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学-课件 唐要家 第8-15章 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数字经济监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7/11/wKhkGWcspL6ADr5iAAChwEXP3qU116.jpg)
![数字经济学-课件 唐要家 第8-15章 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数字经济监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7/11/wKhkGWcspL6ADr5iAAChwEXP3qU1162.jpg)
![数字经济学-课件 唐要家 第8-15章 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数字经济监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7/11/wKhkGWcspL6ADr5iAAChwEXP3qU1163.jpg)
![数字经济学-课件 唐要家 第8-15章 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数字经济监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7/11/wKhkGWcspL6ADr5iAAChwEXP3qU1164.jpg)
![数字经济学-课件 唐要家 第8-15章 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数字经济监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7/11/wKhkGWcspL6ADr5iAAChwEXP3qU1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经济学基础8.数字市场竞争与垄断
数字市场独特的供求与竞争机制微观市场有效的运行的核心机制是市场供求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数字市场具有独特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消费者在线购买商品主要受到声誉机制和商品推荐的影响,并且商品生产具有显著的零边际成本特征。这会提高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吗?数字市场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高集中化趋势。数字平台市场垄断是化的吗?本章学习目标数字经济市场供求数字经济市场竞争数字经济市场势力数字平台反垄断政策8.1数字经济市场供求数字市场(digitalmarket)是一种数字商品和数字服务以及有形商品和非数字服务在线交易的中介与机制。数字市场是在线市场,它意味着在线交易需要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互联网)来进行与交易有关的部分或全部活动。数字市场交易的商品既包括有形的商品或无形的服务,也包括无形的数字商品与服务。数字市场运行主要是以平台为核心的交易中介,能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数字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保障,既包括国家的数字市场监管政策,也包括核心平台实施的生态治理规则。8.1
数字经济市场供求1.1.1消费者决策影响机制:用户评价与商品推送(1)声誉机制消费者的评价反馈机制是重要的声誉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在线市场的交易。消费者的评价反馈机制也被称为声誉机制,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后被要求进行评价或评论。声誉机制为其他消费者提供购买决策信息,从而对商家形成激励和约束!eBay的声誉机制(1)反馈评价分。在每笔拍卖交易完成后,买家对卖家非匿名地进行评价,通常好评为1,中评为0,差评为-1。每一卖家的净声誉分为总的正评价分减去总的负评价分。过去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反馈评价总分自动显示在页面中,所有潜在的买家都可以看到这些信息。(2)详细的卖家星标评价(DSR)。DSR制度是由四个方面因素构成的消费者对卖家的评价机制,包括商品描述、沟通、配送时间、配送费。买家在交易后对卖家在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给出1-5星的评价。买家的这一评价是匿名进行的。(3)文字评论。买家可以在评论区对卖家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文字评论。如果卖家感觉买家的评论不公平,则可以做出回应。2009年eBay声誉机制引入了“杰出卖家”(TopRatedSeller,TRS)徽章制度,平台对满足下列条件的卖家给予20%的交易费减免,这些条件包括:(1)好评率98%以上;(2)详细的卖家星标评价(DSR)为4.6/5.0;(3)低详细的卖家星标评价率低于1%;(4)在过去12个月销售100个商品或完成3000美元的营业额;(5)在过去连续3个月中每月销售100个商品或完成1000美元销售额;(6)低投诉率。
DSR制度是由四个方面因素构成的等级评价机制,包括商品描述、沟通、配送时间、配送费。买家在交易后对卖家在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给出1-5星的评价。淘宝平台的声誉机制(2)商品推荐数字平台使用的推荐系统主要有两种模式:协同推荐与内容推荐。协同推荐是指根据其他相似用户的偏好来向特定用户推荐商品或服务。内容推荐是根据商品或服务的相似性来向系统用户推荐产品或服务。在线推荐系统的类型:内容推荐与协同推荐8.1.2数字商品供给:零边际成本数字商品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对个人或组织具有价值的各种无形商品或服务。典型的如各种软件(APP)和基础软件、电子图书、数字游戏、数字音乐、数字视频、在线教育、云服务等。数字商品基本特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无形商品属性可以以零边际成本被复制很多数字商品具有非竞争性属于经验品数字商品的平均成本函数为:在零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上式可以简化为:数字商品平均成本取决于固定成本和产品销量,随着产品使用量增加,产品供给的平均成本将显著下降,体现出强规模经济性。零边际成本数字商品的固定成本与产品销量数字商品的高固定成本并不意味着消费者要支付高价格,由于边际成本近乎为零,企业会实行低价格策略,通过鼓励更多人使用,来分担固定成本支出。同时,企业一旦获得了成本补偿,由于边际成本近乎为零,所以市场竞争可能会导致数字产品价格趋于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还取决于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应用:零边际成本与分享经济——顺风车、Airbnb8.1.3数字市场供求机制一般商品市场与数字商品市场的供求因此,数字商品和服务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递增价值,提高了社会总福利。供给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会带来单位产品成本AC迅速下降并趋向于接近0。需求侧由于需求网络效应会使消费者消费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产品价值AV在达到用户临界规模后迅速提高。上述两种力量的结合带来消费者消费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净价值NAV大幅提高守门人平台成为影响竞争的最主要主体数字经济市场竞争的特点数据与算法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破坏性创新成为市场动态竞争主导力量8.2数字经济市场竞争平台之间的竞争是多市场生态竞争8.2.2数字经济市场竞争的层次市场内竞争与争夺市场的竞争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平台间市场竞争与平台内市场竞争8.2.3数字经济市场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数据独占性网络效应强度用户多属性用户转换成本8.3数字经济市场势力8.3.1高集中市场结构由于数字市场具有供给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需求侧网络效应,因此具有更强的正反馈机制,市场容易出现冒尖和高集中趋势。Winnertakeallorwinnertakemost!8.3.2平台垄断势力绝对垄断势力:绝对垄断势力是一家企业在相关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从而免受市场竞争的有效约束。相对垄断势力:相对垄断势力主要来源于大数据算法的精准匹配和大数据驱动的交叉网络效应,使平台不同用户群体只有通过平台才能实现交易。生态垄断势力:生态垄断势力是指平台利用核心业务优势来进入邻近市场,构建核心资源与价值体系紧密相连的平台生态,此时平台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者,强化了平台对生态系统多个相关群体的控制。8.3.3数字平台垄断势力滥用的福利损害严重损害消费者福利严重损害平台商家福利威胁社会公共安全8.4数字平台反垄断政策强化数字平台事前监管称为国际趋势反垄断事前监管的对象是“守门人”平台反垄断事前监管重点是明确守门人平台行为规则8.4.1数字平台的事前监管体制8.4.2中国数字平台反垄断完善数字平台反垄断立法强化数字平台反垄断执法提升反垄断机构执法能力本章总结数字市场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影响机制是用户评价与商品推送。数字商品供给具有典型的零边际成本,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递增价值,提高了社会总福利。数字市场竞争主要特点是,数据与算法成为影响市场竞争重要因素,守门人平台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最主要主体,平台之间竞争是多市场生态竞争,破坏性创新成为市场动态竞争主导力量。平台垄断势力包括绝对垄断势力、相对垄断势力和生态垄断势力。平台垄断势力滥用福利损害主要体现为严重损害消费者福利,严重损害平台商家福利,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守门人平台成为反垄断重点,强化数字平台事前监管成为国际趋势。感谢各位聆听!9.
数字经济统计本章学习目标数字经济的统计内涵与统计挑战数字经济的统计思路与方法数字经济规模核算和指数编制国际经验中国数字经济统计实践9.1数字经济统计内涵与挑战9.1.1数字经济统计范围数字经济尚未形成通用统一的统计界定,但根据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和统计核算的可操作性,不同国家和组织对数字经济的统计范围可大致划分为窄口径和宽口径。(1)
