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姓名班级考号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国诗歌史上,用事与比兴的离合是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在艺术思维方面,用事本身就与比兴关系密切。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较早阐发何为用事,他将用事解释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汉代以来,文人诗中,如王粲《七哀诗》“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阮瑀咏隐士诗“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都是称引故实,与诗人当下的情感会合勾连。以自然物象来比兴,与援引古事古辞来比兴,在思维上并无本质差异。汉魏以来,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用事总体上是与比兴相结合的,而这种艺术技巧在阮籍《咏怀》组诗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南北朝时期,诗歌用事朝着频次更加繁密、技巧更加新颖的趋势发展,同时也逐渐流于排偶和铺陈,用事开始与比兴的艺术精神相疏远。《南史》记载,王僧孺“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时重其富博”。谢灵运、颜延之更是精于用事的大家。用事在当时成为一种值得炫示的诗歌技艺,也引发了钟嵘“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的批评。在南北朝后期,随着五言新体诗的迅速发展,用事更加与排偶、声律要素紧密交织,进一步成为新体诗创作中语言修辞的常见现象。到初唐时期,随着官方类书编纂的影响加大,用事的繁复程度和藻饰效果趋于极致,同时也在创作精神上与比兴传统十分疏远了。盛唐诗人用事重新与比兴诗学传统呼吸相通,恢复了用事与比兴相合的传统,他们对诗歌用事的要求是,弱化学问性的色彩,强化“己意”和“兴怀”。在诗歌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用事与比兴的关系是离还是合,取决于那一时代的诗学观是将用事视为一种修辞的愉悦、学问的炫示,还是将用事视为服从诗歌抒情本质的基本表现方法。盛唐诗显然是属于后者。盛唐诗歌中用事与比兴的结合,在创作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诗人引用古代贤臣高士、英雄豪杰的事迹来抒写他们对于政治抱负、人生道路的思索。所用之事与所抒之旨,构成一种兴发感怀的艺术张力。从典故的内容来说,虽然存在个体偏好的差异,如王维擅用佛经典籍故实、李白喜用道家神仙故实、孟浩然诗中化用儒家经典之语等,但通观盛唐诸家,共性是更主要的一面,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盛唐诸家还较为集中地化用三代两汉以来的贤臣良将、英雄豪杰、隐士高人以及魏晋名士的事迹,表现他们对功业理想、人格境界的追寻。这种取用历史人物典故来表达人生志趣的做法,在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贫士》等作品中已经运用成熟。但应注意这在魏晋文人诗的传统中,主要还是诗人个人的创作喜好,到了盛唐时期则上升为诗歌艺术的时代共性。如盛唐诗人常以严子陵垂钓、葛洪修道的典故,表达隐逸求道的志趣。岑参在终南山隐居读书期间作诗云:“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陶翰游宿天竺寺也有诗道:“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又如对《楚辞》中渔父形象的发挥,也是盛唐诗人所喜爱的,往往用以表达超脱世情、自由适性的共同旨趣。当时诗人笔下多有“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等自比渔父的例子,李颀《渔父歌》中更发出“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之叹,剖白“所欲全吾真”的坚守。再如盛唐诗歌中常以英杰良臣的典故,表明诗人建功立业并功成归隐的理想,这一点在李白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白每每以这些人物行迹来表现他对人生道路的期许,如“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纵然失意之际,也以“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自励。这种诗歌用事的意义,是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提取合于当代士人价值心态的典范形象,从而更为深切地抒写诗人当下的志怀。从盛唐诗用事的艺术效果来看,故实与兴怀相冥合,往往能创作出含意丰富的佳句,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将谪宦之际高洁自持、清静自守的心意巧妙寓托;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委婉得体地寄托士子欲求援引的心声。“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京洛多知己,谁能忆左思”,这类以事典寄托怀才不遇感受的诗例也十分多见。这类典故大多融入了作者的情志,加以艺术形象的提炼,最能体现盛唐诗家对用事艺术和比兴精神的融合。总之,在盛唐诗人的创作实践中,用事与比兴诗学精神的融合,体现得尤为充分。盛唐诗人将用事与比兴的融合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这种实践的意义在于,诗歌走出了南北朝以来以用事炫示富博的风气,也跳出了初唐在类书助长下普及的模式化、套路化的用事思路。盛唐诗歌的用事艺术,可以说总体上是围绕唐人“兴寄”“兴象”这类核心的诗学观念来活化的。(摘编自黄琪《盛唐诗用事的比兴诗学精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魏以来,用事和比兴总体上能够相合;到了南北朝及初唐时期,用事和比兴则相离;而到了盛唐时期,它们又相合。B.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把用事当成一种炫示学识富博的手段,在诗中追求用事繁密、技巧新颖,这种现象遭到了钟嵘的批评。C.与盛唐时期用事和比兴的融合成为诗歌艺术的时代共性不同,魏晋文人诗中用事与比兴的融合主要是诗人的个人喜好。D.从盛唐诗人的创作实践上看,如果没有运用用事和比兴融合的创作手法,则很难创作出融入诗人情志的含意丰富的佳句。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位诗人如果在诗歌创作中只强化用事的繁复程度和修辞效果,就会影响到诗人情感、志向的表达。B.将用事视为一种修辞的愉悦、学问的炫示,还是将用事视为服从诗歌抒情本质的基本表现方法,决定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就。C.盛唐诗人在用事方面有个体偏好的差异,但主要的是有诸多共性,如喜欢化用三代两汉以来贤臣良将等的事迹。D.盛唐时期的诗人走出了南北朝时期和初唐时期的用事误区,创作了很多用事和比兴融合的佳作名篇。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岑参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抒写对故乡、亲人的思念。B.高适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对朋友的劝慰、激励。C.杜甫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表达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D.