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
语言文字运用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研析学情导方法
备考方略
复习策略
方法指导考教融合点迷津
考点突破
必备知识
解题指津
答题示例
即学即练强化训练锻真力
专题集训
对接高考
仿真模拟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真题体验[考题一]
[2024·新课标Ⅰ卷]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____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
___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借喻的手法准确流畅地表达内容。
(示例一)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示例二)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示例三)天空中那几片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漂荡的白帆,渐渐地隐没在天际。[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的不同特点。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语都出现的比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语都不出现。然后根据借喻的特点,结合云所具有的洁白、轻盈、柔软、飘逸等特点,可将喻体定为莲花、羊群、白帆等事物,然后按照要求组织内容。其次,在写句子的时候,要注意“云”这一本体不能出现,应直接用喻体来取代,只要比喻恰当、内容合理、句子流畅即可。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案]
A因人而异
B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能力指向根据语境要求准确填写出成语。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文意;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尝试填写有关的成语;最后,结合所填成语的含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判定所填成语是否符合语境。
A处,结合下文“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可知,文中列举了不同人的不同睡眠时间以及睡眠后的不同表现,可见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一样,睡眠后的精神状态也不同,可填“因人而异”之类的成语。因人而异: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B处,根据前面两处列举的情况,括号内所填成语应与睡眠后的精神状态相关,再结合前文“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和“只要打个盹儿”可知,这类人与前一类人相比,对睡眠需求较少而精神状态却极佳,可填“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之类的成语。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指精神十分振作。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①;修改为: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语句:④;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辨析并修改病句。[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句子,判断句意表达是否准确流畅和逻辑严密,再根据句子的词法及语法特点,合理修改经判断而筛选出的病句。
语句①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删去“如果”;二是不合逻辑,“睡眠不足”与“睡眠过度”是两种不相容的情况,中间不能用“和”相连,应改成“或”。语句④语序不当,“通过睡眠”充当状语,与“快速”一起修饰“让自己精力充沛”,应将语序作相应的调整,将“通过睡眠”移到“如何”之后。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案]
(甲)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
(乙)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因境补文。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内容。[思路点拨]
第一步:深入理解,明确语境。仔细阅读整个段落,深入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和各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词和转折词,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情感倾向。第二步:逻辑推断,填补空白。分析句子间的关系,推断出缺失的句子内容,在推断过程中,可以借助关联词、过渡句等,使补写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更加自然。第三步:审查答案,确保通顺。检查答案是否与段落的主题紧密相关,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看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语境。
甲处,根据句后的冒号可知,此句为下文内容的总领句,根据下文“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可知,这是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睡眠负债”状态的方法。综合分析可知,可补写“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之类的语句。
乙处,根据上文“其实”和句后的句号可知,此句也是下文内容的总领句,根据下文“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知,此处说的是“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长”之间的关系,且强调了“睡眠质量”的重要性。综合分析可知,可补写“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之类的语句。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不合逻辑,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观点二)可以使用,“恢复疲劳”并不是说重新回到疲劳状态,而是由疲劳状态恢复正常。[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能力指向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看似不合常理却又普遍存在的情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种语言现象是否符合语法、是否合乎逻辑和词义理解是否正确等。观点要明确,分析要有理有据,切忌凭空分析,强词夺理。
“恢复疲劳”说法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对“恢复”这一词语的含义和所在语境的理解。
从词语含义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恢复”的释义之一是:使变成原来的样子。那么“恢复疲劳”就是“变成原来疲劳的样子”,从这个角度理解,“恢复疲劳”的说法确实不合逻辑,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从语境的角度看,根据“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知,“恢复疲劳”在这里并不是说让疲劳重新出现,而是强调通过睡眠等方式使疲劳的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恢复到不疲劳的状态。从这个角度理解,“恢复疲劳”的说法是符合逻辑的,可以使用。[考题二]
[2024·新课标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
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具体为长句变短句。能力指向根据表达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