数字经济统计的窄口径统计范围数字经济统计的窄口径围绕数字产业化展开,主要包括与数字信息技术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如信息通信技术(ICT)、电子商务、数字服务等,侧重统计生产依赖数字投入的产业部门。统计实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侧重“数字部门”,包括数字化核心产业、ICT产品和服务、数字平台以及平台支持的经济活动。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侧重基于互联网和ICT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产业。加拿大统计局(2019)、澳大利亚统计局(2019)、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2020)。(2)
数字经济统计的宽口径统计范围数字经济统计的宽口径主要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展开,包括所有依赖数字投入或因使用数字投入而显著增强的经济活动,涵盖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以及利用这些数字投入的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统计实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产业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增产出,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量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性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中国国家统计局9.1.2数字经济层级结构OECD(2020)根据数字经济内涵从统计角度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层级结构,为不同统计方法构建了统一可比的框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数字经济的统计内涵。9.1.2数字经济层级结构数字经济层级结构与经济活动分类的关系:9.1.3数字经济统计挑战(1)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难以核算(2)数字经济生产与消费边界难以界定(3)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标准存在盲点在统计实践中,传统统计体系主要以国民账户体系(SNA)为基础,以GDP核算为中心形成了涵盖经济、金融、财政、贸易、投资、价格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统计标准、手册和规范。随着数字技术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传统统计体系也面临着巨大挑战。9.1.3数字经济统计挑战(1)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难以核算数据具有无形性、共享性和生产消费统一性特征,数据产权模糊、资产范围扩大,导致数据资产的定义、范围、权属等属性难以界定。数据资源海量化高频化、数据来源和结构复杂化、数据产权分离化等,导致传统统计手段和制度适应性不足、数据采集处理效率低下。数据的共享性能赋予免费数字产品隐性价值,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隐形交易来实现数据资产价值,但隐形价值和交易难以衡量。9.1.3数字经济统计挑战(2)
数字经济生产与消费边界难以界定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普及应用促使生产门槛降低,消费者很容易成为产品供应者和价值创造者,导致生产和消费边界模糊化。例如,滴滴、饿了么、美团等数字平台能为消费者或自雇者提供中介服务。数字化促使生产主体和生产关系逐渐呈现出虚拟化和网络化趋势,部分住户部门可以将自给性产品提供给市场,导致商品的消费和投资属性边界模糊化。例如,消费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在滴滴、爱彼迎、闲鱼等数字平台利用闲置物品获取收入来源。9.1.3数字经济统计挑战(3)
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标准存在盲点免费经济目前GDP核算难以体现免费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价值,这对生产和消费统计标准带来挑战。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涉及的产业部门、机构单位以及核心项目还不明确,新业态下总产出和增加值、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进口和出口等条目的统计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梳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平台的存在导致一些经济活动和产品在统计中难以准确归类,对行业和产品分类标准带来挑战。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1.1数字经济定义方法定义方法基本思路要点自下而上法定义:数字经济参与者一系列行业或部门经济活动的总和;衡量:可采用增加值、就业人数等特定指标进行衡量。狭义所有直接参与生产或依赖数字投入的经济活动。是目前可用于衡量目的、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广义数字经济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数字投入的所有行业。应用于G20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国家统计局。自上而下法定义:数字经济是受社会进步和数字技术等关键趋势综合影响的结果;衡量:以确定数字转型的关键趋势为起点,分析其在实体经济中的反映程度。提供了综合指数构建思路,侧重反映“数字化”经济但统计实践中与宏观经济指标缺乏一致,往往难以衡量灵活定义法定义:将数字技术划分为广泛使用和密集使用,来设定数字经济的界限。这种统计口径更加灵活、宽泛但数字经济不断扩展的性质很难与固定的定义相协调,导致数字经济统计困难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2.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1)数字经济规模的统计思路(2)数字经济要素的统计思路(3)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思路(1)
数字经济规模的统计思路界定数字经济内涵和范围基于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框架采用投入产出法、生产法、增长核算法、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等统计方法对不同行业数字部门增加值或总产出进行加总统计出数字经济的规模体量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下的直接核算法综合评价框架下的指数构建法基于数字经济的不同维度构建系统全面的多层次评价体系指标涵盖新媒介、新服务、新交易形式等数字经济活动构建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2)
数字经济要素的统计思路界定不同数字经济要素投入的范围和分类构建数字经济要素统计框架结合现有统计方法核算相应的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总量数字资本投入主要反映数字经济活动中投入资本的价值变化情况数字劳动投入主要包括工作内容涉及数字经济产品或服务的劳动者数据
资产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以物理或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3)
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思路本节主要以免费经济为代表介绍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思路: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2.3数字经济统计方法GDP核算法生产法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差测算数字经济行业增加值,通过加总各行业增加值衡量数字经济规模。支出法通过定义数字经济支出领域,加总各领域支出测算数字经济规模。指数编制法指数编制法常用于综合评价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主要通过构建多级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统计加权等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进而得到综合指数。卫星账户法卫星账户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辅助统计账户。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将数字经济活动运行视为整体,试图厘清数字经济不同主体运行发展的特征,确保全面性和整体性。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2.3数字经济统计方法GDP核算法生产法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差测算数字经济行业增加值,通过加总各行业增加值衡量数字经济规模。支出法通过定义数字经济支出领域,加总各领域支出测算数字经济规模。统计实践中以生产法运用最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数字经济统计。基于数字经济内涵和范围确定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利用经济统计年鉴、经济普查数据、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核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得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2.3数字经济统计方法国际电信联盟、OECD、欧盟、世界银行、中国信通院、上海社科院等国内外组织和机构采用不同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各自的数字经济指数。