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八年级第1讲- 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 教案_第1页
暑假新八年级第1讲- 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 教案_第2页
暑假新八年级第1讲- 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 教案_第3页
暑假新八年级第1讲- 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 教案_第4页
暑假新八年级第1讲- 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PAGE1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八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主题新闻分类阅读:消息、特写、通讯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新闻的知识,掌握阅读新闻的方法。2.掌握消息、特写、通讯的区别。教学内容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2、互动探索说起新闻,我们都不陌生。电视上有《新闻联播》,报纸上大幅版面都在报道最新的各类新闻,那么你了解新闻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对新闻的理解。新闻相关知识新闻相关知识新闻的定义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平时涉及到的多是消息和通讯,中考考査的也多是消息。消息是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人和事的文体。由于它报道迅速,传播面广,篇幅短小,成为新闻体裁的代表。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6大要素)WhoWhenWhereWhyWhatHow(5W+H)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的五大结构新闻的五大结构标题——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导语——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详细地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中,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中)结语——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备注:1.有些新闻还有电头,电头指发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包括通讯社名称,发报的地点、日期等,例如“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2.有些新闻的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想一想:这五部分中哪个最重要?想一想:这五部分中哪个最重要?三大文体的区分三大文体的区分消息通讯特写定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时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结构灵活,类似于散文,结构有纵式、横式、层层递进式。结果灵活,如同讲故事,怎样好听怎样讲。用“文无定法”形容最恰当。三大文体的异同点三大文体的异同点消息和特写消息特写共同点简要、迅速、真实不同点报道全过程片段朴实生动形象特写和通讯特写通讯共同点运用形象思维、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片段报道全过程横剖面,笔力集中,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更强调时效性、现场感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例题精讲】例1.①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答案详解:B②填空。(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阅读文章后回答题目。阅读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本报赫尔辛基10月5日电(记者卞晨光)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裔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药物治疗疟疾、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以表彰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另一半奖金。屠呦呦团队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当时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随着青蒿素药物的应用,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阅读二: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当地时间10日15时许,瑞典已进入北欧冬季漫长的“黑夜模式”,但黑暗与寒冷没有降低众人对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关注热度。酒店大堂挤满了各国记者,他们等待着即将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获奖者。屠呦呦在其丈夫等人的陪同下从酒店贵宾通道走出,当新华社记者问及她此时的心情时,她微笑着点头致意,随后登上等在酒店门口的专车,前往颁奖仪式现场。和往年一样,当地时间16时30分许,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瑞典王室成员、政界领导人及其他各界人士13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记者在现场看到,屠呦呦身着亮紫色长套裙,佩戴一枚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银色胸针,与其他获奖者逐一登上用2万朵鲜花装饰的领奖台就座。在大部分身着黑色燕尾服的诺奖得主中,屠呦呦显得格外醒目。尽管4日抵达瑞典后旅途劳顿,近几天又参加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等一系列诺贝尔周的活动,但84岁高龄的屠呦呦看起来仍精神矍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代表在用瑞典语介绍屠呦呦的获奖成就时说,每年全球都有约5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国古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随后被应用于疟疾治疗的药物中,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在过去15年间将疟疾死亡率降低了一半。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屠呦呦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全场嘉宾起立致敬,现场回荡着持久的热烈掌声。按照惯例,颁奖仪式后,所有获奖者均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办的晚宴。记者了解到,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一同坐在第10号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晚宴答谢致辞由获奖者之一的威廉•坎贝尔代表发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成员马茨•瓦尔格伦对新华社记者说,他非常敬佩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不断坚持研究工作的钻研精神,他们的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科研成果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尤其是给不发达国家带来福祉,这对世界人民来说非常重要”。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英厄马尔•埃恩贝里表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是众望所归,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也显示出传统中医药研究对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埃恩贝里说:“传统中医药对世界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应该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更深入地挖掘和探索。”阅读三:86岁诺奖得主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刚刚过完86岁生日的屠呦呦今天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2015年10月5日,她因为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还有超导专家赵忠贤。2000年至今,共有27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去年该奖曾空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世家。呦呦一词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意为鹿鸣之声,“食野之蒿”,据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当时并没人预见到诗中的那株小草会影响到屠呦呦的一生。宁波旧居的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虽然因识字不多且读得磕磕绊绊,这里是她医学梦想萌发的温床。1946年一场灾难降临,她不幸染上肺结核,学生生涯被迫中断两年多。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读书时的屠呦呦“长相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在中上游,并不拔尖”。据学校一位老师说,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但屠呦呦那时就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努力去做。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上世纪60年代,因疟原虫对抗疟特效药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1967年5月23日,中国60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始了代号“523”的任务,研究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的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也参与进来。39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研究组组长。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但进展并不顺利。当年屠呦呦整天泡在实验室,每次回到家,身上满身酒精味道。而当放弃酒精改用乙醚后,由于乙醚对人体有毒性,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型肝炎,而她团队中的钟裕荣,则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研究人员崔淑莲,则很早就过世了。“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中国古老医学给屠呦呦及科研团队“关键启发”,在经历191次试验后,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几十年里,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屠呦呦的博士生王满元说,“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生活上,屠呦呦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被大家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屠呦呦现在自己也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屠呦呦口中的“老李”,是她的丈夫李廷钊。由于工作忙,屠呦呦对孩子疏于照顾,这让她经常感到愧疚。“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任务时,在宝钢工作的丈夫也同样忙碌,两个人都要经常出差,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长期的分离曾一度造成了亲情的疏离。大女儿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小女儿更是前两年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回北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发表主题演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屠呦呦获诺奖以后,由其带领的中国青蒿素研究团队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其团队成员坦言:“诺贝尔奖让中国中医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将青蒿素系列研究列入中药所发展的重点任务,将阐明青蒿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除了政府机构的支持,企业也抛来了橄榄枝。云南昆药集团宣布,拟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治疗红斑狼疮是抗疟之外,青蒿的又一重大应用突破。研究表明青蒿对于抗肿瘤、治疗免疫抑制病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青蒿素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其重点是青蒿以及其他相关成分进入体内后的代谢过程、与疟原虫的相互作用等。而屠呦呦在86岁生日之际,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屠呦呦说,自己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自己还有很多研究没有完成,希望北大、北医的年轻人能够接过接力棒。蒿草青青,报之春晖。【思考题】精读以上三则文段,完成下表:标题新闻类别内容特点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答案详解:消息特写通讯例2.阅读下面新闻特写,完成题目。(2017树人初二月考试卷)“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答案详解(1)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2)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3)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4)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巩固练习】1、阅读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2)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3)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5)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答案详解(1)不料