李白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抒发自己失意但乐观的情感。4.文章第一段中说“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用事总体上是与比兴相结合的”,请以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在论证盛唐诗歌的用事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如果没有李白王晓磊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似乎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对吗?不过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文学家而已,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和我们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的确,没了李白,屈原就没有了传人,“饮中八仙”会少了一仙,后世的孩子会少几首启蒙的诗歌,似乎也仅此而已。《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但也程度有限,可能减少五十分之一至四十分之一。名义上,李白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诗),但从数量上算,他诗集的规模远没有半个盛唐这么大。在一共九百卷的《全唐诗》里,李白的诗占据了第一百六十一卷至一百八十五卷。少了他,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没有了李白,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变动,古体诗会更早一点输给格律诗,甚至会提前半个世纪就让出江山。然而,我们普通人也不用关心这些。不过,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一度很热门的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最先是谁说出来的?答案正是李白爷爷:“耐可乘流直上天?”那么,李白还创造了其他的网络用语吗?有的。比如“深藏功与名”,其源自李白《侠客行》中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如果没有李白这首诗,香港的金庸也不会写出武侠小说《侠客行》来。非但《侠客行》写不出来,《倚天屠龙记》多半也悬。小说中的这把“倚天剑”,是古人宋玉取的名,但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宣传最卖力的,则要数李白,比如,“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不只是香港文艺界要受一些影响,台湾也是。词曲作者黄安一定不会写出当年唱遍大街小巷的《新鸳鸯蝴蝶梦》来,这首歌就是从李白的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面化用出来的。没了李白,女孩子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美国的化妆品品牌Revlon,中文名字也不可能叫“露华浓”了。因为它是从李白的诗里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果没有李白,中国诗歌江湖的格局会有一番大的变动。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提升一个档次。李商隐千百年来都被叫“小李”,正是因为他前面有“大李”。要是没有李白,他可以扬眉吐气地摘掉“小李”的帽子。王昌龄大概会坐上唐代绝句的首席,因为能和他相比绝句的只有李白。至于杜甫,则会成为无可争议的唐诗第一人。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比如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朋友,你将没有词来准确形容他们的关系。你不能叫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能叫他们“两小无猜”,因为这两个词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你也无法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一段恋情,因为这个词也是出自李白的文章:“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不仅无法形容恋人,我们还将难以形容全家数代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因为“天伦之乐”这个词也是李白发明的,出自他的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杀人如麻”也不会有,这出自李白的《蜀道难》。“惊天动地”也没有了,这是白居易凭吊李白墓的时候写的诗:“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没有李白,又怎么会有李白墓?没有李白墓,又怎么会有白居易的凭吊诗呢?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泻千里……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都不会有。此外,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也都是和李白有关的,也将统统没有。没有了李白,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别的麻烦。当我们在际遇不好,没能施展本领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和知己相聚,开怀畅饮的时候,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些都是李白的诗句。那个我们很熟悉的中国,也会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我们将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不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不知道蜀道究竟有多难行,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巍峨,多半也要减色许多。变了样的还有日月星辰。抬起头看见月亮,我们无法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无法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如果没有李白,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没有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后世那一个个浪漫的文豪,几乎个个都是读着李白的集子长大的。如果没有李白,他们能不能成为文豪都将是一个问题。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会衰减不少。有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才有毛泽东的“我欲因之梦寥廓”;有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才有后来的“可上九天揽月”;有李白的“安得倚天剑”,才有“安得倚天抽宝剑”。