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19-1949)1..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见“采纳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D.消退了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纳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途。通过这场争辩,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华蜜,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拓于20世纪20年头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辩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退”一说太肯定,故D项错误。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行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协作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究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究历程表述精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长久战》【答案】C【解析】解题时可依据材料“中国红军不行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究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究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学问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除A。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除B。结合所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究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日斗争成功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斗争的最终成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成功供应了牢靠的保证,故C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究出的革命道路,《论长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斗争的文章,解除D。故选C。3..20世纪30年头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意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坚决果断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学问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相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快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解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4.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见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见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白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见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详细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解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解除。5..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心驱除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隐私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国民党中心驱除“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隐私”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裂开,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旧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6..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途:“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爱护中小工商业者,歼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为农夫的土地全部制。”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全部农夫热忱拥护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须要 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依据“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爱护中小工商业者,歼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为农夫的土地全部制”可知,土地革命路途的制定有利于调动贫农、雇农、中农以及中小工商业者的革命主动性,以地主阶级为革命的对象,土地革命路途适应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须要,故C正确;A表述太肯定,不符合“限制富农”错误;1931年春抗日斗争还没有起先,B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D表述错误,中共没有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解除。7..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缘由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答案】A【解析】一大到二大时间之短,中共思想成熟快速,主要是国际华盛顿会议召开对于中国实行新的瓜分,国内军阀混战,导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任务,故A正确;B在一大时期就已经明确;C是国民大革命时期;D是遵义会议之后。8..1934年10月,中心红军被迫退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起先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6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A.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更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中日民族冲突起先趋于激化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途方针问题【答案】B【详解】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共提出联蒋抗日,表明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更,A错误;从开是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到1935年6月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表明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日民族冲突起先趋于激化”,解除C;1935年遵义会议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途方针问题,D错误。9..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似乎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务的影响是()A.标记着中共从无趣走向成熟B.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C.标记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D.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成功【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中国共产党人”、“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解決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结合所学可知,该事务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B项正确。标记着中共从无趣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成功是抗日斗争的成功,故解除ACD。10..《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下列可作为其主要理由的是()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B.会议起先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途的干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主”,说明中国共产党人能自主处理自己的问题,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途的干扰,故D项正确;A是意义;B是二大任务;C材料中没有体现。1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依据地:“假如你遇见这样的农夫——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假如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夫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依据地()A.农夫的抗日热忱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解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依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夫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境况,农夫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夫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忱,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解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依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斗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斗争爆发之前,故解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解除。12..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心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开办正规高校,尽快使干部熟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打算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动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实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8年10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成功的曙光乍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精确,B选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选项解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选项解除。13..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依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动身,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确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当开展B.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抗拒国民党政府的力气【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学问,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斗争时期的中共中心所在地和抗日依据地,再依据材料“应当依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动身”“现在则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气抗战,明显这一举措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B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属于国内革命斗争而非民族斗争,C错误;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战胜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抗拒国民党政府,解除D。14..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卫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长久防卫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减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打算。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卫工事,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时中日民族冲突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一直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减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长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15.1935年12月,中共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分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冲突,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与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将进一步分化,英美派买办集团在肯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与抗日。因此,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冲突,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途的内容,此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尚未完全形成;B选项错误,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D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依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亲密结合,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抗日斗争成功后,山东依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依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起先转移B.国共力气对比变更趋势加强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依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气对比变更的趋势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起先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夫、工人等原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7..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斗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所以这“三次高潮”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解放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们的领导阶级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斗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斗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解放斗争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三者革命对象不一样。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很多不关切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变更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更的主要缘由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悲观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推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答案】A【详解】本题是对比1948年6月(解放斗争战略反攻阶段尾声)和1947年6月(解放斗争战略防卫阶段结束、战略反攻阶段起先)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更,缘由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BD两项都是在1949年,C项错在“缺乏正确推断”,因为这一推断和看法转变都是正确而刚好的。19.“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毛泽东指导某次闻名战役的台词,这场闻名战役的重大战果是()A.解放了东北全境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题中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符合平津战役的特点,平津战役的成功促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C项正确;解放了东北全境是辽沈战役的意义,A项错误;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是淮海战役的意义,B错误;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是渡江战役的意义,D错误。20..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斗争都变更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C.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D.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故A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两者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并不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故C错误;国民大革命侧重于民主革命,并不是侧重民族革命,故D错误。故选B。21.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行避开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心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学问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详解】材料中“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心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差甚远,只能是人民的一种愿望,故A项正确。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B项说法错误;C项中“学问分子”的说法太过局限;D项说法过于肯定。22.一位西方视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夫、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起先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更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答案】D【详解】鸦片斗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起先觉醒,与材料“1919年5月”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主力变更,故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夫、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23.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终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C.中共重视农夫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 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旧存在【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李立三强调城市暴动的重要性,依据所学可知1927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共在革命道路上存在分歧,故B项正确。1927年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李立三强调城市暴动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该材料反映的是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24.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心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夫队伍实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拓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究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答案】D【详解】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王若飞在江苏领导的农夫武装暴动,这些斗争都在探究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择D项;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记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解除A项;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记着武装夺取政权的起先,解除B项;王若飞是农运委员会书记,领导的是农夫队伍暴动,解除C项。25.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答案】A【详解】“日出东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斗争的成功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打算了条件;“进京赶考”指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故选A;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应在日出东方后,BD错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星火燎原应在力挽狂澜前,故C错误。.据学者探讨,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状况如下表所示。图表反映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斗争开支收入零售价上扬(%)19371,167870(开战后头九个月)29194110,9332,02417319451,268,031216,519(至8月)251——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民为抗战的成功做出巨大牺牲B.盟国救济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斗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亲密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图表中没有盟国救济的信息点,解除;C项,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斗争的须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解除;D项,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斗争取得了成功,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解除。27.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依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颂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漂浮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起先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加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依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依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扬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加抗战意识,B项正确;“起先”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解除C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解除D项。28.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起先陷入逆境,1943年以后达到特别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A.反映了共产党政治影响力提升B.导致国民党的统治快速崩溃C.反映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下降D.促进了抗日斗争的成功发展【答案】C【详解】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解除A;解放斗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快速崩溃,B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斗争的成功发展,解除D。29.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斗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务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想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斗争的革命任务一样,都是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答案为D项;只有解放斗争成功后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解除A项;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解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前没有建立起统一战线,解除C项。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今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