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
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5.吊弦检修作业标准
6.电连接检修作业标准
7.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
8.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
9.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标准
10.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11.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
12.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
13.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
14.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15.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16.硬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17.避雷器检修作业标准
18.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标准
19.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20.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
21.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
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
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力矩扳手、紧线器、钢丝套、滑轮组、大绳、橡胶锤(木锤)、温度计、
手扳葫芦、钢锯(断线钳)、平挫、砂纸、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
相应工、机具)。
4.材料:吊弦和吊弦线夹、①4.0镀锌铁线、①1.6绑扎线、钢线卡子、示温片、黄油、
补强线索、承力索接头线夹、预绞式接续条、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夹等。(根据检修项目需
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
1.承力索的材质与截面须满足下列要求:容许载流量大于该区段的最大电流,机械强度
安全系数符合规定。
2.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弛度允许误差:全补偿链悬挂为10%,弛
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3.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
间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地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标准值±200mm。
4.承力索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
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
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承力索用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绞线时,其钢芯若断股,必须切断重新接续。
5.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应符合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和下
锚接头):
(D锚段长度在800nl及以下时,安全值:不超过4个;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安全值:
不超过5个。
(2)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6.当用楔形线夹联结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的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ni,并用绑
扎线扎紧。一处绑扎时,绑扎宽度为100mm左右,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宽度不得小于20mm。
7.使用钢线卡子进行补强线与被补强的承力索固定时,断股两侧的钢线卡子各安装3
个,且为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严禁同侧的三个钢线卡子同方向安装;钢线卡子间距100mm,
留头100mm,留头中间用铝绑线绑扎20nlln。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用接触网DJJ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测出定位处承力索相对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
仪器操作,见激光测量仪(测杆)操作手册。
(2)确认半斜链型悬挂,直线区段承力索是否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直链型悬挂,是
否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是否垂直于轨面连线。
(3)磨耗及损伤程度: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损伤情况。
(4)锈蚀、腐蚀情况:检查承力索及联结部件有无锈蚀、腐蚀现象。
(5)用力矩扳手对各部件螺栓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2.承力索位置超标调整
(1)腕臂柱处:根据测量值、确定承力索调整量、在平腕臂上做好标识,通过调整承力索
座位置,使承力索位置达标。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①直线处,作业人员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再将承力
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②曲线外侧区段时,在支柱上底座处搭0.7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
臂不受力;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紧固好;松手扳葫芦,
再将承力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③曲线内侧时,先摘除腕臂管帽,在腕臂管插入一根带两个定位环的1米长定位管,
调整定位管的外露长度,在定位管上搭0.7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
