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_第1页
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_第2页
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_第3页
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_第4页
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罗》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一、新课导入师:我国古代有很多神童,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孔融、方仲永、曹冲、司马光、甘罗……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展示图片)孔融四岁让梨,方仲永五岁属文,骆宾王六岁咏《鹅》,曹冲七岁称象,司马光八岁砸缸,甘罗十二拜相。这些神童各有惊人之举,但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甘罗年仅十二岁居然拜相。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史记》中《甘罗》一文,来一探究竟。二、走近甘罗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加以求证。请注意屏幕上字的读音燕(yān)王相(xiàng)燕未有以强(qiăng)也何遽(jù)孺(rú)子说(shuì)而行之王不如赍(jī)师:从《史记》——甘罗一文的描述中,你认为甘罗十二拜相的传说是否真实?甘罗真的在十二岁就拜为丞相?生:是师:文中哪儿有交代?(叫生)生:最后一段: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屏幕显示: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师:“上卿”是什么职位?战国时期的官职分为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卿是最高级的官位。当时和丞相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以为”即“以之为”,让他担任皇上不仅让他做上卿,而且“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把原来甘茂的良田豪宅赐给他。以,始师:那么,甘罗原来是什么身份?文中哪里有交代?生:第一段屏幕显示:“甘罗者,甘茂孙也。”句式:事:侍奉文信侯,那么他与侯婴、朱亥一样是一个(门客)师:丞相抑或上卿,非有廉颇攻城野战那样的大功不能居之,非有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那样的才能不能得之。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从一个普通的门客一跃而成为丞相,确实不可思议。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突出表现得以身价倍增?请同学们细读文本,找出能突出甘罗不同一般的三组对话。生:①与(文信侯)对话②与(张唐)对话③与(赵王)对话三、分组探讨分三个小组分别对三组对话研究谈论提示:细读文本,借助注释解决对话中的文言知识点,疑难点同桌讨论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析甘罗所面对的现实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办法三组比赛看谁完成的快,把握的准一组:与文信侯的对话1、明确文言知识点(大屏幕)2、分角色朗读(甘罗-文信侯)3、通过甘罗与文信侯的对话,分析甘罗遇到了什么现实矛盾,他是怎样解决的?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不卑不亢)(二)二组:与张唐的对话1、明确文言知识点(大屏幕)2、分角色朗读(甘罗-张唐)3、通过甘罗与张唐的对话,分析甘罗遇到了什么现实矛盾,他是怎样解决的?对张唐的威慑用武安君与应侯矛盾的结果解决文信侯与张唐的矛盾(敲山震虎)(三)三组:与赵王的对话1、明确文言知识点(大屏幕)2、分角色朗读(甘罗-赵王)3、通过甘罗与赵王的对话,分析甘罗遇到了什么现实矛盾,他是怎样解决的?对赵王的规劝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陈以利害,不战而屈人之兵拓展4、甘罗在劝说赵王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辩才,问赵王的两个问题,赵王都只是回答“闻之”,到甘罗提出“赵自割五城以广河间”时,赵王更是一句话没有,直接是“立割五城”。作为一个国君,这么少的言语,心理活动肯定是非常丰富的,请描述一下赵王被甘罗说动时的心理活动。小结:罗首先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文信侯与武安君之事威慑张唐,迫使张唐答应出使燕国,然后又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亲自出使赵国,在矛盾之中找出相同相合之处,把各种矛盾化为有利的凭借和手段,化敌为友,最后使秦国不战而胜。四、情境搭配在理解三组对话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情境读下面一段文字,看一看符合哪一组对话的情境1、译文“秦始皇帝……未有以强也”——与文信侯的对话,语言知识点归纳2、译文“行有日……使甘罗于赵”——与赵王的对话,语言知识点归纳通过甘罗的故事我们认识到: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注定要依自己的现实过生活。遇到困难是不能逃避的,机智地克服与解决困难是责无旁贷的,要把它视为自己的使命。这也是做学问的方法。愿同学们,中国的少年都拥有甘罗的智慧,让自己的每一个明天都灿烂明媚。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提示:明确:甘罗首先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文信侯与武安君之事威慑张唐,迫使张唐答应出使燕国,然后又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亲自出使赵国,在矛盾之中找出相同相合之处,把各种矛盾化为有利的凭借和手段,化敌为友,最后使秦国不战而胜。甘罗在劝说赵王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辩才,而赵王只说了“闻之”之类的话,“就自割五城以广河间”。请描述一下赵王被甘罗说动时的心理活动。2.如何评价文中的甘罗?提示:可从两个方面探讨①智谋②品行明确:甘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身为国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敢于承当。他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2.

甘罗可谓人小鬼大,假如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了甘罗,请写一篇短消息,报道采访甘罗的全过程(200字左右)

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答案:1.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2.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3.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4.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二.3.文章主要是写甘罗,那么文中涉及的其它三个人物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文中以甘罗为中心共写了四个人物。张唐害怕“赵人得唐”而拒绝相燕,文信侯碰了张唐的钉子,“去而不快”,张唐和赵王的先后折服,都是从侧面烘托了甘罗年纪虽小,却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有超群的胆识和智慧,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个“声称后世”的少年。4.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明确: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如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就能充分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这都能从他富有个性的语言中表现出来。“甘罗年少然一出奇计,声称后世。”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二.

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五.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

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

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

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

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的(介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君其试臣

副词,表希望语气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

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

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侍奉(动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派(动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老师(动词)

何遽叱乎

急(形容词)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权大(形容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动词)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病(名词)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缘故(名词)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赠送(动词)

5.

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厉害(形容词)

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词)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现在(名词)

请因孺子行

按照(介词)

6.

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

使……为难(使动用法)

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使……归(使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判断句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状语后置

应侯之用于秦也

被动句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状语后置教师寄语: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