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1.梳理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构建“时空观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自然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各地不同民居的特征,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人类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3.立足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认识民居演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课前阅读:1、村落西安半坡遗址古村落,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地穴式,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成为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2、明清集镇发展的特点(1)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集镇发展各具特色。(2)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3)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4)江南地区发展迅速,地区分布不平衡。3、中国早期城市的功能(1)人口集聚。人口逐渐集中的现象明显,大量的城市及城市外围人口的存在是维持早期城市发展的基础力量。(2)防御。防御是城市聚落尤其是周围施以围壕以备安全的城市的重要功能。(3)政治与社会。管理职能是城市的基本职能,城市发展与王权的发展和礼制变迁密切相关。(4)知识与智慧的传播与传承。早期城市一直是知识与智慧的承载者,居住于其中的贵族阶层垄断了文字体系和知识的解释与传播。(5)宗庙祭祀。宗庙祭祀与行政管理职能相结合,王权统治者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维系其统治的权力。(6)手工业生产。通过控制手工业的生产、分配和流通,早期国家的统治者们不断强化其权力。4、古埃及的民居建筑尼罗河沿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这就注定了在古埃及的民居中无法大量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所以泥土、芦苇等是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古埃及平民的民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木结构作为框架,用芦苇编制成墙和屋顶,上面涂泥土。另一种是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木成屋顶,无论哪种建筑形式,其结构都是相当简单的,规模不大建筑难度很小。——《古埃及和古希腊民居之比较》5、古希腊古罗马城市格局特点(1)古希腊城市格局特点: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城市的中心,体现民主和平等。(2)古罗马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6、古代埃及民居特点(1)结构简单,规模不大,建筑难度小。(2)民居形式有两种:一是以木结构作为框架,用芦苇编织成墙和屋顶,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另一种是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具有防晒保温功能。(3)贫富分化严重,民居建材有差别,富人、贵族使用高级建材。7、古代两河流域民居特点(1)一般为四合院式,各房间都面向宅内庭院,屋顶为倾斜式。(2)用木料、黏土和芦苇建造。(3)贫富分化程度影响到民居建筑。普通人住在用泥砖建筑的一层陋屋,较富裕的市民房屋多为两层建筑,用窑中烧制或在阳光下晒干的泥砖建造。(二)基础梳理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_穴居__、巢居、半穴居到_地面筑屋__的演变。2.村落的出现(1)原因:_农业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2)表现:最早出现在_两河流域__。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3)特点:村落建有_住宅__、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4)影响:为人们的_定居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兴起(1)原因:_社会生产力__的发展。(2)过程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中国古代的集镇(1)原因: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2)表现①两宋时期:出现了_工商业者__经营及定居的集镇。②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_苏美尔人__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2.城市的含义: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_经济活动__、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3.中国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_天子王城__、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4.西方古代的城市(1)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2)表现①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_行政__、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②古罗马:城市的_道路系统__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③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_手工业者__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影响民居的因素(1)居住地的自然环境。(2)当地的_社会经济__水平与文化习俗。2.两河流域的民居(1)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2)特点①建筑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和木材。②布局: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结构都是由_前庭__、前室、主室构成。3.古埃及的民居(1)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_木桩__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_屋顶__,用以防晒保温。(2)特点: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_庭院__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4.中国古代的民居(1)远古:_巢居__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①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②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2)先秦以来①设计:遵循严格的_等级观念__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②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③结构:木构抬梁结构。(3)明朝①结构:_砖木__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②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_四合院__,南方的徽派民居、_福建土楼__等。5.古希腊罗马民居(1)民居的核心:带有_列柱围廊__的中庭。(2)建筑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3)建筑特征:混凝土、_拱券__和希腊柱式相结合。(4)集体住宅①原因: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②表现: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③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6.古代美洲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_圆锥__形的帐篷中。(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微总结】影响村落分布的因素村落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生活居住、生养繁衍的场所和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基地。先民们在建造村落时,会充分考虑水文、地形、气候等条件,例如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村落相对集中;平原地区村落一般规模较大,呈团块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区村落一般规模较小,分布相对分散;气候恶劣的地区村落分布相对较少。【概念阐释】集镇集镇是乡村聚落的一种,通常是指乡村地区具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并进行一定的商业贸易和承担一定社会服务功能的居民点。其既无行政上的含义,亦无确定的人口标准,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居民点,具有一定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比较辨析】中国古代的“城”与“市”(1)古代的“城”专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一般来说叫作“城”的地方肯定有驻军,而且是正规军。(2)“市”,指的是市集,是人们进行物物交换或者商品贸易的地方。【思维拓展】村落、集镇、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1)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2)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集镇、城市的出现也推动了村落的发展。【知识拓展】四合院的特点(1)四面连接,中心庭院。(2)外形中规,用法灵活。(3)形制规整,中心对称。(4)院落宽绰,四屋独立。(5)游廊相接,私密性强。【微总结】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类型多样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北方:冬季寒冷,为防寒保暖,建筑物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温层,加上对雨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用料较粗大,建筑外观显得浑厚、稳重。②南方: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房屋通风、防雨、遮阳等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墙体一般较薄(或仅用木板、竹篱笆),屋面较轻,出檐大,用料细,外观显得轻巧。(2)社会政治因素:封建社会,衣食住行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特别是建筑,不仅具备使用功能,更多的是表现出等级秩序的社会功能。