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花江上》的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摘要《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了东北军民集体离开家乡,逃亡关内的惨状后所作的一句抗战歌谣。此曲唱出了九一八事件后,东北人民和我国人民强烈的对日本侵略军的悲愤情感,被称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迅速风靡中华大地。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希望收复家园的心情,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本文从《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入手,分析红色精神对声乐演唱和声乐作品的影响。结合歌曲的音乐特征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与舞台表现进行讨论。深入探究如何联系曲子的技巧和情感,以期望对学习该歌曲的后来者提供更多思路。关键词《松花江上》;演唱处理;情感表达;
目录TOC\o"1-3"\h\u摘要 II绪论《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由张寒晖创作,于1935年问世。作为一首爱国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流亡者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愿,唱出了中华人民盼望收复东北,赶跑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愿景。这首歌曲问世后,广受人民群众喜爱,使爱国救亡思想空前高涨。这首歌曲也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大地时诞生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件后东北人民以及我国民众的悲愤情感,唤起了中华民族之魂,燃起了中华大地的抗战烽火。对于演唱者来说,《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声乐作品,大部分声乐学习者都学习过这首歌曲。而在难度上,这首歌曲又非常适合学习者解决高音问题,令高音更合适。因此,学好这首歌曲是相当重要的。这首歌曲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本身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从结构上来讲,全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情感上由一开始的叙事转到副歌近似呼号的抒情,在尾声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一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寇大举进攻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军队低调处理关东军的挑衅。由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致中国东北在极短的时间内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军在东北创建伪满洲国政权。1932年3月9日,溥仪在日军要求下到达东北沦陷地区,在关东军导演下,就职伪满洲国的“执政”。至此,中国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开始了。在这个情形下,大批的东北军军民不得不流浪在关内,忧伤愤怒之情也充斥在心头。在西安,当时正在西安省立二中任教的学生张寒晖目睹了东北同胞忧愁愤怒的情状,也耳闻了背离故乡的哭声。"九一八事件"已成为东北流亡者的心头之痛。他们曾到过西安城门外难胞聚集的地方进行了走访调查,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指战员和亲属对话,并听取了他们控诉"九一八"事变中日本鬼子罄竹难书的罪行,也倾听了他们急于返回家乡,期盼与亲友团聚的思乡之情,由此创造出了《松花江上》的歌曲,而张寒晖也在采访过程中,还听到了北方流亡来的女子在坟前的哭泣哀诉,并由此作成了《松花江上》的歌曲。当张寒晖自己试演唱这首歌曲时,他自己也不禁落泪,演唱不下去了。而他身边的学子和难民,听闻了此曲后也随之痛哭。张寒晖的好友也曾说在歌曲完成之后大家一起唱时哭作一团。张寒晖最开始创作出《松花江上》时,他只在学校里教唱这首歌。当时正好“12·9”学生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日临近,在游行的队伍中,中学的爱国学子们都演唱了这首歌,曲子响彻了街巷,飘扬在人群上空,古老的西安人被这首歌给震撼了。不久以后,这首歌曲就被东北军爱国宣传队印成了卡片,发送给各个地方军政机关,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转发给在京的歌咏队。在众多爱国组织的努力下,《松花江上》很快传到了大江南北。字字泣血的唱词和催人泪下的曲子感染着众多爱国的中华儿女,不少热血男儿在看到了这首血泪长歌而流泪之后,也纷纷潸然泪下,抬着枪投入了抗战的队伍。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提出“攘外先安内”的反动思想,亲自到西安,要求张学良、杨虎城扑灭共产党员的爱国运动。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愤慨不已。他们聚在一起到了临潼,请求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制止内战,出兵抗战,并高唱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奉蒋介石指令阻拦学生的张学良看到了《松花江上》后十分震撼,他沉痛地对学员们表示一定会抗日,他最后含泪而归,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与国民党联共抗战。1936年12月12日兵谏事件后,由许多爱国人民点燃的抗战烽火,伴随着《松花江上》的歌曲以燎原之势,迅速地传遍了全国。面对着爱国群众和组织力量的强烈要求,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三日后,蒋介石在迫于爱国群众渴望中国一致抗战思想的重压下被迫进行了"庐山谈话",并同意统一对外。从而揭开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帷幕。(二)历史意义我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屡次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导致中国人民生活状况每况愈下。