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7/2A/wKhkGWcslSCAf4YfAAH6woZ1L90035.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7/2A/wKhkGWcslSCAf4YfAAH6woZ1L900352.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7/2A/wKhkGWcslSCAf4YfAAH6woZ1L900353.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7/2A/wKhkGWcslSCAf4YfAAH6woZ1L900354.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7/2A/wKhkGWcslSCAf4YfAAH6woZ1L9003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调查五年级语文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规范书写(5分)1.将下面的文字写在横线格内,做到行款整齐、书写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逼qiǎng
人影绰绰chuò B.雏儿chú
怒发冲冠guànC.嫩绿nèng
飞禽走兽qín D.依偎wei
玲珑剔透tī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恩惠
完壁归赵 B.惟独
理所当然C.迟延
同心协力 D.拒绝
振天动地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乃翁(你们的父亲)B.负荆请罪(背着)
铿锵(声音响亮有节奏)C.直把杭州作汴州(指今天的河南开封)
临安邸(旅店)D.九州生气恃风雷(不高兴)
万马齐喑(沉默)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老师正为选谁去参加夏令营而左右为难。B.在秦国,蔺相如妙语连珠、口若悬河,最后成功地化险为夷。C.救灾现场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次地震带来的损失是见微知著的。D.只要一个人拿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B.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给人画一般的美感。C.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D.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人深受启发。B.“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这样才能保持平衡,而过桥可以慢慢走。C.冀中的地道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一种新的斗争方式。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写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过中秋节的习俗。8.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C.要大胆地改编,使故事足够精彩,可以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D.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9.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的一项是()A.《八仙过海》 B.《牛郎织女》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白蛇传》10.下列故事的情节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巧媳妇》一文中叙述了巧媳妇的三个故事:帮嫂解难题;智斗三叔婆;智斗县太爷。B.《苏武牧羊》讲的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但匈奴王却把苏武关押起来,还叫他去北海牧羊。牧羊时,他饥寒交迫,羊也跑光了,一只黄羊救了他。C.《老鼠娶亲》中,一对老鼠夫妇急着为女儿找对象,先后找了太阳、乌云、风、墙,最后还是找了只老鼠——他们觉得还是老鼠最伟大、最有本领。D.《大阿福的传说》中,太湖一带有四个妖怪,其中恶虎在苏州城外一命呜呼,变成一座虎山,就是现在的虎丘山。11.下列对《增广贤文》中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和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都告诉我们要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参考。B.“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一句选取了儿时的竹马和老年的白发两个形象,感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C.“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珍惜时间。D.“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是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如同养驴养猪一样随意。三、真阅读简答题12.理解问答小王子遨游太空时遇到的第六个人是一名地理学家,他地理知识渊博,了解所有海洋、河流、城镇,可是当小王子询问他实际地理位置的时候,他却什么都不知道,非常可笑。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问答《三个和尚的故事》揭露了一种现象: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然后提出一些好的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古诗词往往深刻隽永,委婉含蓄。虞世南借“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表达高洁志向,岳飞用“_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间。(2)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的主题。爱国是陆游临终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遗愿,是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阅读笔墨童年余秋雨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在这样的日子里,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③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了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④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⑤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因为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同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⑥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⑦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面刻着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学拜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⑧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佑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们的毛笔字写得像李白的字。B.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蘸酒写字好像有他的风采。C.我们写的毛笔字像李白的字一样有韵味。D.我们写的诗和李白的诗风格相似。17.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是()A.“我”小时候不懂事,总给老师们添麻烦,心里有歉意。B.老师对“我”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C.老师们抱“我”去校门口的小河边洗墨迹的途中,教“我”如何写毛笔字。D.老师们紧紧抱着“我”,快速走向小河边,帮“我”清洗脸上和手上的墨迹18.联系全文,认真思考题目“笔墨童年”中的“笔墨”指的是(