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掉一角。那个几乎存在于每个小朋友记忆深处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将没有。它可是小学生作文万金油般的典故。没有了它,小朋友们该怎么把作文写得更出色呢?在今天,若问如何检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答案是抛出一句李白的诗。每一个中国人听到“床前明月光”,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说出“疑是地上霜”。看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程度,可以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李白这位唐代的大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文化基因,和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一起流淌。哪怕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中国人,哪怕他一点都不喜欢诗歌,也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上李白的印记。李白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这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了的——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一千三百多个春秋,并且还会继续辉映下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说李白和“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最后又说其“已经化成了一种文化基因”,看似矛盾,实则逐步展现了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之大。B.李白的诗集“规模远没有半个盛唐这么大”,因而可看出作者对“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评价持否定态度。C.如果没有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黄安就一定不会写出传唱至今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D.用李白的诗检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足以看出李白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手法及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始终围绕“如果没有李白”行文,对看似零碎的片段进行贯线穿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B.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使文章内容丰富,带给读者更多的艺术享受。C.文章以“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的问句开篇,能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D.文章多次运用排比手法,诸如“没有了……未必会……”“有……才有……”,使内容更加丰富集中,增强了表达效果。8.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如果没有李白,会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马伯庸评价王晓磊的文章“轻而不浮,肥而不腻”,即幽默而不失严谨,丰富而不失限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段一: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文段二:疾困与吴主笺周瑜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②,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节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注]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威灵:声威。10.文段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开,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初A孙坚兴义兵B讨董卓C徙家于舒D坚E子策与瑜同年F独相友善A.BCDF B.ACDF C.BCEF D.ABEF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瑜往省之”与《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两个“省”含义不同。B.权,即孙权,孙策的弟弟,也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仲谋”。C.“为汉家除残去秽”与《琵琶行并序》“因为长句”中的两个“为”含义相同。D.“昔受讨逆殊特之遇”与“人之将死”中的两个“之”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之后,弹奏者有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次听出来都会回头看看弹奏者。B.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在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C.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东吴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D.周瑜身染重疾,心忧战事,写书信给孙权力荐鲁肃替代自己。书信言辞恳切,体现了他的耿耿忠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2)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14.文段二为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请概括其中主要表达的三点内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注]云烟畔:词人闲居江西铅山的乡间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中,词人将官场斥为“臭腐场”,“掩鼻”这一动作充分展示了词人品格的高洁和对官场的厌恶。B.上片一、二句的“臭腐场”“酒偏香”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污秽的官场,词人忧愤难当,唯有借酒解忧。C.上片三、四句写出词人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喜悦,也暗含对当时统治者沉迷于歌舞升平的生活的批判。D.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邀老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绽放,和标题相呼应。16.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都有“黄花”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感情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通过对家畜、家禽的日常生活情态的描写,来表现他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状态。