指数编制法指数编制法常用于综合评价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主要通过构建多级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统计加权等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进而得到综合指数。构建多级指标体系统计加权等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编制综合指数9.2数字经济统计思路与方法9.2.3数字经济统计方法OECD、BEA、新西兰统计局等组织的工作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编制奠定了大量基础卫星账户法卫星账户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辅助统计账户。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将数字经济活动运行视为整体,试图厘清数字经济不同主体运行发展的特征,确保全面性和整体性。OECD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框架9.3数字经济统计国际经验9.3.1数字经济规模核算一是采用窄口径下的核算框架,主要以美国等欧美国家为代表;二是采用宽口径下的统计核算框架,主要以中国为代表。BEA(2018)在OECD数字经济概念框架下提出数字经济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数字媒体BEA(2021)进一步将核算范围拓展为:▪数字基础设施支持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经济的存在和运行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数字平台和数字支付促成的商品或服务交易▪付费数字服务与计算机和通信有关、并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的服务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合计24080亿美元,GDP占比为10.33%。(1)
窄口径统计的国际经验:BEA数字经济规模核算图9.5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的国际比较分类含义大类中类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数字产品制造业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产品批发、数字产品零售、数字产品租赁、数字产品维修、他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其他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与媒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其他数字要素驱动业产业数字化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2)
宽口径统计的国际经验: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统计年份中国美国增加值(亿美元)GDP占比(%)增速(%)增加值(亿美元)GDP占比(%)增速(%)20125675.316.6514112.508.6820136374.596.6612.3214986.558.906.1920147087.786.7711.1915529.098.853.6220157593.726.877.1416660.879.157.2920167881.477.013.7917376.199.294.2920178708.277.0710.4918109.679.304.22201810096.097.2715.9419354.999.436.88201910644.297.445.4320482.759.585.83202011545.747.848.4721720.2410.316.04数据来源:鲜祖德和王天琪(2022)、美国经济分析局(BEA)。
2012-2020年中美数字经济规模、GDP占比及增速比较(2)
宽口径统计的国际经验: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统计9.3.2数字经济指数编制序号指数名称发布机构核算经济体发布时间指标体系1ICT发展指数(IDI)国际电信联盟(ITU)176个1995–ICT接入ICT使用ICT技能2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欧盟27个2014–人力资本宽带接入互联网应用数字技术整合数字公共服务3全球链接指数(GCI)华为79个2014–供给要素需求要素体验要素潜力要素4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上海社科院100个2017–数字设施数字产业数字创新数字治理5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阿里研究院150个2018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消费者数字产业生态数字公共服务数字科研6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TIMG)中国社科院等108个2023–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数字治理
数字经济不同指数下的各国发展情况比较
排名欧盟I-DESI华为GCI上海社科院阿里研究院中国社科院TIMG2017201820172020201720222017201720211冰岛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2丹麦丹麦新加坡新加坡中国中国中国新加坡新加坡3芬兰芬兰瑞士瑞士新加坡瑞士英国英国英国4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典英国荷兰韩国德国德国5荷兰瑞士丹麦丹麦荷兰日本瑞典荷兰荷兰6瑞典瑞典日本芬兰芬兰韩国挪威瑞士日本7挪威挪威英国荷兰德国丹麦日本法国法国8美国冰岛芬兰英国日本爱尔兰丹麦日本中国9瑞士卢森堡荷兰日本韩国瑞典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10英国爱尔兰韩国挪威瑞典以色列荷兰韩国韩国11加拿大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芬兰芬兰12新西兰英国挪威新西兰丹麦芬兰加拿大瑞典加拿大13爱沙尼亚德国德国韩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典14澳大利亚以色列新西兰卢森堡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中国澳大利亚15德国爱沙尼亚卢森堡德国挪威法国澳大利亚挪威丹麦中国排名362825222221489.4中国数字经济统计实践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序号指数名称发布机构核算对象发布时间指标体系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赛迪顾问31个省市、城市百强榜2017-基础指标产业指标融合指标环境指标2“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腾讯研究院31个省市、351个城市2017-2018基础分指数产业分指数双创分指数智慧民生分指数数字中国指数2019-2020数字产业指数数字文化指数数字政务指数数字生活指数3中国数字经济指数(CDEI)财新智库等全国、31个省市(月度)2017-生产能力融合程度数溢出能力全社会利用能力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DEI)新华三集团275个城市(2023)2017-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5数字经济测度工具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全国、31个省市、85个城市2020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31个省市2021-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6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工信部、零壹智库全国、部分省市2022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人才7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指数国家网信办31个省市2022数字基础底座数字全面赋能数字关键能力数字化发展环境组织实施保障9.4.1数字经济发展指数9.4.1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各大指标体系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指数构建各有侧重财新智库等的CDEI指数关注数字经济对整个社会效率提升的能力,重点测算全国月度指数以及时反映数字市场活力和发展状况新华三集团重点关注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能力(2)指标体系各具创新各指标体系涵盖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重点领域,但也考察了数字融合、数字环境、数字政府或治理、数字人才、数字生活等方面,涉及范围广、创新性强(3)数据来源多样赛迪顾问采用政府网站大数据构建环境指标腾讯研究院不仅采用数字内容和文化消费的活跃数据构建数字文化指数、还采用了线上社交活跃数据构建数字生活指数9.4.1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评估的主要结论一是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速增长,数字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存在。三是数字鸿沟呈现收敛趋势,腾讯研究院发现中西部地区、数字四线城市增速领先。9.4.1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不同数字经济指数的区域比较排名
