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_第1页
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_第2页
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_第3页
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_第4页
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内容摘要自2020年联合国大会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作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之一的中国站了出来,对世界做出了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郑重承诺。与此同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伟大成就,党和国家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国内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放,以碳交易为支撑的新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乡村碳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困境,指出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内在逻辑,并通过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牧光互补”的实例,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五个战略维度及现阶段乡村碳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困境,对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总结完善,并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碳友好型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目录TOC\o"1-3"\h\u18298一、绪论 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研究——以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一、绪论(一)研究背景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双碳目标是我国向全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环,亦是党中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是建设美丽新中国的关键一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1]。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实现事关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福祉。中国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旦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腾飞时期,而任何一个行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对能源的消耗。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等主导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大气中。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本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由本国自行抵消的目标,碳交易市场是关键切入点。事实上,我国自2011年起就已经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逐步开展碳交易试点,截止2021年12月13日,碳交易市场运行百日,总体态势平稳,碳市场活力初显[2]。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制和政策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指导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3]。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亦是乡村绿色发展方式的振兴,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协同作用。在未来,碳交易、碳减排、碳抵消等环节的发展机遇与乡村振兴路径可实现融合,广大乡村地区可逐步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绿色振兴模式,与此同时,双碳目标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与制度设计仍然有待完善。(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研究目的早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前,国内部分地区就已经陆续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并有部分企业和地区开始着手布局进入碳市场,在对标绿色发展政策的同时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出一分力。支付宝早在2017年就其用户对开通了“蚂蚁森林”种树服务,以做工益的形式号召用户低碳生活,并已在全国多个地区种下大片乔木、灌木和果树。蚂蚁森林创立至今,已通过碳交易市场获得了高额利润。碳市场在未来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亿万级市场,基层政府可将碳市场蕴藏的机遇与本地区自身发展情况巧妙结合,通过优化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建设乡村绿色清洁能源体系等方式,逐步引导乡村居民参与到碳市场之中。本文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目前乡村走碳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困境为线索,以青海省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探究碳友好型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为基层政府如何抓住未来双碳目标的风口建立乡村振兴治理框架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方面,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对碳市场尤其是碳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与构建上,多数研究选择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在碳市场中的布局、转型和升级提出对策等等,旦对于基层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如何走乡村低碳化发展道路、构建基于乡村农林碳汇的绿色发展模式和治理框架,以助力乡村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青海共和县政府建立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围绕绿色能源产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业结构和特点,探索出光伏电站与牧场相结合的复合反哺模式,为我国其他乡村地区抓住双碳目标的风口、带动当地向着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模式前进提供借鉴。因此本文以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思考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绿色振兴路径,有利于推动基层政府治理理论和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意义方面,双碳目标是未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接续脱贫攻坚战、巩固全面小康并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起点,乡村绿色发展模式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路径,将三者有机结合,借鉴先进经验,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与生态提供更广袤的发展空间,同时指导乡村地区政府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构建更科学更完善的乡村治理模式。