力后从承力索座内抬出承力索,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紧固好;松手扳葫,再将承力索
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最后拆除手扳葫芦、插管。
(2)软横跨处:根据测量值、确定承力索调整量、在上部固定绳上做好标识,松开斜拉线,
通过调整上部固定绳上的定位环线夹,使承力索水平投影相对于接触线偏移达标。
在曲线处调整定位环线夹时,先在上部固定绳上相邻的定位环处或在支柱上搭0.75T
手扳葫芦,使承力索卸载,然后再移动定位环线夹。
(3)在线岔、关节处调整时,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参数。
3.平腕臂悬挂点的检查调整
(1)平腕臂采用双槽承力索支承线夹(承力索支座)时,承力索应统一安装在支承线夹
转角内侧的线槽中,另一线槽内安装同规格承力索线材。
(2)对于转换柱、道岔柱等非水平安装的抬高支腕臂承力索的安装,在支承(支撑)线
夹内安装长度约为800mm的同规格承力索线材,其两端采用与线材规格线夹与承力索并沟联
结。以后如有辅助线及承力索为铜及铜合金材质时,在线槽内安装均应安装同规格的铜衬垫。
4.承力索磨耗及损伤超限整修
承力索用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绞线时断股数达到总股数的20%及以下(如19股时断1-3
股),用同型号、同材质的承力索对断股处进行补强处理。钢芯断1股及以上时,应截断重
作接头。
5.采用锥套式承力索接头线夹作接头(如图1所示)
(1)旋开线夹:对接头线夹规格型号及外观进行检查,确认与承力索型号一致,无裂纹
和损伤,旋开接头线夹取出线夹内的楔子。
(2)穿线:将接头的承力索端部绑扎后剪成齐头,用钢铿铿平,达到光滑无毛刺;将左
右两螺纹大楔套分别套入两边的承力索端头上。用木锤轻轻垂直敲打楔套,使承力索端头向
线夹内穿绞线端部绑扎线随之向上移动,留在线夹外面。
图1铜承力索接头示意图
(3)穿楔子:当承力索端头外露时,绞线外层自动松股散开,然后把楔子穿进承力索绞
线的芯线股上去。同时将绞线外层的每股线自然、均匀分布在内楔子四周表面上;两手配合,
一手向外拉承力索,一手顶紧大楔子,使内小楔子平端部外露于绞线端部2mm。
(4)紧固:两人配合把左、右两楔套对准线夹本体,先用手把住左、右两楔套,旋转线
夹本体逐渐旋进线夹本体,直至用手旋不动为止。用三把450mm扳手,二把分别卡住接头线
夹的左、右螺纹楔套六棱上,另一把扳手卡住线夹本体,两边扳手不动,中间扳手旋转紧固;
用力矩扳手复合紧固力矩,使达到标准要求力矩。
(5)接头完毕,拆除留在楔套外边绞线上绑扎线。
6.采用2套双耳楔型线夹进行接头(如图2所示)
(1)在断股处两侧各2m的位置安装紧线器,挂好手扳葫芦紧线使承力索卸载。将断股
的承力索断点两侧绑扎后从断点处剪断。
(2)制作回头。回头长度约500mm,回头的绑扎长度为100±10mm,露头20mm。
(3)联结770型双环杆,拆除手扳葫芦和紧线器。
(4)安装短接电联结。
(5)检查两侧吊弦偏移,不符合要求时要按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图2双耳楔型线夹接头示意图
1.双耳楔形线夹;2.770型双环杆:3.短接电联结线;4.电联结线夹
六、安全措施
1.检修承力索的作业过程中不得踩接触线,使用作业车时不应顶接触线。
2.作业人员不应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悬挂的调整时,要有防
止线索滑跑的保护措施。
3.做接头时,紧线后一定要确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工作状态;接头完成后,要认真检查
线夹安装正确并牢固可靠后,方可松动手板葫芦;松动手板葫芦时,要缓慢进行,不得发生
冲击。在松动手板葫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线夹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处理。
4.锯断断开承力索时,辅助人员一定要扶住线索,防止线断时弹起伤人。
5.做接头紧线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中心锚结和补偿器状态。
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
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梯车)、手扳葫芦、紧线器、煨弯器、导线整弯器、温度计、手锤、
橡胶锤、木板、平铿、断线钳、钢锯、接触线正面器、滑轮组、钢卷尺、绝缘测杆(激光测
量仪)、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注:准备测量磨耗,则工具中还应包括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4.材料:接触线接头线夹、吊弦线夹、04.0mm铁线、0#砂纸、锯条、黄油等。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导线磨耗换算表.
四、质量标准
1.接触线磨耗或损伤
接触线使用张力为14.7KN及以下时局部磨耗或损伤大于20%时做接头;接触线张力大
于14.7KN时,接触线允许工作张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因其它因
素引起的折减系数,否则应切断做接头。
2.接触线接头
(1)接头线夹底面两接触线间隙不大于1mm,并且过渡平滑无毛刺;接触线接头线夹带
牙的一侧卡进接触线本线线槽内,螺栓紧固顺序为由内而外,两边对称紧固。
(2)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
邻吊弦点OTOmm,必要时加装吊弦。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
不打弓,螺栓紧固,扭矩符合规定。
3.接触线高度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大于5330mmo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
标准值:W3%。;安全值:W5%。;限界值:W8%。
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土
10nlm,但不得出现V字型。
5.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
标准值:W6°;安全值:W12°;限界值:同安全值。
6.接触线硬点、弓网接触力的技术要求
(1)接触线平顺性指标,见表1。
表1接触线平顺性指标
序号项目1类2类3类
1硬点(g)304050
2一跨内接触线高差(mm)-150200
(2)弓网受流性能指标,见表2。
表2弓网受流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1级线路2级线路
1弓网接触力>200N或<40N>250N或WON
2离线参考项目、不作评估
7.接触线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
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
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应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
相邻吊弦点OTOmm,必要时加装吊弦。
(4)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查阅,见表3。
表3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表
磨耗量
