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9/34/wKhkGWctUcKAK50_AALEhyZLK7w152.jpg)
![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9/34/wKhkGWctUcKAK50_AALEhyZLK7w1522.jpg)
![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9/34/wKhkGWctUcKAK50_AALEhyZLK7w1523.jpg)
![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9/34/wKhkGWctUcKAK50_AALEhyZLK7w1524.jpg)
![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9/34/wKhkGWctUcKAK50_AALEhyZLK7w1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支付系统运行及风险防范手册TOC\o"1-2"\h\u7689第1章电子支付系统概述 332641.1电子支付系统发展历程 3125951.2电子支付系统基本构成 3103061.3电子支付系统分类及特点 413133第2章电子支付系统运行机制 4105532.1支付系统架构 428762.2支付流程及关键技术 5161412.3支付系统安全机制 526236第3章电子支付系统风险管理 6302603.1风险类型及特点 622883.1.1技术风险 6202893.1.2操作风险 6297403.1.3法律风险 69003.1.4市场风险 7271743.2风险识别与评估 729263.2.1风险识别 7118983.2.2风险评估 7238993.3风险防范策略 8170483.3.1技术防范 8203403.3.2管理防范 8318953.3.3法律合规防范 876133.3.4市场应对 85514第4章支付系统合规性管理 8239594.1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 8295724.1.1监管政策概述 8128524.1.2法律法规体系 9216774.2合规性检查与审查 9291414.2.1合规性检查 9276734.2.2合规性审查 9106944.3合规性风险防范 9179864.3.1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 1080544.3.2加强合规培训与宣传 10149244.3.3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 1079724.3.4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1057624.3.5定期进行合规性自查 1011494第5章支付系统用户身份验证 10270565.1用户身份验证技术 1049005.1.1密码验证技术 1062065.1.2动态口令技术 10250245.1.3生物识别技术 1090205.1.4数字证书技术 11193135.2身份验证应用与优化 11309155.2.1多因素认证 11315315.2.2无密码身份验证 1182705.2.3账户锁定与开启机制 1124335.2.4身份验证流程优化 11273925.3用户身份验证风险防范 11149535.3.1防范密码泄露 11202075.3.2防范恶意攻击 11117205.3.3防范钓鱼攻击 1135635.3.4防范内部泄露 11168135.3.5定期评估与优化 122905第6章支付系统数据安全 1269566.1数据加密技术 1246406.1.1对称加密 12131016.1.2非对称加密 1247916.1.3混合加密 12283446.2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 12252916.2.1数据传输安全 12180416.2.2数据存储安全 1249076.3数据泄露风险防范 13244686.3.1数据分类与标识 13219616.3.2安全合规性检查 13184436.3.3安全意识培训 13320216.3.4异常监测与报警 13233496.3.5应急预案与响应 139994第7章支付系统网络安全 13141117.1网络攻击类型及特点 13311237.1.1拒绝服务攻击(DoS) 13127537.1.2数据窃取 14172107.1.3中间人攻击 14301497.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4108207.2.1防火墙 14263907.2.2入侵检测 1496327.3网络安全风险防范 1516180第8章支付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 1557148.1业务连续性规划与实施 15315158.1.1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 15197828.1.2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 15226258.1.3业务连续性资源配置 15267998.1.4业务连续性演练与培训 15162798.2灾难恢复与备份策略 1534188.2.1灾难恢复计划 15119848.2.2数据备份策略 16255028.2.3硬件设备备份 1634098.2.4网络通信备份 16155728.3业务连续性风险防范 16229548.3.1风险识别与评估 16116388.3.2风险防范措施 16281198.3.3风险监测与预警 1623938.3.4风险应对与处置 1612561第9章支付系统反洗钱与反恐融资 16232029.1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法律法规 1634439.2客户身份识别与交易监控 17290239.3反洗钱与反恐融资风险防范 1728592第10章支付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风险防范 172276510.1新兴支付技术与模式 17239510.1.1生物识别支付技术 181064310.1.2移动支付 18475810.1.3区块链技术 18818910.2跨境支付与数字货币 182820010.2.1跨境支付 182904710.2.2数字货币 182746010.3未来支付系统风险防范策略与创新 181922810.3.1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83136910.3.2技术创新与应用 18699210.3.3跨界合作与共赢 18614810.3.4消费者教育与保护 19第1章电子支付系统概述1.1电子支付系统发展历程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信用卡支付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支付系统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步形成了当今多样化、便捷化的支付体系。从最初的物理卡片支付,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再到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支付系统不断演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1.2电子支付系统基本构成电子支付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支付工具:包括各种银行卡、第三方支付账户、移动支付设备等。(2)支付渠道:包括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两大类。线上支付主要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等进行,线下支付主要包括POS机、ATM机等。(3)支付清算机构:负责处理支付指令、进行资金清算和结算,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4)商户及消费者:商户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主体,消费者为支付行为的发起方。(5)监管机构:负责对电子支付系统进行监管,保证支付市场安全、稳定、健康发展。1.3电子支付系统分类及特点根据支付渠道、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方式的不同,电子支付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银行卡支付:以银行为主体,通过发行银行卡实现支付功能。特点为覆盖面广、安全性高、便捷性强。(2)第三方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支付,具有支付便捷、服务多样、费用较低等特点。(3)移动支付:以移动设备为支付工具,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支付。特点为随时随地、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4)网上支付: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适用于线上购物、缴费等场景。具有支付快捷、操作方便、费用较低等特点。(5)预付卡支付:预先充值,消费时直接扣款。适用于特定消费场景,具有便捷、安全、易于管理等特点。各类电子支付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选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第2章电子支付系统运行机制2.1支付系统架构电子支付系统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架构设计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完善的支付系统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层次:(1)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支付操作的交互界面,包括网页、移动应用等,负责收集用户支付指令并展示支付结果。