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R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R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R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工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第卜7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R〜1。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总
结出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关于这些研究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却没有体积的点,能否把物体看作质
点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体积大的物体都不能看作质点
Ar
B.万二一是平均速度公式,当人取得很短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
在物理学上应用了等效替代方法
Av
C.—这里用两个物理量(小,和Ar)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这在物理学上
Ar
叫比值定义法,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小,成正比
D.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口-,图像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
度的大小和方向
R答案XD
K解析HA.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
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才能将它看成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法,A项错误;
B.诃=包是平均速度公式,当&取得很短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
Ar
在物理学上应用了极限方法,B项错误;
Av
C.a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加速度4与速度变化量△口方向相同,大小上无直接
Ar
对应关系,c项错误:
D.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丫-/图像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
度的大小和方向,D项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
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此后六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4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4天”是时刻
B.题中“10月26日19时34分”是时间间隔
C.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一圈的时间,空间站可看成质点
D.航天员合影时,以空间站为参考系,航天员是运动的
R答案HC
K解析DAB.题中“4天”是时间间隔,“10月26日19时34分”是时刻,故AB项错误;
C.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一圈的时间,空间站的大小可忽略,空间站可看成质点,C项正
确;
D.航天员合影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D项错误。
故选C。
3.第19届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给“莲莲”和“宸宸”展示了攀岩项目动作,当琮琮静止时
绳子拉力与重力大小恰好相等,简化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琮琮受到3个力的作用
B.岩石对琮琮的弹力是由于琮琮形变产生的
C.岩石对琮琮作用力方向斜向右上方
D.当琮琮向上攀爬时,岩石对它的作用力大于它对岩石的作用力
K答案Hc
(解析XA.琮琮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岩石的弹力、向上的摩擦力4个力的作用,A项
错误;
B.岩石对琮琮的弹力是由于岩石形变产生的,B项错误;
C.岩石对琮琮有方向水平向右弹力、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所以岩石对琮琮作用力为弹力和
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右上方,C项正确:
D.当琮琮向上攀爬时,岩石对它的作用力与它对岩石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
向,D项错误。
故选C。
4.某同学操控无人机从地面起飞,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前5s内的U-f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对无人机在此段时间内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人机在1s末到达最高点,4s匀减速下落
B.无人机在5s末落回地面
C.无人机在4s末速度最小
D.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m
K答案XD
K解析】A.无人机1-3s向上运动,35s向下运动,无人机在3s末到达最高点,1~3s
匀减速上升,34s匀加速下落,故A错误;
B.口一,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无人机1-3s的位移大于无人机35s的位移,
故无人机在5s末还在空中,故B错误;
C.无人机在3s末速度最小,为零,故C错误;
D.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x3=
x=---m=6m
2
故D正确。
故选D。
5.Phyphox是一款将智能手机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应用程序,某同学乘坐小区电梯时打开
手机Phyphox里的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平放在手掌上并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获得加速
度的变化情况,为了方便研究问题,其变化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八
,一八,
-二~匕t
A./r4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
B.4~/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
C.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上行
D.,2~13时间内电梯一定处于静上状态
R答案UB
(解析UA.%~4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竖直向下,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C.4~几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竖直向上,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加速上升,
也可能减速下降,故B正确,C错误;
D.弓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为零,电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甲,某同学利用光电门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小球的直径为"。小球被电
磁铁吸住时,球心到光电门的距离为从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4,画出如下一!-力图
A/2
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以选密度较小的泡沫球
B.实验中应该先释放小球再接通光电门计时器的电源
C.4比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真实速度偏大
kd?
D.若图乙中直线斜率为鼠则重力加速度g=—
R答案XD
(解析1A.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带来的影响,实验中应选密度较大的金属球,故A错误;
B.根据实验顺序,实验中应该先接通光电门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球,防止打开计时器时,
小球已经下落到计时器下面,故B错误;
C.且是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小
△t
于中间位置的速度,所以©■比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真实速度偏小,故c错误;
△t
D.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d
v=一
△r
根据
v2=2gh
整理得
1।=-2ng
A/2d2
若图乙中直线斜率为k,则
可得
kd2
g=~
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
用一竖直向上的力尸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
的位移,下列表示尸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D.
