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667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74441.1电子政务的定义与分类 4284591.2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5634第2章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 555282.1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性 561942.1.1提升治理能力 5131182.1.2优化公共服务 5176012.1.3推进职能转变 5181052.2电子政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5168912.2.1明确战略目标 578412.2.2制定战略规划 5265212.2.3构建组织架构 6208382.2.4落实政策制度 6249812.2.5强化项目管理 6136202.3电子政务战略的评估与调整 699852.3.1建立评估体系 6245872.3.2开展定期评估 6195322.3.3及时调整战略 6146892.3.4强化监督与问责 6135132.3.5持续优化政策环境 612811第3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714143.1电子政务的技术架构 772353.1.1系统架构 729873.1.2数据架构 7115243.1.3网络架构 769053.2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 7146063.2.1互联网技术 7197483.2.2云计算技术 849493.2.3大数据技术 843793.2.4人工智能技术 8244913.2.5安全技术 8126743.3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89893.3.1安全策略 8296583.3.2安全管理体系 8293463.3.3技术措施 8159333.3.4安全审计 899903.3.5灾备与恢复 824462第4章门户网站建设 872294.1门户网站的功能定位 8139624.1.1公共服务功能 9115224.1.2政务信息公开功能 956764.1.3互动交流功能 9242994.1.4数据共享与开放功能 9312784.2门户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93414.2.1网站架构设计 9298844.2.2界面设计 912504.2.3技术实现 9180644.2.4安全保障 9224204.3门户网站的运维与管理 9238214.3.1内容管理 9130644.3.2网站维护 1036034.3.3用户服务 10300604.3.4监测与评估 1026535第5章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 1089805.1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意义与挑战 10229465.1.1意义 10240375.1.2挑战 10291855.2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技术与方法 10186725.2.1技术架构 10267655.2.2数据采集与整合 11168725.2.3数据存储与管理 11237965.2.4数据共享与交换 11264665.3政务数据开放的政策与实践 116595.3.1政策法规 11230405.3.2实践摸索 113952第6章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 11225086.1电子政务服务概述 11123526.2电子政务服务的分类与实现 1134216.3电子政务服务的优化与提升 124462第7章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1325457.1电子政务项目的特点与挑战 13198337.1.1政策导向性:电子政务项目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及工作需求,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1325907.1.2系统集成性:电子政务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需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性。 13212857.1.3信息安全性:电子政务项目处理大量敏感信息,信息安全性要求极高。 13320247.1.4社会影响性:电子政务项目关系到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性。 13108377.1.5技术更新迅速:电子政务项目需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升级。 13130087.1.6项目管理复杂:涉及部门多、利益相关者众多,项目管理复杂。 13298257.1.7风险因素多样:电子政务项目面临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 13150947.2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与实施 13118227.2.1立项阶段 1313297.2.2实施阶段 1384017.3电子政务项目的风险与控制 1450957.3.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项目需求发生变化,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策略。 14125367.3.2技术风险:技术更新迅速,可能导致项目技术落后,需加强技术跟踪,保证项目技术先进性。 14241227.3.3管理风险:项目管理复杂,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14211847.3.4信息安全风险: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项目信息安全。 1490207.3.5风险控制措施: 1432466第8章电子政务政策与法规 14162218.1电子政务政策体系 1452548.1.1电子政务政策概述 14242208.1.2我国电子政务政策发展历程 14148118.1.3电子政务政策体系构建 14309888.2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 1441918.2.1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概述 14134768.2.2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 1536558.2.3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241868.3电子政务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1513408.3.1完善电子政务政策体系 15324658.3.2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 15278268.3.3加强政策与法规的衔接与实施 1526277第9章电子政务评估与监督 15296259.1电子政务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15191049.1.1评估意义 15160519.1.2评估原则 15242129.2电子政务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1659689.2.1评估方法 16158599.2.2评估指标 16188699.3电子政务监督与问责 1643179.3.1监督机制 16327169.3.2问责制度 166839第10章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331410.1国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17164310.1.1信息技术创新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172432010.1.2跨界融合成为电子政务发展新特点 17966810.1.3公民参与度不断提高 172460910.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171753410.2.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172424810.2.2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172995610.2.3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提高电子政务安全水平 17470610.3电子政务创新与变革之路 171125110.3.1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17484810.3.2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172684010.3.3构建政务大数据生态,助力决策 18530310.3.4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18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定义与分类电子政务,即电子或电子服务,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1)按照应用对象分类,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对(GovernmenttoGovernment,G2G):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b.对企业(GovernmenttoBusiness,G2B):指向企业提供各种在线政务服务,如电子招投标、电子税务等。c.对公民(GovernmenttoCitizen,G2C):指向公民提供便捷的在线公共服务,如电子政务服务、在线办理证照等。1.2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95年以前):主要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关注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2)摸索阶段(19952000年):互联网逐渐普及,门户网站建立,开始提供部分在线政务服务。(3)发展阶段(20012010年):电子政务全面展开,各级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4)深化阶段(2011年至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门户网站日益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公开水平不断提高。(2)在线政务服务不断拓展,公民和企业办事便利性显著提升。(3)部门间协同办公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行政效率不断提高。(4)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第2章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2.1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性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时代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其战略规划对于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推进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性。2.1.1提升治理能力电子政务战略有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电子政务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加强与公民、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互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提升治理能力。2.1.2优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战略可以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全流程、智能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理政务服务,降低公众办事成本,提升公众满意度。