑便摆在这些桌子上吃。他家里还藏着些“精品”,高兴的时候,会特地去拿来请顾客赏玩一番。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我们管这个铺子叫“雷稀饭”,管那掌柜的也叫这名儿;他的人缘儿是很好的。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门对儿。这里许多门对儿都切合着人家的姓。别地方固然也有这么办的,但没有这里的多。散步的时候边看边猜,倒很有意思。但是最多的是抗战的门对儿。昆明也有,不过按比例说,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种氛围气,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记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这似乎也算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建国,是值得鼓励的。眼前旧历年就到了,这种抗战春联,大可提倡一下。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除党部的标语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记载。他们将一座旧戏台改为演讲台,又每天张贴油印的广播消息。这都是有益民众的。他们的经费不多,能够逐步做去,是很有希望的。他们又帮忙北大的学生办了一所民众夜校。报名的非常踊跃,但因为教师和座位的关系,只收了二百人。夜校办了两三个月,学生颇认真,成绩相当可观。那时蒙自的联大要搬到昆明来,便只得停了。教育局长向我表示很可惜;看他的态度,他说的是真心话。蒙自的民众相当的乐意接受宣传。联大的学生曾经来过一次灭蝇运动。四五月间蒙自苍蝇真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张口便飞进一个去。灭蝇运动之后,街上许多食物铺子,备了冷布罩子,虽然简陋,不能不说是进步。铺子的人常和我们说,“这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的呀。”可见他们是很虚心的。蒙自有个火把节,四乡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那晚上城里人家都在门口烧着芦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们手里更提着烂布浸油的火球儿晃来晃去的,跳着叫着,冷静的城顿然热闹起来。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四乡地方空阔,都用一棵棵小树烧;想象着一片茫茫的大黑暗里涌起一团团的热火,光景够雄伟的。四乡那些夷人,该更享受这个节,他们该更热烈的跳着叫着罢。这也许是个祓除节,但暗示着生活力的伟大,是个有意义的风俗;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湖堤上种了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像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十刹海。再加上嵩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像十刹海了。嵩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这不能不感谢那位李嵩军长。南湖上的路都是他的军士筑的,嵩岛和军山也是他重新修整的;而这个小小的公园,更见出他的匠心。这一带他写的匾额很多。他自然不是画家,不过笔势瘦硬,颇有些英气。联大租借了海关和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是蒙自最好的地方。海关里高大的由加利树,和一片软软的绿草是主要的调子,进了门不但心胸一宽,而且周身觉得润润的。树头上好些白鹭,和北平太庙里的“灰鹤”是一类,北方叫做“老等”。那洁白的羽毛,那伶俐的姿态,耐人看,一清早看尤好。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条灌木林的甬道,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另一个角落长着些芒果树和木瓜树,可惜太阳力量不够,果实结得不肥,但沾着点热带味,也叫人高兴。银行里花多,遍地的颜色,随时都有,不寂寞。最艳丽的要数叶子花。花是浊浓的紫,脉络分明活象时,一丛丛的,一片片的,真是“浓得化不开”。花开的时候真久。我们四月里去,它就开了,八月里走,它还没谢呢。一九三九,四,三O(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蒙自地处西南,远离战区,城小人少“有种静味”,人好景美,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但似乎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B.文中写到四川姓雷的掌柜,他脸上常挂着微笑,人缘好,虽然并不是为了巴结顾客,但最终还是为了做好自己的生意。C.文中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这火光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寄寓着作者的信念和理想。D.文章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看似平静的文字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答案】C【解析】A项,“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但似乎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错,这里充满抗战时的时代气息。B项,“但最终还是为了做好自己的生意”不准确,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蒙自人的纯正至美。D项,此文风格不是“沉郁”,蒙自的生活经历加深了作者对国民的信心。2.试分析文中的“溶溶滟滟”“田田”“亭亭”等叠词运用的作用。答:
【答案】运用叠词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产生音韵美、音乐美。用叠词深化物态情貌,形象生动真切:“溶溶滟滟”写出了南湖的水大而波光闪动的样子,“田田”写出了莲叶很密的样子,“亭亭”写出了荷花形体的秀美。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作者对蒙自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3.作者在文中写了关于蒙自的哪几个画面?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①人缘好的卖糖粥的掌柜;②城里张贴抗战的春联;③虚心接受启蒙的民众;④城乡迷人的火把节;⑤南湖令人流连的美景;⑥银行里“浓得化不开的花儿”。4.联系全文,试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感情。答:
【答案】对蒙自自然风光和民众身上纯正品质的赞美;对蒙自这个平静的小城所蕴含的正义精神和抗战力量充满了自信;国难当头,作者心系民众,心系民族的命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五月的北平张恨水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平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这实在是件怪事。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静的不好写,动的也不好写,现在是五月(旧的历法是四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地顶着。街,人家院落里,随处可见。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今年春季无风)。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北平的公园,既多又大。只要你有工夫,花不成其为数目的票价,亦可以在锦天铺地、雕栏玉砌的地方消磨一半天。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餐饮原料采购协议范例
- 2024专门物业抵押贷款协议范本
- 城市公园景观栏杆2024安装工程协议
- 2024年店铺技术支持人员劳动协议
- 2024技术服务协议案例
- DB11∕T 1720-2020 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基本要求
- 2024年批量沥青订货协议范例
- 2024年泳池施工项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协议
- 2024年设备购销协议条款
-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完整版课件
- 接地装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完整)舌尖上的中国ppt
- 5S培训题库及答案
- 创新创业路演PPT
- 第5课 耕牛-战马 课件 八年级上册
- 观看公安民警违纪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三篇
- 金融市场学课件(完整版)
-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检清单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