(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研究思路基于过去学者对碳市场和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梳理现阶段低碳发展道路与乡村振兴联结的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之上,简析目前我国乡村布局低碳发展风口将面临的挑战,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当前乡村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乡村地区为实现目标需要聚焦的两个关键点——能源和生态系统碳汇,厘清绿色产能与乡村振兴、生态碳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机制和逻辑,并探究要推动乡村振兴搭上低碳化发展这趟高铁,政府可从中得到哪些启发,为乡村振兴治理模式提供创新性路径。文章行文逻辑如下图:图1文章行文逻辑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并整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程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增加专业知识储备;阅读并梳理相关政策和新闻报道,掌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及政策导向,提升自我的信息敏锐度,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案例研究法。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例,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和已有资料,将搜集到的文献与资料进行整合,为第三章案例分析部分打牢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当地生态光伏园的基本情况和运行机制,厘清该模式在双碳目标指导下的发展契机,为后续写作进行铺垫。定性分析法。将已收集的材料进行加工,选择对本文论述有用的材料,由表及里,探究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内在关联,将碳市场蕴藏的巨大潜能与乡村基层政府、乡村农民个体相连接,使本研究更具启发性。(四)文献综述近两年来,关于碳交易市场和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纵观国内相关文献,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碳市场目前的规模有限,成熟度较低,存在配套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主体对碳交易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但双碳作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5]。部分学者将目光聚焦于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分支——碳金融市场,如学者鲁政委等从国内外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出发,对欧盟碳市场、加州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探析,对中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市场的完善提出建议[6]。在将绿色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探讨的层面,学者左正龙提出要用绿色低碳金融服务来突破乡村振兴困境,运用城乡空间均衡模型,研究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契合乡村振兴20字方针,提出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7]。亦有部分学者立足“三农”低碳化优先发展的诉求,如学者杨长进指出,抵消机制作为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一部分,将助推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逐句结合乡村振兴20字方针解释这一助推作用下的五大路径[8];学者田勇则站在基于碳交易推动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视角,研究与我国农业CCER项目关联的各个方面[9]。此外,学者王红玲将目光落在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之上,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0];学者叶红等人以广东乡村分布式光伏构建模式入手,站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上,认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意味着能源体系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乡村新能源发展延展到乡村绿色发展模式[11];学者王能军等人将低碳理念纳入乡风文明建设,主张在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修订时强化低碳发展[12]。从能源的角度出发,学者李世峰、朱国云通过对全球能源现状及转型路径的分析,认为要从能源供给侧入手,创建新的更加多元的低碳能源供给体系[13]。从生态碳汇的角度出发,学者谢晓彤等人经过调查,指出林业碳汇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4]。通过对碳交易和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大多数研究更侧重对我国目前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再结合国外经验提出适配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转型路径和政策建议,且学者们对碳金融这一分支市场的兴趣较高,总体而言,分别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碳交易市场建设和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直接构建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文献较少。我国目前仍处在为实现碳达峰和双碳而进行路径探索的时期,虽有国外经验可供借鉴,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发展模式对现阶段来说仍然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探索。因此本文以青海生态光伏园的复合反哺模式为切入点,力图将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引入农民生产生活,以期研究构建出具有一条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性道路,为基层政府提供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的参考。二、我国乡村碳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困境及原因我国乡村占地面积大,人口较分散,目前乡村居住人口超过5亿。乡村地区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占据我国总体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很大一部分,能源需求总量大且分布范围广。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比大,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能抵消大部分因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15]。近年来,乡村人均生活用能增速与碳排放量增速加大,而我国乡村地区存在着巨大的生态碳汇潜力,若能妥善加以利用,再辅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替代,便能够从“减少碳的产生”和“增加碳的消耗”两个维度同时出发,走乡村碳友好型发展道路。(一)各方主体对碳友好型发展方式的认知程度不足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碳减排与双碳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纳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行业主要是火电、钢铁、建筑、航空等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同时会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大气中,但是,各方面学者、政策专家、政府部门对农业的碳减排关注较少。有相关结果显示,畜牧业是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在饲养家畜的过程中,家畜反刍、打嗝、排气等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15]。同时,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量大,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对火电等非清洁能源的消耗量占比仍然很高。就目前而言,农民和基层服务机构如基层政府等对低碳发展理念以及碳友好型发展方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自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乡村地区政府在减碳和碳汇等多个环节的政策落实力度不强,许多乡村和农民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知之甚少,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少数地区甚至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尚未融入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16]。