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步骤2.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3.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1.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的观点。2.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阅读方案阅读方案【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二、写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这些文章于1947年6月至1948年3月在上海的《世纪评论》上连载,后又出版成书。1930年费孝通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开启了他的社会学人生。此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国禄,留学英国时又师从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这一系列的教育经历为他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费孝通学成归国后,执教于云南大学,主持了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在当时时局紧张、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三、写作目的《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乡村社会学”这个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四、写作意义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本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著作,其目的是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著作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分析社会的整体架构,同时运用深刻而又形象鲜明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从多个层面对传统基层社会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概念和范畴,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阐释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实的功能,不仅为我们理解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非常丰富的价值。【阅读台账】课时数(8课时)步骤、内容2单元导读——初步了解《乡土中国》4单元研读——板块研读(自主+合作)对研究性问题探讨研究1章节品读1单元评价【阅读方法】五、内容简介1.主要内容《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14篇论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2.各篇简介第一篇《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第二篇《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同时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第四篇《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浪式)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第五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体系中最大的特点——私。第六篇《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则及功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第八篇《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第九篇《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第十篇《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第十二篇《血缘和地缘》,说明了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承接第十、十一篇,引出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研读任务一】提纲挈领,总揽全局阅读第一至第三篇,完成如下任务。1.摘抄出各篇的论点句,概括每篇主旨,思考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第一篇的行文结构。[示例]第一篇:3.在《文字下乡》中,费老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空间上不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化中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老的这种观点吗?请展开讨论。[提示]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研读任务二】住概念,理解观点(一)“差序格局”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作者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运用了比喻等方法。分小组讨论,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①借助文字的社会②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小家族③家庭男女有别男女求同④礼治秩序法治秩序调解体系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血缘社会地缘社会1.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2.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3.借助语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借助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社会。4.借助文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借助文字交流的社会。5.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6.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7.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在道德体系发生权力的观念下,为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发生了宪法。8.小家族:不仅限于亲子的,不仅限于生育功能的事业社群。9.家庭: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10.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心理上契合。11.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12.礼治秩序: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3.法治秩序:主要以“法律”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4.调解体系:社会矛盾纠纷主要靠长老的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15.司法诉讼体系:按照法律保护权利不受侵犯的判决,刑罚的用意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并不教化人。16.无为政治: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的、软弱的,是挂名的,是无力的。17.有为政治:与“无为政治”相对应,即权力结构在人民生活实际中是有约束性的,同意权力、横暴权力都属于有为政治。18.血缘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19.地缘社会:没有血缘有关系的人因为地理位置而结成的社会。【研读任务三】归纳主旨,把握体系(一)本书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试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归纳各篇的主旨,完成下面的表格。序号篇名主题一乡土本色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二文字下乡①三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四差序格局②五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最大特点——“私”六家族乡土社会中家族单系(只包括父系这方面)的结构原则及其区别于西方社会家庭的功能七男女有别③八礼治秩序“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九无讼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乡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十无为政治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无为”有其一定的价值十一长老统治④十二血缘和地缘血缘社会(传统乡土社会)与地缘社会(现代商业化社会)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十三名实的分离乡土社会中的变动方式及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十四从欲望到需要⑤(二)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的要求讨论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析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或作用。(1)梳理和分析前三篇主旨的异同和联系。三篇的主旨:前三篇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目录和自读成果,可推断:前三篇在全书的地位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填写下表,看看第四至八篇会产生怎样的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社会结构模式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①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都是相同的,主张个人主义②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群己关系是相对的,具有伸缩性③④依靠“法”维持这一格局3.分析第九至十一篇,用一句话说明这三篇与本书标题“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至三篇是从______、______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篇是从______、______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这三篇从______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而这三篇在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中国的特点时,又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释的。与标题“乡土中国”有必然联系。4.第十二至十四篇围绕“时势权力”这一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而改变的权力展开论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的关系。(三)完善下面的图表,把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研习任务四章节品读】第1~3章社会性质——乡土性一精读文章理清思路,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1章答:第2章答:第3章答:二理解概念1.“土气”是个贬义词,但在费老的笔下却有了特殊的含义,甚至有了令人尊敬的味道。请结合相关文字,概括“土气”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下人被称作“愚”,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俗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法理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讨问题1.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具体包括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乡土中国》前三篇文章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7章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一精读文章理清思路,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二理解概念1.团体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序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亚普罗式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浮士德式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讨问题1.“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为什么重要?它对认识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论述“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时,作者分别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请找出并说明各自的喻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7章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它们在全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11章社会秩序与权力——礼治与长老一精读文章理清思路,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二理解概念1.横暴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意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化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老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第8章内容,填出下表。概念维持社会秩序所依据的规范维护社会规范所依据的力量具体社会情态举例法治①②西洋社会人治③④无无治无无小国寡民礼治⑤⑥⑦三探讨问题1.在乡土社会里,“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依据《礼治秩序》一章中的内容,结合下面两段材料,试用一段话来介绍“礼”。①法律通常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②安徽千年古村宏村的古人工水系遍布全村,绕家穿户。一条水流贯穿全村,承担男女老少的饮用、洗涤、防火、灌溉、环保等功能。如何确保全村用水的安全卫生?据说当年祖辈定下族规乡约,每天取水、用水和排污都有相应的时间和地点。宏村村民至今仍在遵守这些规定。——《宏村水系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小城镇建设》2008年第7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乡土社会中,长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你如何看待长老这种角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8~11章的内容分析乡土社会“礼”“法”“政”的复杂关系,描述乡土社会治理的整体状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11章论述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14章乡土社会的变迁——名实分离一精读文章理清思路,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12章第13章第14章二理解概念1.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缘有多种,如身份血缘、________血缘、________血缘。3.时势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讨问题1.“名实分离”的原因是什么?试总结归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从“欲望”到“需要”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2~14章谈的是同一问题,即乡土社会的变迁,但各自的角度不同。请依据下面的结构导图,在方框内填出这三个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