(2)业务处理层:根据用户支付指令,完成支付业务的处理,包括支付授权、支付清算、结算等环节。(3)数据传输层:负责支付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4)数据处理层:对支付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决策层提供支持。(5)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操作系统等,为支付系统提供基础运行环境。(6)风险管理与合规层:对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保证支付系统合规运行。2.2支付流程及关键技术支付流程是电子支付系统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用户注册与身份验证:用户在支付系统中注册,并通过身份验证方式(如短信验证码、数字证书等)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2)支付指令与发送:用户通过支付界面支付指令,经加密处理后发送至支付系统。(3)支付授权与验证:支付系统对支付指令进行解密,验证支付授权的有效性,包括支付密码、数字签名等。(4)支付清算与结算:支付系统根据支付授权,完成资金转移和结算,保证交易双方的权益。关键技术如下:(1)加密技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支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数字签名与认证:利用数字签名技术验证支付指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支付行为的不可抵赖性。(3)安全认证协议:采用SSL/TLS等安全协议,保障支付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4)风险控制:通过风险识别、评估、监控等技术手段,防范支付过程中的潜在风险。2.3支付系统安全机制支付系统安全是电子支付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保障支付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2)系统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手段,保证支付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安全。(3)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4)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对支付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响应,降低安全风险。(5)合规与审计: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内部审计,保证支付系统合规运行。第3章电子支付系统风险管理3.1风险类型及特点电子支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3.1.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因技术原因导致的电子支付系统故障或数据泄露等风险。主要包括:(1)系统故障:由于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支付系统无法正常运行。(2)数据泄露:支付系统中的用户信息、交易数据等被非法获取、泄露或篡改。(3)技术漏洞: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3.1.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管理、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损失。主要包括:(1)人为错误:操作人员在进行交易处理时,因疏忽、失误等原因造成损失。(2)内部欺诈: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操作,造成损失。(3)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操作风险。3.1.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变化、合规性问题等原因导致的损失。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变化:我国法律法规对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业务合规性风险。(2)合规性问题:支付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法律风险。3.1.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竞争、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的损失。主要包括:(1)市场竞争:电子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2)市场变化: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企业业务发展受阻。3.2风险识别与评估为了有效防范电子支付系统风险,企业应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环节:3.2.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电子支付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梳理、归纳。企业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1)问卷调查:向企业内部员工、客户等了解电子支付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2)现场检查:对支付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发觉潜在风险。(3)数据分析:对支付系统的交易数据、用户信息等进行分析,识别风险。3.2.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判断其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企业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等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估:结合专家意见、历史经验等,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3)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防范的风险。3.3风险防范策略针对电子支付系统面临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主要包括:3.3.1技术防范(1)加强系统安全:定期对支付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修复技术漏洞。(2)数据加密:对用户信息、交易数据等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安全。(3)备份恢复: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恢复。3.3.2管理防范(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人为错误。(3)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3.3法律合规防范(1)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保证合规性。(2)加强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避免因合规性问题导致法律风险。3.3.4市场应对(1)加强市场研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应对市场变化。(2)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支付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3)创新业务发展:积极拓展新业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第4章支付系统合规性管理4.1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电子支付系统的稳健运行离不开严格遵循国家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本节主要阐述我国在电子支付领域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支付系统合规性。4.1.1监管政策概述我国对电子支付系统的监管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支付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2)支付业务许可范围;(3)支付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4)用户权益保护;(5)跨境支付业务管理。4.1.2法律法规体系电子支付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宪法及民法相关条款;(2)电子商务法;(3)网络安全法;(4)反洗钱法;(5)支付机构相关规定及规范性文件。4.2合规性检查与审查为保证电子支付系统合规性,支付机构需进行定期的合规性检查与审查,以评估其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4.2.1合规性检查合规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业务资质合规性;(2)支付系统安全合规性;(3)用户权益保护合规性;(4)反洗钱合规性;(5)跨境支付业务合规性。