以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的布局主要是对称式的平面,封闭式的外观,这与我国封建礼教、宗族制度有很大关系。(3)战乱因素:战乱频繁,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的民居,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起初用当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条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多层的方形或圆形土楼,以抵抗外来入侵,防御匪盗。主题一古代的村落、集镇与城市(史料实证、唯物史观)1.认识村落的产生材料下图为西安半坡遗址古村落房屋复原图。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每间房屋的面积多在二十平方米左右。房屋周围的墙壁下部是用坑壁作墙基,上部是用草拌泥筑成的。墙壁中间立有木柱支撑屋顶。屋顶用排列整齐的木椽架起来,外表盖着拌泥的草,以便抵御风雨。思考:半坡遗址的房屋属于何种建筑?为什么采用“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样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来概括建筑类型。原因可考虑其自然因素与安全因素。【答案】半穴居、土木合筑式建筑。原因: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2.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材料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思考:根据材料指出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析】抓住关键信息:“经济发达地区”“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机能变化:江南部分城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积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主题二世界各地的民居(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人类居住场所演变材料一人类最初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安全。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门。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是可靠的食物来源。大约是在1万年前,农业定居地诞生了,定居也意味着房屋。——摘编自[英]斯蒂芬·加得纳《人类的居所:房屋的起源和演变》材料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摘编自刘致平等《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思考:材料一反映人类居住场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古代人类住所演变的历史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洞穴”“阳光让人们走出洞门”“农业定居地诞生了”“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变化:从穴居到定居。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生产出现);维护等级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居住观念的变化。2.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材料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有两种主要的指导思想:其一,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其二,整齐划一,以体现礼制上的象征性。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礼法制度下的理想城市模式,在城市建筑上充分顺应地理环境的制约,构建极具特色的古居民宅。民间有句俗语说平遥“房子半边盖”,指单坡内落水式房屋,蕴含“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山西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且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抵御风沙并保证院落安全。——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刘谦功主编《中国文化欣赏读本》(上)思考:有学者认为:平遥古城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两种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平遥古民居为例,简要说明学者的观点,并概括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的历史价值。(历史解释)【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古代中国礼法制度下”“顺应地理环境的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指导思想;并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价值。【答案】说明:平遥古民居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平遥古民居根据地理环境修筑成实用且有文化内涵的单坡内落水式房屋。历史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功能(1)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唐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宋代打破坊市制度,商业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规模数量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并出现专业分工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生活观念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知识点二:世界各地民居的特色1.重视环境、风水、落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处朝阳地段,是全世界乡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2.世界各地人类的房屋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3.乡土民居还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1.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耒耜、谷壳、陶器、酒器和大小各异的村落遗址。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原始农业有所发展 B.尚未出现定居生活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2.《汉书·沟洫志》记载:“古首立国居民……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由此可知,古代村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B.劳动分工和人口增加C.自然环境和地理分布 D.宗族观念和乡土意识3.《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 ()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定时一聚的庙堂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4.秦都咸阳宫殿建筑区有较为完善的排水管道、排水池等遗物遗迹;汉代长安城内的宫殿、官署、邸第等有众多井台,普遍饮用井水;秦汉时期的厕所有“厕”“圊”“溷”“清”“轩”等众多名称。这反映秦汉时期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丰富C.居民卫生意识提高 D.政府重视民众的日常生活5.下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6.中国古代早期的集镇大多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故位置多位于战略要地。英国的贸易小镇多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古代集镇 ()A.位置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B.基本上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C.世界各国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7.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业分工趋于弱化 B.汉口交通条件的改善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D.集镇经济功能的增强8.中国城市从它的产生到发展,一直以规模宏大为重要标志,尤其是都城规模皆居当时世界前列。城市规模宏大根源于 ()A.中央集权制度 B.城市商业发展C.城市人口众多 D.官府好大喜功9.下图为公元前400年雅典广场空间布局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淡化宗教和神灵庇护作用 B.中心广场的功能较为单一C.广场布局受礼制观念影响 D.注重广场公共空间的设置10.民居是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凝结,图一、图二、图三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突出特点是 ()A.尊重自然生态 B.彰显多元一体 C.强调等级法度 D.注重坚固实用参考答案1.【解析】选A。据材料“发现了耒耜、谷壳”可知当时农业有所发展,故选A;据材料“村落遗址”可知当时出现定居生活,排除B;阶级、公共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出现的标志,排除C;材料侧重农业发展概况,并非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排除D。2.【解析】选A。据材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可知,农业生产得到初步发展,人们过上定居生活,村落逐渐形成,A正确;其他三项内容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解析】选D。明清时期出现专门的商业市镇,故A错误;民间集市指的是草市,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夜市出现于宋朝,故C错误;材料中的“市”受到了空间限制,这说明它受政府管理,故D正确。4.【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秦都咸阳以及汉代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上比较全面,厕所就有众多的名称,说明秦汉时期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比较丰富,B正确;国家组织能力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居民卫生意识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政府重视民众的日常生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5.【解析】选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