(示例一)①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②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③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示例二)①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②流苏一样,③小块云带着小毛边儿,④仿佛细丝,⑤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思路点拨]
画线处的情境为: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原句比较长,可采取剥离法和分述法来改成几个短句。“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是个长主语,可以先将其剥离开来,变成两个并列的短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然后将“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单独成句,这样上下文衔接就很流畅了。还可以采取剥离法和抽取法相结合来改成短句,“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抽取主干,即“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再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抽取出来,单独成句:流苏一样。“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也按此法处理,最后将“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抽取出来单独成句。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接跟读者对话,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②使文段结束得自然、不突兀;③给读者带来亲切活泼之感,并与全文风格保持一致。[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指向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情感,品味语言魅力。[思路点拨]
文段的情境为:下雨打伞会辜负这云和雨。“不是吗?”是个反问句,反问的对象是读者,意在和读者进行沟通,表达的意思是“我说的有道理吧?你们也这样认为吧”,很显然是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整个文段以此句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雨中漫步的喜爱之情,但又以很亲切的语气征询读者的意见,显得自然、不突兀。而且运用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显得亲切活泼,与全文的风格保持了一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①___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②___
,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指向发现语句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予以修改。
(示例一)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示例二)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中,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须掌握病句常见类型的知识,灵活运用语病修改的“增、删、调、换”等方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被列为……方法之一”与“被列入……方法中”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以修改为“被列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或“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中”;二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不但”应放在“疗效”之前。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案]
①虽然身体非常疲乏
②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因境补文。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内容。[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语段,明确语段的中心及层次脉络;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文段主要说明运动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所填内容与此相关。
第①处,根据上文“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及下文“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可知,横线处填的内容应是高强度运动后身体的状态,这里用“但”转折,说明身体状态与“心情很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身体呈现出一种疲劳状态。综合分析可知,可补写“虽然身体非常疲乏”之类的语句。
第②处,根据“不是每个人”可知,此处应填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再结合上文的中心意思“运动让人心情愉悦、大脑强健,高强度运动更是让人酣畅淋漓”和下文“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高强度运动,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对身心健康有益的。综合分析可知,可补写“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之类的语句。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能力指向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义。√[思路点拨]
C项中的“相信”和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确实而不怀疑,阐述的是一种客观事实。A、B、D三项中的“相信”对应的主体都是个人,主观意味浓厚,与文中的“相信”用法不同。故选C。命题解析[选材特点]
(1)选材语体多元化,兼顾文学性、说明性、议论性等语段。
(2)选材内容偏重文化。既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材料,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既有关于社会科学的材料,又有关于自然科学以及科技进步的材料。近年来尤其重视选取美育与身心健康方面的材料。
(3)两则材料的字数一般都控制在300—500字之间;若采用单一材料命制五道题的“一拖五”形式,材料多为700字左右。[命题特点]
(1)2023年新高考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有五道小题,采用“一拖二”加“一拖三”的方式灵活组合成“语言文字运用Ⅰ”和“
语言文字运用Ⅱ”两组题,其中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第22题联合“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共同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体现了高考命题综合化、应用性、情境化要求。2023年全国甲卷采用“一拖五”的方式命题,新增了一个变数,这意味着新高考也很有可能采用此方式命题,果然,2024年新课标Ⅰ卷就是“一拖五”的命题形式。
(2)语言文字运用包含考点较多,具有因文设题、因境命题的特点,加上近年来高考命题反押题猜题、机械刷题的意向越来越明确,所以在命题上灵活性强,考点以及命题角度变数较大。
(3)命题更偏重于主观题型,增加了考查难度。2022年新高考Ⅰ卷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只有一道单选题,2023年新课标Ⅰ卷全部为主观题,新课标Ⅱ卷也只有一道单选题。主观题增加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4)从趋势来看,词语使用、病句修改、补写句子、句式变换、语段压缩、语句表达效果等主观题型都是考查的热点。[考查指向]