4.2.2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内部审查:支付机构内部设立合规部门,对业务活动进行定期审查;(2)外部审查: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及时整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3)合规性评估:定期对支付系统合规性进行评估,以识别潜在风险。4.3合规性风险防范合规性风险防范是支付系统稳健运行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合规性风险:4.3.1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制定合规管理制度,明确合规性要求,保证业务活动符合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4.3.2加强合规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定期开展合规培训,强化合规文化建设。4.3.3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对支付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范合规风险。4.3.4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主动向监管部门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积极回应监管要求,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4.3.5定期进行合规性自查定期对支付系统进行合规性自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合规性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第5章支付系统用户身份验证5.1用户身份验证技术用户身份验证作为支付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技术手段的可靠性。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用户身份验证技术。5.1.1密码验证技术密码验证技术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身份验证方法,用户需要设置并记忆一组字符组合,登录时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通过验证。为提高安全性,支付系统应支持密码复杂度设置,并定期提示用户更改密码。5.1.2动态口令技术动态口令技术是基于时间同步或者挑战应答的方式一次性口令,有效防止密码泄露和重放攻击。主要包括短信验证码、动态令牌和手机令牌等多种形式。5.1.3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验证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等)来确认用户身份。该技术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不易丢失等特点,但可能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5.1.4数字证书技术数字证书技术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用户通过持有私钥的数字证书来证明身份。数字证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使用和管理相对复杂。5.2身份验证应用与优化5.2.1多因素认证多因素认证是指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验证方法,以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支付系统可根据风险程度和用户需求,灵活配置多因素认证策略。5.2.2无密码身份验证无密码身份验证旨在提高用户体验和安全性,采用生物识别、手机令牌等替代传统密码验证。支付系统可摸索无密码身份验证的应用,降低用户操作复杂度。5.2.3账户锁定与开启机制为防止恶意攻击和密码猜测,支付系统应具备账户锁定机制。当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达到一定次数时,系统自动锁定账户。同时提供开启机制,引导用户通过多因素认证等方式恢复账户访问权限。5.2.4身份验证流程优化支付系统应不断优化身份验证流程,提高用户体验。例如,简化认证步骤、支持跨平台认证、提供自适应认证策略等。5.3用户身份验证风险防范5.3.1防范密码泄露支付系统应加强对用户密码的保护,禁止明文存储密码,采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存储。同时教育用户养成良好的密码设置和保管习惯。5.3.2防范恶意攻击支付系统应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止恶意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暴力破解、密码猜测等行为。5.3.3防范钓鱼攻击支付系统应加强对钓鱼网站的监控和处置,提高用户防钓鱼意识,避免用户在仿冒网站上泄露身份信息。5.3.4防范内部泄露加强内部员工管理,对接触用户身份信息的员工进行严格审查,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内部泄露风险。5.3.5定期评估与优化支付系统应定期开展身份验证风险评估,针对发觉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及时优化身份验证策略和技术手段,保证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6章支付系统数据安全6.1数据加密技术支付系统数据安全的核心在于数据加密技术。本节将详细介绍加密技术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6.1.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方式。在支付系统中,对称加密适用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保护。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和3DES等。6.1.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在支付系统中,非对称加密主要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6.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一种加密方式。支付系统中,混合加密可以充分发挥对称加密的加解密速度和非对称加密的安全性,提高数据安全性。6.2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支付系统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6.2.1数据传输安全数据传输安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使用SSL/TLS等安全协议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护;(2)采用数字证书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3)对敏感数据进行签名,保证数据完整性。6.2.2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2)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权限;(3)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保证数据可用性;(4)实施数据库审计,监测异常访问行为。6.3数据泄露风险防范为防范数据泄露风险,支付系统需采取以下措施:6.3.1数据分类与标识对支付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区分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以便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6.3.2安全合规性检查定期对支付系统进行安全合规性检查,保证数据保护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6.3.3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降低内部泄露风险。6.3.4异常监测与报警建立数据安全监测机制,实时监测数据泄露风险,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应对措施。6.3.5应急预案与响应制定应急预案,对数据泄露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降低损失。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第7章支付系统网络安全7.1网络攻击类型及特点支付系统作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安全问题。本节主要介绍支付系统可能面临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其特点。7.1.1拒绝服务攻击(DoS)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某种手段,使支付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导致用户无法进行交易。特点如下:(1)攻击方式多样,如利用系统漏洞、带宽资源耗尽等。(2)难以追踪攻击来源。(3)对支付系统业务造成直接影响。