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抗战期间,战士们能以满怀斗志的心态,在装备物资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战胜侵略者,《松花江上》这样的爱国歌曲无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可以说,《松花江上》这首爱国歌曲,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促进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松花江上》作为爱国救亡歌曲,词曲中流露出来的真切情感使人潸然泪下,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一众爱国歌曲,极大的团结了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决心。事实上,爱国歌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抗战本身的作用,直到今天,爱国救亡歌曲仍然在我国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国音乐几乎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鼓舞了当时的人民,也激励着现代人们不畏艰难,拼搏奋斗。这也正是笔者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选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从另一方面讲,从《松花江上》开始,爱国救亡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大量产出,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红色歌曲作曲家和音乐家。在当时,爱国音乐几乎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抗日军民与侵略者作斗争。同时,美声唱法本身是外来的艺术形式,抗战这一客观历史促进了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音乐的融合,使其具有极强的民族性,《松花江上》作为这一类型歌曲的代表,丰富了我国音乐类型的多样性,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松花江上》音乐特征调式调性《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第一部分是降E大调,给人以舒缓,温暖的感觉;第二部分从大调转为g小调,情感也由明亮转为阴郁。全曲采用了倾诉性的音调,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以逃亡难民的哭诉为线索,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抗。曲式结构《松花江上》是一首男高音抒情歌曲,歌词中使用的是二部曲式结构,同时也在结尾处进入了尾声。歌曲的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从第1小节开始,至第10小结结束,以舒缓的带有叙述性的的旋律,为听众呈现了一个地大物博,富饶美丽的松花江,也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第二乐段从第11小结开始到第20小结结束,这一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旋律上较为相似,同样通过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对亲人和同胞的思念之情。乐曲的第一部分以八度旋律音的大跳结尾,情感层层递进,突出了对生活在沦陷故土中的父母的担忧,深刻的描绘了东北地区流亡难民有家不能回的苦楚心情,感情真挚,让听者不禁感同身受。第二部分从第21小结开始,从降E大调转为g小调,到第52小结结束。第二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从第21小结到第31小结,这一乐段除了对末尾的三个音进行降调以外,其节奏、旋律变化并不大。情感上,感情基调从第一部分的叙事转为抒情;第二乐段从第31小结到第52小结,中间旋律进行了多次变化,将难民脱离故乡流亡的悲惨情形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失去家园深深的悲痛感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仇恨。最后,作者以第53小结到第61小结为尾声,情感在尾声达到高潮,歌词以近乎嘶吼的语气发问: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何时才能与爹娘重逢?悲愤的词曲中蕴含着强烈的力量感,深刻的鼓舞了爱国人民。就节拍而言,第一部分是四四拍,以强,弱,次强,弱的特点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第二部分采用了四三拍,即强,弱,弱。将第一强拍的留恋延长到抒情的第二拍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地方的四三拍上,作者为了加强歌曲节奏性,将重音放到了第二拍上,由强,弱变为弱,强。突出了歌曲的节奏性变化。《松花江上》的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31473演唱处理《松花江上》作为一首极具张力的美声男高音抒情歌曲,其演唱过程中运用到较多的细节与技巧。首先是低音的强声处理和高音的弱声处理,这两种歌唱技巧贯穿了整首歌曲的始终。图3-1《松花江上》谱例1比如歌曲首段“我的家在”这四个字为一小节,按照44拍的强弱规律则是强、弱、次强、弱。“我的”这两个字在强拍上,“在”字在弱拍上,在实际演唱中应强唱“我的”弱唱“在”,然而许多歌唱者一开始接触这首歌曲时很容易将强弱规律忽略掉,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一小节中,“我的”这两个字的音高并不如“在”这个字高,因此根据自己的歌唱习惯将“在”进行强唱处理,殊不知与旋律的强弱规律并不符合,在演唱时歌唱者一定要多加注意。而如果在整首歌中想要自如运用强弱处理,歌唱者则同时需要达到气息,声音位置和身体机能的平衡。因此说观察一位演唱者演唱的水平,最直观的点就是高音低音的强弱处理。图3-2《松花江上》谱例2其次,在副歌部分,这首艺术歌曲的情感从娓娓道来的叙述慢慢过渡到了伤感、悲愤的感叹,而音域也开始从低到高,高音范围恰好在小字二组的F到升F左右,众所周知,在小字二组的F到升F之间是大多数男高音歌唱家的换声点,而换声点附近的音是非常难唱好的。因此演唱这首歌需要演唱者提前解决高音的换声区问题。同时,在高音前面的几个音也必须加以注意,因为要是在高音前面的声音还没准备好,高音就很容易发生音色品质不达标甚至干脆直接破掉的状况,从而影响到整个演唱效果。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以防止这种情况。在歌曲结尾处抒情部分的最高音则一直在换声区附近,且时点也比较长,而且需要不间断。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在唱高音之前,把气息支点固定于小腹,腰部腹部不断用力,以稳定并保持气息的支点,在歌唱中起到支撑声音的作用,歌唱的管道则要尽量打开,上下通透,将歌唱位置集中起来发声。