(2)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曹操《短歌行》中“”既体现了诗人的洒脱,又暗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来抵挡“晚来风急”;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如梦”,于是举起酒杯,“”,以此祭月;杜甫《登高》中,诗人两鬓斑白,更是“”,怎能不令人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时令已是三月份了,在盘山步道的两侧,迎春花与月季花的藤蔓紧密缠绕,黄的花与红的花竞相绽放。它们仿佛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列队欢迎我的到来。沿着盘山步道行走,会与许多虫子不期而遇,最常见的有蚂蚁、马陆、毛毛虫、西瓜虫等,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无论雨前还是雨后,无论何时到凤山,在盘山步道上,在台阶上,我都能看见它们奔波的身影,一副永不停歇的样子。也许,人在生病之后,怜悯心更重,对什么都多愁善感,深感人生之艰辛,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脆弱。那天,瞄着行进中的蚂蚁、西瓜虫等,我的心莫名地颤动了一下,有意放慢脚步给它们让路。我的每一步抬起与放下,都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个闪失,给这些小生命造成致命的伤害。我年轻的时候,很少思考生命、死亡之类的问题,习惯了天南海北地闯荡,走路咚咚响,呼呼生风,对什么都毫无畏惧,极少留心脚下的小生命,更遑论给一只虫子让路了。我委实不敢相信,这个近乎严苛的要求,却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有删改)18.句式的灵活使用可以使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19.文段多处使用了副词和关联词,强化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加点副词“更”和关联词“却”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父亲的工具是一把木把儿锤子、几片錾子和几根钎子,是父亲展示自己手艺的全部家当。锤子把儿不知是什么木料的,已被父亲用手磨得亮黄亮黄的,因为使用多年,锤把儿底部已被他在地上磕得裂了一道缝,父亲用铁丝在锤把儿底部箍了个圈。锤子头用熟铁特制,像是削去四角的梯形铁疙瘩,大的一头是平日里见到的锤面,小的一头中间开有一道卡槽,以便在石磨上凿制不同的纹路时,可以卡入并更换不同规格的铁錾子。錾子其实就是几个錾钢或夹钢的铁片,火柴盒大小,薄厚不等,卡在锤子的卡槽里用。钎子约拇指般粗,长长短短都有,它们原本都有一尺多长,多年来在锤子和石磨的洗礼下,钎头披上了卷发,如同戴了顶圆帽,钎子尖在生活的磨砺中一次次地被磨去铅华。中国人做事讲究的是A心平、气和、稳重,锻磨也是一样,B磨要稳,面要平,齿要直。锻磨时,一手握稳钎子,一手持锤子敲击。锻磨掌握的是力道,用力过大会敲破齿牙,用力过小则不出活儿,而且在不同的位置也要把握好不同的力道。铁锤敲击着铁钎,在坚硬的齿牙上一道一道地划过,不时溅起一束束火花。开凿到磨芯细小的齿牙时,必须一锤紧贴一锤地凿,力度要一致,其严格的程度到了在同一个地方容不下两锤的击打。人们都说,父亲学会的手艺很多,榨油、建油坊、酿酒、做豆腐……这么多的手艺却没有改变他贫穷的人生。石磨渐渐被机械加工所代替,锤子的作用也逐渐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它们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工具一样,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后,消亡于机械和电子时代。
(有删改)20.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艺高人胆大 B.艺多人不穷 C.艺多不压身 D.工多出巧艺21.请简要分析文中“亮黄亮黄”“长长短短”这两个词语的重叠形式的表达效果。(4分)
22.文中A、B两处句子的内容都表示并列,但分别用了顿号和逗号,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全解全析1.D“如果没有运用用事和比兴融合的创作手法,则很难创作出融入诗人情志的含意丰富的佳句”于文无据。2.B“将用事视为……决定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就”错误,原文说的是“在诗歌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用事与比兴的关系是离还是合,取决于……盛唐诗显然是属于后者”。3.D文章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盛唐诗人用事注重和比兴结合,通过用事来表明志向、抒发情感。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垂钓”运用了姜太公钓鱼,遇见周文王的典故,“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伊尹见商汤以前,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失意,但仍心怀希望的乐观之情。A.“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是,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条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诗句直抒胸臆,没有用事。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远行后遇不到知己,因为天下人都认识你,天涯处处有朋友。诗人是在安慰即将离别的友人董大。诗句直抒胸臆,没有用事。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的是诗人在黄四娘家看到的烂漫的春景。花儿盛开,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啼叫起来非常悦耳。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本诗句是借景抒情,没有用事。4.答案这两句诗用事和比兴相结合。诗中用了周公招纳贤才的典故,这是用事。曹操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这是比兴。解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诚心归附。这两句诗用事和比兴相结合。诗中用了周公招纳贤才的典故,《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这是用事。曹操用周公的典故,引出自己的志向,表明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人才都来归顺自己,从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这是比兴。5.答案①举例论证,如文中举王维、李白、孟浩然等人相关的事例,论证了盛唐诗人用事存在个体偏好的差异的特点。