首先

(2)B

(3)真实,及时。

(4)句(1)前半句

(5)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详解(1)人物(对象)地点事件数量气势准确、简练地概括内容(2)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第①句,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三)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不超过10个字。)

(2)在文中用

线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1)示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2)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交代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3)……灭亡.∥……营业.∥……抵抗.∥第一层:交代国民党方面反动统治结束.第二层:写解放军方面受到群众欢迎,并进行城市接管建设.第三层:介绍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4)议论.通过议论突出了解放军的强大力量,表达了广解放军的赞美之情.2.阅读。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本报记者王君平=1\*GB3①10月6日9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GB3②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甲(倾泻、倾注、专注)了她40多年心血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85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出青蒿植物分类的英名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的专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3\*GB3③“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4\*GB3④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研究不断被国际认可。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5\*GB3⑤B整个采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奖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辩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坚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6\*GB3⑥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约定在北京时间6日15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7\*GB3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人民日报》(1)请在文中第=2\*GB3②段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画线的甲处(2)文中有划线句A、B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字数不超过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际,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评论。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重要突破。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才确定了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原理。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发表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1)倾注(2)A,间接引用人物语言,“坦言”是集体攻关的功劳,体现科研离不开个人探索,同时也说明科研需要团队合作,表现屠呦呦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谦逊的态度,在荣誉面前没有居功自傲。B这句话属于神态描写,“平静”“鲜有笑容”体现了她获奖的淡定从容,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平静”也能体现她在工作中的坚毅与韧性,表明她对中医药研究的执着、坚定。(3)淡定背后的执着 (4)青蒿素之成功,应归功于现代医学,并非中医药。但不能否认青蒿素的发现跟中医药有相当关系。中国传统的医学需要运用现代的技术得到发扬光大。1、阅读下面消息短评,完成下列各题。

