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_第1页
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_第2页
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_第3页
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_第4页
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方案TOC\o"1-2"\h\u21244第一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概述 2326731.1旅游目的地安全概念与重要性 3209241.1.1旅游目的地安全概念 341551.1.2旅游目的地安全的重要性 3162511.1.3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现状 356161.1.4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分析 3144971.1.5旅游目的地安全改进措施 49803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4174811.1.6评估目标与原则 4155671.1.7评估内容与指标 413911.1.8评估方法与技术 4224991.1.9评估流程与组织 5211791.1.10预警目标与原则 5261191.1.11预警体系构建 5208221.1.12预警流程与组织 5199041.1.13预警响应与处理 521419第三章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5281301.1.14组织架构概述 67781.1.15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684741.1.16组织架构设计内容 6213791.1.17层面 6263491.1.18旅游企业层面 7316031.1.19行业协会层面 796041.1.20社区层面 713463第四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法规与政策 7212431.1.21法规制定的必要性 7313971.1.22法规制定的原则 725791.1.23法规制定的内容 8234801.1.24政策实施的目标 8280131.1.25政策实施的措施 8207541.1.26政策实施的保障 85570第五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教育与培训 928211.1.27目的与意义 9273131.1.28主要内容 9125421.1.29体系建设 97891.1.30安全培训实施 9243251.1.31安全培训评估 1020745第六章旅游目的地安全设施建设 10133641.1.32安全设施规划原则 10161251.1.33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1086911.1.34安全设施维护 11201101.1.35安全设施管理 1127128第七章旅游目的地安全应急处理 1138361.1.36预见性原则:充分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保证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11269691.1.37科学性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1124041.1.38实用性原则:应急预案应易于操作,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和实施。 123161.1.39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旅游目的地实际情况和安全发展趋势,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12252251.1.40报告 12127691.1.41应急响应启动 12244631.1.42应急处置 12253671.1.43调查与处理 12214301.1.44善后与恢复 1328007第八章旅游目的地安全信息发布与传播 1315581.1.45安全信息分类 13208501.1.46安全信息发布流程 1369281.1.47安全信息发布责任主体 13141621.1.48线上渠道 14170641.1.49线下渠道 14240691.1.50多元化传播方式 1431431第九章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与评价 1489971.1.51监管体系概述 1432121.1.52监管体系构建原则 14198421.1.53监管体系构建内容 15258711.1.54安全评价方法 15228651.1.55安全评价标准 1511581第十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文化建设 16151191.1.56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16250291.1.57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16302861.1.58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6294781.1.59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1640901.1.60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6305501.1.61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17245531.1.62开展安全文化培训 174261.1.63实施安全文化项目 1791281.1.64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1768771.1.65加强安全文化与国际交流 17第一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概述1.1旅游目的地安全概念与重要性1.1.1旅游目的地安全概念旅游目的地安全是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旅游目的地安全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等多个方面。1.1.2旅游目的地安全的重要性(1)保障游客权益:旅游目的地安全是保障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享有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的基础。保证游客的安全,才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2)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目的地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安全可靠的旅游目的地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3)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安全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个安全的旅游目的地能够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保障社会稳定:旅游目的地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第二节旅游目的地安全现状分析1.1.3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现状(1)法律法规体系:我国旅游目的地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目的地安全提供了法制保障。(2)安全管理机制: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包括旅游安全监管、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等。(3)安全宣传教育:旅游目的地安全宣传教育得到加强,游客安全意识不断提高。1.1.4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旅游目的地面临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导致旅游设施损坏、游客伤亡等安全问题。(2)人为风险:旅游目的地可能发生火灾、交通、食品中毒等人为,影响游客安全。(3)社会治安风险:旅游目的地可能存在盗窃、抢劫、恐怖袭击等社会治安问题,威胁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4)疫情风险:旅游目的地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如新冠病毒疫情、禽流感等,影响游客出行和旅游安全。1.1.5旅游目的地安全改进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保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安全监管。(3)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安全意识。(4)建立应急预案:制定旅游目的地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旅游目的地安全水平。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1.1.6评估目标与原则(1)评估目标:保证旅游目的地安全,提高旅游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2)评估原则: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操作性。1.1.7评估内容与指标(1)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个方面。(2)评估指标:根据评估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灾难风险评估指标、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指标、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等。1.1.8评估方法与技术(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进行初步判断。(2)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1.1.9评估流程与组织(1)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内容与指标、选择评估方法、组织评估实施、撰写评估报告。(2)评估组织:成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小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第二节安全预警机制建立1.1.10预警目标与原则(1)预警目标:提前发觉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降低安全风险对游客的影响。(2)预警原则: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可操作性。1.1.11预警体系构建(1)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如自然灾害预警指标、灾难预警指标、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社会安全预警指标等。(2)预警信息来源:通过气象、地震、卫生、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获取预警信息。(3)预警信息发布: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包括手机短信、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发布渠道。