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同步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
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L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
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课前准备
录音机、音叉和小锤、锣鼓、钢锯条、乒乓球(带线)、橡皮筋、抹布和水盆、真空泵、水槽、
电铃、电池、示波器、话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
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
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
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
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可演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
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叫做声速。
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有关,在150,C的空气中,声
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五)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C。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⑵Vs>V#>V5o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通过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高低的因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观察、乐
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教学难点】
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课前准备
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话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二泉映月(二胡)和锣鼓喧天的音频片断,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
音乐之美妙。
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声音的高低——音调
1.音调的初步概念
通过前面的活动,引出“声音有高低之分”。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
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声音尖细,男同学的声音粗哑。
声音的这种差别在物理中用音调高低来反映。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刘欢的歌曲《弯
弯的月亮》,让学生品味音调的不同。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
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实验:
比较:大家先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注意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哪一次卡片振动得快?你认为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观察:在听声音的同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进行实验:
(1)改变尺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
通过对比可以听出:/I\
几次实验声音的高低不同;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y
(2)把回声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
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
声的音调高。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越高。
引入“频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简称,符号是o
例:物体1s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就是20。
(-)用波形比较频率
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
别。
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生)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总结: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
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人耳便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
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三)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1.用吉它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
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3.观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4.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有关。
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6.进行实验,并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结论: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在、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
在、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0
(四)阅读“信息游览”,并思考下列问题:
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
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
3.蜜蜂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三、四百次,而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只振动5、6次,据此
说明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而听不到蝴蝶从身边飞过?
小结
1.音调及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一、声音的高低——音调
频率越局,音调越局
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等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知道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2.能说出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能说出决定声音音色的因素。
4.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过程与方法】
经过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习惯。
2.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弓I入
我们的喉部有两片很薄的膜,叫做声带,每个人的声带、鼻腔、喉咙的情况都不同,这样,各自的
声音也就有了差异。就像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那样,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现
代电子仪器可以把各种人的声音描绘成“声纹”储存起来,利用这种声纹就可以从很多人中
识别出某个特定的人。“声纹”还是一种破案的依据呢!声音除了有不同的音调外,还有哪些
特性呢?
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强弱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一:敲鼓(鼓上撒有纸屑)
实验记录:①轻敲:
②重敲:________
观察后思考:
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
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
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样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
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实验二: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
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实验记录:①小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②大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
跟有关O
3.人耳听到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猜一•猜:①;②O
怎样验证猜想:用波形比较振幅
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
4.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是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强弱。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
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
①晨鸟鸣dB;②人轻声对话是dB;③原子弹爆炸是dBo
④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90dB的热闹环境里D,就是100dB以上的环境也不在乎
(-)声音的品质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还
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L播放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
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2.声音的品质叫做,又叫o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以及等因素决定的。
4.乐音使人感到,有利身心o
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才能不
同声音的。
思考题:
L"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来判断说话者。
2.找一把口琴,再找一只笛子,分别用嘴吹出C调“do”,你能听到它们的相同,
但却不同。
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
小结
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一、声音的品质---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
影响声音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结构
〔发声方式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技术中有关声音的应用。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
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不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区分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区分环保噪声与乐音。
课前准备
硬塑料、玻璃、水、棉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
而且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
关系。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
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声音在科学和
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交流讨论一下如何让声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新课教学
(―)声音与音乐
师:声音是如此的神奇,音乐家们运用不同的音调、响度、配上伴音、和声等,组成不同的
旋律,构成了动人的音乐。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有的高昂雄壮,有的低沉抒情,有的轻
快流畅,有的婉转缠绵……音乐能呼唤人的呼唤,升华人的情感,激发人的斗志,淋漓尽致
地把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音乐。
用录音机播放:梁祝、二泉映月、命运交响曲
一些科学家还发现了“莫扎特效应”,大学生在听了lOmin的莫扎特奏鸣曲后,在空间推理
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
对声音的研究也推动音乐的发展,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的数字合成,已经能够逼
真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
用两个或几个不同的音箱在不同的方位和距离处播放音乐,能使人感觉到“立体声”效果,
这是人的双耳效应。人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课件:双耳效应
师:这位同学准备的很充分,掌声鼓励。双耳效应是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候,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
础。人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双耳效应能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立体声双声
道耳机就是利用了人的双耳效应。
(二)声音与建筑
师:声音在建筑方面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生:我国不少古建筑,巧妙地应用了声学知识,充分展示了建筑者的智慧才华.其中最著名的如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它们都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课件展示:回音壁和三音石
配文:回音壁是一道约6m,半径约32.5m的圆形围墙,墙面十分光滑,一个人紧贴围墙小
声讲话,围墙另一处的人可以听得很清楚。
三音石位于围墙的圆心处,人站在三音石上击掌一次,能听到三声回音,因而人们称它为三
音石。从三音石处发出的声波向四面传播,同时到达墙面。因圆的半径相等,声音传播距离、
声速相等,被反射后同时会聚到圆心处,你便听到第一次回声;声波继续传播,每部分声波
又同时到达刚才反射会聚到的圆心处,你听到了第二次回声;声波再继续向前传播,每部分
声波再次同时到达圆心处,你听到了第三次回声。第二次回声比第一次回声弱,第三次回声
更弱。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分散和吸收了。因此第三次以后的回声就不容易听出来
了。若你站在偏离圆心的其他位置上拍手,就听不到三次回声。
师:刚才我们介绍了古代建筑中如何利用声音的,那么在现代建筑中我们又是怎样利用声音
的?