钢截面铝截面总截面综合拉断力
导线型号(毫
(平方毫米)(平方毫米)(平方毫米)KN
米)
062188250不小于54
162178.8240.855.2
GLCN250262167.3229.354.3
356160.5216.549.8
5.934.5134.7169.233.5
055140195不小于48
155131.8186.846.8
GLCN195252.4123.8176.244.5
346.4117.616440.1
439.6110.2149.834.9
|5|32.3|101.8|134|29.4|
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的磨耗说明:
①磨耗量:磨耗量(也叫磨损量)是指由接触线底部平行向上磨耗的量。磨耗量为0
时,其数值为标准值。
②GLCN250导线的综合拉断力<49.05KN,GLCN195导线的综合拉断力W32.68KN时,
必须更换导线。
8.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和下锚接头):
(D接触线:锚段长度在800nl及以下时,安全值:不超过3个;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
安全值:不超过4个。
(2)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9.钢铝接触线的钢铝结合应良好,不得开裂。
10.接触线接头、分段和分相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平滑过渡,其对受电弓和垂
直冲击力应小于30g;水平冲击力应小于40g。
五、检修步骤及处理方法
1.使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
(1)接触线高度的测量:轻轻的按一下主机上的测量按钮,即可在主机液晶显示屏上读
出接触线高度。
(2)坡度测量:测量相临悬挂点(定位点或吊弦悬挂点)的接触线高度和水平间距,并按
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P=(H—H2)/LX1000%o(单位为mm)
H,s第一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
H入第二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
L,两测量点水平间距
(3)驰度测量:测量相关参数并按下例公式计算。
fx=(Ih+H2)/2-ILin
HM:本跨距内最小接触线高度
2.检查接触导线
(1)接触线接触面是否有麻面、硬弯、扭面。
(2)测量接触线磨耗、损伤。用游标卡尺测量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数据,并换算成磨耗面
积,根据面积采取措施。
(3)检查接触线既有接头线夹。接头线夹是否裂纹,螺栓是否松动、锈蚀,接头过渡是
否平滑,两接触线缝隙是否过大。
3.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
根据实测值和设计值计算需要调整量,确定调整范围,调整相关吊弦,使之达标;如调
节吊弦不能满足要求,对其进行更换。具体方法见《吊弦检修工艺》。
4.对接触线本身缺陷的修整
(1)接触线接触面有麻点:用平锂和砂纸进行打磨,直至平滑。
(2)接触线弯曲:用直弯器(五轮校直器)进行直弯。
(3)接触线局部变形:用局部校直机进行整正,如不能校直,切断接触线做接头。
(4)接触线扭面、偏斜、偏磨:用扭面器扭面,步骤如下:
①用一个扭面器首先卡在接触线偏磨起始位置;用另一个扭面器卡在偏磨接触线偏磨面
上距第一个扭面器200〜300mm处;
②将第一个扭面器固定不动,根据接触线偏磨方向和程度旋转另一扭面器180°左右;
③松开两个扭面器使接触线处于无外力状态,观察接触线线面情况(如果一次调整不到
位,重复步骤②直至接触线面符合要求为止);
④对接触线偏磨的另一端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校正。
(5)接触线磨耗、损伤
①局部磨耗和损伤,可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
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W20%,若只发生在一点,在此处加一个导线接头线夹进行
补强;若磨耗损伤为一个范围,在磨耗、损伤范围外两端用两个接头线夹及同材质副线进行
加强。
②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20%,将磨耗处导线切除,重新接续。
③普遍磨耗超标:更换整锚段导线。
(6)接头线夹
①接头线夹裂纹:更换接头线夹: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
拆下旧线夹,换上新接头线夹。
②如螺栓松动则按照标准力矩重新紧固。锈蚀:更换同型号新螺栓,更换时必须用紧线
器和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
③接头过渡不平滑:用平铿、砂纸对不平滑处打磨。
④两接触线缝隙过大: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松开接头线
夹螺栓,对缝隙进行调整。如果因为两接头断面不平滑导致缝隙不能缩小,则重新接头。
⑤接头线夹处高度低于相邻吊弦点:调整两侧相邻吊弦,必要时加装吊弦。
5.接触线磨耗测量
(D测量区段选择:
全面测量:按锚段顺序测量正线(上、下行)和侧线;
局部磨耗测量:曲线部分、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导线接头线夹处、线岔、跨中
等;电力机车起动处,上、下坡处,进出隧道口及出站处等接触线存在硬点的处所。
(2)具体测量部位:
各种线夹10mm处(包括导线接头线夹,定位线夹等);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的接
头线夹夹板两侧10mm处;线岔定位线夹两侧10mm处。
(3)测量方法
用千分尺测量接触线残存高度,精度为0.01mm,见图3。磨耗测量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检查千分尺状态是否良好(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应与固定刻度
的零点重合);
②调整旋钮旋出测微螺杆,将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与接触线上下面接触,调整微调旋钮,
直至接触良好,锁闭后将千分尺取下;
③读数。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是否已经露出,若未露出,则
读数为固定刻度上方刻度表示整数部分,可动刻度测量数据为小数部分;若露出,则读数为
固定刻度上方刻度表示整数部分,可动小站测微螺杆固定刻度
刻度数加上0.5mm表示小数部分。
④用剩余高度直接按照导线磨耗换
算表,查出相应的导线剩余面积,而后
用标称面积减去剩余面积,即为实际磨
耗面积。
(4)平均磨耗面积的计算
图3千分尺
第一种方法:将每个跨距和各测量
点处的磨耗面积数量之和除以测量点总数,取出为平均磨耗面积。
第二种方法:将各跨距的各测量点的实际磨耗高度数量之和除以测量点总数,求出平均
磨耗高度,然后对照导线磨耗换算表,查出相应的磨耗面积,即为平均磨耗面积。
(5)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或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
电流时(M20%),则应整锚段更换。
五、接触线接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1.在接触线需做接头处两端各1m处安装接触线紧线器,挂上手搬葫芦紧线使接触线卸