《松花江上》是一首抗日救亡歌曲,讲述了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盼望收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情感,在演唱时应根据歌词表达的情感,控制好声音的力度,做到强弱得当,由此产生对比效果。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越来强的力度来演唱,那就不可能产生较好的听觉效果。图3-3《松花江上》谱例3在这首曲子的尾声,作者问出了“才能欢聚在一堂?”,在唱这句时应该提高音量,以将音乐情绪推向最高潮,因此在唱“什么时候”这一句时,应该对力量分配进行调整,将力度刻意的降低一点,这样能与后面的高音产生对比,为后面的情绪爆发做好铺垫。只有合理分配“什么时候”这句运用的声音强度,才能保证“才能欢聚在一堂”这一句高音的质量以及听觉效果。因此,只有将身体机能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歌唱效果。情感表达抒情艺术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部蕴含着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以及人们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的爱国主义歌曲。因此人们必须对歌曲加以分段,并认识不同段落中蕴涵的情意,才能真正把这首歌演绎得好。歌曲第一段,内容主要是“怀故”,“我”的家乡富饶美丽,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家乡的富饶和美丽跃然纸上,因此演唱这一段时应带有自然而然的自豪感。随后是对“我”的同胞和“衰老的爹娘”的思念,唱这句时情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歌唱时要将在外流浪的游子对同胞和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唱出来。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歌词的叙述性,用叙事的口吻把美丽的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娓娓道来,演唱时情绪要到位。第二段歌词讲的是“漂泊”,“我”因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从那个悲惨的时候”骨肉分离,被迫背井离乡。对侵略者的恨,对东北军不抵抗政策的愤怒无奈,在这一段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段歌词由叙事转为抒情,在演唱时要将情绪转化体现出来,开头的“九一八”可以用非常强烈的悲痛声音唱出来,可以带一点哭腔。歌唱时尽量缓慢,将无可奈何的感情融入进去。第三段则是“呼唤”,一开始“我”“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这一段在演唱时应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低沉下来,以表达出游子非常无助的悲痛之情。“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一句情感上除了对日寇的愤恨,更多的其实是希望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的一种期盼,而在这期盼中却又夹杂着对中国现状的失望。在唱这一段时要对“那年,哪月”“什么时候”多加注意,这些时间词汇其实就是作者在这一段强调感情的关键词,最后一句“才能欢聚在一堂”,是全曲的尾声,这一句在歌唱时要用非常强的力度尽量拉长,以呼喊的语气,不仅使听众感受到失去家乡的悲痛,也激起了爱国人民收回失地,与日寇奋勇作战的心情。结论作为一首作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爱国歌曲,《松花江上》以其朴实的歌词和歌词中流露出的真挚的情感广受群众喜爱,传唱度极高,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广大人民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爱国歌曲的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演唱处理上,这首艺术歌曲要求歌唱者具有较高的歌唱基础水平,需要歌唱者能够精准的控制气息,同时还要根据演唱时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对力度和语气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立体感。而在情感方面,歌唱者要把握不同乐段的情绪,从回忆故乡亲人到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感情是越来越强烈的。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的情感以及时进行调整。总之,想要演唱好《松花江上》,既要求歌唱者将高度统一的身体机能与歌唱技巧结合在一起,又要求歌唱者把握好歌曲中的不同情感。在论文的结尾,我认为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以补全我的不足之处。我也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加入到这个有意思的行列中,与我齐头并行填补上音乐史的空白,为后人的研究探讨做更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1]黎博.抗战歌曲的爱国主义动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化学统一测试一模试题
- 新患者入院沟通唐莹教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士培训
- 社会工作基本内涵第二部分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实践领域社会工
- 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护理高频电疗
- 音乐照护技术指导-老年康体指导 初 级 -1729733382158
- 《呼吸衰竭的监护》课件
- 妇幼保健院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 《儿童防龋》课件
- 2024安全管理培训
- 中医混合痔护理查房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1270.2-2021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GB 39552.1-2020太阳镜和太阳镜片第1部分:通用要求
- FZ/T 93015-2010转杯纺纱机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
- 病理学-生殖系统疾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