②对比论证,文中将盛唐诗歌中的用事和魏晋文人诗中的用事进行对比,论证了盛唐诗歌中用事和比兴的结合已成为时代共性的特点。③道理论证,如文中引用岑参、陶翰、李颀等人的诗句,论证了盛唐诗歌通过用事来表达人生志趣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文中“从典故……个体偏好的差异,如王维……孟浩然诗中化用儒家经典之语等”,举王维、李白、孟浩然等人相关的事例,论证了盛唐诗人用事存在个体偏好的差异的特点。对比论证。文中“这在魏晋文人诗的传统中,主要还是诗人个人的创作喜好,到了盛唐时期则上升为诗歌艺术的时代共性”,把盛唐诗歌中的用事和魏晋文人诗中的用事进行对比,论证了盛唐诗歌中用事和比兴的结合已成为时代共性的特点。道理论证。文中引用“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所欲全吾真”等诗句,论证了盛唐诗歌通过用事来表达人生志趣的特点。6.B选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名义上,李白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诗),但从数量上算……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可知,作者是说李白的诗歌在《全唐诗》中所占比例不大,少了他似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作者这么说是为后文的如果没有李白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做铺垫,不是对“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评价持否定态度。7.B文本中没有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8.答案①中国诗歌的历史和格局都会有所变动,古体诗将更早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诗人的整体水平将会下降;②我们的日常表达将会变得困难,很多成语、名句将不复存在,不能更好地表达丰富情感;③有些名胜古迹的名气会略降一格,不少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将因名句缺失而减色很多;④后世的文学艺术会因缺乏启迪而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文坛佳作将可能因缺少滋养而减色,甚至会使许多大文豪都将不复存在;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缺失一角,文化认同感大大削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原文“没有了李白,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变动,古体诗……会提前半个世纪就让出江山”和“如果没有李白,中国诗歌江湖的格局会有一番大的变动”“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提升一个档次”是作者对失去李白的中国诗歌的分析。由此可以归纳出:中国诗歌的历史和格局都会有所变动,古体诗将更早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诗人的整体水平将会下降。根据原文“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以及作者所举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成语,还有作者讨论的“当我们在际遇不好,没能施展本领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等我们借助李白诗歌表情达意的内容可知,中国历史上很多成语、名句,或直接、间接地与李白有关。由此可概括出:我们的日常表达将会变得困难,很多成语、名句将不复存在,不能更好地表达丰富情感。根据原文“那个我们很熟悉的中国,也会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我们将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多深”“白帝城……减色许多”可知,有些名胜古迹的名气会略降一格,不少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将因名句缺失而减色很多。原文中,“如果没有李白,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后世那一个个浪漫的文豪,几乎个个都是读着李白的集子长大的。如果没有李白,他们能不能成为文豪都将是一个问题”等,从后世诗人直接化用李白诗歌、成长学习中受李白熏陶等方面阐述了李白对后世文人的重要影响。由此可以归纳出:后世的文学艺术会因缺乏启迪而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文坛佳作将可能因缺少滋养而减色,甚至会使许多大文豪都将不复存在。根据原文“看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程度,可以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李白这位唐代的大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文化基因,和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一起流淌”可知,李白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种。由此可知,缺少了李白,我们自然就缺少了一种很重要的文化基因,由此可以归纳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缺失一角,文化认同感大大削弱。9.答案①“轻”即轻快幽默,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列举了没有李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比如“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答案正是李白爷爷”“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宣传最卖力的,则要数李白”,轻快幽默。②“不浮”即不失严谨,虽然文章语言诙谐,但用词准确,比如运用“大概”“多半”“未必”“一些”等表示程度、范围、数量的词语,使文章的表述更加客观周密。③“肥”即丰富厚重,文章中大量引用李白诗句,运用杜甫、金庸等古今人物和许多生活中的事例,内容丰富充实,文学色彩浓厚。④“不腻”即不失限度,文章用到了大量诗句和人事素材,却不给人以堆砌之感,每处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力地体现了李白影响之大之深。解析题干中对本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括,答题时,只需找到文本中能体现这些特色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即可。“轻”显然是对应幽默这一特点进行评价。例如,作者用“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这样幽默的语言来形象说明李白的诗歌数量在所有唐诗中并不算特别多;又如,用“答案正是李白爷爷”“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宣传最卖力的,则要数李白”等亲昵的人物称呼以及幽默化的表达来形容李白。这些表达,都使得文章语言变得诙谐有趣。作者用语虽然幽默生动,但在该准确表达的地方,却一点都不含糊,这也就是评价中说的“不浮”,即不失严谨。