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_第1页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_第2页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_第3页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_第4页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TOC\o"1-2"\h\u27457第1章绪论 388661.1背景与意义 31889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278861.3研究内容与目标 39116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 485782.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征 4312802.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442152.3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526203第3章分布式能源概述 5280223.1分布式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512793.2分布式能源的优势与挑战 687803.2.1优势 680283.2.2挑战 6264243.3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622704第4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 7221624.1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776124.1.1必要性 778674.1.2意义 734514.2融合的关键技术 8195724.2.1信息通信技术 832174.2.2储能技术 8146074.2.3新能源技术 83204.2.4能源管理系统 8171834.3融合的发展趋势 825564第5章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9280385.1分布式能源接入方式 9286995.1.1低压接入方式 982095.1.2中压接入方式 9260415.1.3高压接入方式 9240855.2分布式能源并网控制策略 9315465.2.1电压控制策略 9109005.2.2频率控制策略 9317055.2.3功率和功率因数控制策略 9202205.3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945875.3.1电压水平影响 1083255.3.2系统频率影响 1023545.3.3电网损耗影响 104255.3.4电网可靠性影响 10289215.3.5电网运行与管理影响 102138第6章智能电网调度与优化 1010136.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 10140426.1.1概述 10113216.1.2关键技术 10257006.2分布式能源调度策略 11275856.2.1分布式能源概述 1171716.2.2调度策略 11303046.3智能电网优化方法 11110886.3.1优化目标 11286946.3.2优化方法 1210223第7章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设计 1269357.1管控平台架构设计 12107407.1.1硬件层 12233087.1.2数据处理层 12109217.1.3应用层 13244027.1.4用户界面层 13128737.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351897.2.1数据采集技术 1352777.2.2数据处理技术 13153257.3分布式能源调度与控制策略 13152837.3.1能源调度策略 13205127.3.2控制策略 1314587第8章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 1497838.1系统稳定性分析 14226658.1.1静态稳定性分析 14161758.1.2暂态稳定性分析 1439328.2系统可靠性评估 14234608.2.1供电可靠性评估 1494258.2.2电压稳定性评估 14209728.2.3频率稳定性评估 15145048.3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15252148.3.1优化电力系统结构 1546838.3.2完善调控策略 15257678.3.3强化设备管理 15192558.3.4引入先进技术 15137728.3.5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1513746第9章案例分析与应用示范 15265639.1案例一:某地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项目 15108069.1.1项目背景 15202469.1.2项目实施 16310389.1.3项目效果 16225629.2案例二:某城市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应用 16277259.2.1项目背景 166319.2.2项目实施 16226379.2.3项目效果 1671349.3应用示范与效果评价 1755029.3.1应用示范 17248199.3.2效果评价 172307第10章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7594610.1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 171032110.2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7538710.3政策建议与产业推动策略 18第1章绪论1.1背景与意义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且环境污染、能源效率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分布式能源则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消纳。因此,研究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如美国电科院(EPRI)提出的GridWise架构;二是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如欧洲的Eenergy项目;三是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研究,如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制定的分布式能源政策。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已启动了一系列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相关项目,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3计划)支持的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国家能源局推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1.3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围绕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研究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3)探讨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与管控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4)分析国内外政策法规及市场机制,为我国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出一套适应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2.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征智能电网,即智能化、自动化的现代电力系统,融合了先进的通信、控制、信息技术以及电力系统相关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它具备以下显著特征:(1)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具有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快速隔离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2)互动性:智能电网支持与用户、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兼容性:智能电网能够适应各类发电方式及储能设备,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4)安全可靠:智能电网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5)经济高效: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线损、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等措施,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2.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包括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与隔离等,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准确、可靠运行。(2)信息与通信技术: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互。(3)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设备故障诊断、运行优化等方面,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5)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与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3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对智能电网的调度、控制、运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柔性直流输电、变频调速等,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3)多能互补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将与其他能源网络(如天然气、热力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多能互补、高效运行的能源互联网。(4)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通信、计算、控制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为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绿色运行提供有力支持。(5)电力市场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推动电力市场改革,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荷调节能力。