①今晚之前,没有人认识何雯娜

,但今晚,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来自福建龙岩的19岁姑娘身上。就在美丽的黄珊汕意外失手无缘女子蹦床决赛之后,同样美丽的何雯娜以37.8分(以领先亚军加拿大选手0.8的优势)的成绩为中国队蹦得了第38枚金牌

。这也是中国在蹦床项目上历史性的突破。

②一次次美妙的翻转,一个个精妙的飞翔,在体育馆的舞台上,如天使下凡,似在天边,又宛若人间。随着观众的一声声喝彩,何雯娜在力与美的空间中驰骋,在轻盈与柔美间变幻。只见她轻巧的点了一下蹦床又一次一跃而起,随后在空中做出了三个精彩的动作,有翻身,有旋转,有侧翻。她动作规范,显得对于方向和空间控制的游刃有余,对于力道和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而后在那落下的一瞬间,时间已经凝固了,人们记住的只有何雯娜灿烂的笑脸。

(1)划线句子是个病句,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2)请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

(3)何雯娜是我们的的骄傲。请你发一条手机短信祝贺她取得了冠军。你拟的短信是:

(4)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在何雯娜获得冠军后去采访她。你想问她什么?设想一下,她将如何回答?

记者:

何雯娜

答案详解(1)“已经”改为“似乎”“仿佛”(2)描写何雯娜蹦床赛时优美的姿态和娴熟的技艺。(3)“略”(4)“略”2、阅读新闻并完成题目。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观看飞船发射实况。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范长龙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习近平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条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火”之后,火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新闻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文部分多处提到国家领导人的参与,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将其信息浓缩成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1)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习近平致电表示热烈祝贺(2)景海鹏、陈冬:我们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3)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航天航空事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4)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肯定了成绩,提出了希望。消息、通讯、特写的区别是?2、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消息、通讯、特写的区别是?2、阅读新闻的方法是?1、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本报北京电(记者张燕萍)第十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日前在北京启动。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在国内外设立14个赛区,通过综合国际礼仪文化素质测试、仪表形象展示和个人才艺展示等比赛,选拔出优秀礼仪人才。此次大赛以“弘扬东方礼仪,促进国际交流,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宗旨,以“传承礼智信·弘扬真善美·演绎东方韵”为主题。在北京、广东、广西、辽宁、安徽、四川、河南、浙江、贵州及台湾设立分赛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设立国际赛区。通过海选、晋级赛、决赛的选拔,9月,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期间举行颁奖大典。据悉,此次大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支持单位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等。前9届大赛共评出前三甲42名“形象大使”,他们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礼仪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举办了100多场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A.第十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日前在北京启动。B.中国—东盟礼仪大赛日前在北京启动。C.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在京启动。D.第十届礼仪大赛日前在北京启动。答案详解:C2、填空。(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3)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答案详解(1)消息、及时、准确(2)标题、导语、主体、记叙、议论(3)D3、阅读与简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1)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信。(2)冲破敌阵、横渡长江。(3)不好。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4)表达了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的赞美。4、读文答题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1)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2)此种情况……都很泄气。(3)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4)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5)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5、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①中新网北京2013年1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嫦娥’二号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②“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2011年4月1日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全面实现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随后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