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28/wKhkGWcsnkWAOXeaAAFmyZYddZI793.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28/wKhkGWcsnkWAOXeaAAFmyZYddZI7932.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28/wKhkGWcsnkWAOXeaAAFmyZYddZI7933.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28/wKhkGWcsnkWAOXeaAAFmyZYddZI7934.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28/wKhkGWcsnkWAOXeaAAFmyZYddZI7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线索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起先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建设遭到严峻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肯定的成就。线索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究时期改革生产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起先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头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绽开。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开放:经验了创办经济特区、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目的是通过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渐建立起来;敬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观念。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民经济的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国民经济的复原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途(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一五”安排(1)任务:集中主要力气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安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3)意义:起先变更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夫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深刻变革,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今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1图2图1到图2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更?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更?提示:经济结构变更: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肯定主体地位。社会变更: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的正确探究(1)探究起先: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事实上提出了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初步成果:中共八大的召开。①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②内容a.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b.主要任务:集中力气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胜利探究。(3)八字方针: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2.探究中的失误(1)缘由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相识。②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2)表现: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记的“左”倾错误泛滥。(4)危害: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3.十年建设成就(1)工业: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2)交通: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这一时期石油实现自给,结束了“洋油”时代。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周恩来要求复原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出现好转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峻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峻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珍贵的发展机遇。1.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实行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实行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2.三线建设20世纪60年头前期,面对日趋惊慌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斗争威逼,党中心、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安排经济体制的形成20世纪50年头上半期,是中国安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斗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平安受到威逼,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安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安排经济的重新谛视与评价》[思维激活]中国安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朝鲜斗争的影响、巩固政权与国防建设的须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限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起先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实行有偿方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探讨》[思维激活]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赎买”政策。►探究一“一五”安排提出的背景、特点和实质史料一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起先,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起先,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史料二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1)史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须要。(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肯定优势。(1)依据史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实行集中主要力气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缘由。(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提示](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逼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阅历。(2)三大改造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安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拓了道路。“一五”安排提出的背景、特点和实质1.背景(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和三年的经济复原,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2)新中国面临险恶的国际环境。(3)借鉴苏联阅历。2.特点(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3.实质:既是我国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起先。►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究历程史料一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二在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究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打算,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起先就经验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阅历,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1)史料一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变更反映的趋势及特点,主要表明白我国经济曲折发展,有增长也有下降。(2)史料二中作者描述了社会主义探究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一是此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阅历;二是此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1)依据史料一和所学学问,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更,并分析其主要缘由。(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主观缘由。[提示](1)变更: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头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头末60年头初下降,20世纪60年头中期复原。主要缘由:过渡时期总路途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安排完成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难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2)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性相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正确相识和处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缺乏对“左”倾错误的相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扩散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缘由及阅历教训1.缘由(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简单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人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简单出现盲目听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阔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忱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峻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心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峻,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冲突。(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冲突尖锐,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2.阅历教训(1)必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2)必需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国民经济建设必需有安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4)必需保持政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建有利的环境。(5)留意从国情、国力动身,在发展速度上,把须要与可能结合起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相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个五年安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起先,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起先,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途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途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全部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途的基本特点。(1)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安排的特点及其形成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集中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分析;其次小问,从国家工业基础、面临形势、国防须要、苏联阅历等方面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等信息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三大改造的实质、“一五”安排的目的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缘由: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逼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须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阅历。(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过渡时期总路途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途,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行分别,可以比方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2024·全国卷Ⅲ)《数他劳动强》右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夫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提倡了适应国家建设须要的社会新风知情境:本题以年画《数他劳动强》的生活情境,要求深化认知1953年我国人民经济建设的热忱。明立意:从年画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等学科核心素养。抓关键:“1953年”和“《数他劳动强》”。理思路: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社会风俗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考生以图片为依据,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依据1953年,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再结合年画名称《数他劳动强》可知,当时年画成为宣扬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形式,故D项正确;年画《数他劳动强》是风俗画,不是文人画,故A项错误;1953年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因而年画所描绘的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真题体验】练点:“一五”安排的实施1.(2024·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变更工业落后局面B.起先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D[材料漫画反映了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绽开,故D项正确。]我国实行安排经济的必要性(1)当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有利于快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气,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建条件。(2)同时,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状况下,安排经济体制也比较简单顺当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安排经济的客观条件。(3)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安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分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练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2.(2024·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气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变更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解除;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变更,故解除D项。]练点:“一五”安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3.(2024·全国卷Ⅱ)“一五”安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削减,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起先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安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意国家工业化的须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冲突,故解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缘由,故解除;工业化必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解除D项。]1.(2024·泉州质检)下图所示为1950年的年画《劳动换来光荣》。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C.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忱D.国民经济得到了复原和发展C[材料中年画反映了人民以主动投身国家建设为荣,建设新中国的热忱,故选C项;1950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确立,解除A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先于1953年,解除B项;1952年国民经济才得到复原和发展,解除D项。]2.(2024·韶关一模)下表为“一五”安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状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安排()年份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9.8177.969.570.4111954356.1197.371.674.2131955364202.671.975.414.11956424219.394.191.818.81957441.624182.699.618.4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A[由材料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动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故选A项;材料是关于消费品领域的,无法据此推知基本建设领域状况,解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解除;苏联的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这与我国“一五”安排期间社会消费领域明显不同,解除D项。]3.(2024·成都一模)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接着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状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安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B[20世纪50年头初,我国粮食出现短缺。中心政务院于1953年在全国实行粮食安排供应,实行凭证定量售粮,推动了经济管理体制由以市场为基础的安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女方自愿离婚合同2025年度专业版及离婚后共同财产分割
- 能谷光子晶体中谷锁定边界(体)态的单向传输调控研究
- 甲酸铝的合成及用于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沸点溶剂油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金融科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 2025年鲍尔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种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配车送菜合同范本
- 出租自制衣柜合同范本
- 农村电工聘用合同范本
- 初中2025教学工作计划
- 2024年度市政工程项目三方合作协议3篇
- 【大学课件】机电设备管理技术概论
- 切削加工中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考核试卷
- 《推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STP营销战略概述》课件
- 2024年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10kV配电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中国洗衣凝珠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