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心得_第1页
《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心得_第2页
《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心得王荣生先生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分析了《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其中提到:教学中往往借助于其他资源,比如打腰鼓的影片,师生在不知不觉中使课文中“个人化的言说现象”,那些作者主观化了的人、事、景物向外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对此,我深有感触。

当我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教学时,发现这一个问题普遍存在,我经常凭借课文中的某些语句引发谈论“外在的言说对象”,以致于教学从散文文本、从作者本身走了出去。

比如我在《想北平》的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北平是老舍心目中一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在你心目中有没有一方净土?请你用灵动的画笔书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当时的课堂气氛灵动又热闹,同学们将北平置换成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母校甚至是亲人、朋友,动情地传达对他们的眷恋。我认为这一环节一方面和文本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努力,是匠心独运的一个环节。在我拜读了王荣生先生的研究之后,意识到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想北平》若即若离,将北平置换成其他,远离了老舍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诸如此类的案例在我的教学中比比皆是。那么,今后我的教学应该如何调整呢,我做出了以下三点反思:

一、带领学生关注作者独抒机心的章法

以《想北平》为例,正如老舍所说: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的太少了,我又不能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不知道的,如何在短短的一篇散文中传达出对北平浓浓的爱,我们可以带着学生细细品读。

老舍通过理性的比较去传达对北平的深情,他将北平和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在比较中北平独一无二的美脱颖而出。在以往授课时,我习惯于课堂气氛的营造,往往会忽视学生们的深入思考,在文章的章法结构讲解时往往以“对比”草草收场。当我们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时就会领悟到老舍在谋篇布局上的用心良苦:北平的花菜、果子,北平使人更亲近的自然环境,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二、带领学生关注作者流露心扉的语句

每每被老舍对北平深深的感情打动,“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文本中,老舍自然流淌的心灵告白比比皆是。我们老师与其像王荣生先生所言由“个性化的言说对象”走向“外在的言说对象”,不如立足于文本本身,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这些看似普通却震撼人心的精彩华章。“真爱却说不出的爱”是怎样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我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这些深沉厚重又打动人心的文句遍布于文章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学生用笔与老舍展开对话,体会老舍的深情独白,在对话中就走进了文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荣生先生提到的“切莫将作者的言语表达当做跳板”,从而从文本跳出去的这一现象。

三、带领学生欣赏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最爱《想北平》中老舍的京味儿!“西山是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的白霜呀!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老舍的语言纯净、简洁,但是纯净、简洁也是历经反复锻炼。“看似平常最奇崛”,读老舍的作品就如同与一位老人促膝长谈,他娓娓道来,你如沐春风,我们老师就要带领学生欣赏他个性化的表达,让学生从文本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句反复揣摩、品读,从而力争达到与老舍“独特的情感认知”相契合。

带领学生关注作者独抒机心的章法,带领学生关注作者流露心扉的语句,带领学生欣赏作者个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