(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且相关服务机构不健全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乡村人口比例较高,耕地资源丰富,相对而言发达程度不如东部和南部,许多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文化建设相关资金投入不足、对碳排放进行测算与监管的服务机构不健全。而若要在我国的广大乡村开展碳交易试点,使乡村发展向低碳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起低碳发展模式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联。另外,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建立,全国小农户数量占比高,相比于国外大型农场,我国主要还依托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平均来看,分散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生产每单位畜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要比大型农场高,同时,我国的种植业也以分散的小规模种植为主,难以形成碳中和的规模效应[17]。(三)碳排放核算体系不成熟且碳交易机制尚不完善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个过程中,碳排放量的核算十分关键,没有一套成熟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意味着无法跟国际碳交易市场并轨,同时国内也难以推动建立覆盖面更广、规模更大的碳交易统一市场。我国还处在工业化时期,距离碳达峰还有一段距离,建立碳交易试点市场和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均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对碳排放量的测算方式与方法还处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来完善本国制度的时期。与国外相比,我国碳配额的分配和碳交易机制的设定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都有待进一步实践的验证,对于核算结果的运用也是有限的。(四)双碳目标指导的乡村治理顶层设计仍有待完善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相关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出台的部分政府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乡村绿色低碳化发展提出了要求,但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在双碳目标指导下合理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方面,仍然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国乡村地区面积广阔、人口分散、地形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加上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也有差异,使得农业碳减排支持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碳交易的规则衔接不到位,低碳化转型政策与体系需不断完善。乡村地区要实现低碳化发展与能源转型,就需要使一套合理的上层建筑与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发展相结合,对主动推进低碳化发展的政府和农民个人以鼓励,尽快铺开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支持政策,填补空缺领域,让人民在党政的引领下建设低碳乡村。三、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内在逻辑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碳配额需求和碳排放量都很大,且我国煤炭储量丰富,过去几十年的生产生活功能大多都来自于火电,产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相对一些欧美国家更高,加上清洁能源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总碳排放量接近三成,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而目前我国发展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要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需达成的碳减排量更高,但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甚至短于部分发达国家[17],这就需要我国不仅仅将目光落在高耗能产业和高碳排放产业上,应落脚全局,发现并利用好广大乡村地区的碳减排潜力。站在基层政府的角度,要在双碳目标指导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就是要走碳友好型模式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的道路。究其根本,碳友好型发展模式有两个大的方向值得把握——绿色产能即能源的生产端、生态碳汇即碳排放的消耗端,一边通过清洁能源占比大的结构替代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从源头上降低碳的产生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边通过林地、草地、果园等生态碳汇抵消掉已产生的碳,从终端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当中,助推乡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等振兴目标。绿色产能与生态碳汇双通道的推进,是广大乡村地区走低碳化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要求。(一)绿色产能与乡村振兴结合乡村地区碳减排潜力巨大,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部分地区通过架设分布式光伏的方式,解决了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同时还对剩余部分进行储能,为乡镇企业高峰用电期供电,或者直接将剩余产能接入国家电网,为当地农民创收。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能够在多数乡村地区得以推广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水利发电、生物质能三种。太阳能的获取可通过架设光伏板来实现,我国乡村地区房屋分散,可在屋顶、农田架设分布式光伏,无需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站,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分布式光伏所生产的光电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还能将多余的产电输送给国家电网并以此增收。风电和水利发电依赖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主要建设于风力大风向较稳定的农田、林地,水利发电可用于落差较大的河流流经的高山高原地区。在生物质能的利用方面,我国在上个世纪的乡村就已开始小范围的利用,通过制取沼气来满足日常用能所需。我国在现阶段应推动绿色产能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根据当地具体发展情况及自然资源禀赋,用太阳能光伏、风能、水力、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部分替代火电等不可再生能源,改善乡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从能源的生产端入手,降低三农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为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新型乡村奠基。(二)生态碳汇与乡村振兴结合生态碳汇是利用森林储存和抵消碳的作用,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恢复地表森林草地等植被,通过其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规定将其和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或机制[18]。生态碳汇可用于村民个人质押贷款或者政府集中用于碳交易,为当地村民增收创收,从而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的互利共赢创造条件。依照这种思路,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丰厚的森林、草地资源,政府和当地园林部门所拥有的林草面积占主要部分,除此之外,亦有少部分农民个人规模化经营商用林、果园等,园林行业在未来完全能够通过规定的测算方式,将现有的资源数字化、具体化为生态碳汇或碳积分,碳汇和碳积分又可在碳交易市场中进行买卖,将其出售给需要碳排放额度、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削减碳排放量且自身碳配额不够消耗的企业和地区,创造切实的经济利益,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提供后续助推力。