第3章分布式能源概述3.1分布式能源的概念与分类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DERs)是指分布在能源消费地点附近的小型、模块化能源生产设施,通常与电网相互连接,能够为用户提供电能、热能或冷能。分布式能源系统与集中式能源系统相对应,其主要特点在于能源的分散生产、就近供应和灵活调节。分布式能源按照能源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2)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等,以化石能源为燃料。(3)储能设备: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用于平衡分布式能源的供需波动。3.2分布式能源的优势与挑战3.2.1优势(1)提高能源利用率:分布式能源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能源传输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2)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助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3)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布式能源可增强电网的韧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风险。(4)降低能源成本:分布式能源可降低输电、配电投资,减少能源消费成本。(5)优化能源结构:分布式能源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清洁、低碳、高效的发展。3.2.2挑战(1)技术挑战: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带来一定影响,需研究相应的技术措施。(2)政策与管理挑战:分布式能源发展涉及多个部门、行业,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3)投资与成本回收:分布式能源项目初期投资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影响投资者积极性。3.3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光伏发电、风电、分布式天然气等。(2)市场规模: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分布式能源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3)技术进步:分布式能源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如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微电网等。(4)应用领域:分布式能源在工业、商业、居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清洁、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5)产业链发展:分布式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包括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环节的产业链。分布式能源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需克服诸多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4.1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还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实现能源结构优化。4.1.1必要性(1)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有助于提高能源供应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的能源需求。(2)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电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分配。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有助于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降低能源成本: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有助于降低能源传输损耗,减少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降低能源成本。4.1.2意义(1)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融合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3)促进能源科技创新:融合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将推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4.2融合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以下为关键技术的简要概述:4.2.1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设备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2)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能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3)云计算技术:为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提供弹性、高效、可靠的计算和存储服务。4.2.2储能技术储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电池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技术等。4.2.3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的基础,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4.2.4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4.3融合的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两者融合。(2)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将更加深入。(3)市场驱动:能源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4)国际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将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第5章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5.1分布式能源接入方式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DERs)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接入形式,其接入电网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1低压接入方式低压接入方式主要适用于居民家庭、商业建筑等小型分布式能源。接入方式包括单相接入和三相接入,其中单相接入适用于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三相接入适用于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等。5.1.2中压接入方式中压接入方式适用于中型分布式能源,如工业厂房、办公楼等。其主要接入方式包括专线接入、T接和环网接入等。5.1.3高压接入方式高压接入方式适用于大型分布式能源,如大型光伏发电站、风电场等。接入方式包括直接接入、通过升压站接入以及通过汇集线路接入等。5.2分布式能源并网控制策略为了保证分布式能源安全、稳定、高效地并入电网,需制定相应的并网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2.1电压控制策略电压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下垂控制、PQ控制和VQ控制等,其主要目的是维持分布式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稳定。5.2.2频率控制策略频率控制策略包括惯性控制、下垂控制和频率有功控制等,其主要目标是保持系统频率稳定。5.2.3功率和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功率和功率因数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控制和功率因数优化等,以实现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和优化。5.3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3.1电压水平影响分布式能源接入可能导致并网点及其周边电网的电压波动,影响电压质量。通过合理配置分布式能源和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可降低对电压水平的影响。5.3.2系统频率影响分布式能源的并网会对系统频率产生影响,尤其在负荷变化较大时。通过采用频率控制策略,可以减小对系统频率的影响。5.3.3电网损耗影响分布式能源接入可能会改变电网的潮流分布,从而影响电网损耗。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接入,可降低电网损耗。5.3.4电网可靠性影响分布式能源接入有助于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可靠性问题。通过优化分布式能源布局和控制策略,可提高电网整体可靠性。5.3.5电网运行与管理影响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运行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调度、保护、通信和监控等方面。加强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协同管理,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第6章智能电网调度与优化6.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6.1.1概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是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环保和可靠运行水平。6.1.2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数据存储与管理。(2)电网状态估计技术节点电压与相角估计;系统负荷预测;故障诊断与隔离。(3)调度决策支持技术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仿真与模拟;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6.2分布式能源调度策略6.2.1分布式能源概述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电力系统各个层面的小型、模块化、可灵活控制的能源系统。