比如,作者论述假如没有李白的诗歌对于名山大川和后世文人的影响,“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巍峨,多半也要减色许多”“没有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特意使用了“大概”“多半”“未必”等词语,以表推测。因为没有李白诗歌,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因此,以推测表达而非主观臆断,会使文章表述更客观周密。评价中的“肥”,与干瘦相对,说明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从语言上看,作品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李白,因此诗歌中引用了“耐可乘流直上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等李白的诗句,这得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此外,作者除了直接写李白之外,还于“如果没有李白这首诗……《倚天屠龙记》多半也悬”“词曲作者黄安一定不会写出当年唱遍大街小巷的《新鸳鸯蝴蝶梦》”等中运用金庸、黄安等作家、词曲作者的事例,多角度展现李白对他们的深远影响,从而更丰富了李白的形象。“不腻”很显然对应不失限度。有时候文章辞藻、事例过于丰富,会给人一种堆砌卖弄之感。但作者在文中所用的每一句诗,每一个例子,都与他想要评论的角度以及表达的意思结合得恰到好处。比如,“有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才有毛泽东的‘我欲因之梦寥廓’;有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才有后来的‘可上九天揽月’”,正是因为有相对应的诗句的对比,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到对应诗句的相似与传承性质。所以,文章虽然用到了大量诗句和人事素材却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每处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力地体现了李白影响之大之深。10.B“初”表忆及往事,其后要断开,即A处要断开,排除A、C两项;“坚子”指孙坚之子,中间不能断开,故凡含E的选项可排除;故答案为B。11.CA.正确。“瑜往省之”的“省”意为探望。“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意为自我检查、反省。B.正确。C.错误。“为汉家除残去秽”中的“为”意为替。“因为长句”中的“为”意为创作。D.正确。“昔受讨逆殊特之遇”的“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意思是“的”。“人之将死”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12.C“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错误。文段一有“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话是孙权说的,可见孙权也是主战的。13.答案(1)当时曹操的军队中众多士兵已经患疾病,刚一交战,曹军便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2)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这是文臣武将忙得不能按时吃饭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初”,刚刚;“引”,退,撤退;“次”,驻扎;“江北”,长江北岸。②“旰食”,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垂虑”,思虑,焦虑不安;“此……也”,判断句式。14.答案①对君主给予恩遇、委以重任表示感激;②为身患重病,无法报答君主知遇之恩、施展个人才志而愧疚遗憾;③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表达了周瑜对君主给予恩遇、委以重任的感激;“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表达了周瑜因为身患重病,无法报答君主知遇之恩、施展个人才志的愧疚、遗憾;“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表达了周瑜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的愿望。[参考译文]文段一: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周瑜少时就精通音乐,即使三杯酒之后,如果弹奏者有失误,周瑜也一定能听出来,他知道后一定会回头看一下那个弹奏者。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当初,孙坚发动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两人关系很好,周瑜将道路南边的大宅子让给孙策住,还常去后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的生活用品共同使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快马送信告知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于是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的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各种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担任前部大督。这一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领众人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后都很恐惧。孙权邀请并召见部下,向他们询问计策。参加讨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托汉朝丞相的名义,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借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会更不顺利。而敌我双方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从大局考虑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托汉朝丞相的名义,但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借神勇英武和雄才大略,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又都愿意为您效力,您早该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我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送来帮助我啊。”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抵抗曹操,双方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的军队中众多士兵已经身患疾病,刚一交战,曹军便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抗衡。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来使他们逃走。”