腾讯研究院数字中国指数赛迪顾问DEDI指数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指数国家网信办指数财新智库等DEI指数20192020202120212023061广东广东广东浙江广东2江苏北京北京北京山东3山东江苏江苏广东北京4北京浙江浙江江苏江苏5上海上海上海上海浙江6浙江山东重庆福建湖南7河南福建山东山东上海8四川四川天津天津四川9河北河南福建重庆安徽10湖南湖北四川湖北陕西表明浙江在考察数字基础底座、数字全面赋能、数字关键能力、数字化发展环境以及组织实施保障的体系中表现更突出表明第一梯度省市组成具有一致性,主要包括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均位于东部地区山东的数字经济发展表现亮眼,表明近年来数字经济与山东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向好。数字普惠金融通常泛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数字技术为克服普惠金融的困难提供了解决方案,从规模、速度和准度三个维度提升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降低成本、提升风控能力和促进竞争提升金融普惠性。相比于传统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服覆盖面更广泛,大幅改善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普惠性。9.4.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一级维度二级维度具体指标覆盖广度账户覆盖率每万人拥有支付宝账号数量、支付宝绑卡用户比例、平均每个支付宝账号绑定银行卡数使用深度支付业务人均支付笔数、人均支付金额、高频度(年活跃50次及以上)活跃用户数占年活跃1次及以上比货币基金业务人均购买余额宝笔数、人均购买余额宝金额、每万支付宝用户购买余额宝的人数信贷业务对个人用户每万支付宝成年用户中有互联网消费贷的用户数、人均贷款笔数、人均贷款金额小微经营者每万支付宝成年用户中有互联网小微经营贷的用户数、小微经营者户均贷款笔数、小微经营者平均贷款金额保险业务每万人支付宝用户中被保险用户数、人均保险笔数、人均保险金额投资业务每万人支付宝用户中参与互联网投资理财人数、人均投资笔数、人均投资金额信用业务自然人信用人均调用次数、每万支付宝用户中使用基于信用的服务用户数、(包括金融、住宿、出行、社交等)数字化程度移动化移动支付笔数占比、移动支付金额占比实惠化小微经营者平均贷款利率、个人平均贷款利率信用化花呗支付笔数占比、花呗支付金额占比、芝麻信用免押笔数占比(较全部需要押金情形)、芝麻信用免押金额占比(较全部需要押金情形)便利化用户二维码支付的笔数占比、用户二维码支付的金额占比9.4.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根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年)报告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结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高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数字化程度增长
使用深度增长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第一梯队主要包括上海、北京和浙江第三梯队的省份主要地处西部地区或东北地区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收敛速度明显,但近两年有所放缓主要原因:使用深度的地区差异收敛系数有所反弹南北差距的缩小速度由快速逐渐放缓,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深度上9.4.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字经济的统计范围可大致划分为窄口径和宽口径,数字经济的层级结构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层、狭义层、广义层以及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统计挑战主要包括: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难以核算,数字经济生产与消费边界难以界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标准存在盲点。数字经济的统计定义方法主要包括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以及灵活界定法,统计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统计。国际实践中,各国主要通过数字经济规模核算和数字经济指数编制对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数字经济统计实践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数字化统计、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领域。本章总结10.数字基础设施本章概览数字基础设施概念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属性与增长效应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效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政策10.1
数字基础设施概念10.1.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为一个国家、城市或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高效有序运行的提供基础条件或服务的一系列设施和系统。罗森斯坦·罗丹在其1943年出版的著作《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一个社会在进行一般产业投资之前,应该具备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经济百科全书》中将基础设施定义为:“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基础性公益性准公共产品性自然垄断性10.1.2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是现代数字技术发展推动下的新型技术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主要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Digitalinfrastructure
asthetotalphysicalandsoftware-basedinfrastructurenecessarytodeliverdigitalgoods,products&services.Thisincludesdatacenters,Networksanddigitalcommunicationsuits,Datainfrastructure,Cloudcomputing,Virtualizationandsoftware,Mobiletelecomandbroadband,etc.10.1.2
数字基础设施:基本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在现代数字技术基础上数字基础设施是通用性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强网络效应10.1.3数字基础设施的种类(1)网络基础设施:畅通数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经济活动的最低层的基础设施,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实现互联网高效应用为目标的一切基础硬件和软件的集合。移动通信网络5G,IPv6,物联网,光纤宽带网络,数据通信和IP互联网络,卫星通信。5G通信网络(2)算力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算力是计算机设备或计算/数据中心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合共同执行某种计算需求的能力。狭义上,算力基础设施指提供算力资源的基础设施。广义上,算力基础设施指融算力生产、存力、算力传输和算力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通用算力与高性能(HPC)算力算力网络TheamountofcomputeusedtotrainAIsystemshasbeenincreasingsince1950,therateofincreaseincreasedin2010.
据2022年3月17日,浪潮信息、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清华大学联合推出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指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应用基础设施是构建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之上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主要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基础性公共应用服务平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以及关键技术四部分构成。应用基础设施主要是服务于产业化应用,包括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3)应用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10.2
数字基础设施增长促进效应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商业运行、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其也被称为“数字经济的生命线”。因此,数字基础设施既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DIisthe
foundation
