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第1~5章共5套章末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用温度计玻璃泡接触0℃的冰和0℃的水,测量结果是()A.水的示数更低因为水是湿的B.示数一样,因为它们温度相同C.冰的示数更低,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D.可能水更低也可能冰更低,因为温度计玻璃泡对冷热敏感程度不一样2.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3.周末小亮帮妈妈用茶壶烧水时,看到壶嘴处冒出了“白气”。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水的内能B.壶内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C.壶嘴处的腾腾“白气”,实际上就是高温的水蒸气D.壶嘴处“白气”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错误是()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高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减慢水的蒸发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5.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蘸有酒精的棉花,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环境的温度不变)()A. B.C. D.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今年12月7日是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雪熔化过程需要向外界放出热量C.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雪人在0℃以下也会逐渐变小是发生了汽化现象7.去年冬天哈尔滨旅游火爆全网,哈尔滨的美景有飘在空中的雪和挂在枝头的雾凇等,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对应的物态变化形成过程与雾凇相同的是()A.“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B.“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D.“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约为47℃C.BC过程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没有吸热D.该物质在CD段处于液态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四种固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A.丙、丁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丁是非晶体,甲、丙是晶体C.乙、丁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丁是凝固图象,甲的熔点比乙高10.2024年2月1日,安徽宿州降了一场“针状”雪,如图所示。据气象专家介绍,这种雪学名叫“冰针”,它是在水汽条件较好、温度又不太低的情况下形成的针状雪花。下列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冰针”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冬天,窗玻璃上美丽的冰花C.秋天的清晨,小草上晶莹的露珠 D.樟脑球自然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________(能/不能)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13.“制冷”涉及很多物理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冰鉴是我国的“原始冰箱”,如图所示,是一件双层器皿,鉴内有一缶,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冰鉴是利用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达到保鲜效果的。(2)可利用干冰从周围环境中吸热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3)二氧化碳制冷,曾被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制冰。气态的二氧化碳通过降低温度和______两种方式变为液态;液态二氧化碳进入热力学循环系统后从水中吸热变为气态,使水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冰。14.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可分析出该固态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a到b阶段的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选填“不变”或“增加”),由图看出固态升温比液态升温时的图线陡,说明_________。15.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知识的运用。图甲中,晾晒衣物时,把衣服晒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更容易干,这是提高液体的__________来加快蒸发的;图乙中,洗完手后,将手放在干手机下吹风容易干,这是加快液体__________来加快蒸发的。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中国智造“超薄玻璃”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的基础材料。2018年4月,中国蚌埠制造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他原料的金属元素。锡槽是生产超薄玻璃的关键步骤,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入锡槽装备中,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故此工艺称为浮法工艺。经过测试,我国用浮法工艺制造的超薄玻璃,在受到一辆小汽车以150km/h的速度撞击时仍完好无损。(1)我国用浮法工艺制造的超薄玻璃的厚度为0.12mm,合___________km;(2)制造超薄玻璃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铁制成的窑炉;(已知铁的熔点为1538℃)(3)浮法工艺制成的超薄玻璃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浮法工艺制成的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的优点: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两点)17.请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并回答问题。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作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作为冷凝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其制冷原理是基于它的低沸点和高蒸发热。下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冷凝剂”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A.沸点低 B.沸点高 C.熔点低 D.熔点高(2)在循环过程中,液态冷凝剂流经部件______时吸收热量变为蒸气。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中通过______(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氟利昂液化。(4)生活中还有什么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冰箱工作原理类似?请你举出一个实例: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33分)18.(8分)小东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小东选择初温为30℃的水进行实验,当水温加热到90℃时,他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计时5min后水沸腾。水沸腾后又持续加热了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小东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小东观察到_________的现象可以判断水是沸腾的;(2)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沸腾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水沸腾时_________;(3)若想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19.(12分)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盐和糖的外观非常像,除了尝味道几乎分辨不出来。小聪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分辨出两种物质,查阅相关资料如表所示:物质密度/熔点/℃比热容/盐2.17801糖1.66185(1)小聪找来A、B两个相同的勺子,均装满一平勺不同样品。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B勺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勺中样品为盐;(2)小聪从学校借来实验器材,组装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在C、D管中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盐和糖,通过对烧杯中的水加热两种样品。试管D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为________℃,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C、D管中物质的温度,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3)根据图丙可知,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多的是________(选填“C”或“D”),进而判断出试管D中样品为________(选填“糖”或“盐”);(4)小聪发现利用乙图实验器材无法根据熔点知识辨别两种物质,原因是________。