不久,烟火弥漫天空,曹军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于是全军败退。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等人驻守江陵,自己直接返回北方。文段二:我是个平凡的人,过去受到讨逆将军特殊的厚爱,委托我很重要的事,于是担负光荣的任务,统率兵马。规划平定了巴蜀,接着又占领襄阳,凭借着国家与吴主的声威,认为事业的成功好像就在手掌之中。后来因为不注意,中途得了急病,前些日子医治疗养,病却是日日加重不减轻。人必有一死,寿命的长短是命中注定的,这实在不值得叹惜,只是遗憾我微薄的愿望未能实现,再也不能受到您的教诲和差遣罢了。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边境未得平静,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这是文臣武将忙得不能按时吃饭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鲁肃忠诚严正,遇事不会苟同,他是可以代替我的人。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倘若对主公来说可以采用,我死而无憾了。15.C“对当时统治者沉迷于歌舞升平的生活的批判”错误。“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没有批判统治者之意。16.答案①辛词中的菊花避开热闹的重阳节,在西风霜降后才开放,表现出不趋时俗、傲霜凌寒的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赞美菊花来表达自己受挫而愈坚的傲岸风骨和豪迈气度。②李词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暗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词人以“残菊”自喻,表现自己晚年孤苦飘零的愁苦。解析首先要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然后分析涉及“黄花”这一意象的句子,概括其特点,体会情感差别。辛词写的是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是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得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些只是字面的意思,实际上词人借菊花未开,来赞美菊花的傲霜凌寒、不趋时俗的品格,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注释可知,词人此时处于闲居状态,那么“直待秋风一夜霜”说的就不仅仅是菊花了,而是托物言志,借菊花来言己,借菊花的品格来言自己的品格,借菊花的处境来写自己的处境。李词是词人南渡以后的一篇作品,园中菊花枯萎凋谢,满地堆积,但是“如今有谁堪摘”?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无心赏花,也无人陪自己赏花,更是无人为己摘花,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而不堪摘,借此表现出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暗含历经夫死、家亡、国破等人生之苦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与愁苦。17.答案(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对酒当歌三杯两盏淡酒一尊还酹江月潦倒新停浊酒杯18.答案(示例1)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两个短句形成对偶,前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干净利落。(示例2)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或行色匆匆”与“或慢慢吞吞”,“步履仓促”与“四平八稳”,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解析赏析句式可以从句式的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是短句,干净利落,简洁凝练;“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是长句,给读者悠闲舒缓、不疾不徐的感觉。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长短错落,富有节奏感。“或行色匆匆”“或慢慢吞吞”和“步履仓促”“四平八稳”构成两组对偶句,“行色匆匆”对“慢慢吞吞”,“步履仓促”对“四平八稳”,结构一致,句式整齐,给人以典雅感;“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是散句。整散结合,既有韵律美,又有变化美。19.答案“更”是程度副词,表程度加深,更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出人意料,体现出作者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转变感到惊奇。“却”表转折,关联词之前是“严苛的要求”,用转折关联词引出要求“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同样表达了对自己的转变的惊奇之意,写出作者现在对生命的敬畏。解析解答本题,结合副词“更”和关联词“却”的词性词义以及语段内容进行分析即可。20.B根据后文列举的“榨油、建油坊、酿酒、做豆腐……”诸多技艺,可看出这里指的是“艺多”,而B项中的“人不穷”正与后文“这么多的手艺却没有改变他贫穷的人生”对应,故这里应填“艺多人不穷”。21.答案“亮黄亮黄”充分强调了锤子把被父亲用手磨得亮黄的程度之深、面积之大;“长长短短”说明钎子数量之多、长短不一形式之丰富,充分展现了父亲劳作的艰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亮黄亮黄”的重叠形式,一方面可以表现锤子把被磨的面积大,使人感觉似乎处处都被磨得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品牌总代理权协议版
- 2024年广告宣传合作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双方认可离婚合同书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员工标准聘用合同范本版
- 2024年土地开发与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产品代理合同:高端医疗器械2篇
- 2024年度个人分包工程合同6篇
- 2024修理厂租赁合同
- 2024年广告工程安全操作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公司员工按计件劳动合同
- 软件系统测试与验收方案
- 《2024年 基于SSM框架的网上商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设和配置标准
- 清洁灌肠护理
- 2024CPA合作合同模板
- 中医药香囊课件
-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查房-257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合同
-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演唱 妈妈的心》说课稿2
- 呼伦贝尔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