)A.写字用的笔和墨 B.用笔墨写的字C.童年时用毛笔字的楷书 D.文字和文化19.对文章结尾的特点及表达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结尾突然,首尾呼应,表明作者从家乡走向了外面的世界。B.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疑问,思考作者的起点到底是什么。C.结尾自然简洁,点明中心,童年的经历和家乡的文化氛围给作者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D.结尾自然简洁,点明中心,乡人敬惜字纸,给作者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作者的家乡萧瑟荒寒,他却认为“度过了美丽的童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①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②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③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④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⑤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⑥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⑦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2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3.伯父用了哪两个难题考徐文长的?徐文长解决问题“妙”在何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联系实际,你有过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认真阅读以上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灭火器和消防栓是每个家庭常备的消防设备。()(2)奶奶烧菜时厨房不慎起火,我们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使用灭火器及时灭火。()(3)使用灭火器时,人要站在下风口。()(4)校园里的消防栓从来没有使用过,所以不必定期检修。()26.消防演习中,王叔叔拿着灭火器对着火苗喷射,火一下子就被扑灭了,但是不久,火苗又燃烧起来了。请结合上述资料,说明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7.作文习作题目:“漫画”要求: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往往能使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说起《西游记》中的八戒,我们就想到他憨憨的样子:说起孙悟空,就想到他机灵的模样。请你选择一位家人,描述他们在外貌、性格或喜好等方面的特点,结合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一写。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参考答案1.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淘、暮、笼、滚、绿”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横格线上,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B.怒发冲冠guàn——guān;C.嫩绿nèng——nèn;D.依偎wei——wēi;故选A。3.C【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A.完壁归赵——完璧归赵;B.惟独——唯独;D.振天动地——震天动地;故选C。4.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D.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故选D。5.C【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C.运用不当。“见微知著”的意思是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多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然而,在这个句子中,它被用来描述地震带来的损失,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地震的损失是直接和明显的,不需要通过细微的迹象来预测。故选C。6.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的姿态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的朴实和梅树的有姿态。B.通过比喻的方式,让嗒嗒的声音与轻快的音乐进行联想,因此未使用对比手法。C.把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与桃子、石榴、苹果把果实挂在枝上进行对比,突出花生的朴实无华。D.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适宜之美。故选B。7.D【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和诗句理解。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是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完了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绘出一幅七夕乞巧的妇女群像,而非中秋节的习俗。故选D。8.C【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C.创造性复述时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创设,可以增加合理的情节,但不能脱离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所以,本项表述有误。故选C。9.A【详解】本题考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八仙过海》不属于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的范畴。故选A。10.B【详解】本题考查对民间故事的掌握。B.《苏武牧羊》讲述了西汉大臣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扣留,最终坚持节操、拒绝投降,并在北海边牧羊19年后获释回汉的故事。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但因副使张胜卷入匈奴内乱而受到牵连,被扣留于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希望苏武投降,但苏武始终坚贞不屈。后来,苏武被匈奴单于送到北海边牧羊,并扬言要公羊生下小羊才可释放他。苏武在北海边牧羊19年,始终手持汉节,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操守。期间,他渴了以雪止渴,饿了以野鼠、野果充饥。直到始元六年(前81年),汉朝与匈奴议和,苏武才得以获释回汉。苏武回国后,因坚持节操而受到高度评价,并在去世后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成为爱国忠贞的象征。