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定向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们常常在食盐中加入“碘”,这里的“碘”指的是A.碘单质 B.碘分子 C.碘原子 D.碘元素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水凝结成冰,说明水分子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分子B.大块石头碎成小块石头,说明分子可以被分裂C.水银温度计受热汞柱上升,说明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3、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不同B.玻璃态水属于混合物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D.玻璃态水分子不运动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B.原子、分子理论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5、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6、核辐射污染物主要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A.原子 B.离子 C.单质 D.分子7、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证据结论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是氧气B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D氧分子和臭氧(O3)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氧气与臭氧性质一定相同A.A B.B C.C D.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C.物质既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构成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10、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铝 B.氢氧化钠 C.金刚石 D.C60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吸入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的注射孔,左手向内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2)如图2所示,烧杯C中装入浓氨水,A、B中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内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8的元素名称为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等质量的硫和氯气中,所含原子个数较少的是______。3、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共有_______种元素。(2)A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C中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4、下表为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钠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___,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2、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则求:(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核内中子数为_____。(2)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无需写出计算结果)。(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_____。3、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计算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要求写出算式,结果取整数)4、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5、已知一个铝原子质量为4.482×10-26kg,求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结果保留到整数。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______;(2)按图II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的现象;②小明发现图II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___(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___;④对比图I的实验,图II实验的优点是___;(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为证明图I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①从a端通氮气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b端通氨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4)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IV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____(“大”或“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___(“快”或“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人们常常在食盐中加入“碘”,这里的“碘”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具体的物质。故选D。2、D【详解】A、水凝结成冰,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明水分子不发生改变,没有产生了新的分子,选项A错误;B、大块石头碎成小块石头,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块石头和小块石头中的分子没有改变,选项B错误;C、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选项C错误;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向四周扩散,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选项D正确。故选:D。3、C【详解】A、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因此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相同,不符合题意;B、玻璃态水中只含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因此玻璃态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4、D【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不符合题意;B、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不符合题意;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故选D。5、B【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元素,故选:B。6、A【详解】铯-134,铯-137和碘-13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原子,故选:A。7、C【详解】A、当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不足时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错误;B、物质颜色的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时,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20滴水是1mL,一滴水的体积很小却含有多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C正确;D氧分子和臭氧(O3)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D错误。故选:C。8、B【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此选项表述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原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此选项表述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B。9、C【详解】A、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A错误;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选项B错误;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选项C正确;D、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汞原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C。10、D【详解】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分子间有间隔(2)在不断运动对照(3)ba(4)环保【解析】(1)注射器内吸入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的注射孔,左手向内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2)烧杯C中装入浓氨水,A、B中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内液体变红,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来氨气分子,氨气分子遇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形成氨水,从而导致酚酞变红,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烧杯B的作用是与A形成对照。(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过一会儿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装置密闭,所以更环保。2、氩32.06氯气【详解】原子序数为18的元素是Ar,其元素名称为氩;观察给出的元素周期表信息,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是该元素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硫由硫原子构成,1个氯气的分子均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总质量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个数越少,则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氯气。3、(1)3(或三)(2)二得到(3)Cl-【分析】①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②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和D属于同种元素,因为核内质子数相同,故图中共有三种元素;故填:3(或三)。(2)该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该元素位于第几周期,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粒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2,说明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其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二;得到。(3)由C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17,说明该元素是氯元素,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说明为阴离子,故其粒子符号为Cl-;故填:Cl-。4、(1)有些原子可以没有中子(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4)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氢原子的中子数为零,故总结出规律是:有些原子可以没有中子;(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氢原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而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故总结出规律是: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故总结出规律是: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4)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每种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书都相等,故总结出规律是: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5、11金属【详解】钠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1;钠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电子一共有3个电子层,一共有11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的偏旁是“钅”,故属于金属元素。三、计算题1、2.657×10-26kg【详解】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根据,得x≈2.657×10-26kg。答: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657×10-26kg。【点睛】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38;50;(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3)19:88。【详解】(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则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锶原子核内中子数=88-38=5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核内中子数=88-38=50。(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见答案。(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0,则该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9,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0=19,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19:88。3、16【详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1)31;(2)15;(3)镁;【详解】(1)=;(2)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相对原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质子数为x,则有2x+1=31,解得x=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5;(3)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真实质量成正比,由于原子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铝<铁,所以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相同质量的金属所含原子个数与其原子量成反比,故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含原子的多少关系是:镁>铝>铁。因此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为金属镁。5、27【详解】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四、实验探究1、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往右逐渐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