7.1.2数据窃取数据窃取是指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支付系统中用户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特点如下:(1)攻击手段多样,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2)危害性大,可能导致用户资金损失。(3)隐蔽性强,难以发觉。7.1.3中间人攻击中间人攻击是指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插入一个假冒的实体,截取并篡改通信数据。特点如下:(1)攻击方式多样,如ARP欺骗、DNS欺骗等。(2)隐蔽性强,难以发觉。(3)对支付系统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7.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为了防范网络攻击,支付系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本节主要介绍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7.2.1防火墙防火墙是支付系统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作用如下:(1)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2)限制特定协议和端口的访问。(3)记录和报警非法访问行为。7.2.2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IDS)用于监控支付系统中的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潜在的攻击行为。其作用如下:(1)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异常行为。(2)识别已知的攻击模式。(3)与防火墙联动,提高支付系统安全。7.3网络安全风险防范针对支付系统网络安全风险,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安全风险:(1)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2)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及时更新安全补丁。(3)采用高强度的密码策略。(4)对用户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5)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6)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管理,保证数据安全。(7)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第8章支付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8.1业务连续性规划与实施8.1.1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支付系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业务连续性对经济稳定运行。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制定支付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对支付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各类风险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业务连续性措施,保证在面临风险时,支付系统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8.1.2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有效实施。组织架构应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各层之间协同配合,形成高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8.1.3业务连续性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业务连续性所需资源,包括人员、设备、技术等。保证在面临业务中断时,支付系统能够迅速调动资源,恢复正常运行。8.1.4业务连续性演练与培训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检验支付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优化业务连续性计划。同时加强员工业务连续性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2灾难恢复与备份策略8.2.1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灾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恢复流程和责任分配。灾难恢复计划应包括数据备份、硬件设备恢复、网络通信恢复等方面。8.2.2数据备份策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保证支付系统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备份应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本地备份、远程备份、在线备份等,以提高备份数据的可用性。8.2.3硬件设备备份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备份,保证在设备故障时,可以迅速替换并恢复正常运行。同时定期检查备份设备,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8.2.4网络通信备份建立多渠道网络通信备份,提高支付系统在面临网络故障时的应对能力。网络通信备份应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方式。8.3业务连续性风险防范8.3.1风险识别与评估持续开展业务连续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因素,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8.3.2风险防范措施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措施应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人员培训等方面。8.3.3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业务连续性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实时关注风险变化,提前采取预防措施。8.3.4风险应对与处置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影响,保证支付系统业务连续性。同时总结风险应对经验,不断完善业务连续性风险防范体系。第9章支付系统反洗钱与反恐融资9.1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法律法规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在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支付系统作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3)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洗钱风险的通知;(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9.2客户身份识别与交易监控为保证支付系统不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支付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与交易监控:(1)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核实;(2)采取有效措施,对客户身份进行持续识别和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员工入职申请书模板
- 转正申请书 日期
- 支付货款申请书
- 如何判断学术论文的创新性
-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论文
-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同步测试例题
- 大学生创业项目想法报告
- 冬季护航施工方案
- 10kv线路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掌握基础加减法
- 电工基础知识(全套)
- 体育馆施工图设计合同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招聘非占编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参考答案
- 《西兰花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中医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200题)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900题)
- 《小红帽》绘本故事-课件
- 寒假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及评价表
- 2024-2030年中国豆腐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原卷版)2015-2024单招考试语文(四川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