载,如图4。
2.用钢锯将接触线缺陷或磨耗超限的部分锯掉,接触线的锯断面应整齐。对两个端头打
磨后紧线至两接触线头对接时做接头。
3.检查接触线接头安装牢固可靠后,缓慢松开手搬葫芦,确认接触线接头牢靠后,拆除
手搬葫芦。
4.安装吊弦,调整定位及拉出值符合标准,并在接头处安装一组门型电转接,使接头部
位主导电回路载流良好,接头比两端定位略高20—30mm(0—10mm),检查中锚、锚段关节
状态。并用测量仪测量接头处及定位点、中锚等达到技术标准。
5.GLCN250型接触线接头线夹安装方法
(1)在两断头处,分别用钢卷尺从端部量出90mm距离并做标记。分别将两根接触线端头
90mm长的铝包层剥去,露出钢芯,但不允许伤及钢芯。在距端头约70nlm处将钢芯弯曲90°,
半径R10〜15,弯曲时梯形钢芯的小端面朝外。
(2)将弯曲后的两根接触线端头分别夹入线夹内,两线中心距36nlm,预紧螺栓。
(3)先将不锈钢垫圈穿入钢芯,靠紧夹板;再将楔套及小楔子依次套入剥去铝包层的钢
芯。锥套紧靠垫圈,将楔子下推与锥套轴向压紧,用手锤将楔子楔紧;钢芯端头应高于楔子
大头端面2〜3mm,多余部分裁剪掉。
(4)旋紧压盖。用力矩扳手交替紧固螺母,紧固力矩为120N.m。零件受载荷后,再次紧
固螺母、压盖,达到紧固要求。
(5)安装形式如图5。
六、安全措施
1.使用量具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把量具的测量面和零件的表面都揩干净,以免因有脏物存在而影响测量精
度。不要用精密量具如游标卡尺、百(千)分尺等,去测量锻件毛坏(刺),或带有研磨剂
的表面,这样易使测量面很快磨损而失去精度。
(2)量具在作用过程中,不要和工具、刀具(如神刀、锤子、钻头等)堆放在一起,以
免碰伤量具,也不要随便放在容易掉下的地方。尤其是游标卡尺,应平放在专用盒子里,以
免使尺身变形。
(3)量具是测量工具,绝不能作为其它工具的代用品。
(4)使用前应先检查量具的零位是否正确。
(5)使用百分尺时,测量开始时,可转动活动套管,当测量面接近被测工件时,应转动
棘轮,直到棘轮发出吱吱声为止,且用力不得过猛。
2.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零件上所有配件的型号标记应相同;零件型号与所用线型应相符;安装过程中严禁
使用铁器或手锤击打零件。
(2)调整导高时作业过程中不应踩接触线,使用作业车时不应顶接触线。
(3)作业人员不应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悬挂的调整时,要有
防止线索滑跑的保护措施。
(4)接触线做接头时,接触线接头完成后,要保证接头线夹不偏斜,并用正弯器消除紧
线工具造成的硬点。
(5)做接头时,紧线后一定要确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工作状态;接头完成后,要认真检
查线夹安装正确并牢固可靠后,方可松动手板葫芦;松动手板葫芦时,要缓慢进行,不得发
生冲击。在松动手板葫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线夹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处理。
(6)锯断接触线时,辅助人员一定要扶住线索,防止线断时弹起伤人。
(7)做接头紧线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中心锚结和补偿器状态。
(8)多螺栓紧固时应注意交替紧固,受力均匀,紧固过程中不能咬扣。
(9)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复核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3.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说明见图6。
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L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
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
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套管双耳、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平腕臂、斜腕臂等。(根据
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安装图、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
四、质量标准
1.腕臂底座、压管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两端高差不得大
于10mm»平腕臂时,承力索应安装在承力索支撑线夹(承力索座)转角内侧的线槽中。
2.结构高度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安全值:标准值±200mm。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
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为250mm。
3.腕臂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
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
(2)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
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在同一垂直上(不包括定位装置),较接处要转动灵活。
(3)腕臂不得弯曲且永久性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100〜200mm。顶端管口封堵良
好。
(4)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
应保持铅垂状态。
4.桥梁、隧道内埋入杆件的技术状态应满足下列要求:
(1)桥梁、隧道内的埋入杆件(包括立柱)应安装牢固,无断裂、变形,其填充物不得
剥落和裂纹,对杆件要适时做好防腐处理。
(2)隧道内“V”形、“人”字形简单悬挂滑动环与滑动杆不卡滞。
(3)隧道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角不得大于1°;立柱地脚螺栓必须是双螺帽,
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大于30mm;调整立柱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片y立柱垂直线路
的位置符合规定,允许偏差如无规定时,按50mm执行。立柱底板与拱顶间隙的填充物符合
规定。
5.使用力矩扳手对各部螺栓紧固时应交替紧固,受力均匀。
6.腕臂偏移
标准值:无偏移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的承
力索伸缩量相对应。安全值:标准值±100mm。限界值: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
长度的1/3。
7.水平腕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腕臂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承力索的悬挂需要,安装误差与腕臂相同。
(2)水平腕臂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100mm。