(三)低碳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我国乡村地区要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碳友好型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的道路。在广大乡村地区,用绿色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用生态碳汇抵消碳排放,在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同时,亦起到为乡村增收创收的作用,是现阶段我国乡村生态与经济双重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其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同时,在碳友好型发展模式推进过程中,能助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战略维度的改革与内容创新。四、案例分析: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放牧与发电互补模式(一)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复合反哺模式介绍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建起一座“牧光互补”的“牧光之城”,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走向世界的名片,同时也丰富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内涵。在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当地政府尝试在原本不长草的牧区架设光伏板,光伏板的铺设在起到防风固沙作用的同时,其对阳光的阻挡也会使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加上清洗组件带来的水分,昔日荒地逐渐长出了旺盛的草。但如茵草地会遮挡光伏板工作,在冬季还有火灾隐患。对于园区企业来说,每年不得不增加数万元除草预算。政府又将光伏板铺设区域开放给牧民们放牧,牧民到此放牧的同时每天帮助当地政府清洁光伏组件,形成畜牧业与太阳能“牧光互补”的模式。“牧光互补”的模式减少了企业成本,也助力农牧民增收,以太阳能发电替代火电,减少碳排放,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效益双收,促进当地畜牧业实现碳中和。(二)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复合反哺模式启示1.乡村地区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能以减少碳排放除了石油和化石燃料之外,畜牧业在饲养牲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而太阳能作为同时具备清洁、环保、可再生等属性的能源,在未来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将成为我国大力拓展的绿色能源之一。在未来,碳交易市场深入开放,碳积分账户将精确到地区和个人,如果某一地区或某些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畜牧业这种高碳排放的经济类型占比大,很可能会受到大环境限制,或者需要像现如今部分企业一样购买碳指标,由此一来成本就会迅速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村落自身若能实现或部分实现碳中和,将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和具有富余碳指标的个体亦可将积累的碳积分放到碳交易市场进行售卖,转化而来的收入又能够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个体增收等方面,改善乡村环境、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建设与运营的绿色产能。2.村落可通过生态碳汇来促成自身的农业碳中和我国乡村面积广、自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乡村地区分布着广泛的农业生态系统,林地、果园、草地等农业生态系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碳抵消能力,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巨大贡献。同时,未来建立起完善的碳交易机制后,农业生态系统所产出的生态碳汇能够被较为精确地计算出来,乡村每年产出了多少数量的农业生态碳汇、这些生态碳汇为当地实现碳中和作出了多大贡献等等,这些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政府更加直接地了解到乡村生态建设的成果,为乡村地区政府部署来年的固碳减碳目标提供依据。3.乡村地区可在低碳化发展中寻求自身的独特发展模式塔拉滩当地政府在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发展绿色清洁用能的同时,将光伏板铺设区域开放给当地牧民放牧,牧民在放牧过程中帮助政府清洁光伏板,实现了当地畜牧业与太阳能发电的双赢。通过对塔拉滩“牧光互补”模式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塔拉滩这种高效又环保的双赢思路可以套用到我国其他的乡村地区,在有限的条件内将当地自然资源的绿色开发与农业、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直观来讲,在自然资源禀赋与塔拉滩相似的地区,可以直接借鉴塔拉滩的“牧光互补”模式,而我国其它不具备规模光伏发电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考虑如在林间架设大型风车的“风林互补”模式、在分散的村民住宅屋顶架设光伏板等思路,力图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将绿色产能和生态碳汇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最终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带给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思考与启示。五、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创新路径(一)将20字方针和5个战略维度融于乡村低碳化发展中一是“产业兴旺”的低碳化发展路径,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维度上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包括乡村种养殖业、其它农业产业、土壤碳汇与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基层政府在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可尝试推动高碳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例如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园林行业,帮助个体农民拿到最大化的生态碳汇量,并建立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跟踪服务,确保统计、核查等环节的准确性,使农民产生的生态碳汇能在未来的碳市场交易当中获利;此外,在鼓励农民低碳生产的同时,将农民发展养殖业过程中的减碳量和碳排放配额也引入碳交易市场,使其商品化,帮助农民增收。二是“生态宜居”的低碳化发展路径,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维度上即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生态的低碳化发展可将乡村林地、草地的生态碳汇与碳交易结合,以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关乎未来低碳发展的重要部分。乡村自建房过程中,政府应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利用生物质能代替化石能源为乡村家庭生活提供部分能源。三是“乡风文明”的低碳化发展路径,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维度上即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的低碳化发展思路是将绿色低碳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内化于村民内心。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向村民普及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碳交易等市场概念,对村民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囊括低碳化发展观念的乡风文明建设走进千家万户,并与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紧密融合,使其引领村民真正参与到碳市场当中并能从中获利增收。四是“治理有效”的低碳化发展路径,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维度上即乡村组织振兴。