ofdigitizationandtheenablingsystemthatallowsdigitalservicestobeprovidedtocitizensandtheprivatesector.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社会的基石,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支撑全省数字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2.1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属性基础性准公共产品性非竞争性外部性10.2.2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基本原则TrustsafetyInteroperabilityInclusionaccessibility10.2.3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因素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Microchips)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公私合作的投融资体制数字基础设施能源供给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政府数字基础设施政策10.2.4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机制(1)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首先,在资本要素配置层面,数字基础设施会促进资本等更高效流动和投资者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其次,在劳动要素配置层面,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整合劳动力市场信息,拓展经济行为主体获取信息能力,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再次,数字基础设施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畅通资源配置的信息渠道,扩展资源配置的时空范围,避免要素因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所产生的无谓损耗,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生产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会大幅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进行流动重组,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伴随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的建立,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分析等成本大幅下降,降低创新成本,并促进知识扩散。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不断发展,数据要素通过数字技术的叠加迭代更高效地挖掘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地协同作用,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首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信息知识的快速传播,大幅减低创新所面临的知识信息约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其次,数字基础设施为技术提供了基础平台,为更多的后续创新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再次,数字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创新成本和创新不确定性,因而相对增加了创新的预期收益,从而进一步激励企业创新。最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知识扩散与技术渗透,不断深化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深度,从而促进产业创新(4)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富裕首先,数字基础设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从而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量数字化非农就业岗位,同时带动配套非农经营活动开展。再次,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广度和深度,进而缓解农村创业者融资约束。最后,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发挥网络教育优势,有效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共享,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10.3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积极成效。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取得重要进展网络支撑与融通赋能能力持续提升算力基础设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应用基础设施融合赋能效应逐步显现实施“东数西算”工程10.3.1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效注重顶层设计和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路径清晰全局规划确保配均衡发展公私合作确保有效供给10.3.2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功经验10.3.3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基础设施亟需拓展应用场景城乡仍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数字基础设施全国统一配置体制尚未形成10.4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政策经过数年发展,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薄弱、应用场景亟需拓展和成和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等方面。为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1)“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2)“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城市智能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管网、智能电网等布局,促进全域数据高效采集和传输。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高性能计算集群,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3)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一是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二是优化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不断丰富“三农”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三是推进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4)《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本章小结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准公公产品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的经济属性。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体现为: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生产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但也存在核心数字技术薄弱、应用场景不足、城乡数字鸿沟等问题。11.数字产业发展本章学习目标数字产业发展概念数字产业化理论基础产业数字化理论基础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绩效与政策10.1数字产业发展概念10.1.1
数字产业化概念数字产业化是指在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的双驱动下,深度挖掘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催生新的商业形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发展,最终形成数字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化发展过程。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数字产业化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四个大类子产业。数字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数字技术创新是根本驱动力数据是关键投入要素,数据价值释放是核心体现新产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是根本体现10.1数字产业发展概念10.1.2