8.各部螺栓紧固,符合标准。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腕臂底座安设位置是否符合安装图的要求,底座与支柱是否密贴、水平。
(2)腕臂有无弯曲、变形和锈蚀;检查各部件的装配是否符合规定;较接处是否转动灵
活。
(3)腕臂顺线路的偏移值及水平状态是否符合规定。
(4)各零部件是否有锈蚀、变形、裂纹,各部螺栓是否紧固。
(5)各绝缘部件有无破损和放电痕迹,铁件是否松动,瓷绝缘子釉面剥落面积是否超过
300mm'。
⑹桥梁、隧道埋入杆件有无松动、变形和裂纹,检查埋入杆件、立柱底板与拱顶间隙
的填充物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剥落和裂纹。
⑺隧道内“V”形、“人”字形简单悬挂滑动环与滑动杆是否卡滞。
⑻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规定。
2.调整底座安装位置
底座安装位置不正确,与支柱不密贴、不水平,各部件的装配不符合安装图,各零部
件锈蚀、变形、断裂,较接处转动不灵活时,将底座卸载后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标准。
3.调整腕臂顺线路偏移值
图7腕臂接地跳线联结安装图
应根据安装曲线计算实际偏移值:E=La(tx-tp),
式中:L一腕臂到中心锚结的距离(mm)、
a一承力索线胀系数(1/℃)、
tx一调整时的温度、
tp-设计采用的平均温度。
当腕臂偏移超标时,应松开承力索固定部件螺栓,然后将腕臂调整至标准。
4.绝缘子裂纹、破损和瓷釉剥落面积超过规定时,按照更换绝缘子检修工艺进行更换。
5.腕臂管有弯曲、变形时需更换腕臂管,其方法为:
(1)测量原平、斜腕臂长度,按照测量长度预制腕臂。
(2)将腕臂卸载。
(3)更换斜腕臂时卸载接触线、拆除定位装置后,拆除斜腕臂,更换新腕臂。
(4)更换平腕臂时卸载承力索,摘下平腕臂,更换新腕臂。
(5)腕臂端口封堵不良时更换腕臂管帽。
6.接地跳线有烧蚀、断股:更换
(1)根据腕臂接地跳线联结安装图(见图7),测量平、斜腕臂之间棒式绝缘子上两接地
跳线联结板的距离和接地跳线至回流线联结点的径路尺寸。
(2)预制接地跳线:跳线长度=测量长度+400mm(两端预留长度)+600mm(3个弹簧圈长
度)。
(3)安装接地跳线:接地跳线两端各预留200mm长留头与跳线联结板绑扎在一起,端头
预留50mm后绑扎2道,间距50mm;接地跳线在平腕臂跳线联结板绑扎后在跳线至跳线肩架
中间处绕3个直径60mm弹簧圈,在跳线肩架上固定后与回流线用线夹联结。
⑷双腕臂接地跳线呈门型,平、斜腕臂间同单腕臂,两腕臂间绕3个直径60mm弹簧圈,
与回流线联结一段跳线单独预制,两端用线夹与回流线、腕臂接地跳线联结。
六、安全措施
L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
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2.调整或更换套管双耳等受力部件时,应在充分卸载的情况下进行。
3.检修支持装置或更换部件时,应一并检修定位装置,如紧固螺母等。各部螺栓紧固时
应注意受力均衡,紧固过程中不能咬扣。
4.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敲打零部件。
5.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复核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L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
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车梯)、滑轮组、铁丝套、接触线正面器、绝缘测杆(激光测量
仪)、钢卷尺、温度计、力矩扳手、大绳、小绳、个人工具、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具。
4.材料:定位器、定位管、定位线夹、支持器、定位销钉、开口销、吊弦线夹、定位环、
定位管卡子、C4.0mm铁线、Cl.6mm铁线、黄油等。
5.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曲线。
四、质量标准
1.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跨中最大偏移值)。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W400mm;拉出值W450mm。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2.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
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
3.定位器坡度
标准值:为1/10〜1/5。安全值:为1/10~1/5;限界值:为1/10〜1/3。对于限位、
弓形等定位器,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及设计要求。
4.定位器偏移。
标准值: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
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安全值:标准值±10%。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
器管长度的1/3。
5.定位管及定位肩架
反定位管、定位肩架及组合定位器的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规定。反定位器主管两侧
拉线的长度张力应相等,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100〜150mm的距离。各管口封堵良好,
定位拉线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
的间隙不小于50rnmo
6.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定位管上定位环(定位支座)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
不小于40mm。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联结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定位支座)的较接状态良
好,定位线夹受力面正确。
7.山谷口、高路堤、高架桥等“风口”地段应安装防风措施,在腕臂与定位管之间加设
定位管支撑、安装防风拉线等。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之间的夹角为60°,困难时允许45°
-70°;防风拉线环应处于防风拉线可调部分的中部。
8.各部零件齐全,状态良好;各部零件之间应联结可靠,无烧损;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要
求。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定位点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和跨中偏移是否符合规定。
使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
拉出值读取:当接触线上的测量点与十字丝交叉点严格重合时,滑块的边缘与拉出值
读数尺相交的读数(读数较大的那一侧)为拉出值。(DJJ-8的拉出值在主机屏幕上直接显
示)。
(2)定位器偏移及坡度以及限位定位器止钉间隙符合规定。
(3)定位管坡度是否满足要求.