本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11.D【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理解。D.“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译文: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指教育比生养更重要。故选D。12.在《小王子》中,小王子在旅行中拜访了第六颗星球,上面住着一位地理学家。地理学家自称对海洋、河流、城镇等非常了解,但实际上他自己并未亲自去过这些地方。他的知识仅来源于探险家,他只负责记录和编目,而不亲自验证实地信息。当小王子问他实际地理位置时,地理学家显得无知和自相矛盾。这一幕展示了知识和经验的区别,并讽刺了只依赖文字记录而缺乏实践的学问。【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掌握。题目要求介绍小王子在访问地理学家的情节。首先,明确小王子遇到地理学家时双方的立场:小王子渴望探索和发现,而地理学家则专注于理论和记录。其次,分析对话中的矛盾,地理学家了解丰富的地理知识,却因不愿冒险探索,导致他对自己行星的具体状况一无所知。最后,这一情节具有讽刺意义,批评仅依赖理论不实践的人生态度。通过这些分析,清晰描述故事的主要矛盾和主题思想即可。示例:在《小王子》的故事中,小王子在遨游太空时来到了第六个星球,遇到了一个地理学家。这位地理学家专门纪录地理现象,但他自己从来不去观察星球。他对小王子说,他了解所有的海洋、河流、城镇等地理信息,但这些都来自探险家们的汇报,他从未亲自探访过。因此,当小王子问起他所在星球的具体位置时,他无法给予答案。这段情节突显了追求知识而缺乏实践、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和讽刺性。13.我认为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缺乏分工。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责任不明确,大家相互推诿。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来解决问题,制定一个轮流值日的制度,每个和尚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的内容。故事讲述了最初一个和尚时,他勤劳地挑水吃;当有两个和尚时,他们合作抬水吃;但当有三个和尚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分工,结果导致没水吃。接下来,我们要分析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我认为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缺乏合作:三个和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每个人都可能期待别人去挑水或抬水。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和尚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轮流挑水或抬水。14.非是藉秋风莫等闲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名言的默写与理解。(1)书写时注意“藉”“等”的正确写法。(2)《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其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的遗愿。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全诗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其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痛心,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书写时注意“原、祭、翁、楼、舞”的正确写法。15.发抖、颤抖没有烧完的东西16.B17.B18.D19.C20.在萧瑟荒寒的家乡,余秋雨的童年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与笔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孩子们都在用心磨墨准备答卷。尽管条件艰苦,但孩子们在考试时用白酒防止砚台结冰,教室里酒香阵阵,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他的童年充满了特殊的回忆。此外,余秋雨的童年还因为一些特别的文化习俗而显得美丽。在他的家乡,人们非常尊敬文字和知识,路上见到写过字的纸片都会恭敬地捡起来,送到吴山庙的石炉中焚烧。这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让余秋雨从小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和美好。【导语】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笔墨结缘的经历,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文章通过幽默和温情的笔触,描绘了那个物质匮乏但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在简陋的条件下,乡人用自己朴素的方式尊重文字,为作者的成长提供了精神滋养。笔墨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承载文化的媒介,奠定了作者人生的基础,形成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文章充满了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反映了文化传承的力量。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可知冬天天气的寒冷,手因为冷而发抖。根据所学可知,“抖”指颤抖,故“抖抖索索”的意思是颤抖、发抖。(2)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可知石炉里面的灰烬还没有完全熄灭。根据所学可知,“余”指剩余。故“余烬”的意思为燃烧后残剩下的灰或没烧尽的东西。。16.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可知我们小学时的期末考试,因为在墨汁中加了几滴酒,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毛笔,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风采”这是因为“诗仙”李白,非常喜欢喝酒,特别是创作诗歌时经常边饮酒边作诗,其实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敬仰之情。故选B。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本句连用三个“那些”可知本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我”上小学时得到的老师的关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笔墨童年的美好。故选B。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因为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可知本文回忆了小时候读书时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每节课老师抱“我”洗去墨迹,用小楷字借书,家乡很多人敬惜字纸等事情,表现了童年时老师对“我”书法的启蒙,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更是为我爱上文学与文化的基础。所以“笔墨童年”中的“笔墨”指的是文字和文化。故选D。19.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和特点。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佑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可知本句话点明了童年学写字对作者之后的影响深远,故结构上总结了全文;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对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故选C。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因为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结合上述句子可知,虽然作者学写字时日子艰苦但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家乡的人对纸的敬惜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1.聪明的徐文长22.既