20.(13分)项目主题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项目情境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地球上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球水资源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海水淡化作为海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下面请你和晓豫一起用蒸馏法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活动任务一用实验室中的简单仪器设计出一套蒸馏装置,练习基本实验操作——蒸馏。驱动性问题1晓豫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烧杯、海水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图。(1)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使淡水与其他成分分离。(2)对试管进行加热,海水中的淡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导管中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然后用另一支试管把水收集起来。通过以上实验,晓豫知道海水淡化装置包含蒸发装置、加热装置、冷凝装置和收集装置。活动任务二寻找生活中可以替代蒸发装置、加热装置、冷凝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材料。晓豫利用太阳充当加热装置,不锈钢杯替代蒸发装置,塑料瓶替代冷凝装置,玻璃杯替代收集装置。活动任务三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食盐),在没有海水的条件下,可以取适量的食盐和水来模拟海水)驱动性问题2晓豫画出如下图所示设计草图,并按照设计图制作实物图。【操作步骤】(1)将盐水倒入不锈钢杯中,上面套上挖空的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前部开口连接玻璃杯。(2)将制作好的装置放在太阳底下暴晒。(3)一天后,晓豫发现矿泉水瓶、玻璃杯中有少量的水珠出现,这是不锈钢杯中的盐水蒸发,遇到矿泉水瓶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装置改进】为了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晓豫对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用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使用冷水浸湿的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老师看了晓豫改进后的装置,提出晓豫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装置,请你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表示问题的冷热程度,与干湿和敏感程度无关。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说明冰和水的冷热程度相同,用温度计测量时,它们的示数一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D解析:A.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两个实验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探究“晶体熔化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物质的状态,探究“液体沸腾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大多数金属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B解析:A.烧水过程是通过热传递增大水的内能的,故A错误;B.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B正确;C.壶嘴处的腾腾“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壶嘴处“白气”的形成是液化,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4.答案:B解析: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防止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小镜子上,看不清口中的情况,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低,有利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B错误,B符合题意;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了减小水的表面积来减慢水的蒸发,从而应对干旱的环境,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凝固而导致无法使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A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温度计表面的温度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示数不再上升,故A项图像与事实相符合。6.答案:C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雪熔化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B错误;C.雪是小冰晶,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雪人在0℃以下也会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A.“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不符合题意;B.“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符合题意;C.“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结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在BC段,此物质一直吸热,但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物体温度约为47℃时,继续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47℃,所以该晶体的熔点约为47℃,故B不符合题意;C.物质在BC段时,该晶体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C符合题意;D.该物质在C点时,已经全部熔化成液体,所以在CD段处于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丁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10.答案:B解析:由题可知“冰针”是针状雪花,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与窗玻璃上美丽的冰花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11.答案:吸收;汽化;液化;凝华解析: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固态,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12.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不能;;37.8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远高于体温计的最大测量值,所以体温计不能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故读数为-2℃;乙温度计为体温计,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7.8℃。13.答案:(1)熔化;吸热(2)升华(3)压缩体积;降低;凝固解析:(1)冰鉴是利用中间夹层的冰熔化吸收热量,使缶内温度降低,起到保鲜食物的效果。(2)干冰是固体,从周围环境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3)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需要从水中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水变成冰是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14.答案:晶体;增加;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小解析:由图像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是晶体。a到b阶段是该物质的熔化阶段,温度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由图像可知,固态升温比液态升温时的图线陡,即相同的时间内固态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升高的温度,由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Δt越大比热容就越小,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小。15.答案:温度;表面空气流速解析:晾晒衣物时,把衣服晒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提高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衣服更容易干。当洗手后把手放在干手机的下方,气体就会吹出来,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16.答案:(1);(2)不能;(3)非晶体;(4)强度大、韧性强解析:(1)超薄玻璃的厚度为(2)制作玻璃时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而铁的熔点为1538℃,铁已经熔化,故制造超薄玻璃不能使用铁制成的窑炉。(3)从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可知,玻璃没有凝固点,故它是非晶体。(4)浮法工艺制成的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的优点强度大、韧性强等特点。17.答案:(1)A(2)D(3)降低温度(4)空调解析:(1)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故选A.