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国作为发展中药产业的大国,独具特色产业的生产带来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中国中药材的出口贸易,根据其现状及问题,做出一系列的相关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中药出口,出口贸易,问题,对策文献综述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潜力市场的重视,国际中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际市场占有额较低,且出口产品结构以中药材为主,保健品出口占比较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占比较低。胡鑫(2021)利用中国海关总局的历年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中国中药受国际的影响,并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1]。汪建芬(2018)通过对2009-2016中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综合回顾,从贸易增长幅度、产品出口结构、市场分布、重点市场和重点品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中药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2]。李得运(2020)认为,虽然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中国中药材进出口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73%[3]。贾海彬(2020)通过政策、价格、指数等多个方面的资料,对2019年中药材生产、需求、流通情况进行分析。[4]。杨雪(2021)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5个主要出口国家的中药材国际竞争力,由此可以分析出中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及扩大出口的需求[5]。一、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中国的传统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传统中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所的统计,中国有超过10万个处方,一万两千种中药资源,包括一千一百四十六种药用植物和一千五百八十一种药用动物及八十种药用矿物质。据统计,植物医药总储量为850万吨,中国传统医药生产面积超过580万亩,有600多个医药材料生产基地。尽管如此,中国的中草药在世界自然医药的市场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一)出口规模中国中药出口在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间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中药产品出口则是以净出口为主。中国的中草药出口总额从二零零九年的四亿多美元增至二零一八年的八亿美元,年均增长百分之六。二零一四年,中国中草药出口总额达到了十二亿美元,二零一三年出口总额增加百分之四十一,这是因为二零一三年中国中草药的平均出口价格大幅上升。二零一五年,由于对中国主要的中药市场——日本和越南的出口急剧减少,中国的中药出口额比去年减少了百分之十八。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中国药品进口额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国的中药进口额从二零零九年的四千万美元增加到二零一八年的一点二五亿美元,十年间增加了两倍。二零一零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额增长幅度最大,主要得益于二零一零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和单价的急剧上升,增幅高达百分之七十六。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中国中药材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进口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中国的中药出口量从二十万吨下降到十三点八吨,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一。受全球贸易持续下滑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中国药品出口量在二零一六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百分之十七。二零零九年中国的药品进口量是两万六千九百吨,到二零一八年进口量增加到四万零五百吨,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二零一五年中国的药品进口量为四万四千九百吨,比上年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主要是由于甘草、人参、贝母、藏红花等的进口量急剧减少。比如,每年进口的甘草仅为两万三千四百吨,同比下降百分之四十七。在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间,中国的中草药进口量从每千克一点五元增至每千克三元,涨幅为百分之一百零六;而出口单位则由每千克二点三元增至每千克五点九五元。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八年年中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单位价格始终高于进口单位,出口单位与进口单位之间的比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由出口低端中药材逐步向出口高端中药材转变,出口的中药材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逐步提高[6]。(二)产业结构从理论上说,目前中国的中草药产业应该是以第二支柱产业为主的。中国中药材第二产业的发展,应与中国中药材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的建设,以及加工基地的实施和加工市场的促进紧密结合起来。中国中药产品的加工,不仅在中国的中药原料生产提速,而且在提高中国的中药产品的地区分布进行了优化,改善中国中药的全面利用,根据产品附加价值层面的变革,为二次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前景,扩大中国的中药产业链条。然而总体而言,中国的中草药行业仍未脱离粗放经营,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增长模式使传统的中药产品对第一、三工业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而后者的比例逐渐降低。中国中药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与中国经济是一致的。中药行业的增长率从过去的21.1%逐渐下降到2020年的5.69%,中药汤药从过去的26.90%下降到2020年的7.88%。中药材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超过30%。在医药行业中,中药行业的整体占比也从29%下降到现在的22%[7]。这个期间的工作怎么进行?第一,大品种是中国专利医学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医疗保险目录中包含的心血管、脑血管药216种,销售额前30名的药品占216种药品销售额的84%,销售额的84%是前30名的药品,大型品种的代表有4个。一是传承了中医药原有理念的代表品种,二是要大力推广新的防治措施,三是要突出中医特色的代表性品种。四是中医诊疗的代表性品种,也是将其纳入医疗诊疗系统的主流。