(1)我们要明确课程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要求:“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指向。近年来,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的特点非常鲜明,即以鲜活的文段材料为载体,设置具体的情境任务,旨在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如词语(含成语)运用题由原来的词语辨析客观题变为填写成语的主观题,它对考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语言材料,还要求考生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推知空缺处词语的含义;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成语积累,还要求考生能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辨析客观题,考生做题可以带入原文进行二选一,再根据四个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综合排查,尽管也涉及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判断、语言建构与运用等综合能力,但较之填写成语,要容易得多。研析学情导方法
备考方略
复习策略
方法指导复习策略
1.构建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体系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包含字、词、句、语体、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必备知识,考生掌握的程度不一致,复习时可借助资料上比较系统的知识梳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夯实相关基础。一词一句皆可设题,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很难应对的。
2.重视命题角度和题型的变化
语言文字运用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试验田,命题人每年都有一些新探索,其命题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变数相对较大。复习时不仅要抓住常考题型,掌握答题步骤、方法;还要重视变式题型、可考题型,进行有预见性的复习备考。如语段压缩,一般都是结合新闻语段进行命题,常考的题型是限定字数进行压缩,变式题型是“提取关键词语”等;修辞的常考题型是辨别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还可能结合语境考修辞类仿写。
3.全面复习才是万全之策
语言文字运用是结合具体的文段材料来命题的,像扩写、图文转换等考点似乎难以找到命题结合点,但从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和反猜题押题的特点看,扩写、图文转换等都属于语文关键能力,不能随意舍弃。方法指导
一则四五百字的文段材料需要命制两三道语用题,一般这种文段材料都是精挑细选的,不仅内容思想性强,文辞也经得起推敲,读懂它并不难,关键是要养成先读文再做题的良好习惯。情境化题目的答题信息、思路往往蕴含在文段材料之中,通读整个文段材料,才能真正进入大语境,全面获取相关信息。读懂文段材料通常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主题
文段材料写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只有通读才能准确把握。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文段,先由“节日肥”“过年肥”引入“减肥”话题,接着说明哪些人需要减肥,指出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用一句话概括主题就是“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第二步:明确要点,理清层次
四五百字的文段材料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是不难归纳的。内容要点明确了,层次也就理清了。做题时并不需要我们具体概括每层的层意,圈画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即可。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我们把握整个文段的脉络,理清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带题读文,深入情境
读懂了文段材料,也就深入了具体的语境,就可以做题了。每道题,我们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思考,如补写句子,其并不是开放性的题目,横线前后的语境实际上已经对所填句子的主语、谓语、句式特点与用词等做了明确的提示及限定。带题读文,深入情境,就是要获取这些有提示作用的信息。[读文示例]
[2020·新高考Ⅰ卷]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主题
文段材料记叙“我”夜晚步行回家路上,到一家小店去吃门钉肉饼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与惬意。
第二步:明确要点,理清层次
第一层(第1段):记叙“我”夜行回家路上想去吃门钉肉饼。
第二层(第2~4段):叙写“我”到店落座、点餐的情形。
第三层(第5~6段):刻画“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后无比满足的精神状态。
第三步:带题读文,深入情境
18题(见第411页[即学即练]第1题),文中唯一的破折号在第1段末,结合具体语境可分析出此处破折号的作用,再对四个选项中破折号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出作用相同的一项。
19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画横线的句子也在第1段,比喻句可简化为:塞车严重的这条环路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明确该句的本体与喻体,再结合语境分析两者的“相似性”,没有情境意识便难以答得全面准确。
20题(见第471页[题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段材料结尾处。题干明示原文比改句的表达效果要好,这就需要结合语境,从强调重点、语句位置、语体风格等角度分析二者表达效果的差异。
这三道题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随文命题”的特点,启示考生在做题时必须有语境意识。考教融合点迷津
考点突破
必备知识
解题指津
答题示例
即学即练突破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必备知识
1.代词的意义和用法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等)我①称自己。有时也用来指称“我们”。②“我、你”对举,表示泛指。①我校/我军。②大家你让我,我让你。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等)你①称对方(一个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②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上指我)。③“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或彼此采取同样行动。①你校/你家。②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这孩子要我给他买手风琴,一天到晚老缠着你没个完。③你追我赶。/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许多建议。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等)他①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②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①这孩子性格古怪,你们做父母的要多关心他。②睡他一觉/唱他几句。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几、多少等)谁①问人。②用在反问句里,表示没有一个人。③虚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无须说出姓名和说不出姓名的人。④任指,表示任何人。①你把书给了谁?②天下谁人不识君?③有谁能帮我就好了。④大家比着干,谁都不甘落后。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几、多少等)什么①单用,问事物。②用在名词前面,问人或事物。③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④任指,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⑤表否定,或表惊讶。①这是什么?②他正在学习什么专业?③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④他什么也不怕,什么都能学会。⑤他算什么?不要理他!/什么?九点了,车还没有开。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几、多少等)哪①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表示要求在几个人或事物中确定其中的一部分。②虚指,表示不能确定的某一个。③任指,表示任何一个(常跟“都、也”等呼应)。①我们这里有两位张师傅,您要见的是哪位?/这些诗里头哪两首是你写的?②哪天有空你来我家坐坐。③你哪天来都可以。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指示代词(这、那、他、此、这里、这样、那么等)这①指示比较近的人或事物。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或直接跟名词,也可单用。②跟“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③表示这时候。①这本杂志/这几匹马/这孩子/这是我们厂的新产品。②怕这怕那。③我这就走。类别意义和用法示例指示代词(这、那、他、此、这里、这样、那么等)那①指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或直接跟名词,也可单用。②跟“这”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①那本书/那两棵树/那时候/那是邻居的。②说这道那。他①指别一方面或其他地方。②另外的,其他的。①尚能他用/早已他去。②他人/他乡。
