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训练)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考点解读: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人物个性、情感倾向有所把握和分析,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设题方式:①××段或××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技巧点拨分析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三、关注议论抒情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议论评价来表现的,因此就要从人物的言行、事件的叙述中,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将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表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句子,这样可以快速的答题。四、结合写作背景。文言文的写景句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文章后的写作背景往往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从写景句中体悟作者情感;“知人论世”,挖掘文章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景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五、抓住关键词。 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答题要点1、理清对象、了解情节、圈划(描写、议论)句子。2、重视文中描写人物(形象)言行的句子,弄明白他(它)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果怎么样。3、不要就事论事,应从个案中归纳出普遍性的道理。(一个人、一件事要上升到所有人、所有事。如是物要上升到人。)4、本着一个人物一个角度,多个人物多个角度,主要人物主要角度的原则,进行主旨理解,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作为答案。同步练习一、翻译1.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活用情况:
释义:(2)富贵不能淫
活用情况:
释义:(3)贫贱不能移
活用情况:
释义:(4)威武不能屈
活用情况:
释义:(5)苦其心志
活用情况:
释义:(6)劳其筋骨
活用情况:
释义:(7)饿其体肤
活用情况:
释义:(8)空乏其身
活用情况:
释义:(9)动心忍性
活用情况:
释义:(10)人恒过
活用情况:
释义:二、句子默写3.直接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地利不如人和。(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以天下之所顺,。4.理解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的观点。(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的中心论点。(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C.寡助之至
至:极点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先天下之忧而忧B.委而去之/濯清涟而不妖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杀之以应陈涉D.然而不胜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8.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足兵
()④民信之矣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11.[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12.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中考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感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1.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皆以美于徐公C.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将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翻译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二、对比阅读(一)(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①政:政令。②佚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环B.池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二)(2021·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8.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③镇国家
④连百万之军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连百万之军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12.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三)(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选自《孟子·论得天下》)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所恶勿施尔也()14.填空并翻译。(1)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填在下面并翻译。句子:,翻译。(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翻译:。15.结合甲、乙两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的“道"意思是一样的,都解释为“道理”。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甲文强调“人和”,乙文强调“民心”,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述,论证有力。中考模拟一、课内阅读(一)(2023·广东云浮·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寡助之至
(3)亲戚畔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译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地利不如人和
久而乃和 B.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将C.夫环而攻之
以径寸之木 D.寡助之至
天子先驱至4.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译成现代汉语。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用两个“不如”进行比较,说明“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B.守方有优越的地利条件,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C.文章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D.文章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强,是一篇传诵千古的政治短论。(三)(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C.寡助之至
至:到D.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
公与之乘B.环而攻之而不胜
濯清涟而不妖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无从致书以观D.然而不胜者
中轩敞者为舱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B.本文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地利不如人和”。C.本文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D.全文语句整齐,使用大量排比句,气势磅礴,有说服力。二、对比阅读(一)(2023·湖南湘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颜渊》)9.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②委而去之
去: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是:④亲戚畔之
畔: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1.用“/”标出乙文中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三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2.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二)(2023·广东深圳·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上》)(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寡助之至③吏弗能纪
④慎夫人衣不曳地1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二处)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16.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做法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三)(2023·广东珠海·珠海市文园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选自《论语·颜渊》)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池非不深也
池:
(2)亲戚畔之
畔:18.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9.下列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地利不如人和/春和景明B.子帅以正/三军可夺帅也C.多助之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是天时不如地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0.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1.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谈谈儒家学者的为政观。(四)(2023·湖北黄冈·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镇国家()(4)连百万之军()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
有功者害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战胜而不予人功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斯是陋室2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25.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26.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五)(2023·安徽滁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注】①陈:国名。②恤:护城河。③宁国:人名,楚国大臣。2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委而去之
委:
(2)亲戚畔之
畔:(3)使人视之
使:
(4)城郭高
郭:2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29.甲文段中孟子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段中陈国最终被楚庄王攻下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填空)30.【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要施行仁政的治国主张,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六)(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多助之至
至:(2)陛下慢而侮人
慢:(3)不绝粮道
绝:3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助之至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委而去之
项羽仁而爱人C.决胜于千里之外
多会于此。D.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3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3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内容,分析刘邦战胜项羽原因是什么?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训练)同步练习一、翻译1.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活用情况:
释义:(2)富贵不能淫
活用情况:
释义:(3)贫贱不能移
活用情况:
释义:(4)威武不能屈
活用情况:
释义:(5)苦其心志
活用情况:
释义:(6)劳其筋骨
活用情况:
释义:(7)饿其体肤
活用情况:
释义:(8)空乏其身
活用情况:
释义:(9)动心忍性
活用情况:
释义:(10)人恒过
活用情况:
释义:【答案】名词作动词限制在疆域之内,居住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使动用法使……屈服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饥饿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使动用法使……震撼;使……坚忍名词作动词犯错误【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1)句意: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域:名词作动词,限制在疆域之内,居住。(2)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3)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4)句意: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动用法,使……屈服。(5)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苦:使动用法,使……痛苦。(6)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7)句意:使他忍饥挨饿。饿:使动用法,使……饥饿。(8)句意: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9)句意: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忍。动:使动用法,使……震撼;忍:使动用法,使……坚忍。(10)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2.古今异义(1)七里之郭
古义:
今义:(2)池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3)兵革非不坚利也
古义:
今义:【答案】外城姓氏护城河池塘兵器士兵【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义要结合语境进行翻译,今义结合现代汉语理解即可。(1)句意: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2)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句意:兵器装备也不是不精良。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二、句子默写3.直接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地利不如人和。(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以天下之所顺,。【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攻亲戚之所畔【详解】本题中“域”“疆”“戚”“畔”“芦管”“雁”“乾坤”等是易错字词,作答时要注意。4.理解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利、故、矣”的书写。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的观点。(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的中心论点。(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淫、贱、威、武、曾”这几个字的写法。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C.寡助之至