生:日本爱知县的音乐桥、法国巴黎市郊的音乐亭、电影院,录音棚……
课件展示:北京音乐厅
配文: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
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丰满。吸声不是十分松软,就是带有小
孔。如:泡沫塑料、棉絮、毛毡、吸声砖、软木等都是吸声材料。反射板应选择质地硬且平
滑的材料,如硬塑料、玻璃等。
(三)听不到的声音——超声和次声
人耳能引起听觉的声波频率有一定的范围,约在20-20000赫之间,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
声波,高于20000赫的声波叫超声波。那么超声有什么应用呢?
生: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在工业,农业,医学和国防上应用广泛。例如用超声清洗玻璃、陶瓷、
陶瓷制品的表面污垢,用超声来“击碎”颗料状物体,进行乳化作用等。超声波波长短,传
播和反射时定向效果好,在水中损耗较小。在国防上,普遍使用回声探测器(又叫声纳),超声波
遇到海底或其他硬物体便反射,根据收到回声的时间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例如,可用声纳来
探测敌方潜艇的位置,鱼群位置,海底深度,海上冰山等。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透射几米厚
的金属,利用这一特性和反射能力特性,可以制成超阶级声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有无裂缝
和缺陷等。此外,超声在医学上应用也逐渐广泛,用超声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例如现代医学
常用的A型和B型超声诊断仪,其中B型诊断仪可获体内脏的切面声像图,诊断人体内部
有无肿瘤,肝硬化或其他病变。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有缩短发芽时间,加速生长的作用。在现
代生活中,我们常见了还有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实际上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产生巨大能量,将污垢从衣物上震落下来溶解在水中。
生: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衰减慢,它的传播距离比声音远得多,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但容易
受大气温度、风以及重力的影响。地震、台风、海啸、核爆炸、飞机飞行、汽车高速行进等
都能产生次声波。1983年印尼一次火山爆发激起的次声绕地球转了3圈。我们可以建立次
声波接收站,探知远处核爆炸和导弹发射的情况。关于地震、海啸和台风,由于它们的传播
速度都小于次声波波速,所以收到地震、海啸和台风传递来的次声波,就可以及早预报这些
灾害性事件的到来,事先作好防范措施。次声有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或核爆炸激发的次声能
将巨大建筑物摧毁,次声还会使人产生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危
机生命。虽然它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或感觉到,次声波能对一些动物
产生一些刺激,使一些动物出现反常表现。
(四)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从物理性质来看噪音是由声源作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或者是由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
规律的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在示波器上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律可循。而乐音是由声
源作规则的振动,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出波形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它每隔一定时间,总有相
同的振动图形重复出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乐音噪音
师:从环境保护保护角度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
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为了噪声。
师: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演示一下怎样的是噪声。
演示实验:用硬塑料干擦玻璃时产生的声音。
师:生活中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生:噪声范围很广,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气流噪声、城市噪声等。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
(70%左右)是交通噪声,其余还有人的喧哗声,室内各种活动的声音。我国工业化水平还
不高,城市交通也不发达,但噪声已达到严重的程度,故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害之一。
生:在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声音;在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发动机振动和
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在工厂里,发动机的运转,材料的锯割、冲压、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外包律师合同范本
- 个人建设用地合同范本
- 关于培训合同范本
- 上门女婿合同范例
- 二级建造师合同范本
- 供电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养殖合作社租赁合同范本
- 买卖焦化设备合同范本
- 中介合同 网签合同范本
- 公对对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02月黄石市残联专门协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 GB/T 15561-2024数字指示轨道衡
- 网络保险风险评估-洞察分析
- 呼吸机湿化的护理
- 2025-2030年中国旅居康养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4“五史”全文课件
- 食品检验员聘用合同样本
- 《汽车专业英语》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介绍PPT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