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版)_第1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版)_第2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版)_第3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版)_第4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目标任务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周秦之变,从制度创新认识秦朝封建政治制度的创设。2.通过分析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分析,揭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演变过程与阶段性发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3.认识到中国历史统一是大势所趋,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政治文化,增强制度自信。002预习导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禅让制政治传统,实行世袭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吏西周管理体制:实行分封制。受封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商周时期王权的特点商周政体中,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原始民主的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封建政治制度产生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拓展补充】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5)具有原始民主传统。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制度内容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微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①专制主义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民主政体相对应,强调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②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矛盾:皇帝与宰相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特点:通过分割宰相的权力到废除宰相,强化君主专制;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扩大,地方的权力不断缩小影响①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②消极:容易导致腐败和暴政,抑制商品经济发展,钳制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君主专制的演化汉朝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了外朝丞相的权力。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明朝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中央集权的演化汉朝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唐①隋至唐初实行州、县二级制。后来变成道、州、县三级制;②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宋朝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清明初废行中书省。后来,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朝时期巡抚成了一省长官。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拓展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演变趋势及其规律趋势: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地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权力划分更加细密;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派出官员转变为地方官员;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规律: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 003探究提升深度学习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郡县制选官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才能、政绩、地域官员任命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深度学习二秦朝政治体制的创新史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问题]根据史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案】相同点:保留了血縁色彩。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史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问题]根据史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创新举措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和对秦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答案】举措: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历史条件:秦统一全国。影响:对秦朝:巩固了统ー,加强了中央集权;対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深度学习三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史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编自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问题]根据史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答案】“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明朝内阁制。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力求加强皇权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千不足的缺陷。史料二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摘编自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问题]根据史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代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答案】共同特点: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有参议政事权但无相应的决策权;在施政过程中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004体系构建005记忆清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2、商朝:(1)内外服制(2)职官制度3、西周:(1)分封制:①对象:同姓贵族、异性功臣或旧贵族;②诸侯权利:享有土地上的统治权,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再分封;③诸侯义务:服从政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2)宗法制:①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利、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②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4)政体特征: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春秋战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4、先秦政治制度的特征:(1)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一体;(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1)三公指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九卿(诸卿)(2)特点: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以皇权为中心;③家国一体;④臣议君决。(3)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②加强了君主专制。3、郡县制(地方官制)(1)特点: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②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2)作用: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文书制度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1)西汉: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中外朝制)。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2)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虽置三公事归台阁)。(3)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4)隋唐:三省六部制①职能: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②评价: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5)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政事堂)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6)元朝:中书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相权有所加强。(7)明朝:内阁制①废除宰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②设立内阁:(明成祖)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是内侍机构。)(8)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朝代中央制度地方制度夏朝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春秋战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郡县制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宋朝二府三司制州(府)、县二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明朝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清朝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00601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相权的更送,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其中,所谓的“群相”对应的典型制度是①秦三公九卿制②唐三省六部制③宋二院三府制④明代内阁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解析:中国古代的群相指的是宰相以及相当于宰相的官员很多,结合所学,唐三省六部制与,宋二院三府制之下,都是“群相”,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宋代的枢密院长官,三司使都相当于宰相,故C项正确;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有一个宰相。明朝已经废除宰相。故排除ABD项。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D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秦朝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实行郡县制,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其它选项:形成了森严等级制度的是指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故本题答案为D。3.清代的总督、巡抚是省一级的最高长官,集地方行政、司法、军事、监察、教化等权力身,按察使司和驻道监察官员为督抚属吏并受其控制。这说明当时A.地方监察权缺乏独立性 B.监察制度是皇权附属品C.省级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D.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高A清代的总督巡抚掌握地方实权,而且负责监察的官员也受其控制,说明当时地方监察权缺乏独立性,A正确;题干与皇权无关,排除B;题干主旨强调的是地方总督巡抚位高权重,而非省级监察官员,排除C;题干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4.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成柄之操、几于震主”。万历四十年,方从哲入阁,独相七年之久。天启朝,魏忠贤干政,凡内阁补用阁臣,太都取决于魏阉。这反映了明代A.宦官专权严重 B.内阁职权失控C.中央机构调整 D.君主专制加强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和宦官专权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权力来源都是来自君主的个人信任,并非是制度赋予,D正确;AB属于材料的表现,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5.“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描述的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和宦官专权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权力来源都是来自君主的个人信任,并非是制度赋予,D正确;AB属于材料的表现,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的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在某种意义下甚至比其他任何类型的政治元首都要感到无力”。——摘编自尹敏志《军机处:帝王集权的意外结果》材料二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