>
OX
K答案2A
(解析]设物块P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小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o,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心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mg=kxo
以向上为正方向,木块的位移为3时弹簧对P的弹力
F\=k(.ro-.r)
对物块P离开弹簧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g=ma
由以上式子联立可得
F=kx+/mi
可见在物块P离开弹簧前,F与/是线性关系,且尸随着工的增大而增大,当后0时,kx+ma
〉0。
当物块离开弹簧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F-rng=ma
知尸是一恒力,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在大众化的餐馆中,常见密绕在轴上的卷纸用两条轻绳拴着悬挂在墙壁上的A、4点,
方便用餐人员取用,如图所示.随着卷纸的使用,卷纸静止时受到墙壁的支持力和轻绳对卷
纸轴的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不计墙壁和纸间的摩擦)
A.支持力增大B.支持力减小
C.拉力增大D.拉力在减小
K答案1BD
K解析11由于卷纸越来越少,其质量逐渐减小即重力逐渐减小,同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
逐渐减小,绳子拉力向竖直方向转动,如图所示
mg
可知拉力逐渐减小,支持力逐渐减小。
故选BD。
9.如图所示,小球A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劲度系数为k的水
平轻弹簧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小球A、B通过光滑滑轮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
状态。已知B球质量为如0是滑轮与细线的交点且。点在半圆柱体圆心。|的正上方,0A
与竖直方向成30。角,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与竖直方向成45。角,重力加速
A.小球4、8受到细绳的拉力瓦,4与尸⑺相等,且%=%=仿?g
B.弹簧的伸长量为等
K
C.A球质量为而n
D.光滑半圆柱体对A球支持力的大小为相g
(答案HABC
K解析DAB.根据题意,对A、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B球受弹簧的弹力兄绳子的拉力和自身重力,根据共点力平衡得,水平方向有
%sin45。=/
竖直方向有
品Bcos45°=mg
解得
FOB=yf2mg,F=mg
弹簧的伸长量为竽,根据定滑轮的特性知几人与兄B大小相等,A、B正确;
k
CD.对A球受力分析,由几何关系可知拉力七人和支持力尸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夹角
为60。,则
国=6=6mg
对A球由平衡条件有
2FOAsin60。=心g
解得
mK=\f6m
C正确,D错误。
故选ABCo
10.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有紧靠在一起但并不黏合的A、B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
别为啊=2kg,加8=3kg,从f=0开始。推力此和拉力及分别作用于A、B上,巳、FB
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别为瓜=8—2f(N),稣=2+2«1^)。则()
AB—外
z/zzzz/zzzzz
A.A、B两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反=外时,A、B两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
C.f=2s时,A、B两物体开始分离
D.f=5s时,B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R答案XCD
K解析,C.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反+4=(八+%)%
解得
a。=2m/s2
恰好分离时
FA=wAa0=8-2r(N)
解得
z=2s
故C正确;
B.f=2s时,A、B两物体分离,此时
FA=4N
6-6N
A、B两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时
F人手FB
故B错误;
A.A、B分离后
FA=%〃A
此=
A、B的加速度都改变了,A、B都没有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D.,=5s时
—12N
解得
%=4m/s?