(2)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吸收热量,故选D.(3)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态氟利昂液化。(4)生活中空调和电冰箱的原理相同。18.答案:(1)是否有大量气泡冒出水面;(2)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保持不变;(3)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解析:(1)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在水面破裂,判断水是否沸腾,主要是看是否有大量气泡冒出水面。(2)由图像可得,0到5分钟,是水在沸腾前,加热时间变长,温度不断升高。由图象可知,5分钟以后,是水在沸腾过程中,加热时间变长,温度保持不变。(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从而减小水达到沸腾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使水尽快沸腾。19.答案:(1)A;(2)56;(3)C;盐;(4)本实验装置无法加热到盐和糖的熔点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B勺的总质量为根据可知,糖和盐的体积相同,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A勺为盐样品。(2)图乙所示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则当前的示数为56℃。(3)由图可知,当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较多的是C物质,说明C物质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所以D物质是盐。(4)因为采用水浴加热,当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温度无法达到盐和糖的熔点,盐和糖均不熔化,所以无法通过熔点辨析。20.答案:沸点;汽化;液化;液化;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盐水的蒸发降低温度,加快水蒸气液化的速度;把不锈钢杯换成口径更大的,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合理即可)解析:暂无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机械运动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任何情况下冰水混合物都是0℃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m D.适宜的洗澡水温度大约40℃2.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测量时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消除误差的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3.图中为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甲、乙两刻度尺的读数分别为()A.甲3.80cm,乙3.80cmB.甲2.80cm,乙2.8cmC.甲2.80cm,乙2.80cmD.甲2.8cm,乙2.8cm4.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3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1.5小时5.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各种仿生机器人,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工作。如图甲所示的是一款爬树机器人。如图乙所示的是该机器人某次沿竖直树干向上爬行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10s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上匀速爬行B.10—25s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上匀速爬行C.25—30s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下匀速爬行D.15—25s内,该机器人静止不动6.如图所示,小伟和小杜分别在甲、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小伟看到小杜竖直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A.甲静止,乙向下运动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8.若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前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9.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时刻相遇 D.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10.如图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C.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1.如图甲所示,圆柱体的直径是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12.站在路边的小明看到a、b两个气球正在升空,如图甲所示,过一会儿看到的场景如图乙所示。在此过程中,以a为参照物,b向_______运动:以b为参照物,a向_________运动,树向_______运动。(均选填“上”或“下”)13.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__的工具(填写物理量的名称)。通电时,振针每秒钟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1个点,这样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是______秒。小李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所示,纸带中从A点到H点经历的时间为______秒。14.《隆隆隆,骑马去海丰》是一首海陆丰民谣、儿歌。当古人骑马看到路边的柳枝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陆丰到海丰的路程约为36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程,平均速度为5m/s,合_________km/h,则大约需要_________h。15.周末,小聪一家开车去北京旅游。(1)小聪一家早上七点从家出发,七点半时,小聪爸爸说已经行驶了10.8km,那么这段时间小聪爸爸所开小汽车的速度是_____m/s.(2)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小聪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h.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16.(20分)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在三个位置的情形及其对应的时刻。【基础设问】(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对速度的测量是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3)图中带刻度的斜面的分度值为____cm,____cm,____s,则____m/s.(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由________静止开始下滑。(5)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段的平均速度为段的平均速度为,分析可知,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能力设问】(6)①若实验时小车过了A位置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出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②若小车实验时过了B位置才停止计时,则测量出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③若小车实验时还没到达C位置就停止计时,则测量出的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7)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的是()(8)同组的小丽测出斜面上位置到斜面上位置的距离s和小车通过的时间t,如图乙所示,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平均速度比小车的实际速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拓展设问】(9)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有同学发现不同的同学测量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0)同组的小华想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有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他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指出小华这一探究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17.(6分)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小华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甲所示。(1)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的高度和________。(2)实验时想让纸锥下落得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___(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3)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手段。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乙是纸锥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纸锥从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为,从B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为,则________。