产业数字化概念产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来系统重构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面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并实现更高的价值创造,从而实现产业持续升级和高效发展的过程。产业数字化主要是传统产业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数字化转型,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已有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产业数字化的基本特征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共同赋能以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产业数字化是基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所进行全方位产业数字化重构的过程产业化数字的基础是企业数字化10.1数字产业发展概念10.1.3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区别与联系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层,数字产业化程度代表着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应用层,产业数字化则显示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的产业贡献程度。10.1数字产业发展概念10.1.3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联系: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产业化会驱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能够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相应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数字商业模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为数字产业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从而为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拉动力。10.2数字产业化理论基础10.2.1
数字产业化的驱动力: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双驱动的数据价值释放的产业化发展过程。数字产业化过程既是数字技术创新过程,也是数字商业创新过程,并以实现数据价值的不断深度释放为导向。
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数据价值深度开发利用的可能,数字商业创新则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动力。数字技术发展需要由数字商业应用来拉动,数字商业创新要以技术发展为支撑。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驱动动力是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10.2数字产业化发展10.2.2数字产业化的本质:数据价值不断深度挖掘与释放(1)数据价值链数据采集:获取原始数据——数据资产1(资本与劳动)-数量维度
数据整理加工:形成数据资产2或数据产品(资本、劳动、人力资本)-质量维度数据分析挖掘: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数据资产3(知识产权)-创造性维度数据驱动的商业:也称为数据变现或货币化,基于数据分析发现的知识或洞见来进行创造性商业化应用,是数据价值实现的最高形态,也是数据价值释放最大化的环节。图10-1数字产业化中的数据价值链10.2数字产业化发展(2)数字产业化中数据价值实现的路径路径1:数据直接货币化—数字企业在数据市场直接销售数据产品或提供基于数据分析开发的数据增值服务。路径2: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云存储服务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产业。路径3: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主要是数据企业采集并持有大量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研发数据资源库等,通过向研发机构许可数据接入或提供研发辅助服务来获取收益。路径4:数据驱动的商业创新—基于数据挖掘获得知识信息或洞见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或服务,抓住商业机会,从而产生新的价值来源。10.2数字产业化发展10.2.3数字产业化的基本组织模式:数字产业生态(1)数字生态能够最大化实现数字产业化数字生态能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数字生态会促进技术创新。数字生态会促进商业创新。数字生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10.2数字产业化发展(2)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数字产业化生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核心层: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商业化价值实现生态,主要功能是通过生态组织来实现数字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创造;外围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产业化环境生态,其是外围层,主要功能是为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激励相容的外部环境,是一个技术-经济-社会的生态系统。图10-2 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头部平台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化商业价值实现生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产业化发展环境生态外围主体要素供给体系数字治理体系核心主体市场体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产业化发展环境生态核心主体:企业家与创业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者、平台企业;外围主体:各类中介、互补服务提供商,平台与这些企业之间是互补的关系,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价值创造;要素供给体系: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人才供给、数据资源供给、应用场景和终端用户、投资者和风险资本、研发机构;市场体系:完备的要素市场体系、自由竞争的产品市场数字治理体系:国家监管法规、政府监管者、治理制度(产权、安全、竞争、税收、跨境流动等)、创新发展政策。10.2数字产业化发展10.2.4典型案例: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大数据产业链中,上游是基础支撑层,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供应,以及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中游是大数据服务层,主要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数据治理、数据交易等数据服务下游是大数据融合层,主要是大数据在制造业、政务业、交通业、金融业等领域的应用图10-3 大数据产业生态10.3产业数字化发展10.3.1产业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破坏性创新理论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技术创新是长期持续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长期经济增长是一个累计式的创新过程,需要持续的创新积累。只有通过知识的传播,创新才能不断出现并积累。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基于创新的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动态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熊彼特认为新兴技术是通过破坏传统市场和商业模式从而建立新的产业模式。创造性破坏性理论表明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产业,并赋予新产业崛起和发展空间。创新和创造性破坏促进经济发展需要以有效的制度匹配作保障。一是稳定可预期的高创新收益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激励条件。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企业家、投资人的财产权保护制度,以激励创新。二是改革社会体制。产业数字化本质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产业数字化的根本驱动力是数字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就是用数字技术来全面改造传统产业,经过产业数字化全面重构后的产业形成了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并建立全新的生产函数。数字技术会对传统产业产生破坏性影响,会替代传统技术或产业的市场,导致一些旧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产业退出市场,并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对传统的产品、过程、市场、原材料供给和组织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的重构。产业数字化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微观组织体系和宏观治理制度体系,切实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者、投资者的财产安全,营造有利于产业数字化的生态。10.3产业数字化发展10.3.2产业数字化的要件数字化数据——数字化的数据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智能化生产——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来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泛在化互联——通过互联网实现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互联虚拟化营销——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来实现与消费者用户的直接互动数字化数据智能化生产泛在化互联虚拟化营销10.3产业数字化发展10.3.2产业数字化的三阶段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创新10.3产业数字化发展(1)产业数字化提升阶段采用数字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现有产业的数字化,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来提高现有产业的运营效率。