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行业媒体融合传播方案TOC\o"1-2"\h\u2790第一章媒体融合概述 2125321.1媒体融合的定义与发展 2286991.2媒体融合的重要性 395691.3我国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3228631.3.1现状 3323701.3.2趋势 322453第二章媒体融合策略 439942.1资源整合策略 49802.2内容创新策略 4242182.3技术驱动策略 418009第三章媒体融合平台建设 429683.1平台架构设计 4226173.1.1技术架构 499353.1.2业务架构 5160493.1.3系统架构 5186733.2平台功能模块 5249403.2.1内容管理模块 5111273.2.2用户管理模块 5100713.2.3数据分析模块 5103393.2.4传播管理模块 5325513.3平台运营与管理 513613.3.1运营策略 5191683.3.2运营团队 6193953.3.3管理制度 618803.3.4持续优化 616648第四章内容生产与传播 664254.1内容策划与制作 6251434.2内容分发与推广 6125124.3内容监测与评估 711529第五章媒体融合营销策略 734725.1品牌塑造与推广 711895.2用户需求分析与满足 7200575.3营销渠道与策略 814738第六章媒体融合技术支持 8244066.1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139316.1.1大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 871646.1.2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 979486.2云计算与物联网 9240686.2.1云计算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 9241456.2.2物联网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 994096.3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9160276.3.1网络安全 981886.3.2隐私保护 1019387第七章媒体融合政策法规 107117.1媒体融合政策环境 10289157.1.1政策背景 10260977.1.2政策目标 1072047.1.3政策措施 10325037.2媒体融合发展法规 10141897.2.1法规体系 10224427.2.2法规内容 1153197.3媒体融合监管体系 11214777.3.1监管机构 118587.3.2监管内容 11322587.3.3监管措施 1117567第八章媒体融合人才培养 1161348.1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1119438.2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 1277328.3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 13658第九章媒体融合案例分析 1348089.1成功案例分享 13185309.1.1背景介绍 13231259.1.2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 1371469.1.3《人民日报》的融合实践 134629.1.4腾讯新闻的融合创新 14239159.2失败案例反思 14151389.2.1背景介绍 14181809.2.2传统媒体转型失败案例 1441559.2.3新媒体企业并购失败案例 1467029.3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1417889.3.1技术驱动融合 14118529.3.2内容创新驱动融合 1415709.3.3跨界合作驱动融合 1442259.3.4用户参与驱动融合 152609第十章媒体融合未来发展展望 151008910.1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152940310.2媒体融合创新方向 15855310.3媒体融合挑战与机遇 15第一章媒体融合概述1.1媒体融合的定义与发展媒体融合,广义上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层面的整合与互动。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逐渐成为全球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媒体融合的定义经历了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的演变,内涵不断丰富。媒体融合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技术驱动阶段,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兴起为标志;二是内容整合阶段,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容的相互融合为特征;三是平台建设阶段,以打造综合性、多元化的媒体平台为目标;四是生态构建阶段,以实现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1.2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媒体融合对于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媒体融合有助于提升媒体传播力。通过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等多方面的互补,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媒体融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媒体行业的整体效益。媒体融合有助于拓展业务领域。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平台,拓展业务范围,实现转型升级。媒体融合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媒体融合,我国媒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家软实力。1.3我国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1.3.1现状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政策层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产业层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逐步实现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媒体集团。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媒体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1.3.2趋势(1)政策引导将持续加强。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媒体融合的支持力度,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媒体融合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3)技术创新将成为关键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在媒体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4)跨界融合将成为新常态。媒体融合将打破传统行业界限,实现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拓展业务领域。(5)国际化步伐将加快。媒体融合将助力我国媒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国家软实力。第二章媒体融合策略2.1资源整合策略媒体融合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整合。媒体企业应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内部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内容、渠道等,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强与其他媒体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也不容忽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媒体行业的融合发展。2.2内容创新策略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内容创新。,媒体企业应关注受众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提高内容质量。另,要充分挖掘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优势,拓宽内容传播渠道,实现内容的多元化传播。加强内容版权保护,提高原创能力,为媒体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2.3技术驱动策略技术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推动力。媒体企业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引入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媒体企业的技术实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内容生产、传播、运营等环节,提高媒体融合的效率和质量。注重技术人才培养,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不断创新,积极整合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媒体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章媒体融合平台建设3.1平台架构设计媒体融合平台架构设计旨在实现多种媒体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传播。以下是平台架构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3.1.1技术架构技术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数据层负责存储各类媒体资源,如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处理、转换等基础服务;应用层实现具体业务逻辑,如内容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展示层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实现与用户的交互。3.1.2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分为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发布、内容传播、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等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协作,保证媒体融合平台的高效运行。3.1.3系统架构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设计,支持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横向扩展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节点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纵向扩展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升级提高单节点功能。