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数一、选择题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某遗址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比同样是在北京发现的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较进步之处表现在()A.过着群居生活B.会缝制衣服C.会种植水稻D.会制作陶器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考古挖掘C.学者推断D.史书记载4.下面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5.远古先民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是某种文化的重要特征。“某种文化”指的是()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文物印证了我国原始居民()A.种植农作物技术高超B.刀耕火种技术发生转变本试卷共8页第1页C.最早饲养家畜家禽D.制作陶器具有审美观念7.岗上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在岗上墓葬中,随葬品差异很大,玉锁或石锁集中出现在高等级男性墓葬中。这些发现说明()A.出现了贫富和阶级分化B.该地玉器生产能力较高C.男性贵族垄断所有玉石D.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8.4000年前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如图)。制陶工艺变化反映出()A.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B.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有大差异C.从原始社会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D.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9.距今约5000---4000年,长江下游地区、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借鉴,其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A.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D.彰显思想文化的繁荣10.“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11.位于山西夏县的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嫘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12.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13.如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以下哪个朝代的历史()本试卷共8页第2页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封建王朝的更替B.暴政导致亡国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等级制度确立15.为了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材料表明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文化发展B.推动民族交融C.传播中原文化D.巩固西周统治16.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上大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键、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商品贸易逐渐活跃C.晋国成为中原霸主D.兼并战争连绵不断17.“尊王攘夷”的意思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的大举入侵。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的真实意图是()A.恢复周天子的权威B.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C.争夺霸主地位D.抵御南方楚蛮的扩张1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口增多B.社会安定C.商业发展D.国家统一19.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燕、齐、楚、秦B.齐、楚、秦、燕C.燕、齐、赵、楚D.秦、楚、韩、燕20.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本试卷共8页第3页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开凿灵渠21.“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2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3.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而青铜器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A.用途广泛B.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C.种类丰富D.冶炼技术高超24.读下图,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A.化石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青铜器是甲骨文的书写材料C.文物与文献记载可互相印证D.牧野之战并没有真正发生过25.某作品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有对劳动者勤劳勇敢的赞扬,也有对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批判。这部作品是()A.《孟子》B.《庄子》C.《离骚》D.《诗经》26.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夏商周: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7课百家争鸣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本试卷共8页第4页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7.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二人都得到了秦的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这表明,秦统治者()A.暴虐无道B.刑罚苛刻C.重视人才D.尊崇儒学28.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A.秦始皇的功与过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29.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30.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A.极端化的法家思想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D.大泽乡起义二、非选择题31.(7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材料一①②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洞穴中很厚的灰烬遗存北京人采集生活想象图本试卷共8页第5页材料二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②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材料三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城墙的台地,这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准石峁遗址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主要依据生产发展,出现城市铸铜、制骨等生产遗存贫富分化,出现阶级①出现王权国家②(1)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北京人生产生活最可信的两则资料(写序号)。从这两则资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对应的遗址名称。并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3分)(3)依据材料三,分别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2分)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国争霸的背后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争霸落实到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层面;而黄河流域丰厚的土地资源为这一次农业扩张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传统农业技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强化农业的开发利用。本试卷共8页第6页
——贺耀敏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材料二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依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积极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2分)3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