(4)反定位两端斜吊线受力是否均等。
(5)定位器、定位线夹、定位环、支持器等部件安装正确、受力是否良好,有无破损、
裂纹及锈蚀。
(6)防风支撑状态是否良好;有防风拉线时,拉线环是否位于防风拉线可调部分中部。
(7)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规定。
6.2调整定位点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拉出值调整
①正定位定位器调整:根据测量值和设计值计算出调整量;用葫芦联结导线和支柱使
定位器卸载;松开定位器底座螺栓,按照调整量调整定位器底座位置,并随时根据距离收紧
葫芦;调整到位后,紧固螺栓,卸下手板葫芦。
②反定位定位器调整:根据测量值和设计值计算出调整量;卸下腕臂管帽,在腕臂顶
端插入一节定位管,通过手板葫芦与导线相连,收紧葫芦使定位器卸载;松开定位器底座螺
栓,按照调整量调整定位器底座位置,并随时根据距离收紧葫芦;调整到位后,紧固螺栓,
卸下手板葫芦。
③更换定位器或者定位管:如定位器调整到最大位置时,拉出值仍不能达标,正定位
时更换定位器,反定位时更换定位器或反定位管,卸载方法同上,将拉出值调整至符合标准。
(2)跨中偏移值调整:
①测量两侧定位点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②比较两侧定位点拉出值,选择引起跨中偏移值超标作用因素较大的定位点,即与标
图8定位器坡度及限位间隙示意图
限位间隙4=hXa/L(d基本为8〜12mm)式中h为定位坡度
对应数值;a为限位止钉高度(一般为90mm);L为定位器长度
准值相差较大的定位点;
③根据跨中偏移值超标数值,计算调整此处定位能否使跨中偏移值符合标准,如不能,
同时调整另一定位点拉出值;
④按照拉出值调整工艺调整定位点拉出值,至符合标准。
(3)调整定位器偏移
计算出定位器实际偏移值,将定位器卸载,然后松动定位线夹螺栓,将定位器调至规
定范围。
偏移值的计算公式:E=L•a(t-tp)
式中:L一定位器至中锚的距离(m);
a-线胀系数(1/℃);
tx-调整时的温度(度);
却一平均温度(度)。
3.接触线高度调整
测量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则通过调整定位点左右第一吊弦的长度来实现规
定的接触线高度。
4.调整定位器坡度
(1)将实际坡度与标准坡度对比,确定需调整的范围,定位器坡度=h/L(h如为200nlm,L
为1000mm时,坡度为1/5)
(2)在保证导线高度和限位定位器限位间隙的前提下调整吊弦。定位器坡度及限位间隙
见图8。
(3)调整定位环或下部固定绳(或腕臂底座)的位置,并复测调整后的拉出值符合要求。
(4)定位环、定位管等受力部件的调整和更换时,将定位器卸载后进行调整和更换,达
到技术标准。
5.更换不合格零件
当发现运行中的定位器过热时,应先检查定位环的联结处是否光滑、联结状态是否良好,
并检查临近的电联结接触是否良好。存在问题时,进行更换定位器、更换定位环、检修电联
结等处理。受力部件更换时,必须先卸载后才能进行。
六、安全措施
1。检修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受力状态,注意定位线夹受力面及定位钩、定位器管是否有
裂纹缺陷。
2.调整或更换定位环等受力部件时,必须在充分卸载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定位环时应注
意使绞环的缺口避开受力点。
3.定位器应始终处于受拉状态。导高、拉出值、跨中偏移符合规定,线夹不得偏斜,不
得人为造成定位硬点。
4.调整定位器的坡度及调整导高时,必须两者相互兼顾。
5.车梯作业人员超出车梯工作台范围内作业时,要扎好安全带。小曲线半径进行卸载作
业时要站在线索受力反向。
6.拉出值调整要保证其连线能够垂直于轨面连线,在曲线区段要防止承力索向区线外侧
偏斜。
7.采用软定位器时,定位拉线的固定端、调整端固定良好符合规定(拉线采用铁线时由
2股,=4mm镀锌铁线做成)。软定位器上安装的定位环在距其根50mm处。
8.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敲打零部件。各部螺栓紧固时应注意交替紧固,受力均匀,按规定
力矩进行紧固,紧固过程中不能咬扣。
9.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复核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见图6。
5.吊弦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吊弦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
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吊弦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
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梯车)、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钢卷尺、温度计、滑轮组、接触
线正面器、钢丝套子、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4.材,料:定位线夹、吊弦线夹、整体吊弦、@4.0mm铁线、©1.6mm绑线、黄油等。
5.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相应的当量跨距、承力索有载曲线表、接触线弛度曲线表。
四、质量标准
1.吊弦分环节吊弦和整体吊弦两种。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
动吊弦。
