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知识-数列_第1页
数学基础知识-数列_第2页
数学基础知识-数列_第3页
数学基础知识-数列_第4页
数学基础知识-数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列

I教学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数列的递归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3.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4.会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或通项公式解决有关实际诃题.

5.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6.掌握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7.会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或通项公式解决有关实际句题.

II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介绍

数列在整个初等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式、方程、函数等很多数学知识都与

数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

应用.学习数列,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一个数列中的各个数之间有什么内在规律,就可以把握这个数列(不必列出其中的

每一个数).这在实际问题中是很有用的.对于一个数列,特别是无穷数列,通项公式或递

归公式对于把握这个数列的结构是关键的.

本章共分4节.

第1节是数列的概念.

教材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创设情景,接着通过几个实例给出了数列的概念以及与数

列有关的一些概念,如:项、首项、项的序号、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通项、通项公式、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等.

-1-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参考书

第2节是等差数列.

教材首先通过几个实例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了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然后又由在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使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引出等差中项概念和

等差中项公式.最后由求前100个正偶数的和引出如何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问

题,并利用逆序相加的方法推出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第3节是等比数列.

教材首先通过三个具体例子给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利用迭代法,

归纳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又与等差中项相类比,给出了等比中项的概念和

等比中项公式.最后由解决“情景导入”提出的签合同问题引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问

题,并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出了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第4节是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教材通过4道例题来讲授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把

所学的数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特别是理解数列的通项和前〃项和之间的关

系,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章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

本章教学难点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学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6.1数列的概念约2学时

6.2等差数列约3学时

6.3等比数列约3学时

-2-

6.4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约1学时

本章小结与复习约1学时

III教学建议和习题答案

6.1数列的概念

1.教材中,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回答问题,为数列的学习做好铺垫.

2.如果知道了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任意一项.

3.如果只知道一个数列的前几项,那么无法确定这个数列后面的项是什么.也就是说,

仅仅凭前几项是无法写出通项公式的.因此我们在教材的例3中,是如下叙述题目的:“推

测通项公式即,观察所求前5项的规律,推测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它的前5项是所求的

5个数.但是也可能有其他数列的前5项是所求的5个数,我们只要求写出一个数列就可

以了.

4.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

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两列数:

2,1,15,3,243,23与I,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因比它们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

5.数列与数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列中的数是有次序的,而数集中的数是无序的;

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数集中的数却是互异的.

6.当给定通项公式时,数列就被唯一确定了,但对于一个给定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可能

不唯一,比如数列:1,-1,1,1,-1,1,…,4〃=COS〃兀也是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7.(T)”可以表示项的符号,这一点很重要,教材中根据例1提出的“思考时刻”意

在引起学生对这一点的注意.

8.把给出的几个数作为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个难点,教师应引

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已给项的特点和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归纳等

能力.

课堂练习答案

1.⑴4=5,=10,%=15,q=20,=25;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学参考书

(2)%=2,a2=6,Oy=12,a4=20,=30;

(3)q=1,a2=4,a3=9,4=16,a5=25;

(4)a,=—1,4=1,4=—1,a4=l,a5=—1.

2.(1)8,64,an=T;

(2)U4,=(T)〃-

37〃

习题6.1答案

1.(1)q=2,%=°,/=-2,a4=-4;

(2)4=4,/=3,q=2,ci4=1;

⑶4=5,4=25,4=125,a4=625;

(4)a]=6,出=12,Oj=24,a4=48;

1

(5)q生=—4

,625,

(6)ax=1,=16,6^=81,4=256.

2.(1)a,=—,a=—;

“490100

(2)%=63,a©=120;

e_11

⑶%=-,^io=一而;

(4)%=-125,aI0=-1021.

3.(1)an=2n;

⑵勺=3;

c、1

⑶an=-

n(n+I)

八11

(4)。〃=---------7•

nn+1

4.(1)q=1,%=4,q=7,4=10,a5=13;

(2)q=2,4=4,Oj=8,a4=16,%=32;

(3)q=3,a2=6,4=3,%=-3,a5=-6;

-4-

29941

(4)%=1,%=2,%

—10,q5=—290

6.2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是一类重要的数列.我们在教材中让学生观察三个数列(都是实际例子)的

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出等差数列的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我们在教材中写出的推导过程是既严谨又简明的.有

的教材用归纳推理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那只能得出猜想,还需经过证明.如果把猜想

当作结论,这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对的.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首项如、公差小项的序号〃与第〃项〃〃之间的关系.要

想求等差数列的第〃项如,关键是先求出首项m和公差比此时通项公式便被确定.