四、计算题(共30分)18.(10分)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所示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处开始减速,经后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然后再以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通过的路程长。不计车长。求:(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路程;(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19.(8分)抵达北京后,晓豫一行乘坐研学机构大巴前往住宿酒店。大巴经过斑马线时需礼让行人。已知图中①②③是同宽度、同方向的三个车道,行人刚走到车道①时,车道②内的机动车应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只有在行人通过车道②后,机动车方可从行人后方通行。(1)司机的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行人到采取刹车措施前的时间。某次某司机驾驶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假设该司机反应时间为0.5s,则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2)如图所示,行人正准备从A点沿虚线匀速通过路口,步行速度为1.2m/s.一个车道宽3m,汽车距离斑马线15m,汽车不改变车道,如果司机想要在无需刹车的情况下符合礼让行人的规则,其车速最大为多少?20.(12分)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假定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图像,与乘坐地铁对应的图线是图线______(填序号)。(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为28km/h,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天和第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丙中画出图像(步行速度)。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题意;B.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都是0℃,故B不符合题意;C.全新的2B铅笔长大约一拃,即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时,两端的距离,约18cm,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略高于体温,约40℃,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B解析:A.测量时,受仪器、测量的人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可以消除误差,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应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刻度尺甲的分度值是1mm,估读一位,记作;刻度尺乙的分度值是1cm,估读一位,记作,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图像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因此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故B错误;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为,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正确;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1.5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km,即两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A.0~10s内,根据乙图知,速度大小在增大,该机器人沿树干加速向上运动,故A错误;BD.10~25s内,该机器人速度不变,大小为0.5m/s,则15~25s内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上匀速爬行,故B正确,D错误;C.由图乙可知,25s~30s内,该机器人的速度一直在减下,机器人沿树干向上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A.如果甲静止,乙向下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A符合题意;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上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C解析: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则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设总路程为s,由可得,前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后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一个物体从起点出发,另一个物体从起点外100m的地方出发,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上方图线表示一个物体从100m外的地方向起点运动,下方图线表示另一个物体从起点向远处运动,运动方向不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在时,两个物体相向而行,运动的距离都是50m,且在起点外50m处相遇,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它们的速度分别是两物体运动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加速运动。B(×)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得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越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C(√)小车做加速运动,由于AB段与BC段的路程相等,故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比在BC段运动的时间长,根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计时的起点是B点,在C处停止计时。11.答案:1.20;187.5解析: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柱体的左端与8.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9.2cm刻度线对齐,所以圆柱体的直径为图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未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12.答案:上;下;下解析:根据图形可知,以a为参照物,b的位置不断变化,速度也比a快,所以相对来说是向上运动。根据图形可知,以b为参照物,a和树的位置不断变化,相对来说是向下运动。13.答案:时间;0.02;0.14解析:打点计时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A、H两点的时间间隔为14.答案:古人;18;2解析:古人骑在前进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柳枝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柳枝是运动的,即看到柳枝纷纷向后退去。换算基础,平均速度为5m/s,进行单位换算路程约为36km,速度,所需时间15.答案:(1)6(2)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解析:(1)七点从家出发,七点半时已经行驶了10.8km,即0.5h运动了10.8km,速度为21.6km/h,,即6m/s;(2)“40”表示最大速度,“60km”表示距离,由公式可得,最短时间.16.答案:(1)小车;刻度尺和数字钟(2);间接(3)1;40.0;5;0.08(4)计算所测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同一位置(5)(6)①偏大;②偏小;③偏大(7)C(8)偏大;测量的距离s偏大(9)选取的斜面坡度不同(或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同,合理即可)(10)改变斜面高度时,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解析:(6)①若小车过了A位置后才开始计时,测量时间将会比实际时间短,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②若小车过了B位置才停止计时,测量时间将会比实际时间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小。③若小车还没到达C位置就停止计时,测量时间将会比实际时间短,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7)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故选C.(10)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下滑速度与斜面的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长度相同,而实验中斜面长度不同,即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7.答案:(1)时间(2)大(3)7:10解析:(1)根据可知,需要测量纸雉下落的高度和时间;(2)根据生活经验,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大纸锥下落时更缓慢;(3)由图乙可知,,,,,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得。18.答案:(1);(2);(3)解析:(1)如图甲所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为,所用时间,由可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路程:(2)由可得,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通过的路程: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时间: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19.