3.2平台功能模块媒体融合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3.2.1内容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负责对媒体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包括内容、编辑、审核、发布等功能。通过对内容进行分类、标签化处理,实现快速检索和推荐。3.2.2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平台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设置等功能。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3.2.3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对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内容传播数据、广告投放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为平台运营提供决策支持。3.2.4传播管理模块传播管理模块负责对媒体内容的传播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内容推送、广告投放、合作伙伴管理等功能。通过优化传播策略,提高内容传播效果。3.3平台运营与管理3.3.1运营策略平台运营策略包括内容策略、用户策略、传播策略等。内容策略关注内容质量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用户策略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传播策略关注内容传播效率,提高内容价值。3.3.2运营团队运营团队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团队包括内容编辑、运营策划、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岗位。运营团队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高效执行力。3.3.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内容审核制度、用户管理制度、数据安全制度等。保证平台合规、安全、稳定运行。3.3.4持续优化平台应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和升级,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通过技术迭代、业务创新等方式,提高平台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媒体融合平台将实现媒体资源的整合、传播效率的提升以及用户需求的满足,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内容生产与传播4.1内容策划与制作在媒体融合传播方案中,内容策划与制作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内容策划需要紧密结合媒体定位和受众需求,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价值观导向的内容策略。这包括对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多维度数据分析,从而确定内容主题、风格及表现形式。在内容制作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素材搜集、内容编辑和效果预判。同时注重多媒体融合,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还需强化版权意识,保证内容制作的合规性。4.2内容分发与推广内容分发与推广是内容传播的重要环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采取多元化、精准化的分发策略。,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官方网站等;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在推广方面,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活动、KOL(意见领袖)推广、合作伙伴联动等多种方式,扩大内容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手段,提高用户参与度。4.3内容监测与评估为保证内容传播效果,需对内容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内容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范围:关注内容在各个渠道的传播情况,如阅读量、点赞量、分享量等,评估内容传播的广度。(2)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对内容的评论、建议等反馈,了解用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后续内容策划提供参考。(3)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内容传播过程中的用户行为数据,如阅读时长、跳出率等,优化内容呈现形式。(4)效果评估:根据预设的目标,评估内容传播效果,如品牌知名度、用户活跃度等,为下一步传播策略提供依据。通过以上内容监测与评估,不断调整和优化内容策划、制作、分发和推广策略,实现媒体融合传播方案的有效实施。第五章媒体融合营销策略5.1品牌塑造与推广品牌塑造是媒体融合营销策略的核心。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品牌塑造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确立品牌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为后续推广提供有力支撑。(2)打造品牌形象。通过视觉识别系统、企业文化传播等手段,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创新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传播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4)强化品牌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提升用户忠诚度。5.2用户需求分析与满足用户需求是媒体融合营销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下是用户需求分析与满足的关键步骤:(1)深入了解用户。通过大数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手段,收集用户基本信息、行为数据、兴趣偏好等,为后续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2)分析用户需求。对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用户在内容、服务、互动等方面的需求,为产品创新和优化提供方向。(3)满足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内容形式,实现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4)持续跟踪与优化。关注用户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保证用户需求的持续满足。5.3营销渠道与策略媒体融合营销渠道与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营销效果。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营销渠道与策略:(1)线上渠道。利用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内容推广、用户互动等活动。(2)线下渠道。通过举办活动、合作推广、实体店等方式,拓展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粘性。(3)多元化传播策略。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运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多元化传播手段,实现品牌传播的全方位覆盖。(4)精准营销策略。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提高转化率。(5)跨媒体合作。与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品牌影响力。第六章媒体融合技术支持6.1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技术支持。大数据为媒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人工智能则助力媒体实现智能化传播。6.1.1大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1)数据挖掘与分析: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内容偏好等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为内容生产、传播策略提供数据支持。(2)内容推荐: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提高用户粘性。(3)效果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传播效果,为优化传播策略提供依据。6.1.2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1)智能内容生产: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新闻、视频等内容的自动化生产。(2)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将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应用于媒体传播,提高传播效率。(3)智能客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24小时在线客服,解决用户疑问,提高用户体验。6.2云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媒体传播更加高效、便捷。6.2.1云计算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1)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媒体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传播效率。(2)弹性扩展:根据业务需求,快速扩展计算、存储等资源,满足媒体传播需求。(3)数据备份与恢复: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备份与恢复,保证数据安全。6.2.2物联网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1)设备连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媒体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2)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媒体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智能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媒体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传播效率。