2.1.3推进职能转变电子政务战略有助于职能向服务型、透明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更加关注公众需求,优化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提高效能,为实现与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2.2电子政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电子政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保证电子政务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电子政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2.2.1明确战略目标电子政务战略目标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地方发展需求和职能定位,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要注重战略目标的可量化、可评估和可实施性。2.2.2制定战略规划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包括发展路径、关键任务、时间表等。战略规划应充分考虑政策、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保证战略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2.2.3构建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2.2.4落实政策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为电子政务战略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部门和公务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2.2.5强化项目管理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等环节。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提高项目成功率。2.3电子政务战略的评估与调整电子政务战略的评估与调整是保证战略实施效果、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电子政务战略的评估与调整。2.3.1建立评估体系构建全面、科学、客观的电子政务战略评估体系,包括绩效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等。保证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3.2开展定期评估定期对电子政务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战略调整提供依据。2.3.3及时调整战略根据评估结果,对电子政务战略进行适时调整,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调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展路径、关键任务、资源配置等方面。2.3.4强化监督与问责加强对电子政务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保证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形成有力的激励机制。2.3.5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根据电子政务战略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3.1电子政务的技术架构电子政务的技术架构是其高效运行的基础,本章将从系统架构、数据架构和网络架构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的技术架构进行详细阐述。3.1.1系统架构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基础设施层。(1)展现层: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包括Web浏览器、移动客户端等。(2)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电子政务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流程控制等。(3)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持。(4)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3.1.2数据架构电子政务数据架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交换四个方面。(1)数据源:包括部门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资源。(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3)数据处理:通过数据清洗、转换、整合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4)数据交换:实现不同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换。3.1.3网络架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隔离区。(1)内部网络:包括部门内部的局域网和广域网。(2)外部网络:包括互联网、政务外网等。(3)隔离区: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安全隔离,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3.2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2.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基础,主要包括Web服务、XML、HTML5等。3.2.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包括IaaS、PaaS、SaaS等。3.2.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帮助电子政务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3.2.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3.2.5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保障,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3.3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安全策略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3.3.2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培训等。3.3.3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3.4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风险,及时整改。3.3.5灾备与恢复建立完善的灾备与恢复机制,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在遇到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第4章门户网站建设4.1门户网站的功能定位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应当紧密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增强透明度和互动性、优化行政资源配置等方面。以下是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定位:4.1.1公共服务功能门户网站应提供全面、便捷的在线公共服务,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咨询、在线办理等,满足公众日常办事需求。4.1.2政务信息公开功能门户网站应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工作报告、财政预算等,提高工作的透明度。4.1.3互动交流功能门户网站应设立互动交流平台,便于与公众、企业之间的沟通,收集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4.1.4数据共享与开放功能门户网站应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促进社会创新与发展。4.2门户网站的设计与实现4.2.1网站架构设计门户网站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与升级。同时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保证网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2.2界面设计门户网站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遵循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提供清晰的导航、搜索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2.3技术实现门户网站的开发应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如HTML5、CSS3、JavaScript等。同时应支持多终端访问,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4.2.4安全保障门户网站应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保证网站安全可靠。4.3门户网站的运维与管理4.3.1内容管理门户网站应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同时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防止出现错误信息。4.3.2网站维护门户网站应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包括数据备份、软硬件升级、漏洞修复等,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4.3.3用户服务门户网站应设立专门的客服团队,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4.3.4监测与评估门户网站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对网站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问题,持续优化网站功能和服务水平。第5章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5.1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意义与挑战5.1.1意义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对于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数据支持;(2)促进部门间协同办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3)推动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提升形象;(4)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5.1.2挑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1)数据共享观念滞后,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2)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数据共享效果;(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制约数据共享的深度与广度;(4)技术手段不足,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5.2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技术与方法5.2.1技术架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应用与展示等环节。5.2.2数据采集与整合(1)采用元数据管理、数据抽取、数据清洗等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采集与整合;(2)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5.2.3数据存储与管理(1)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容量和访问效率;(2)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与分析。5.2.4数据共享与交换(1)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实现部门间数据的无缝对接;(2)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5.3政务数据开放的政策与实践5.3.1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开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指南》等,为政务数据开放提供了政策保障。