1.1.12预警流程与组织(1)预警流程:预警信息收集、预警信息分析、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响应。(2)预警组织:成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预警小组,负责预警工作的组织实施。1.1.13预警响应与处理(1)预警响应: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应对。(2)预警处理:对预警信息进行跟踪、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警级别和应对措施。同时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监测,保证预警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第三章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第一节管理组织架构设计1.1.14组织架构概述为保证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旅游目的地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该组织架构应涵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社区等多个层面,形成协同作战、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有机整体。1.1.15组织架构设计原则(1)遵循法律法规:组织架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2)系统性:组织架构应涵盖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3)协同性:组织架构应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安全管理效率。(4)灵活性:组织架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环境。1.1.16组织架构设计内容(1)层面:成立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总体协调、决策和监督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2)旅游企业层面:设立安全管理部,负责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3)行业协会层面:成立旅游安全分会,负责行业安全管理规范制定、培训、交流等工作。(4)社区层面:设立社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社区范围内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第二节管理人员职责分配1.1.17层面(1)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总体协调、决策和监督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2)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1.1.18旅游企业层面(1)安全管理部经理:负责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处理等工作。1.1.19行业协会层面(1)旅游安全分会会长:负责分会整体工作,组织制定行业安全管理规范。(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分会日常事务,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1.1.20社区层面(1)社区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社区范围内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社区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宣传、应急处理等工作。通过以上管理人员职责分配,保证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第四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安全法规制定1.1.21法规制定的必要性旅游目的地安全法规的制定,是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制定安全法规显得尤为重要。1.1.22法规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安全法规的制定应遵循科学规律,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保证法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合理性原则:安全法规的制定应遵循合理原则,既要保障旅游者的权益,又要兼顾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限制。(3)公平性原则:安全法规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原则,保证旅游市场各方主体在安全问题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4)时效性原则:安全法规的制定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1.1.23法规制定的内容(1)旅游安全基本法规:包括旅游安全的基本原则、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旅游安全责任等方面的规定。(2)旅游安全专项法规:针对特定旅游目的地、特定旅游项目或特定旅游群体,制定相应的安全法规。(3)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旅游安全的预防、应对、处置等方面的规定。(4)旅游安全监管法规:明确旅游安全监管的职责、权限、程序等方面的规定。第二节安全政策实施1.1.24政策实施的目标旅游目的地安全政策的实施,旨在降低旅游安全风险,提升旅游安全水平,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1.1.25政策实施的措施(1)完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各级的监管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2)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旅游安全习惯。(3)落实旅游企业安全责任: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保证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4)建立旅游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旅游安全,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5)加强旅游安全监管执法:加大旅游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6)完善旅游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旅游安全信息,提醒旅游者注意安全风险,提高旅游安全预警能力。1.1.26政策实施的保障(1)政策保障:将旅游安全政策纳入国家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证政策实施到位。(2)资金保障:加大对旅游安全政策的投入,保证旅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监管执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3)人才保障:加强旅游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旅游安全管理人员,为政策实施提供人才支持。第五章旅游目的地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安全教育体系建设1.1.27目的与意义旅游目的地安全教育活动是提高旅游从业者及游客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旨在构建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的安全教育模式,为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1.1.28主要内容(1)安全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旅游从业者及游客的安全需求,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2)安全教育对象:包括旅游从业者、游客、当地居民等。(3)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旅游安全知识、旅游安全法规、旅游安全技能等。(4)安全教育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1.1.29体系建设(1)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制定旅游目的地安全教育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2)加强安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安全教育中心,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为安全教育提供良好条件。(3)建立安全教育人才队伍:选拔具备旅游安全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安全教育培训讲师,提高安全教育质量。(4)开展多元化安全教育:结合旅游目的地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培训、讲座、演练等。第二节安全培训实施与评估1.1.30安全培训实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旅游目的地安全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计划。(2)确定培训内容:结合旅游安全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包括旅游安全知识、技能、法规等。(3)开展培训活动:按照培训计划,组织旅游从业者、游客等参加安全培训活动。(4)落实培训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责任,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1.1.31安全培训评估(1)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成果,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2)培训需求评估:定期对旅游目的地安全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从业者及游客的安全需求,调整培训内容。(3)培训质量评估:对培训讲师、培训方式、培训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提高培训质量。(4)培训反馈与改进:收集培训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安全培训效果。第六章旅游目的地安全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安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旅游目的地安全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安全设施规划与设计1.1.32安全设施规划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设施规划应充分考虑游客的人身安全,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2)实用性原则:安全设施应满足旅游目的地实际需求,提高设施的实用性。