又23.第一个难题是提着两桶水过竹桥。徐文长利用了水的浮力巧妙地解决了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取到长竿顶上的礼物。徐文长巧妙地改变了问题的条件,将竹竿竖直放入井中,利用井的深度来降低礼物的位置,从而拿到礼物。24.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那就是我需要将一盆沉重的植物从一楼搬到二楼,但是楼梯狭窄,植物盆又大,无法直接搬运。我的解决方法是使用一个大号塑料袋。我将植物连同盆一起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在塑料袋的提手上打结,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悬挂的吊索。接着,我站在二楼,让植物通过楼梯井缓慢下降,同时控制塑料袋的滑动速度,这样就把植物安全地运到了二楼。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避免了直接搬运的困难,体现了巧妙利用现有材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语】这篇文章围绕徐文长的聪明才智,通过两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他灵活应对困难的能力。细节描写中,伯父设置了貌似不可克服的难题,而徐文长则凭借着善于思考与灵机一动,总能巧妙地破解。这种以巧胜困的情节,不仅展示出主人公的聪明与机智,也突出了一种以智慧取胜的价值观。作者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幽默的结局,让读者领会到智谋的重要性,并激发思考与想象。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适合青少年读者。21.本题考查拟标题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徐文长如何解决了伯父出的两个难题的事,表现出徐文长聪明,可用“聪明的徐文长”“机智的徐文长”“徐文长”为标题。2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能力。“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处去取”和“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关联词“既……又……”连接。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第②自然段“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可知,第一个难题是提着两桶水过竹桥。结合第③自然段“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可知徐文长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他没有直接提着装满水的桶过桥,而是将桶系在绳子上,让桶浮在水里,这样减轻了桥上的重量,避免了桥的承重问题,同时也减少了过桥时的晃动,巧妙地解决了问题。结合第④自然段中的“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目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可知,第二个难题是取到长竿顶上的礼物。结合第⑥自然段“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可知徐文长的妙处在于他巧妙地改变了问题的条件,将竹竿竖直放入井中,利用井的深度来降低礼物的位置,这样就不需要站在高处或把竹竿横下来就能拿到礼物,显示了他在解决问题时的机智和创新思维。2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首先,回想一个曾经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创新来解决。然后,描述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说明自己是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的,包括使用的工具、方法或者策略。最后,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是巧妙的,以及它如何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我需要将一个很重的箱子从一楼搬到三楼,但是楼梯狭窄,箱子又大,无法直接搬运。我的解决方法是使用一根结实的绳子。我将绳子一端绑在箱子上,另一端绕过一个固定在楼梯扶手上的滑轮,然后我站在楼上拉绳子,通过滑轮的机械优势,我轻松地将箱子拉了上来。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力气,还避免了可能的摔伤风险,体现了巧妙利用现有资源和物理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5.×√××26.王叔叔在消防演习中使用灭火器时,火苗被扑灭后不久又重新燃烧,这是因为灭火器应该对准火苗的根部喷射,而不是仅仅对着火苗喷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对准火苗的根部喷射,这样才能彻底熄灭火源,防止复燃。【导语】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直观的图示和步骤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操作这些消防设备,以提高安全意识。文本重点突出了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整体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向家庭和学校普及基本消防知识。然而,实际操作仍需在成年人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文章的图文结合帮助理解,但可增加关于常见误区的提示以提升实用性。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消防栓是安装在公共区域,如街道、建筑物公共区域等,供消防部门或公众在火灾发生时使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证研究方法》课件
- 培训资料-手术室自拍事件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古诗词大会比赛》精美课件
- 年中财策汇报模板
- 市场营销的策略应用及趋势论文
- 福利申请书范文
- 抵押权注销登记申请书
- 线路牌申请书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1.1.1 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
- 场区回填土冬季施工方案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振荡指标MACD(波段操作精解)
- 儿科常见病的病例讨论和诊断思维培训课件
- 越野车改装方案
- 无线电监测系统设备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铸造熔炼炉安全检查表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年度工作计划
- 人教版初二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带答案
- 2023供热管道光纤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 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课件
- 葛传椝向学习英语者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