4.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题.

5.让学生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并且知道a与b的等差中项就是。与人的算术平均数.

6.教材从计算前100个正偶数和的方法引出等差数列前〃项和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前

〃项和的公式.

7.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有两种形式.如果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则用

S二〃(。;凡)计算如果知道首项可和公差办项数〃,则用来计算.

后者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等差数列,前〃项和与项数〃遵从二次函数的关系.即

cd,,d、

Sn=~n+(6一万)几

反之,如果数列{明}的前〃项和S”的公式形如

S〃=an2+bn,

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证明方法类似于教材中例11的解法.

8.要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解题关健是要会分析.

9.在解题的时候,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常将这三个数设成是a-d,a,a+d,从例

4可以看到,这样设的好处是这三个数的和正好等于3a,很容易将。求出.若将这三个数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学参考书

设成凡a+d,〃+2/计算起来就不如上面那样设简单了.

10.在一个等差数列中,若m,〃,k,I均为正整数,且有加+〃=%+/,那么就一定有

4+a,a现证明如下: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ain+an=q+(m-Y)d+q+[n-\)d

=2q+(/n+n-2)d=2ax+(&+/-2)d

=4+(k_V)d+q+(/-V)d=ak+a,.

等差数列的这条性质,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课堂练习6.2.1答案

1.⑴。4=15,q=27,%=39;

⑵%)=-28.

2.

⑴。〃--3,

7+43〃

(2)4=

7.

3.(1)60;(2)18.

课堂练习6.2.2答案

1.1125750

35

2.(1)510=500;⑵$50=2450;⑶儿=-二;⑷§26=6045

6

习题6.2答案

L&}是等差数列.由公式+|可知/=|,即从它的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这个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4,1,2,3.

333

c2n-l21

2.=------.a,,=—

55

-6-

3.ai0=48

4.ai0=113

5.d=5,CI2Q=100

6.n=22,d=—

7

7.(1)900,495550(2)128,70336(3)-370

(2)它的前3项分别为8,18,28,通项公式为勺=10〃-2

6.3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学习与等差数列的学习是相通的,教材也从三个实际例子引出等比数列

的概念.

2.教材中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是严谨而且简明的.

3.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出,只要知道首项⑶和公比外就可以求出等比数列

的任意一项.

4.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题,关键在于分析.

5.让学生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并且知道两个正数的等比中项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几何

平均数或者几何平均数的相反数.

6.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是相当有用的.

7.教材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时,直接对一般的等比数列推导出前〃项和的公

式,推导过程是严谨而又简明的.

8.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有两种形式.常用的是

其中gw1.

9.在解题时,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将这三个数设成是:兄aq比较好,从例5

可以看到,这样设了以后,这三个数的积正好等于〃3,很容易将。求出.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参考书

10.在等比数列{凡}中,若如〃,k,/均为自然数,且有加+〃=4+/,则有等式:

这是因为若设公比为g,则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机+〃=4+/有

4,4=(4尸)(4尸)=隔""2

=《qZ-2=)=4%.

这是等比数列的一条很重要的性质,利用这条性质会使计算非常简便,比如,如果我

们知道了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10项的乘积,那么也就相当于知道了第1项与第12项的

乘积、第2项与第11项的乘积、第4项与第9项的乘积等等.这条性质教师要理解,可向

学生做些简单介绍,但是不要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应试内容.

课堂练习6.3.1答案

1.⑴。$=405,al0=-98415(2)%=32,a]。=1024

c、276561411

⑶%=-»%o(4)%=丁,《0=77

IZo~131072416

2.(1)ax=-2916(2)6=5,%=4。

3.第5项是一包.

64

4.(1)±4⑵±8

课堂练习6.3.2答案

1.(1)5=189

6⑵s”暇

93

2.(1)1008(2)—

128

3.a5=162

习题6.3答案

1.{2}是等比数列.由勺可得2=3即从第2项起,以后每项与前一项的比都

2-2

等于同一常数.

-8-

这个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L-f-f—f—.

524816

D.4=­

34

6.(1)±6

⑵±4痣

7.S8=-85

8.S8=17

811

n9.a,=—,q=一

।26,3

10.S”=/+2向-2

6.4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在计数中起着重要作用.

2.对于实际问题应当首先分析有关的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

3.教材的例2可以不用等差数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