(2)环节吊弦:至少应由两节组成,每节的长度以不超过600mm为宜,吊弦回头应均匀
迂回,长度为150〜180mm。环节吊弦两端环孔形状为水滴形,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5〜
10倍。吊弦磨耗的面积不得超过原面积的50%。环孔收口处缠绕两圈半。每节吊弦两端的
环孔应呈互相垂直状。
(3)整体吊弦:有不可调和可调两种形式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
于±2mm。吊弦不得有散股、断股、硬变等缺陷,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
2.吊弦高差
标准值:相邻吊弦高差WIOmm。(设有预留驰度区段,相邻吊弦高差应为设计值高差,
误差WIOmm);安全值:相邻吊弦高差W50mm。
3.吊弦偏移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承力索、接触线
采用同一材质时,在任何温度下均应垂直安装。不同材质时,吊弦在无偏移温度时应保持铅
垂状态。在极限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
4.吊弦间距
第一吊弦距悬挂点为4m,其余吊弦间距为6-12mo
5.吊弦的位置、数量符合安装图要求,吊弦无锈蚀、磨耗、烧伤、断股及散股现象,整
体良好。
6.吊弦线夹螺栓及螺母的紧固力矩符合规定。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吊弦布置的数量和间距符合安装图。
(2)吊弦线夹是否安装端正,线夹有无裂纹损伤,接触线吊弦线夹偏斜打碰弓现象。
(3)吊弦工作状态:吊弦线有无烧伤、断股、散股,环节吊弦有无卡滞、锈蚀,截面磨
耗是否超过规定。
(4)各吊弦点高度和相邻吊弦高差是否符合规定。
(5)各部螺栓的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规定。
2.吊弦偏移调整
(1)吊弦偏移值计算公式:E=L(Aj-Ac)(Tx-Tp);式中:E一吊弦偏移值(m),L一定
位管距中锚的距离(m)、Aj—接触线的线胀系数、Ac-承力索的线胀系数、Tx—调整时的气
温。C、Tp一设计采用的平均温度。C。
(2)吊弦偏移方向的确定:当调整时温度高于平均温度时,E为正值,吊弦应向下锚方
向偏移;当调整时温度低于平均温度时,E为负值,吊弦应向中心锚结方向偏移;当调整时
温度等于平均温度时,吊弦应垂直。
(3)吊弦偏移调整:卸掉吊弦,清扫线夹及接触线线槽,根据吊弦偏移值E调整吊弦偏
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复测接触线高度。
(4)根据吊弦偏移公式,在极限温度时,若E的绝对值大于1/3倍吊弦长度,此处吊弦
应更换为滑动吊弦。
3.调整接触线高度
(1)环节吊弦:利用放长和缩短吊弦来调整接触线高度。
(2)整体吊弦:用小绳固定承力索与导线间距;卸掉原有整体吊弦;清扫接触线线槽;
安装新预制的整体吊弦;撤除小绳;复测接触线高度。
4.更换吊弦
(1)拆掉旧吊弦,在原位置安装新吊弦,调整吊弦线,使其平直并保证接触线处于设计
高度。
(2)整体吊弦的载流环、线夹螺栓安装符合设计规定。开口销必须正确安装,开口角度
不小于60度,如图9和10所示。
止动垫圈短端
图9接触线吊弦线夹部分安装示意图图10承力索吊弦线夹部分安装示意图
(3)吊弦安装后应受力、顺直,无弯曲、散股现象,线夹端正不得歪斜。
5.接触线吊弦线夹倾斜时,按接触线偏磨项目进行检修。
六、安全措施
1.吊弦安装、检修过程中不应踩接触线,使用作业车时不应顶接触线。
2.装卸吊弦时应防止人为损伤吊弦、吊索本体,螺栓紧固过程中应防止咬扣。
3.吊弦安装应满足线索伸缩的需要;注意保持相邻悬挂点(定位点)间导线高度、坡度
符合规定。绝缘锚段关节内不得因吊弦回头环减少绝缘间隙。
4.承力索吊弦线夹安装正确,接触线吊弦线夹不得歪斜、偏磨打弓。
5.检修时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吊弦滑脱的措施。
6.某一地段吊弦存在不同程度烧伤时,应细致检查监控附近的电联结器。发现吊弦烧伤、
烧断股时,必须查明真正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电联结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电联结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电联结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
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
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梯车(或作业车)、大绳、小绳、钢丝刷、铿刀、砂布、力矩扳手、个人
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4.材料:接触线电联结线夹、承力索电联结线夹、制作电联结器用的铝绞线、1X10铝
绑带、并沟电联结线夹、示温片、61.6mm绑线、抹布。
四、质量标准
1.应装设电联结的处所:
(1)在锚段关节处装设2组、线岔处装设1组电联结器;加强线(载流承力索)的终端、
车站电力机车经常起动处所的股道之间,应装设电联结器。
(2)站场馈线上网点处(含AT所),宜安装股道电联结器•在承力索绝缘通过的跨线桥、
隧道等处所,承力索中性区两端的悬挂上应分别安装横向电联结。
(3)在站场同一供电单元内多支悬挂并联情况下,非支延长下锚时,在非支下锚的第一
组软横跨(或下锚分段绝缘子前一跨)处,与相邻悬挂间装设电联结。