6.3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的问题。以下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主要措施:6.3.1网络安全(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通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漏洞。6.3.2隐私保护(1)用户隐私政策:明确用户隐私政策,告知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共享的范围。(2)数据脱敏: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防止泄露用户隐私。(3)用户权限管理:合理设置用户权限,保证用户隐私不被滥用。通过以上技术支持,媒体融合传播将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第七章媒体融合政策法规7.1媒体融合政策环境7.1.1政策背景媒体融合作为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7.1.2政策目标媒体融合政策环境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舆论支持。7.1.3政策措施为实现媒体融合政策目标,我国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媒体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3)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深度融合。(4)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媒体融合提供法治保障。7.2媒体融合发展法规7.2.1法规体系媒体融合发展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7.2.2法规内容媒体融合发展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规范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要求。(3)加强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4)明确法律责任,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7.3媒体融合监管体系7.3.1监管机构我国媒体融合监管体系主要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这些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监管。7.3.2监管内容媒体融合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内容监管:保证媒体传播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技术监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安全。(3)市场准入监管:规范媒体融合发展市场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4)版权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媒体企业合法权益。7.3.3监管措施为保障媒体融合发展,我国采取了以下监管措施:(1)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2)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3)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提高监管效能。(4)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媒体融合发展水平。第八章媒体融合人才培养8.1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跨媒体、跨领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不同媒介环境下胜任工作。(2)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则,媒体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涵盖新闻传播、新媒体技术、创意策划、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2)实践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国际化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人才。8.2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1)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课程改革: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质量。(3)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媒体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具体方法如下:(1)引入行业专家:邀请业界精英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信息。(2)建立实习基地:与媒体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8.3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媒体融合人才,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1)激励机制:(1)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提供晋升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晋升的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3)精神激励:通过表彰、荣誉等精神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2)评价体系:(1)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实践能力评价:以实际工作成果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评价其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为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我国媒体行业持续发展。第九章媒体融合案例分析9.1成功案例分享9.1.1背景介绍媒体融合的成功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以下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9.1.2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电视台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例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新闻资讯的快速传播与互动。央视还推出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9.1.3《人民日报》的融合实践《人民日报》通过搭建人民日报在线、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内容生产上,注重新闻资讯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人民日报》还积极摸索跨界合作,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发新媒体产品。9.1.4腾讯新闻的融合创新腾讯新闻作为国内领先的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实现了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例如,腾讯新闻打造了“新闻短视频”模式,通过短视频形式传播新闻,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腾讯新闻还与多家媒体合作,共同打造新闻资讯矩阵,实现了资源共享。9.2失败案例反思9.2.1背景介绍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9.2.2传统媒体转型失败案例部分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由于观念滞后、技术不足、运营策略失误等原因,未能实现成功融合。例如,某些报纸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采编模式,没有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导致用户流失。9.2.3新媒体企业并购失败案例一些新媒体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文化冲突、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并购失败。例如,某知名新媒体企业并购一家传统媒体公司后,未能实现业务整合,最终导致双方业务受损。9.3媒体融合发展趋势9.3.1技术驱动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将更加依赖于技术手段。未来,媒体企业将充分利用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带物业增值服务物业房产买卖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研发及生产厂房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具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赎楼金融产品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轨婚姻解除后的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协议4篇
- 2025年度宗教活动场地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屋面防水隔热一体化工程承包协议3篇
- 2025年人力资源经理员工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床垫售后服务质量保证合同3篇
- 2025年建筑工程劳务市场调研与行业分析合同3篇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春节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12123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寒假实践特色作业设计模板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教学课件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
- 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 食堂项目组织架构图
- 原油脱硫技术
- GB/T 2518-2019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