2.虚词(关联词)的语法意义类别语法意义示例副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①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②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③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类别语法意义示例副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④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⑤表肯定、否定:必定、不、没、未、不必⑥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倒⑦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类别语法意义示例介词放在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其构成介词短语。①表时间:从、自、自从、当、于、趁②表处所、方向:于、在、向、从、往、朝、顺着、沿着、随着③表方式:靠、以、用、通过、经过、按照、本着、根据类别语法意义示例介词放在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其构成介词短语。④表对象、范围:对、跟、向、同、给、与、对于、关于、至于⑤表原因:因、由于、因为⑥表目的:为、为了、为着⑦表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⑧表比较:比、和、同⑨表被动:被、给、让、叫类别语法意义示例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帮助表达某种关系。①表并列关系:和、跟、与、既、同、及、而、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②表承接关系:则、乃、就、而、便、于是、说到、此外、接着、一……就……、首先……然后……③表递进关系:况且、不仅……而且……、不但……还……、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类别语法意义示例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帮助表达某种关系。④表转折关系:却、然而、可是、只是、不过、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固然……却……⑤表假设关系:若、若是、假如、倘若、假若、要是、如果……那么……、假使……便……、即使……也……⑥表条件关系:不管、只要、除非、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是……类别语法意义示例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帮助表达某种关系。⑦表选择关系:或者、还是、非……即……、不是……就是……、宁可……也不……、要么……要么……、与其……不如……⑧表因果关系:原来、以致、因而、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⑨表目的关系:以、以便、以免、为了类别语法意义示例助词附着在词、短语、句子上面,表示附加意义。①结构助词:的、地、得②动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啊、呀、呢、吗、罢了、而已④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⑤其他助词:所、给、来着、看、等叹词独立性强,能独立成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如:哈哈、哎呀、啊、哼、咳、哦拟声词既可以作修饰语,也可单说。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如:乒、乓、唰、嘭、嘘、哗哗、咩咩、嘎吱、怦怦、嘀嘀、呱呱
3.辨析成语的方法
(1)看是否望文生义。解读示例与说明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考生应追根溯源,(1)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解读示例与说明准确理解并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2)有段时间,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第(1)句中的“量入为出”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指“在家”和“出门”。第(2)句中的“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2)看是否用错对象。解读示例与说明每个成语都有其相应的使用对象,(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解读示例与说明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往往会张冠李戴。(2)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换为“鱼龙混杂”)第(1)句中的“各尽所能”指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全力。其主语应该是人,不能是“收费”。第(2)句中的“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龙混杂”只能用于人,所以不能替换。
(3)看是否搭配不当。解读示例与说明不理解成语的词义,往往会造成意义上的搭配不当。另外,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搭配不当的现象。(1)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果断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2)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他人疾苦的人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第(1)句中的“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与前面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能搭配。第(2)句中的“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其后不能带宾语“他人疾苦”。
(4)看是否褒贬误用。解读示例与说明成语有感情色彩,使用时如不注意其与全句语境的和谐一致,就会出错。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句中的“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属贬义词。此处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送孩子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感情色彩显然不当。
(5)看是否谦敬错位。解读示例与说明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使用时就会出错。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只能用于自己,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此处使用错误。
(6)看是否符合逻辑。解读示例与说明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果不注意将成语的意义与整个句子的语意进行比照,极有可能出现语意矛盾的毛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语境说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意完全相反。