在此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层面,企业的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框架和产业组织基本形态依然是传统模式。10.3产业数字化发展(2)产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在数据信息数字化和生产活动数字化的基础上,基于现有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重点实现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形态的重构,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新形态。(3)产业数字化创新阶段基于数字技术应用和数据要素开发,来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业务市场,并创造新的产业运营和组织模式。10.3产业数字化发展10.3.4产业数字化的不平衡发展路径产业数字化基本遵循“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演进路径。2020年,全球分行业类型:数字经济在服务业中渗透率最高,占比为43.9%;其次为工业,占比为24.1。2019年,发达国家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3.3%、33.0%和46.7%。图10-6 全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三次产业数字化程度差异10.4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绩效与政策10.4.1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绩效(1)总体发展水平2021年,数字产业化水平已经从2016年的5.2万亿元上涨到了8.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3%,其中ICT服务占主导地位。产业数字化发展也进入加速轨道。2021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GDP比重为32.5%。总结来说,中国数字产业总体发展呈现了数字产业的持续增长、产业数字化的加速推进的状态。图10-7 2016—2021年中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10.4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绩效与政策(2)产业发展结构产业数字化产业的占比不断提高数字产业化产业的主导产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数字化产业目前正处于由迅速扩张(2018年之前)到成熟发展(2018年之后)的阶段转换。中国的数字产业已经不再是依赖于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单一结构,而是包含了多个领域和行业。10.4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绩效与政策(3)区域发展结构中心城市在数字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一些沿线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也呈现出协同发展的特点。数字产业化产业的区域极核模式较为明显。10.4.2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政策2003年工信部发布《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2015年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10.4.2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政策(1)数字产业化政策要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要求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部分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四个政策要点:第一,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第二,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第三,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第四,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10.4.2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政策(2)产业数字化政策要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需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显著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进绿色发展。(2)产业数字化政策要点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要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者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数字产业化的本质是在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双重动力驱动下的数据价值链深化过程,数字生态则是数字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组织模式。破坏性创新理论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理论。产业数字化四要件:数字化数据、自动化生产、泛在化互联、虚拟化营销。产业数字化转型一般经历“提升——转型——创新”三阶段。中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获得快速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方向。本章总结12
数字贸易本章学习目标数字贸易的概念界定数字贸易的理论新拓展数字贸易发展实践数字贸易发展政策12.1数字贸易概念12.1.1数字贸易的概念《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数字贸易就是通过互联网交付而实现的产品和服务活动,它分为国内数字贸易和国际数字贸易,明确将商业活动中的物理产品排除在了数字贸易范畴之外。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数字贸易是以数字技术为内在驱动力,以信息通信网络为主要交付形式,以服务和数据为主要标的物的跨境交易活动。数字贸易是针对实物商品、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对象,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并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为用户交付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新形态。TypesofdigitaltradePhysicalproductsthatareadvertised,ordered,and/orpaidfordigitally,buttransportedbynormaltrademeans.Digitalproducts(music,movies,books,software)thataretransmittedtopurchasersviatheinternetandaremostlikelytobemarketedandpaidforviathataswell.Servicesthatareprovidedremotelybydigitalmeans.Datastorageandcomputerapplicationsaccessibleinthe‘cloud’.Onlineplatformsthatserveaninternationalaudienceandaresupportedbyadvertising,suchasFacebook,YouTube,IMDB,Twitter,etc.12.1.2数字贸易的交付方式数字订购贸易通过计算机网络专门为接收或下订单而设计的程序,从而进行商品或服务的国际贸易。数字交付贸易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交付服务的所有国际贸易。数字中介平台贸易从广义来讲,数字中介平台是促进两个或多个不同用户群体互动的数字服务或“在线市场”12.1.3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1新型贸易基础:数字技术与数据2新型比较优势:数字贸易生态3新型贸易中介模式:数字平台4贸易结构新变化:数字产品/服务贸易比重上升5贸易主体新变化:贸易主体更加多元化12.1.4数字贸易的统计该项目可以从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取得数据,调查数据采用收集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常用方法,并使用其他科目进行细分(例如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商品销售)以计算不同口径收集的重叠信息,以在汇总数字贸易时将其减去。12.2数字贸易理论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将贸易产生归因于生产效率和要素禀赋差异,提出贸易参与国可通过比较优势领域的生产和出口改善福利。新贸易理论则突破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结合规模经济解释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此后新新贸易理论基于企业异质性,从生产率差异角度强调生产率优势是企业国际贸易的基础。12.2.1比较优势的内生化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出口的先决条件是在该领域的生产率或密集使用的要素方面占据比较优势。在数字贸易背景下,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有了以下改进:比较优势的内涵被进一步扩大。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成为比较优势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字贸易可能不会带来共赢的结果。