(4)牵出线、专用线接触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分段绝缘子串隔开的软横跨,须将牵出线
或专用线接触网在最末端的软横跨处装设1组股道电联结器,见图11。
(5)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电联结或等位线。等
位线与被联结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
2.电联结的安装要求
(1)电联结的安装须确保主导电回路畅通,非载流承力索不应串接在主导电回路内。
(2)非锚段关节电联结安装在距转换柱的锚柱侧10m处。绝缘锚段关节电联结安装在距
转换柱的中心柱侧5m处,且与隔离开关的一根引线相连,隔离开关的另一根引线与同一转
换柱的锚柱侧5m处的电联结器相连。
(3)站场股道间电联结在设计跨距内,且距软横跨10m处安装。
(4)站场上电分段处隔离开关电联结线距分断绝缘器的两端不小于1.5m。
(5)在载流承力索区段,每200〜250m装设一组横向电联结器,负荷较大区段应适当缩
小安装距离。
3.电联结线的技术标准
(1)电联结线均要用多股软绞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联结的接触悬挂、供电线
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
图12有弹簧圈的电联结安装方式
(2)电联结线应留有一定的裕度,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求。不同材
质时应制作弹簧圈,如图12。承力索和接触导线同材质时可用C型或S型的电联结线预留
方式,如图13、图14所示。
(3)电联结弹簧圈应盘紧,盘线3-5圈,圈距为50nlm左右,当电联结线为铜线时,圈径
应为电联结线线径的3-5倍;当电联结线是铝线时为5-8倍,最下方的圆圈距接触线应为
200-300nlm0
图13横向电联结采用S型的安装方式
图14锚段关节、道岔电联结采用C型的安装方式
(4)对于压接式的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对于并接式电联结线
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10〜20nlm。
4.电联结线夹的技术标准
4.4.1电联结线夹的材侦和规格必须与被联结线索相适应。铜接触线与铝接触线联结时
应采用铜铝过渡措施。
(1)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联结必须牢固,线夹内无杂物。
(2)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3)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4)电联结线夹螺栓受力均匀,安装时交替紧固螺栓至标准力矩。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电联结的安装位置、数量、截面是否符合规定;预留长度是否满足温度变化需要。
(2)电联结线有无断股、散股、烧伤,示温片是否变色,弹簧圈及线夹压接处是否符合
规定。
(3)接触线电联结线夹是否与轨面保持铅垂状态。
(4)检查电联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标准。
2.处理电联结线散股
用双手分别握住散股或散股的电联结线两端,按电联结线的缠绕方向拧紧电联结线,当
无法恢复原状时,用铝绑线进行适当绑扎固定。
3.处理电联结线伸缩圈松弛、变形
整理伸缩圈的形状使之符合标准。
4.处理电联结线有机械损伤断股、电弧烧伤断股
拆下损伤的整组电联结,对原安装位置重新进行打磨清理或变换线夹的位置,避开接触
线烧伤处重新安装,若接触线烧伤严重,应予补强或切断重做接头。电联结线有烧伤或断股
应进行更换。
5.处理示温片变色
打开电联结线夹,用细钢丝刷清除导线和线夹接触面污垢,用砂纸把电联结线夹联结面
和导线表面打磨后并用干净抹布擦拭干净。电联结线夹粘贴示温片,示温片粘贴处要打磨干
净,示温片要朝向线路外侧便于巡视观察,示温片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农合医保权益保证
- 联合体合作合同详实版解析
- 石材供应合同协议格式
- 动力电池批量订购协议
- 2024车体车身广告合同
- 大数据分析与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无人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的材料属性与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家用纺织品的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考核试卷
- 兽用药品批发商的个性化服务考核试卷
-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019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题 - 模块三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
- 紫罗兰永恒花园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涉烟行政处罚案件总结(24类)
- 人事管理制度
- 陆丰皮影的多重价值及其保护传承困境与突破
- 线路金具出厂检验报告[务实运用]
-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ppt 35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