答案:(1)7.5m(2)3m/s解析:(1)由可知,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2)行人通过车道②需要的时间,汽车行驶到斑马线的时间,汽车行驶到斑马线的最大速度.20.答案:(1)①(2)1.4km(3)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如图所示解析:(1)由图甲可知,潭村地铁站到猎德地铁站的路程一定,乘坐地铁所用时间最短;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①的时间最短,因此图线①与乘坐地铁对应;(2)地铁的速度为,由图甲可知地铁行驶的时间,则地铁行驶的路程为;(3)第二天和第三天小明打车出行,由图甲可知,第二天用时5min,第三天用时3min,即通过相同的路程,第三天用时小于第二天,所以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由题可知,假定步行出行的方式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图线应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现象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蝉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是根据音色区分出蝉或鸟的声音的C.鸟的声音频率高于D.蝉声传播不需要介质2.“滥竽充数”是一个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之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竽的说法正确的是()A.竽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改变吹奏时的力度能够改变竽所发出声音的音调C.竽发出的声音是以超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D.正在学习的小红听到竽声后用棉球堵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4.如图所示,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等,可以帮助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对牙面的损害非常小。以下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洗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5.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零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6.别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某大学研究人员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B.植物发出的声波属于次声波C.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振幅大、频率高D.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振幅大、频率低7.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D.噪声的振动一般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8.规格为256Hz音叉声音波形如图所示,将512Hz音叉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后,其波形是选项中的哪一幅()A. B. C. D.9.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2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的环境噪声对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干扰B.噪声监测器能够有效减弱噪声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声音音调更高10.9月15日2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在陕西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文体展演第一篇章《民族根》中,极具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千人吼秦腔’,集中表达了陕西人博大、豪迈的精神风貌。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表演者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D.禁止现场观众大声交谈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12.图9甲是小华的口琴,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华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现口琴芯结构如图乙所示,在琴芯的气孔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些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发声。请你对照小华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1)吹口琴时,气流冲击铜片,使铜片______而发声。(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选填“快”或“慢”),音调______(选填“高”或“低”)。(3)乙图中的c区是口琴的______(选填“高”“中”或“低”)音区。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资料中查到的a、b两列声波图,那么产生两列声波的声源在振动时,声源振动快的是______波声源,振幅大的是______波声源。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会发生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普罗斯佩勒提教授(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科学家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2)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鲸鱼来说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3)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_____;A.鲸鱼 B.蝙蝠 C.狗 D.大象(4)科学家们发现,瀑布的隆隆震响是__________在振动发声。15.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浮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______;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去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______。(2)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______;二是声音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3)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______(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______中传播。16.(打击乐器)如图甲所示的曾侯乙编钟,制造于战国时曾国,出土于1978年,现存放于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以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1)当用小木槌敲打悬挂在木架上的编钟时,编钟______发出美妙的声音,以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传播到听众耳中。(2)散打不同编钟发出的声音,有的清脆、明亮、悠扬,有的浑厚、深沉、气势磅礴,使听众觉得悦耳动听,属于______(填“乐音”或“噪声”),其波形如图乙______(填“a”或“b”)所示。(3)不同编钟发声的音调与编钟的大小有关,钟体越小,音调越______;敲击时力量越大,钟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越大(4)1983年,八十多位专家在武汉对曾侯乙编的复制品进行鉴定,认为复制品达到了原件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效果,主要指复制品发声时和原件发声时的______一致。三、实验探究题(共11分)17.(4分)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1)如图甲所示,鼓槌敲击时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________,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2)如图乙所示,小名在相同的试管里倒入深度不同的水,按序号由A至D逐个敲击试管底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小名用笔管、木棒和棉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丙吹哨子时上下拉动活塞,图中的________哨子发出的音调最高。18.(7分)(仿曾侯乙编钟制作合金管编钟)晓豫猜想合金管声音频率可能与合金管的直径、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力度、合金管的长度有关,于是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制作合金管编钟。请你帮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用声波传感器和电脑设备记录测量某种材料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1)实验器材:______、声波传感器、合金管若干、铁锤、电脑。(2)实验步骤:(①③步骤的空均填“相同”或“不同”)①选取______长度的合金管并按图安装好,每根合金管的直径______;②将声波传感器连接到电脑,准备记录;③使用铁锤敲击合金管底部的______位置,确保敲击力度相同;④____________;⑤根据数据分析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实验次数①______②______123四、计算题(共22分)19.