(7)看是否形近混淆。解读示例与说明有些成语,从表面上看,它们的构成语素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还有一些成语,构成语素相近,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与“拭目以待”,“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一笔抹杀”与“一笔勾销”等。运用时要仔细区别,避免用错。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人听闻”易与“耸人听闻”相混淆,该句应用“耸人听闻”。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8)看是否合乎语境。解读示例与说明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一致。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就会有不合语境的毛病。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而句中所处的环境洋溢着幸福气氛,故其与语境不吻合。
(9)看是否重复累赘。解读示例与说明有些成语的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同时出现会产生成分赘余的错误。我的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太过单调,挂上您送的油画后,一定会使居室蓬荜增辉。“居室”与“蓬荜”语意重复,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略语。[考向1]
辨析近义实词与虚词解题指津[命题分析]年份卷别设问方式所考词语2018天津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深邃、幽邃,蜿蜒、曲折,荒疏、稀疏(近义词语使用辨析)年份卷别设问方式所考词语2019全国Ⅰ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边缘化、私人化,获得、焕发,制约、约束,放松身心、修身养性(近义词语使用辨析)全国Ⅲ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遐想、联想,限制、制约,亢奋不已、兴奋不已,源源不断、不绝如缕(近义词语使用辨析)2020全国Ⅱ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以及、乃至,容易、易于,尚且、仍然,然而、虽然(近义词语使用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近几年基本没单独设题考查。但我们的眼光切不可过于狭隘。一是语用题为避免命题固化,降低机械刷题效益,存在“轮考”现象;二是语文学科强调能力素养,掌握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对鉴赏及解答阅读文本中的语言特色、语用主观题中的“语句的表达效果”等都有帮助。[答题指导]一、近义实词的辨析——“四个角度”
词语选用题重在考查考生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考生必须掌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一般而言,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辨别词性
辨别词性就是区别词语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副词等。[题1]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品位[解析]
品位: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名词,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根据语境,应选“品位”。
2.辨析词义
词义辨析包括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适用的对象、词义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使用时,要考虑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题2]
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______(诬蔑
诬陷)的人畅行无阻,煽动群众。诬蔑[解析]
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诬告陷害,即无中生有地控告别人有犯罪行为,设计害人,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选“诬蔑”。
3.辨析色彩
词语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类型。褒义词表示喜欢、赞美、肯定等,贬义词表示贬斥、厌恶、否定等。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通俗易懂。[题3]
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_____(商量
磋商)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磋商[解析]
“磋商”偏书面语,“商量”偏口语。根据语境,应选“磋商”。
4.辨析用法
词语的用法包括成分搭配、适用对象、修饰等。[题4]
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邀请休闲、餐饮企业______(入驻
入住),将原本的老旧厂区变为新型街区。入驻[解析]
入驻:(军队等)进入某地或某处驻扎下来。多用于表示军队或企业等团体行为。入住:住进去。句中搭配使用的对象是“休闲、餐饮企业”,应选“入驻”。二、虚词的辨析——“五个关注”
1.关注词性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题5]
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______(公开
公然)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公然[解析]
公然: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公开: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句中修饰动词“违反”,故应选“公然”。
2.关注搭配
(1)看前后信息。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分句,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易出错。如
“又……又……”通常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连接并列的分句。
(2)看固定搭配。许多关联词是“成套”出现的,其搭配是固定的,可见[必备知识]“2.虚词(关联词)的语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虚词有多种搭配关系,这就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前后分句的语意关系再进行选择。[题6]
当你微笑着走向世界的时候,所有的艰辛和磨难不但不能奈何你,______(反而
而且)更衬托出你那从容不迫的风度。反而[解析]
“不但不”与“反而”搭配表示反转性递进。“不但”与“而且”搭配表示普通的递进关系。根据语境,所填词语应该表示反转性递进关系,故应选“反而”。
3.关注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分句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短语、分句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题7]
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____(和
或)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或[解析]
“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
4.关注语气
从语气角度辨析,主要是指关注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题8]
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______(何况
况且)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呢?何况[解析]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根据语境,应选“何况”。
5.关注位置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等。使用时,应符合词语的使用习惯。[题9]
他在分科时选择这个组合,是和家人商量的结果,______(至于
由于)周围同学选什么,他也没关注。至于[解析]
至于:表示另提一事,多用在后一分句的开头。由于:表示原因,一般用于前一分句。根据横线位置,应选“至于”。答题示例例1