至:极点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先天下之忧而忧B.委而去之/濯清涟而不妖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杀之以应陈涉D.然而不胜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8.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答案】6.A7.D8.B【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A.有误,“兵”的意思是兵器。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座城\助词,的。B.表示顺承\表示转折C.凭\来。D.……的原因。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B.有误,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故选B。【点睛】“之”的用法:(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4)用作动词,到…去。(5)用作代词。(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足兵
()④民信之矣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11.[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12.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案】9.兵器疆界(答“限制”也算对)军备(军队)信任,信用10.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分析】《孟子·公孙丑下》作者:孟子年代:战国选自《论语》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年代:春秋时期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兵”,古今异义,武器。“域”,古今异义,限制。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然后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所以;皆,都;立,立足。11.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甲文第一段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乙文最后一句“民无信不立”都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两篇文章作者的观点。12.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要结合关键句子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乙]文“民无信不立”重点强调的“民信”,即“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取信于民”是“得道”的重要条件之一。中考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感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1.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皆以美于徐公C.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将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翻译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答案】1.B2.所以君子要么不去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一定会胜利的。3.示例: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点。文王姬吕为西伯时,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面立奠定了基础:商纣王不行仁政,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众叛亲离,弊送了商朝。【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离开/动词,离开。意思和用法相同。B.介词,凭借/动词/动词,认为。意思和用法不同。C.名词,外城/名词,外城。意思和用法相同。D.代词,这,这样/代词,这,这样。意思和用法相同。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故:所以;必:一定;胜:取得胜利。3.本题考查理解主旨的能力。依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可知,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大;反之亦然。据此,组织答案语言即可。示例: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圈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点睛】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二、对比阅读(一)(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①政:政令。②佚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环B.池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7.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答案】4.C5.D6.(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是治国的法宝。7.人和从其四欲施行仁政(“得道")。【分析】4.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环:包围,围绕/环形的玉;B.池:护城河/池塘;C.委:都是“舍弃”的意思;D.从:顺从,听从/跟从,跟随;故选C。5.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而:表顺承,且/表转折,却;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C.之:代词,他们/助词,的;D.则:都是“连词,那么”;故选D。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寡(少)、畔(同‘叛’)、顺(顺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故(所以)、予之为取者(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宝(法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1)从甲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其所强调的“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2)从乙文中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可知,“从其四欲”就可以赢得民心。(3)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而要做到“人和”,就要实施“仁政”,这也正是孟子的思想。【点睛】参考译文:【甲】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比如有一座城)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比如另外一座城)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不是不锐利,盔甲并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士兵们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势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线,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连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着天下人都顺从的条件去攻打连亲属都会背叛的君主。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二)(2021·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8.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③镇国家
④连百万之军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连百万之军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12.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答案】8.离开同“叛”,背叛镇守统率9.B10.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1.①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②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12.心胸宽广、善于用人之长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分析】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委而去之:守城一方弃城而逃。去:离开②亲戚畔之: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同“叛”,背叛。③镇国家:镇守国家。镇:镇守。④连百万之军:统率百万的大军。连:统率。9.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小城。之:结构助词,的;B.夫环而攻之: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之:代词,它;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之:结构助词,的;D.连百万之军:统率百万的大军。之:结构助词,的;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意思是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所以断句为“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至:极点;顺:归顺,服从;运筹:制定策略,筹划;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决:决定。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甲文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等内容阐述的道理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乙文中“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等内容从侧面表现刘邦的心胸宽广;“夫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等内容表现刘邦能利用人所长。刘邦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心胸开阔、能用人所长,所以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而项羽嫉贤妒能,不能和天下任共享利益,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从而揭示了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点睛】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三)(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选自《孟子·论得天下》)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所恶勿施尔也()14.填空并翻译。(1)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填在下面并翻译。句子:,翻译。(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翻译:。15.结合甲、乙两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的“道"意思是一样的,都解释为“道理”。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甲文强调“人和”,乙文强调“民心”,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述,论证有力。【答案】13.丢弃(放弃)限制(使人民定居下来)厌恶(讨厌)14.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翻译:百姓归附仁政,犹如水就地势往下流,野兽在原野奔跑。15.C【解析】13.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①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丢弃(放弃)。②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域,名词作动词,限制(使人民定居下来)。③句意:他们所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恶,厌恶(讨厌)。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和翻译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是说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就此得出结果“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重点词语:故,所以;君子,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必,一定。②句的关键词:归,归附;仁,仁政;犹,像。15.A.错误,甲文的“道”指施行仁政;乙文的“道”的指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B.错误,甲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逐层论证,最后得出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乙文不是总分总的结构,由孟子的话,引出下文的论述;D.错误,甲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乙文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C。【点睛】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技术-建模、仿真及应用》课件 第一章 绪论
- 上半年辽宁省内审师分析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考试试题
- 2021年3月摩托车修理工高级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0
- 学习行业新趋势保持前进力量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 仓库信息共享机制计划
- 秋季学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 影视演员提升计划
- 幼儿园小班集体活动安排计划
- 促进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计划
- 植物检疫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计算能力大赛
- 万物之理-爱因斯坦之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
- 高速铁路列车餐饮服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岭南药食文化
-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甲方
- 灌溉用双轴取向硬聚氯乙烯(PVC-O)管材和连接件基本参数及技术要求
- GB/T 4960.3-2010核科学技术术语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 GB/T 3810.14-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35645-2017导航电子地图框架数据交换格式
- 消防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