比如,复方黄黛片就是“四种表现”的具体体现,它运用了以往的处方法和当今的科学原理,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机理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三)出口市场分析中国医药的进口市场以加拿大为主,美国为北美,印度为亚洲,韩国为最大的市场。2009年,中国五大主要进口国中国累计进口了52.67%的传统药物,而2018年则为62.92%。中国的中药进口市场在2009-2015年间以亚洲为主。从2016年开始,美国已经超过了亚洲,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2016-2018年,加拿大是中国最大的中成药市场。自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经贸合作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中国的医药贸易[8]。中国中药材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越南、美国、马来西亚。从2009年到2018年,中国对前五大出口市场的累计出口平均占中国传统药品出口的73.70%,虽然比例略有变动,但始终超过70%。在2009至2018年间,中国中成药的出口量在中国的中成药出口量发生了变化,但日本已是中国最大的药品出口国,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中药制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2.40%。韩国是则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出口到韩国的中成药平均出口量达到14.61%。越南在2009-2016期间,中国的中草药产品所占的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和2018年分别大幅上升到16.98%和6.19%。中国木材出口第五大中药市场。2009年至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中药出口平均占中国中药出口的7.08%,在这期间的大部分年份,美国是中国中药的第四大出口市场。2009年至2018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中药出口占中国中药出口的平均6.76%。它基本上是中国中药材的第四大和第五大出口市场。[9]。中药材出口遭遇的问题(一)文化差异制约中药国际化当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完整的中医药管理体系,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中药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仍存在诸多障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植物药物进行了监测和管制,并对其进行了规范,包括食品添加剂、天然健康产品、注册药品或传统植物药物。英国,荷兰,比利时以及其它一些国家也像美国一样,把植物类药物当作营养补充品投放到市场上。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已经认可了“药物”的身份,并且在西班牙建立了自己的健康保障制度。中国对植物药物一无所知[10]。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是有其特殊理论和语言中医理论注重“天人合一”,“固本扶正”,“防患于未然”强调中药的适应性。而西医则主张“一针一剂”,注重对症、局部治疗。在西方医学看来,中医理论过于笼统,缺少中医治疗效果的“过硬证据”;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过于复杂,很难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二者的观点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说是从不同的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中西两大医家在思想形态、器用特征、认识方法、医家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1]。(二)研发技术欠缺,出口市场结构单一运用“微笑曲线”对中国中药的出口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微笑曲线是一种一头往上,中间有个凹痕的弧形。在微笑曲线的底部,是原材料,制造等最小的增值。反之则是高附加值的研发,技术,市场营销。中间环节的附加价值最小,终端的增值价值最大。中国中药出口量呈“微笑”型。中国目前主要的中草药出口产品为中药及传统工艺原料植物萃取物,微笑曲线的最下面,附加价值最少的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和技术内容,微笑曲线的上端,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但是,中药的出口量很少,中国传统的中医产品在微笑曲线下面没有太大的优势,中国的品牌意识也比较薄弱,主要靠本地的竞争,在国外的销售中,中药的销售能力很弱。所以,中药出口在微笑曲线下端环节也不占优势[12]。企查查数据显示(如表一),下游销售市场分布的企业数量较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占据了51%的份额,其次较多的企业分布在上游种植、养殖市场,注册为农林牧渔业的企业占据了35%;其他三个行业的比重则较小。不难看出中国中医药产业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为主。而中成药及及其他高技术含量的中药制品占比则是较小的,而这些行业对中药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表SEQ表\*ARABIC1资料来源:企查查统计截止至2020年4月29日(三)中国中医药企业竞争力不足当前中国传统制药业的现状是规模小、效益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产品重复率高。从中草药到医药,都要经过很多个步骤,包括种植、养殖、中游、下游三个市场。资料表明,在中国1,200多家中成药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80.00%,95.00%的市场份额占全部销售总额的1.00%以下。近百个中成药企业只生产一种药物。从授权资本的观点来看(见图二),以注册资本低于一百万元的公司为最多,达89%。在一百万到五百万之间的公司中,位居第二,但是只有6%。目前,中国的企业还在沿用数十年前的提取、成型和其他技术,而高科技的应用却寥寥无几。由于中药品种丰富,创新难度大,企业之间产品差异较小,忽略传统中药的研发。国内的中药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新药研发方面投入较少,但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制药厂,35.00%以上的员工从事新药研发。目前,中国还没有开发出疗效显著、安全稳定的新型中药,而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中药包装、改进中药剂型的投资力度不够,运用现代医药理论对中药的药理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阻碍中国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表2资料来源:企查查数据截至:2020.10.19(四)难以突破国际技术和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限制中国传统医药出口增长的主要外部原因。近年来,欧盟的《欧洲传统药物注册程序指令》、《欧洲传统药物法》、美国的《植物药研究指南》等发达国家发布的技术标准使中国传统药品出口处于不利地位。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医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国传统的中药企业的后方生产及加工技术、循环过程中的不足的保管和运输条件的非科学管理,及传统的中药材人工栽培中的农药、化肥、添加剂及环境污染的不正当使用的药材,那就是二次污染。