故D正确。
故选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甲乙丙J
(1)首先将未安装薄板的小车置于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小
车相连;
(2)用垫块将木板一端垫高,调整垫块位置,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若某次调
整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点由左至右依次打出),则垫块应该
(选填“往左移”“往右移''或“固定不动”);
(3)在细绳一端挂上钩码,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前端;
(4)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下来应该操作的是;(选填后面的序号,①先将小
车由静止释放,再接通电源;②先接通电源,再将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拖动纸带下滑,
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c)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
出的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打出尸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保持小车和钩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实验近似得到的某时刻起小车口一,
图像如图(d)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加速度大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保
持不变”),据此可以得到的实验垢果是。
K答案》(2)往右移(4)②0.15(5)逐渐变小空气阻力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K解析』(2)由题图(b)可知从左往右点间距逐渐增大,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平衡摩
擦力过度,应减小木板的倾角,口1将垫块往右移;
(4)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选②;
打尸点时小车速度大小等于打E、G两点之间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即
X”(6.92—3.85)X10-2
=-^-=----------------m/s«0.15m/s
「2T2x0.1
(5)口一/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由图像可知小车加速度大小逐渐变小;小车加速度
随速度的增大而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车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尸随速度
的增大而变小。装上薄板后,设小车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力则
F=mg-于
而钩码重力侬不变,故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空气阻力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12.“探究力的合成”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该实验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拉着细绳套的两只弹簧秤,稳定后读数应相同
B.在已记录结点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选择相距较远的两点
C.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不能存在摩擦
D.测量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
(3)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选填“2”、“3”或“4”)次把
橡皮条结点拉到。点。
R答案》(I)等效替代法(2)D(3)3
K解析?(1)选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A.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橡皮条形变限度的条件下,使拉力适当大些,不必
使两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A项错误;
B.在已记录结点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选择相距较远的一个点就可以
了,B项错误;
C.实验中拉弹簧秤时,只需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弹簧对
细绳的拉力相等,与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是否存在摩擦无关,C项错误;
D.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
平行于木板,故D项正确;
故选D
(3)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用手拉住一条细绳,用弹簧称拉住另一条细绳,
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其结点达到某一点O,记下位置0和弹簧称示数6和两个拉力的
方向;交换弹簧称和手所拉细绳的位置,再次将结点拉至。点,使两力的方向与原来两力
方向相同,并记下此时弹簧称的示数尸2;只有一个弹簧称将结点拉至O点,并记下此时弹
簧称的示数尸的大小及方向;所以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3次把橡
皮条结点拉到0。
13.某部队为增强士兵的体能,把废旧轮胎应用于辅助训练,如图所示。战士•将绳子系在腰
上发力,用单根绳子拉着质量加为49kg的轮胎水平匀速前进。若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夕=37。
角,大小为小=150N,已知sin37。=0.6,8837。=0.8,重力加速度g=10m/s?。
(1)求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求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R答案』(1)400N;(2)0.3
K解析』(1)正确画出受力分析图或正确写出分力表达式
竖直方向有
Fw+Fs\nO=mg
FN=mg-Fs\nO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压力
F'=鼠=mg-Fsin0=400N
(2)水平方向有
F{-Fcos0
F(Fcos0
u=—=-----------=0.3
FN,ng-Fsin6
14.妥善处理好手机在学习上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华为手机的华为分享(HuaweiShare)
是一种在设备间短距离快速无线传输图片、视频等文件的技术,其最大传输速度为
160MB/So现有一实验探究小组把两部开启华为分享功能的手机分别固定在两部玩具小车
甲、乙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开始时分别处于两条紧挨的平行轨道上的O2
两点,沿运动方向初始位置相距4=1m,某时刻,甲车从01点以速度勺=0.8m/s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2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0.2m/s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发现两辆车相遇前一直能实现无线传输,两车出发后相距9.5m时其传输速度大幅下降,
无线传输瞬间中断。
-----4=1m-------
乙°甲
°?a
(i)求甲、乙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求传输中断时两车运动的时间和乙车的运动距离。
H答案[(1)2.6m;(2)15s,22.5m
K解析H(1)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达到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ViP=研=0.8m/s
解得
%=4s
询==3.2m
尢乙=g研2=i6m
相遇前最大距离
4=4)IX尹=2.6m
(2)设出发后J时两车间距为9.5m,即为无线传输的最大距离〃
破=也2
无线电传输的最大距离
“2=无-(4+4)
解得
z2=15s
汇=;*=22.5m
15.如图所示,有一水平传送带以%=5m/s的速度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长度
L=5m,其右端连着一段粗糙水平面BC,其长度为。未知),紧挨着8C的光滑水
平地面上放置一质量M=5kg的平板小车,小车长度L=3m。小车上表面刚好与8C面
等高。现将质量加=lkg的煤块(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4处,经过传送带传
送至右端4后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合同书模板3篇
- 教育领域中的农业科技应用与实践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持合同4篇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尊享不过户二手房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协议执行细则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及税费代缴服务协议3篇
- AI驱动的智能医疗设备进展报告
- 科技驱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变革
- 珠海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 机械制造技术-成都工业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机制 助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