(12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在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已知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2.5s,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为15℃).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铜3750空气(15℃)340铝5000水(常温)1500铁5200(1)求空心金属管的长度。(2)求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3)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用时间数据简要描述可能听到的声音情况。20.(10分)如图甲,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探测、定位水下目标的电子设备。探测人员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竖直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6s收到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1)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__;(2)该海底的深度是多少?(3)利用声呐不能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科学家利用激光制造出测量远距离的“尺”,称为激光测距仪如图乙所示。已知激光的传播速度是,用激光测距仪测出了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则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到地球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蝉的声音是由蝉的鸣膜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蝉或鸟的声音的,故B正确;C.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能听见鸟的声音说明鸟的声音频率是在20~20000Hz范围内,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竿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改变力度改变的是物体的振幅,故能够改变竿所发出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竿发出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人耳能听见,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D.正在学习的小红听到竿声后用棉球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C.用薄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响度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A解析:A.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等,这些实例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B.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故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AB.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此声波频率很高,属于超声波,故A正确,B错误。CD.超声波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植物发声人类听不见,扩音装置是扩大声音的响度的装置,用到扩音装置说明植物发出的声音振幅很小,响度小,故CD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一般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D正确;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为乐音但有时也是噪声,噪声并不都是机器发出的,如吵闹声,A错误;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它有害人体健康,反之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就是乐音,B、C正确。8.答案:C解析: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是256Hz音叉发出声音的2倍;由图知,A、B、D图中声音的振动频率都比规格为256Hz音叉声音波形振动频率小,所以C图是512Hz音叉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的波形图。故选:C。9.答案:A解析:只要声音不超过70dB,就能保证人的工作和学习,故A正确;噪声监测器只能显示此时的噪声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2048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频率更低,音调更低,故D错误。10.答案:D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表演者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故B错误;C.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故C错误;D.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途径进行防治。禁止现场观众大声交谈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11.答案:振动;声源;4500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由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12.答案:(1)振动;(2)慢;低;(3)高解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吹口琴时,气流冲击铜片,使铜片振动而发声。(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较难振动,振动慢,音调低。(3)乙图中的c区是最短、最细的部分,铜片振动最快,是口琴的高音区。13.答案:a;a解析:声波图中,波形的疏密程度代表音调的高低,波形越密,音调越高。a的波形更密,振动得更快,音调更高。声波图中,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代表振幅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的波形偏离原位置更大,振幅更大,响度更大。14.答案:(1)超声波;(2)是;(3)B;(4)气泡解析:(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2)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声。(3)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4)由材料可知,瀑布的隆隆震响,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振动产生的声音。15.答案:(1)减小;增大;(2)真空;可以;(3)不会;不能在真空解析:(1)该题中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将空气放入瓶内时,即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变多,故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变大。(2)使用抽气机不可能把广口瓶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真空,瓶内还有空气作为传声介质,故还能听到手机的音乐声。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手机的音乐声也可以通过悬线、瓶塞传播。(3)把正在响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6.答案:(1)振动;声波;空气(2)乐音;a(3)高;响度(4)音色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2)从物理学角度,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专家们所说的复制品能达到原件的效果,是指敲击时耳朵对发出的声音的感受相同,主要指音色相同。17.答案:(1)高;振幅(2)低;A解析:(1)鼓槌敲击鼓,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2)敲击试管底部时,试管和水一起振动,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按序号由A至D逐个敲击试管底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如图丙吹哨子时上下拉动活塞,向哨子吹气时,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哨子内的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图中的A哨子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18.答案:(1)刻度尺(2)①不同;相同;③相同;④测量每根合金管的长度,记录每次敲击时声波传感器测得的声音频率(3)①长度l/m;②频率f/Hz解析:(1)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故需要刻度尺测出合金管长度。(2)实验为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变量为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故合金管直径、铁锤敲击的位置、敲击力度均要相同,合金管长度要不同。测量记录每根合金管的长度,记录每次敲击时声波传感器测得的声音频率填入表格。(3)本实验为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故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需要统计的两个量为①长度l/m、②频率f/Hz.19.