中国传统中医存在着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同时,由于中草药的包装存在着西药成份、包装说明不规范、包装材料不规范、产品质量不可靠、商标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此外,中国中药材市场交易管理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严重影响了中国中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严重打击了中国中药材产品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三、中药材出口困难的原因分析(一)中西文化的差异,限制了中医药传统的国际化。第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医的国际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并且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西方人对于中医这个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在国际上,中医与植物学之间并无差异,中医与西药之间的差异,要想在短期内掌握中医,难度较大,必须要写出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中医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很少有报道,因此,中医在西方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第二个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自身对中医的排斥。外籍医生组织不健全,不能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交流。很多国家忽视了传统医学的完整性,在法律上将传统医学和针灸严格分开。比如美国等国,虽然认可了中医的法律地位,却不认可中医。中医传统疗法。其中就有关于针灸的知识。第三,对出口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不甚了解。例如,澳大利亚是外国制药公司向澳大利亚销售其产品的第一要务,而澳大利亚的本地制药公司对Gmp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二)国内厂家对新药的投入开发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薄弱。中药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传统中药资源的处理和保护程度不够;在临床常用的五六百种中药材中,可人工栽培的有二百多种,其余为野生药用材料。中国医药产品的主要类型是粗加工和低附加值的中药,尽管近年来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了中国医药产品的一半以上。作为中国专利药品的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尚未在欧美地区取得巨大突破。而进入欧盟的中成药品种仅有三种,分别是地奥公司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天士力的丹参胶囊、香雪制药的板蓝根胶囊、凡诺华的肌肉酸痛片(该成分主要是豨莶草)[13],中国目前在欧洲注册的1577种中药制剂中,中药制剂在国际上的应用还比较薄弱。中国在中成药研究方面的投入不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许多中药产品都要进行二次开发,投资相对较大,一旦上市,短期内的销售收入就很难收回,甚至连盈利都很难,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美国药物学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在2000年投资了8.02亿美金研发一种新药。研发费用的支出应超超过总销售额的15%,而在中国在这个比例下,只有甚至不到5%。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有公认评价的中药,基本上都是流通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古药”,其制造工艺几乎都没有改善。比如国内知名的云南白药起源于彝族,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也缺乏创新。(三)企业规模小,产业化集中程度低。目前,中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技术和生产效率等原因,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1、从从中医药生产研发技术层面上看(1)中国虽然是中药的传统国家,但也是中药技术薄弱的国家。无论是产值还是海外市场的业绩,都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制造了低价药物,并将其销往日本、欧洲,他们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利润。所以,日本与德国在中草药市场上获利最多。(2)中医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中国的专利及知识产权所占比重仍然不足。中国在国外的中成药市场只占0.3%,日本、韩国则占有70%以上的中成药专利。(3)中医和中药的复方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其历史、文化、方法等原因,在药理理论、物质基础等方面,至今仍缺少充分的药理依据。现代医学发展比较缓慢,也欠缺完善的评价方法和索引体系。同时,业内大部分企业不注重对传统中药制作工艺的改进,创新能力较弱。(4)此外,与西医相比,中国对中医药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中医药在中国的研发还比较落后。而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研究开发是不可能的。此外,中国传统中药行业缺乏研发人才,这对整个传统中药行业的影响很大。2、从中医药生产规模与产业集中度上看(1)传统中药企业规模小,研发人才不足。传统中药产业广阔的前景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但它们大多是在同一水平重复建设,很多传统中药制造企业,小规模、重复产品、单一品种的多厂家制造。此外,传统中医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基础薄弱。(2)中国制药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自主中药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大量中小企业问题突出,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竞争过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3)中药商品品种众多,但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中药产品的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各种蜜丸、冲剂、膏药、代煎代用、针剂、胶囊、口服液等。各大医药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018年,中国中药生产总量已达261.9万吨,同比减少31.7%[14]。(4)中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设备落后,中药制剂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的自动化和工业化程度。然而,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等生产工艺由于受到片状条件的限制,原料流动性较低,目前仍然沿用日本80年代传统的中药生产技术,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机械化、信息化。3、从观念上看中医传承也存在固步自封的问题,过去中药的辉煌造就了一批不思创新、墨守成规的中医,要想他们跟上的步伐是很困难的。