[2019·全国Ⅰ卷](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辨析近义实词。能力指向借助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判断其表达的恰当程度。[思路点拨]
比较语素是解答词语辨析题的常见方法。根据语素的不同可分析出其意义的差异点。文段主要介绍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属于学科认知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
第一处。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本属于公共的资源转向个人私有。第一处情境信息是“但随着……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甚至”表示程度加深,“被社会遗忘”是古琴艺术没落的表现,推知此句侧重表达古琴艺术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应用“边缘化”。
第二处。焕发:光彩四射;振作。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第二处情境信息是“艺术形式,才重新”“生机”,结合前文古琴艺术逐渐被遗忘,直到被列入“名录”等信息,推知此句侧重表达古琴艺术重获生机。虽“焕发”与“获得”皆可与“生机”搭配,但语境说的是古琴艺术再度光彩四射,应用“焕发”。
第三处。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第三处情境信息是“琴者,禁也”“弹琴是为了……自己”,“自己”的存在和变化不以古琴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故不能用“制约”,而“约束”正好诠释文段中的“禁也”,
突出了弹琴对自身行为的限制作用,应用“约束”。
第四处。修身养性:修养身心,涵养性情。放松身心:在有压力、感到紧张的状态下对身心进行调整。第四处情境信息是“工具”,此处是形容琴作为“工具”的特点和作用,且语境没有提到“有压力、感到紧张的状态”,再结合前文的“琴者,禁也”可知,弹琴是为了对身心的过多欲望进行约束与清除,故此处不能用“放松身心”,应用“修身养性”。
故选D。例2
[2020·全国Ⅱ卷](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辨析虚词。能力指向借助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判断其表达的恰当程度。[思路点拨]
文段主要介绍甲骨文的内容、特点及发掘情况,属于学科认知情境。
第一处。乃至:甚至(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第一处情境信息是“不止出现在殷墟”“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殷墟位于河南,相较于北京、山西等地,宁夏距离河南更远,据此推知,应用“乃至”。
第二处。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容易。第二处情境信息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腐烂”,根据语境,“简册容易腐烂”表达更简洁,更符合表达习惯,应用“容易”。
第三处。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第三处情境信息是“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推知此处强调这一情况持续不变,应用“仍然”。
第四处。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第四处情境信息是“但是”“已经能够……”,推知此处要与“但是”搭配使用,用“虽然”更恰当,应用“虽然”。
故选B。即学即练1.[2019·全国Ⅲ卷](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
“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
“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
“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解析]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遐想”可无依据,“联想”一般有依据。语境是说“嫦娥四号”传回的影像图引发人们想起一些景象,是有依据的,应用“联想”。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语境中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以电磁波的传递为条件,应用“制约”。兴奋不已:振奋、激动,持续不停。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亢奋不已:极度兴奋,持续不停。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根据语境,此处强调人们对“第一次”的激动之情,应用“兴奋不已”。源源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发生,没有间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是说传回的“科学数据连续不断”,应用“源源不断”。故选D。2.[2018·天津卷](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
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蔓,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解析]
幽邃:(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深邃: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根据前文“悄无声息”“古潭般”可知,此处形容河湾深而幽静,应用“幽邃”。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弯曲;(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此处修饰“流水”,应用“蜿蜒”。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此处修饰“枝叶梢头”,应用“稀疏”。故选B。3.[2016·全国Ⅱ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①②③④⑤⑥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解析]
①②处语境是说火山喷发的能量将产生的后果,表明①后提到的“火山喷发”还未发生,后文“将摧毁……”是假设火山喷发产生的后果,可知①②处应填表示假设关系或者条件关系的连词,①处可填“一旦”“倘若”“假如”“只要”;②处可填“则”“那么”,也可不填,且不填更简洁。③处,“无数人丧命”和“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存在递进关系,可填“甚至”“而且”,“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④处,“会导致……”和“会出现……”构成顺承关系,应填表承接关系的“还”,不可填表并列关系的“也”或表递进关系的“更”。⑤⑥两处,“还无法预测……”和“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构成转折关系,应填“但”。故选D。[考向2]
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命题分析]年份卷别设问方式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新高考Ⅱ卷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国乙卷“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年份卷别设问方式2023新课标Ⅰ卷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新课标Ⅱ卷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年份卷别设问方式2023全国乙卷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24新课标Ⅰ卷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近年来,高考试题注重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题型有考查词语含义的,有考查人称代词作用的。这种新题型灵活性强,具有因境设题、随文命题的特点,符合高考命题的新理念。复习时,不仅要明确高考已出现的命题角度,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度扩宽覆盖面。[答题指导]
词语除了有其基本的意义外,还有引申义、隐含义、修辞义、象征义等,涉及词语的内涵和外延。那么,怎样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呢?