12.2.2数字技术壁垒数字技术是数字贸易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数字技术在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不同国家数字技术开发利用能力差异而产生“数字鸿沟”:数字贸易可能产生更大的规模壁垒数字贸易会带来更多技术和专利壁垒数字治理政策会成为新的重要的国际贸易壁垒12.2.3生产区位与贸易格局在数字经济下,数字产品的跨境成本接近零。这可能导致传统企业集聚因素失效,引发数字经济下生产区位和贸易格局出现如下的发展趋势:地理距离不再是数字贸易的主要障碍。数字型企业摆脱运输成本束缚。数字经济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12.2.4新“里昂惕夫悖论”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充分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美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却大量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里昂惕夫悖论”。要素密集度逆转假说: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两种商品的替代弹性差异较大时,即随着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很容易用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而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很难用一种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可能不仅在高端制成品领域,还在传统低端劳动密集产品方面获得比较优势,这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成本造成双重压力。12.3数字贸易发展实践12.3.1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障碍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融合,数字贸易飞速发展。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贸易也将继制成品贸易、中间品贸易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相关数据,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的占全球贸易比重由2011年的48%增长至2020年的63.6%。12.3.1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障碍数字贸易壁垒阻碍盛行数字贸易国际治理规则滞后数字贸易税收监管不到位网络与数据安全成为重要影响因素12.3.2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成就中国数字贸易总量快速增长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数字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数字贸易主体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贸易法规政策体系初步确立12.3.3中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产业存在关键技术短板数字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数字监管治理体系尚不满足发展要求12.4数字贸易政策12.4.1区域贸易协定中的数字条款信息数字化政策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竞争政策税收政策12.4.1区域贸易协定中的数字条款信息数字化政策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竞争政策税收政策12.4.2全球数字贸易协定与规则12.4.3中国数字贸易规则与政策实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在“十四五”规划的统领下,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及成本形成了对数字贸易政策体系。12.4.3中国数字贸易规则与政策实践法律规范与监管政策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政策投融资政策金融支持政策12.4.4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战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通过稳步扩大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积极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等促进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12.4.4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战略稳步扩大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全球数字大市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数字贸易发展制度基础。积极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本章总结数字贸易可以被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并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以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贸易新形态。数字贸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对传统数字贸易理论进行创新以更好地解释数字贸易发展规律。目前全球数字贸易发展仍面临数字贸易壁垒阻碍盛行、数字贸易国际治理规则滞后、数字贸易税收监管不到位等挑战。中国数字贸易仍面临技术短板、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和数字市场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合作与开放等。13.数字经济就业与收入分配AIandEmployment本章学习目标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理论数字经济失业产生原因数字经济收入不平等产生原因数字经济就业与分配总体政策13.1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理论13.1.1数字技术对就业总量影响(1)资本劳动替代理论资本替代劳动:替代弹性数字技术是资本增强型技术,会增加资本投资并提高资本生产效率,出现大规模资本替代劳动现象,从而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失业。自动化技术具有更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具有相对成本优势(AcemogluandRestrepo,2020)经验分析机器人应用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时发现,机器人渗透率每提升1%,就业总人数就将下降0.2%,员工工资收入将会下降0.42%。(2)任务为基础的理论替代效应:自动化使资本能够在一系列任务中替代劳动力,降低对部分岗位劳动力的需求。生产效率效应:数字技术应用的生产率效应提高了对非自动化工作的劳动力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总量。重置效应:数字技术应用很大程度上重置了生产任务内容,产生大量新岗位,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自动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净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的负影响和生产率效应与重置效应所产生的正影响之间的权衡。促进条件: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大的效率提升和重置效应!
13.1.2数字技术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2)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劳动任务可以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程序化常规性任务和非程序化创造性任务任务类型任务特点任务从事者与技术进步关系程序化常规性任务重复性中低技能劳动力替代作用非程序化创造性任务灵活性、创造性、抽象性高技能劳动力互补作用(2)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应用主要是替代程序化常规性任务。数字技术发展初期:自动化替代程序化常规性任务,增加高技能劳动力需求。——蓝领替代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中等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跆拳道理论考试》课件
- 《食品加工学》课件
- 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电波传输》课件
- 《制定发展措施》课件
- 《语言学概论》课件
- 保险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博商课件
- 班组长上讲台课件
- 《海参海蜇养殖技术》课件
- 《诗歌结构技巧》课件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摄影入门课程-摄影基础与技巧全面解析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流程手册
- 冀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龙集镇稻虾综合种养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3000字】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