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医药一向保守,其理论本质、学术思想、经验大多没有得到充分继承和传承,一些特色诊断和治疗技术濒临失传,中药的开发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四)由于没有统一的中药标准,打破国际技术和环保壁垒很困难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医药工业实施了环境障碍,其中包括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0年发布了《植物药指导原则》(GAP)和ISO14000(GAP)。ISO14000是中国传统中药企业走上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而中国传统中药产业在环保方面的认识还很薄弱。中国的传统医学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上是过时得,而且传统中国医学栽培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管理也比较落后,因此企业从根本上是不可能监视到重金属的。传统中药材的金属和农药残留物难以达到进口的要求。中医药学是一个复杂体系,目前在理论上还难以与西医学界沟通,它的整体观念特征与近代西医重视规范化建设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国际上尚无一种通用的植物药材质量标准,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是凭借自身的技术、技术上的垄断,在技术含量、安全、卫生、有效性等方面,对此提出了必要的要求。根据进口药品的评价标准,长期使用中药的欧美等国家被排除在常规药品之外并且药店不销售,医疗保险范围以外。与此同时,由于绿色环保和贸易保护意识的增强,欧美国家在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绿色环境政策。限制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目的,贸易壁垒,并不断提高其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医药企业实施了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开始实施IS014000认证。但是,中国专利药中有毒传统中药没有明确的限制;缺乏对重金属、杀虫剂残留量的监测,动物医药及传统中药的品质等因素,使国外消费者难以接受传统中医。另外,中国传统中草药生产企业对环境安全的认识还比较低,目前开展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还不多。至今,尚无中国专利药物获得美国FDA的医疗质量认证。这些指标包括了对产品、专利、市场障碍和倡议的测量。国际上限制传统中药进口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标准化标准制度。比如2000年欧美出现“马兜铃酸”,2001年美国出现中毒的中药,美国加利福尼亚法庭公布的一起案件。四、提高中药材出口的对策(一)以医带药、以店带药,促进中药出口。以此增加西方对中药的了解。中药产品因其自身特点,应当采用适宜的营销策略。中医要尽早向国际推广,目前医药的分散、无组织、无计划的个体化,很难发挥中医的长处,应启动政府的职能,在适宜的国家设立中医专家、专科点。另外,要利用企业的医药资源,以中成药集团或企业为龙头,国外的医疗机构、企业或有影响力的民营医疗机构,通过邀请国内知名的科研、医疗、教学专家,承担教学、指导诊疗工作,尤其是疑难杂症的诊治,以疗效来打响品牌,推广医药,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在阿联酋,华仁堂集团(中国人)开设了华仁堂中医医疗中心,华仁堂连锁药店,深受本地人的欢迎,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医疗中心看病、药店购买中医;南非约翰内斯堡,徐有强,新一代中国华人,重庆人,创办了南非医学研究中心,南非中国中医院,是一条通往世界的捷径,值得其它企业借鉴。(二)加强相关产品和新产品的开发。要顺应消费者的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独立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型高科技中国专利药。长期以来,在国际上,尤其在欧美,中医并不被视为药物,这一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转变,应顺应消费心理,以多元化的形式进入市场。另《中国药典》虽然收录了九百九十二种中成药和中成药的配方,但中国中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献众多,还有很多的宝物等着我们去发掘。从一开始就坚持用现代中医的标准来进行,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源头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加大对中医药传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指导和投入。要加强对中药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多种方向的深入,推动中药产业技术与产品创新。让当代医务人员和国家的卫生管理当局相信并接受中医的治疗效果。对传统汉语中古老、晦涩、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要用规范、客观的现代语言来表达,而规范和审批中医药名词术语,则是制定行业标准、学科规范、构建中国中医药学科技平台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和指导。目标是“用最新的科学和药力学方法重新理解传统处方,将传统中药的疗效翻译成现代医学语言,实现传统中药疗效的定量化和理论现代化,实现传统中药的表达”。(三)全力塑造产品品牌,通过一系列标准达到。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中草药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远不如日韩。北京同仁堂,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中成药品牌,但它的销售额,远远比不上韩国0.7亿美元的牛黄清心丸。例如有的中成药虽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但作为知名的中成药公司,其品牌在全国都是有口皆碑的。例如重庆市的桐君阁和陪都,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小有名气。若能以系统化的品牌策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改善品质管理,加快设备工艺,紧跟世界药效发展潮流,强化品牌推广。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对中药包装的关注与改进,以迅速扩大市场,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应对包装标准进行规范化、采用与药物质量相适应的合理包装材料、改进包装工艺、尊重地方习俗等,使其更具中国特色。(四)尽快建立中药现代化国际标准体系,以质取胜。中药企业应全面提升产业水准。当前中国正在强制推行或推广GAP,GLP,GCP,GMP,GSP。中药行业要抓住这次机遇,全方位提高行业水平。不过,仅凭一个国家的认证是不行的,要进入全球,这个标准也要跟国际接轨,现在的国际标准体系和我们所实行的差不多,只是要求更高,形式更规范。一旦通过,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枚进入国际市场的黄金钥匙。目前,中国中药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中药原料的规范化,以及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以及监管体系的缺失,导致了中药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采用了粗放的方式,导致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残留较多,与国际上的标准不符。所以,国家对中草药的生产、销售进行了专门的法规,建立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