(3)美观性原则: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注重美观性。(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安全设施的建设成本。1.1.33安全设施设计要点(1)设施布局:安全设施应合理布局,便于游客识别和使用,避免对旅游目的地整体景观的影响。(2)设施选型:根据旅游目的地特点,选择适合的安全设施类型,保证设施的功能齐全、功能优良。(3)设施材料:选用环保、耐用、易维护的材料,提高安全设施的寿命。(4)设施标识: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引导游客正确使用安全设施。第二节安全设施维护与管理1.1.34安全设施维护(1)定期检查: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施完好、功能正常。(2)及时维修:发觉安全设施损坏,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影响游客使用。(3)更新换代:根据技术发展和旅游目的地需求,适时更新安全设施,提高安全功能。1.1.35安全设施管理(1)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培训工作人员: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设施的认识和使用技能。(3)加强监管:对安全设施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游客安全使用设施。(4)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安全设施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旅游目的地安全设施的建设将更加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第七章旅游目的地安全应急处理第一节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迅速、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1.36预见性原则:充分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保证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1.1.37科学性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1.38实用性原则:应急预案应易于操作,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和实施。1.1.39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旅游目的地实际情况和安全发展趋势,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2)应急资源:梳理应急资源清单,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装备、技术支持等。(3)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设定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4)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各类安全,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5)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6)信息报告和发布: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权威。第二节应急处理流程1.1.40报告(1)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情况。(2)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向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1.1.41应急响应启动(1)应急管理部门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应急响应级别。(2)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和资源。1.1.42应急处置(1)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2)应急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3)加强现场警戒,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1.1.43调查与处理(1)应急管理部门组织调查组,对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2)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罚。(3)总结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1.1.44善后与恢复(1)对受损单位和个人进行赔偿。(2)恢复旅游目的地正常秩序。(3)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预防再次发生。第八章旅游目的地安全信息发布与传播第一节安全信息发布机制1.1.45安全信息分类为保证旅游目的地安全信息的有效发布,首先需对安全信息进行分类。根据信息的性质和紧急程度,安全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类:(1)紧急安全信息: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提示。(2)潜在安全风险信息:涉及旅游目的地可能出现的潜在安全风险,如景区设施老化、旅游旺季人流密集等。(3)旅游安全常识信息:普及旅游安全知识,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1.1.46安全信息发布流程(1)信息收集: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各类安全信息,包括气象、地质、公共卫生等领域。(2)信息审核:安全信息发布前,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3)信息发布:根据安全信息的性质和紧急程度,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和方式。(4)信息更新:定期更新安全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1.1.47安全信息发布责任主体(1)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旅游目的地安全信息发布政策,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2)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内安全信息的发布和更新。(3)媒体:负责将安全信息传递给广大游客,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第二节安全信息传播渠道1.1.48线上渠道(1)官方网站: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应设立安全信息专栏,发布各类安全信息。(2)社交媒体: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安全信息,提高信息传播速度。(3)在线旅游平台: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将安全信息推送至游客手中。1.1.49线下渠道(1)景区公告:在景区入口、游客中心等显眼位置设立公告牌,发布安全信息。(2)咨询服务: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游客解答安全相关问题。(3)媒体报道:与当地媒体合作,报道安全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1.1.50多元化传播方式(1)图文并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安全信息,提高游客的关注度。(2)语音播报:在景区、交通工具等场所,通过语音播报安全信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3)互动交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引导游客参与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安全意识。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旅游目的地安全信息的有效发布与传播,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第九章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与评价第一节安全监管体系构建1.1.51监管体系概述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体系是指通过企业、社会及个人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对旅游目的地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管理。构建旅游目的地安全监管体系,旨在保证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安全水平。1.1.52监管体系构建原则(1)综合性原则:监管体系应涵盖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多部门、多领域、多层次的有效协同。(2)动态性原则:监管体系应能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监管策略和手段,保证安全监管的实效性。(3)创新性原则:监管体系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效能。(4)公平性原则:监管体系应保障旅游者、旅游企业等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1.1.53监管体系构建内容(1)监管:应设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旅游安全政策、标准和规范,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安全监管工作。(2)企业自律: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安全监管,建立旅游安全举报制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4)个人责任:旅游者应自觉遵守旅游安全规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旅游安全监管。第二节安全评价方法与标准1.1.54安全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估、现场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旅游目的地安全状况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对旅游目的地安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安全风险程度。(3)案例分析:分析旅游安全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4)模型预测:构建旅游安全预测模型,对旅游目的地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1.1.55安全评价标准(1)安全法规标准: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旅游目的地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