5.3.2实践摸索各级积极开展政务数据开放的实践摸索,主要措施包括:(1)建立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提供数据查询、可视化等功能;(2)制定政务数据开放目录,明确开放范围、内容和更新频率;(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数据开发与应用,促进数据创新;(4)加强与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政务数据开放水平。第6章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6.1电子政务服务概述电子政务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为公民、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水平,增强透明度,构建服务型。6.2电子政务服务的分类与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可分为以下几类:(1)对外服务: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为公民、企业提供在线办理、查询、申报、咨询等服务。(2)内部服务:主要包括政务办公、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等,提高工作效率。(3)监管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市场、社会事务的监管,保障公共利益。电子政务服务的实现依赖于以下技术手段:(1)互联网技术:通过搭建门户网站、政务服务APP等,提供在线政务服务。(2)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政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3)云计算技术:构建政务云平台,实现政务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4)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智能问答系统等,提高政务服务效率。6.3电子政务服务的优化与提升为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提升:(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电子政务服务的总体目标、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有序推进。(2)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相关政策法规,保障电子政务服务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3)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改革措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4)强化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数据开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5)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电子政务服务,满足公民、企业需求。(6)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保证电子政务服务的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7)拓展服务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拓宽电子政务服务的覆盖面,方便公民、企业随时随地获取政务服务。第7章电子政务项目管理7.1电子政务项目的特点与挑战电子政务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工程项目,其具备以下显著特点:7.1.1政策导向性:电子政务项目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及工作需求,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7.1.2系统集成性:电子政务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需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性。7.1.3信息安全性:电子政务项目处理大量敏感信息,信息安全性要求极高。7.1.4社会影响性:电子政务项目关系到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性。电子政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7.1.5技术更新迅速:电子政务项目需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升级。7.1.6项目管理复杂:涉及部门多、利益相关者众多,项目管理复杂。7.1.7风险因素多样:电子政务项目面临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7.2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与实施7.2.1立项阶段(1)项目可行性研究:从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2)项目审批: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项目审批。(3)项目立项:完成项目立项手续,明确项目目标、任务、预算等。7.2.2实施阶段(1)项目规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目标。(2)项目招标: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项目招标,选择合适的承建单位。(3)项目实施: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项目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工作。(4)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项目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7.3电子政务项目的风险与控制7.3.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项目需求发生变化,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策略。7.3.2技术风险:技术更新迅速,可能导致项目技术落后,需加强技术跟踪,保证项目技术先进性。7.3.3管理风险:项目管理复杂,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能力。7.3.4信息安全风险: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项目信息安全。7.3.5风险控制措施:(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提前制定应对措施。(2)加强项目监控:实时监控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影响。(4)强化沟通协调:加强项目各方沟通协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素质,提升项目实施能力。第8章电子政务政策与法规8.1电子政务政策体系8.1.1电子政务政策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政策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以及电子政务政策体系的构成要素,为理解我国电子政务政策体系提供理论基础。8.1.2我国电子政务政策发展历程回顾我国电子政务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政策演变趋势,为今后电子政务政策制定提供借鉴。8.1.3电子政务政策体系构建从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政策体系,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8.2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8.2.1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概述介绍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定义、类型及其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作用,为后续法律法规分析奠定基础。8.2.2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梳理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状况,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8.2.3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详细解读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签名、电子认证、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8.3电子政务政策与法规的完善8.3.1完善电子政务政策体系从政策创新、政策协同、政策评估等方面提出完善电子政务政策体系的建议,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3.2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立法、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等。8.3.3加强政策与法规的衔接与实施探讨如何加强电子政务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提高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保证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第9章电子政务评估与监督9.1电子政务评估的意义与原则9.1.1评估意义电子政务评估是对电子政务实施过程及其成效的系统检验,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务效率;(2)促进政务资源整合,优化政务流程;(3)发觉并解决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政务服务质量;(4)为电子政务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9.1.2评估原则电子政务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可靠;(2)全面系统原则:全面考虑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成效及影响因素;(3)动态持续原则:关注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定期进行评估;(4)实用性原则:评估方法与指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9.2电子政务评估的方法与指标9.2.1评估方法电子政务评估可采取以下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电子政务的成效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进行深入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全面评价电子政务的成效与问题。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学校招聘会141
- 福师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在线作业二
- 学校节约用水劳动方案
- 2024学年度课程简介
- 贵州省科技企业人员聘用合同
- 美容院混凝土地面施工方案
- 输血不良反应评估与处置预案
- 高一语文阅读心理辅导方案
- JMAG标准培训教材专业版
- 博物馆品牌建设方案
- 单位办理ETC授权书
- 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原因认定和分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英语试题(解析版)
- 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表
- 采购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方案
- 高速铁路牵引网故障测距原理讲述
- 《中国人口老龄化》课件
- 一粒种子的旅行课件
- 智能取餐柜项目计划书
- 国际法与国际争端解决中的人权保护与难民问
- 运筹学课件-运筹学完整课件(1-8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