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质量评价(四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4·永州一模)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觉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人们起先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B解析:据材料可知,殷墟中出土石制农业生产工具约占石器总数的69%,蚌制农业生产工具约占蚌器总数的87%,说明农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选B项;商代已进入阶级社会,不是旧石器时代,解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未体现人们起先走向定居,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解除D项。2.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开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运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特别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A解析:依据材料“唐代越窑因匣钵的运用,产品器形端正……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3.(2024·泰安检测)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困难而精密,特地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说明是()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阅历积累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加之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传统工匠技术阅历积累丰富,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题干表明中国技术已经成熟,因而与技术引进无关,解除B项。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并非真正缘由,解除。4.(2024·衡水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限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状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肯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下的手工业出现“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状况,说明当时的庄园经济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正确;A、C说法与材料无关,解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官营手工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解除。5.(2024·重庆模拟)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独创”,eq\x()eq\x()eq\x(),“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该段材料eq\x()eq\x()eq\x()内容应当是()A.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 B.血腥圈地立法的推行C.农村经济的不断凋敝 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A解析:依据材料“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独创”可知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使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故选A项;圈地立法只是促使农夫离开土地,并未使“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解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解除C项;“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反映的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非缘由,解除D项。6.在19世纪欧洲的大部分时间中,当工会成员罢工时,暴力冲突接连不断。政府不得不派遣警察或军队维持秩序。然而从长期来看,工会渐渐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削减了不满的无产者武装推翻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这表明工会()A.消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激化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冲突C.阻碍了新型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D.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工会组织的存在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政策的调整,故选D项;“消退了”说法过于肯定,解除A项;工会缓和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解除B项;工会有利于新兴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解除C项。7.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图(%)。据图信息可知,工业革命()A.推动了女权运动发展 B.增加了妇女参政意识C.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D解析:依据图表可以看出纺织部门女工人数都高于男工人数,据此分析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男女比例而不是女权运动,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地位的变更而不是政治地位,解除B项;依据所学,女工人数比例高是因为工资低于男性,因此不是同工同酬,解除C项。8.19世纪以前,教化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化体系,规定全部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冲突的缓和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A解析:依据材料中“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化体系,规定全部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化”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对高素养人才的须要,推动了教化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教化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解除B项;依据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冲突缓和的结论,解除C项;教化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解除D项。9.1956年,在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这反映出()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须要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变更了世界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表明这是资本与技术相结合所取得的成果,故选D项。10.(2024·菏泽模拟)下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据。它反映出()1800年前后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探讨人员约1000人1896年全世界科学技术探讨人员总共5万多人,其中科学家只有2000人20世纪70年头全世界从事科学探讨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已突破500万人A.科学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B.科研难度不断降低C.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走向联合D.各国重视科技发展D解析:依据材料数据可知全世界从事科学技术探讨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世界各国都重视科技发展,故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没有和技术紧密结合,解除A项;科学探讨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与科研难度无关,解除B项;材料主旨为全世界从事科学探讨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未涉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合作程度,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前期行业组织有各种名称,如会馆、公所、公会、公墅、书院、堂、宫、殿、庙、行、帮等。其中最为普遍的名称是会馆和公所。清末北京共有392所会馆,其中占总数86%的是省、府(郡)县(邑)行馆、试馆、同乡会馆,其余是私人合资同建、工商行会性质的会馆。不少地方乡族组织的办公处所也称为公所,江南凡办理地方公务(收租、团练、地方公益等)的机构均习惯称为公所。--摘编自赵云田著《中国社会通史·清前期卷》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手工业者为了爱护其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应付封建势力的侵扰、防止逃入城市的农奴的竞争,乃建立了他们的组织,称为行会。行会有会所,供集会之用。行会的首领有行头(行会主席)、监督等,由会员大会选出。行会有严格的行规,规定工场设备、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原料和产品的规格、产品的售价、作坊的人数、学徒的期限、学徒帮工的待遇及劳动日长短等等。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的性质。14世纪起先,在市场不断扩大的要求下,少数大作坊主起先冲破行会旧规定,采纳新的操作技术,那些发财的富有行东和大商人中,有的起先向资本家转化。--摘编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行业组织”的特点及其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西欧中世纪“行会”的特点及其缘由。(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行业组织”与西欧中世纪“行会”的共同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清末北京共有392所会馆,其中占总数86%的是省、府(郡)县(邑)行馆、试馆、同乡会馆,其余是私人合资同建、工商行会性质的会馆”“不少地方乡族组织的办公处所也称为公所,江南凡办理地方公务(收租、团练、地方公益等)的机构均习惯称为公所”概括回答。其次小问缘由,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行会有会所,供集会之用。行会的首领有行头(行会主席)、监督等,由会员大会选出”“行会有严格的行规,规定工场设备……学徒帮工的待遇及劳动日长短等等”“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的性质”归纳总结。其次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手工业者为了爱护其自身的利益……乃建立了他们的组织,称为行会”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作答。(3)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官办与私办相结合;宗族性与公务性并存;凝合力强。缘由: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理学思想的影响。(2)特点:具有民主色调;行规严格;行会具有多元功能。缘由: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对抗封建宗教势力的须要。(3)维护了组织成员的利益;有利于行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能滋长、积蓄与传统生产方式和政府相对立的力气。12.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现代化历程阶段特点概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打算阶段(14-15世纪)农业文明不断瓦解其次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西方国家起先发起现代化,“现代”世界出现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经过两百年发展,欧洲最终进入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整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以英国为例,评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解析:依据“以英国为例,评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结合世界现代化历程,可选取:其次阶段,16-18世纪的英国进入了现代化阶段。评述:首先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城市化进程、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民主化等说明英国现代化之路。然后,评价英国的现代化之路,说明英国的现代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现代化之路是建立在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侵略和掠夺基础上的。(其他阶段,只要论证合理即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