在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面,可将推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低碳化发展指标进行量化,融入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中。低碳化发展模式需要依靠层层紧扣的制度设计来支持,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基层政府对人民负责并对乡村低碳治理模式直接负责,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绿水青山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不以质量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五是“生活富裕”的低碳化发展路径,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维度上即乡村人才振兴。人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乡村低碳发展模式的诉求。生活富裕最直接的体现即是农民收入的增加,要求村民在政府的引领下,真正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使用绿色清洁能源、开发生态碳汇等方式,在碳交易市场上通过对CER、CCER、CS、碳积分等的交易而获利,或将剩余产能储存起来出售给企业和国家。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乡村的产业振兴能够从客观上为乡村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碳市场在乡村地区的推进亦需要相关领域的人才支撑,乡村大学生与乡村人才就业渠道拓宽,有利于乡村家庭增收,乡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又能够为人才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总而言之,“生活富裕”的低碳化发展路径最终应体现出乡村地区的经济向好和脱贫致富,以及乡村人才素质与质量的提升。(二)完善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治理模式政策建议一是要在党政引领下积极试点并提高各界对“碳”相关概念的认知。各地政府应从财政支持、党政引领等多个角度出发,针对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基础上带领当地居民积极开展碳减排与碳抵消机制试点。调整能当地源结构和用能模式,提高村民对“碳”相关概念的认知度,提高村民对建设节约型乡村的认同感,使村民低碳化发展同时增收创收的愿望更加强烈。此外,低碳发展认知不足不仅仅存在于农民群体中,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学界研究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存在低碳认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一方更应努力推动“治理有效”的低碳化发展路径建设,将乡村低碳建设纳入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因地制宜带领当地村民建设乡村分布式光伏等绿色低碳设施,辅之以先进的共享储能技术,改善电能质量水平,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生活条件[18],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和乡村经济领域的振兴。二是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服务机构。走乡村碳友好型发展道路,首先要尽可能实现乡村绿色清洁能源的供应和农业生态碳汇的规模效应,其次要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乡村地区政府应借鉴先行地区的实践经验,参照自身村落的实际情况,积极合理地开发绿色产能与供能,同时对当地农业用地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地方园林草地面积并对农业与农民进行适当补贴和引导,逐步形成具备规模效益的农业生态碳汇格局。此外,农业现代化是乡村地区走低碳发展模式的关键一步。现代化农业意味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使农田在节水、节点、节肥、人工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同时,现代化农业也是绿色农业,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直有机结合,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壤生产力[19],既能有效利用乡村的耕地资源,提高单位产量,又能提高农业的固碳增汇能力,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有助于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三是要配合国家政策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并引入碳排放量测算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引入相关领域的人才到广大乡村,如低碳相关专业的的大学生村官、“三农”低碳化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省市级特派驻村干部等,为乡村低碳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可靠的人才队伍,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和建立乡村低碳化发展的领导干部责任机制,将乡村低碳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另一方面,国内目前在碳交易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国家与社会在当前需要加大碳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育机构培育,鼓励专家学者开展绿色低碳领域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卓越贡献的学者给予奖励,逐步在国内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权责明确、计算科学的碳交易体系及交易制度,为我国未来几十年达成“30·60”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人才振兴。四是要在顶层设计方面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扫除乡村循环经济的障碍[20]。政府可以借鉴国内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试点经验,依据现有经验和国际案例制定更加完备的碳交易机制,对碳排放量核算、碳汇计算等环节进行严密把控,确保碳排放量核算和碳汇计算的准确性[21]。乡村地区政府要积极动员农民个体户,帮助农民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碳创收”,拓宽思路,以具有成功案例的地区为借鉴,走绿色产能与生态碳汇结合发展的道路,并辅以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国家层面也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式,在做好减碳工作的同时强化气候管理[22],采取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策略,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长期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乡村生态振兴[23]。参考文献[1]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11-11.[2]陶凤.8494万吨!全国碳市场交出百日成绩单[N].北京商报,2021-12-14.[3]共产党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13.[4]青海省共和县人民政府.青藏高原崛起“牧光之城”[N].共和快报,2021-10-14.[5]李岚,王恒,黄佳鑫.中外碳中和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景——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林业经济,2021,43(10):66-79.[6]鲁政委,叶向峰,钱立华,方琦.“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2):3-14.[7]左正龙.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理、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J/OL].当代经济管理,/kcms/detail/13.1356.F.20211129.1422.003.html,1-12[2022-01-11].[8]杨长进.碳交易市场助推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实践与路径探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2):18-24.[9]田永.低碳“三农”与碳交易抵消机制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碳交易驱动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08):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