答案:(1)850m(2)5000m/s(3)见解析解析:(1)由可知,空心金属管的长度;(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则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3)根据前面计算出的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大小,对比表中数据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铝材料制成的。如果在金属管内灌满水,则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耳朵要区分出不同介质传播过来的声音,条件是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声音在三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差,,据此分析可知能听到三次声音,依次通过金属管、水和空气传播而来。20.答案:(1)反射(2)4500m(3)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2.56s解析:(1)根据声呐的特点可知,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2)根据题意可知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则海水的深度为(3)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根据题意可知又则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到地球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淮南万毕术》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光学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工作的台灯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C.太阳、烛焰、波光粼粼的水面 D.火焰、工作的手电筒、发光的萤火虫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碗中折筷 B.人的影子C.小孔成像 D.天空之镜4.目前菜市场里一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美颜灯”,使肉看起来又红又亮,使消费者不好分辨肉的好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不再允许使用这种“美颜灯”。那么为了便于消费者区别肉的好坏,你认为应该使用什么颜色的灯光来照明()A.红光 B.紫光 C.蓝光 D.白光5.晚上,小昆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白纸板和平面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B.小孔成像——光的反射C.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D.鱼翔浅底——光的直线传播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水中筷子“弯折”B.地上的身影C.水中荷花的倒影D.墙上的手影9.如图所示是“⊥”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0.小龙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B.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空气和水中的光路,可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靠近穿衣镜时像在逐渐变大B.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C.用照相机可以拍摄平面镜所成的虚像D.很大的物体不能通过很小的平面镜成完整的像12.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光年是______单位。一颗卫星距离地球约,一束光从该卫星射到地球约需______s.1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15.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___。16.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插秧人在大镜中成______(填“虚”或“实”)像,若插秧人距离大镜5m,则镜中的像距离插秧人______m,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如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18.“追梦”学习小组的同学用激光笔发出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图中AO为入射光线,________为折射光线;保持入射点O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19.(10分)小林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路径。(1)图甲中,用激光笔让一束光沿着EO平行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小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反射,在纸板上画出光路,再次改变EO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线EO与______(填“ON”或“CD”)的夹角,即为入射角,记下数据,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3)小林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沿EO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先不折转纸板时,ON右侧纸板上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再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右侧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平面上。(4)小林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则反射角大小应为__________.20.(14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烟雾,是为了解决____________的问题。(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______度。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是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D解析:A.太阳、月亮、工作的台灯中,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镜子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烛焰、波光粼粼的水面中,波光粼粼的水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火焰、工作的手电筒、发光的萤火虫,自身都能发光,都是光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解析:A.碗中折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人的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D.天空之镜是天空在平静的湖面形成倒影的情景,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D解析:白光是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用白光照射肉后,肉的不同部分能反射出白光中与之相同的颜色,使消费者能看到肉的真实情况。5.答案:D解析:当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板照射时,镜子表面很平,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而人是从镜子的侧面看去,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人看到的镜子是暗的;白纸板表面凹凸不平,手电筒光照射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人从侧面看去,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板是亮的。综上所述,只有D的说法正确。故选D.6.答案:A解析: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7.答案:C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A错误;B.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B错误;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测模拟预测题库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橡胶、橡塑制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一氧化二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版权授权合同6篇
- 电动汽车集中充换电设施规划和优化运行研究综述
- 2024年度成品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产品销售代理化协议模板
- 2024年理想婚庆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年品牌音响销售及服务协议
- 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4 I have a pen pal 人教pep (共23张PPT)
- 糖尿病膳食计算课件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案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DB4208T74-2022《早春大棚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 急诊及创伤外科题库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改写和近似数》课件
-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城破案》 课件
- 工程开工令模板
- 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与分类课件
- 初中生物试验小组活动记录
- 子宫正常解剖及超声图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