(1)联系上下语句。
词语大都有三四个意思,孤立地看,这些意思都是抽象的、概括的。记住这些意思很有必要,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段后,就与语境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语句仔细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题1]
A.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B.他记得打儿时起,只要有火车经过,母亲就会抱起他飞奔出来指给他看……
[解析]
A句,根据“打交道”可知,“打”是动词,意思是“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B句,根据“打儿时起”可知,“打”是介词,意思是“从”,表示“拿……做起点”,与名词“儿时”组成介宾短语。
(2)借助固有含义。
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对大多数词语而言,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理解词语含义时既要联系上下语句,又要借助固有含义。
[题2]
本届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队状态低迷,发挥欠佳,第二轮就被刷了下去。
[解析]
“刷”字的本义指用刷子清除或涂抹。借助本义,再根据“状态低迷,发挥欠佳”,可知例句中的“刷”字指的是“淘汰”。
(3)分析修辞特点。
有的词语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仅就其字面意思来解释,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必然大相径庭。因此,如果使用了比喻手法,就要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如果使用了借代手法,就要找出借代的内容;等等。
[题3]
从美、法等发达国家引进核电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为什么只有中国成功实现了消化吸收,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能青出于蓝?
[解析]
“消化吸收”本是用于生理学的词语,这里用在了核电技术上,指我国在引进核电技术后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以寻求真正掌握,并能内化再创新。
(4)明确指代对象。
代词具有替代、指示作用。分析代词最重要的是明确其指代对象,代词指代对象不明会造成歧义,影响对语意的理解。
代词看似意义单一,其实在不同语境中,它的意义和用法有细微差别。如人称代词“我”“你”,有时表特指,称自己或者对方一个人;有时表泛指,可以指任何人。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等除了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者无疑而问(设问、反问)外,还有虚指和任指两种引申用法。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人或事物;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题4]
下列句子中的“彼”和“彼时诸子百家之学兴盛”中的“彼”,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敌人就是取胜的关键。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他的步子越走越慢,这一切模糊的感觉,此起彼伏地在他脑子中翻腾。D.敌人已有所动摇,彼退我进,此时乘胜追击,必能大获全胜。[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彼时诸子百家之学兴盛”中“彼”的用法。该句中的“彼”是指示代词,意思是“那、那个”,“彼时”即“那时”。A.“知己知彼”中的“彼”是人称代词,指对方。B.“彼与彼年相若也”中两个“彼”都是人称代词,指他。C.“此起彼伏”中的“彼”是指示代词,意思是“那、那个”。D.“彼退我进”中的“彼”是人称代词,指对方,语境中指“敌人”。故选C。√答题示例例3
[2022·全国乙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义。能力指向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
含义:“打笔仗”即用笔打仗,指通过写文章进行争论。得名缘由:“打笔仗”一词源自“打仗”,与“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有对立的双方或多方,都存在有争议的问题,目的都是通过斗争压倒对方。
“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思路点拨]
文段主要介绍了“眼中风”的相关情况,属于学科认知情境。理解“打笔仗”一词的含义,根据词语本身和生活经历可得出:通过写文章进行争论。分析“打笔仗”的得名缘由时,依据题干提示——“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可知要找到“打笔仗”与“打仗”的相似之处:首先,打仗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房地产买卖合同-独家代理
- 2024版校园物业管理系统开发合同
- 外墙保温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安防工程保险服务合同
- 西青区危化品货代合同范本
- 取消第三方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私房交易合同范本下载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为某制药公司的专利技术
- 二零二四年度演出合同中的保留所有权条款
- 2024年度道路运输合同
- 众泰汽车操作说明书
- 《家电维修》2001年到2008年查询目录
- 万千教育学前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
-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通用
- 焊接技术的职业规划书
- 我爱宁波教案
- 药理学课件:消化系统药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新疆乌鲁木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士毕业论文《家用电器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