其调度策略旨在实现与主电网的高效协同运行。6.2.2调度策略(1)需求侧响应调度需求侧资源集成;需求侧响应策略制定;需求侧资源与电网互动。(2)多能互补调度电、热、冷、气等多能协同;能源梯级利用;跨区域能源优化配置。(3)微网调度微网内源、荷、储协同;微网与主电网互动;微网运行模式切换。6.3智能电网优化方法6.3.1优化目标智能电网优化旨在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经济、环保运行,主要包括以下目标:(1)提高供电可靠性;(2)降低运行成本;(3)减少能源消耗;(4)减少污染物排放。6.3.2优化方法(1)数学优化方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2)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差分进化算法。(3)人工智能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强化学习。通过以上优化方法,实现对智能电网调度与分布式能源的优化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设计7.1管控平台架构设计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管理与控制,本章设计了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7.1.1硬件层硬件层主要包括分布式能源设备、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这些设备负责收集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数据至管控平台。7.1.2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功能。通过对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的处理,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7.1.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分布式能源监控、能源调度、故障诊断、预测分析等功能模块。这些模块通过调用数据处理层的数据,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管控。7.1.4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包括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控制指令下达等功能。7.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7.2.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数据采集主要通过现场总线、以太网等技术实现;无线数据采集则采用ZigBee、WiFi、4G/5G等通信技术。7.2.2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清洗:采用去噪、异常值检测等技术,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采用时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存储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3)数据挖掘:运用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算法,挖掘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7.3分布式能源调度与控制策略7.3.1能源调度策略分布式能源调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调度:根据分布式能源的运行特性,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实现能源的最优分配。(2)需求响应:通过预测用户需求,调整分布式能源的输出,提高能源利用率。(3)多能互补:结合多种能源类型,实现能源之间的互补与优化,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功能。7.3.2控制策略分布式能源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压无功控制:通过调节分布式能源的无功输出,实现电网电压的稳定。(2)频率有功控制:根据电网频率变化,调整分布式能源的有功输出,保持电网稳定运行。(3)故障穿越: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本章的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设计,旨在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管理、优化调度和智能控制,为我国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8.1系统稳定性分析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节主要从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两个方面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8.1.1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分析主要关注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对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数学建模,采用特征值分析法、潮流计算等方法,评估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8.1.2暂态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关注系统在发生故障或突变量时的稳定性。本节采用暂态稳定性仿真方法,针对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分析系统在故障过程中的暂态稳定性。8.2系统可靠性评估系统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本节从供电可靠性、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等方面对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8.2.1供电可靠性评估供电可靠性评估主要分析系统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恢复能力。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评估系统在故障发生时的供电可靠性。8.2.2电压稳定性评估电压稳定性评估关注系统在电压波动情况下的稳定性。本节通过电压稳定性指标和电压稳定极限计算,分析系统在分布式能源接入和负荷变化时的电压稳定性。8.2.3频率稳定性评估频率稳定性评估主要针对系统在负荷波动和分布式能源出力变化时的频率稳定性。本节采用频率仿真分析和频率稳定性指标,评估系统的频率稳定性。8.3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措施为提高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本节提出以下措施:8.3.1优化电力系统结构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接入、优化电网布局、提高电网传输能力等。8.3.2完善调控策略完善调控策略,提高系统应对故障和突变量的能力。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故障处理预案、优化分布式能源调度策略、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8.3.3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实施设备状态监测、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8.3.4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措施包括:采用电力电子设备、发展智能调度系统、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8.3.5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加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素质。措施包括: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运维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第9章案例分析与应用示范9.1案例一:某地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项目9.1.1项目背景某地区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资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水平,该地区开展了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项目。9.1.2项目实施本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管控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高精度能源预测模型,提高分布式能源发电预测精度;(2)搭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调度平台,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3)开展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并网运行稳定性;(4)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9.1.3项目效果通过本项目实施,实现了以下效果:(1)提高了分布式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成本;(2)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3)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降低了碳排放;(4)为我国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9.2案例二:某城市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应用9.2.1项目背景某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传统能源供应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提高能源供应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该城市开展了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应用项目。9.2.2项目实施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1)搭建分布式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各类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2)开展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研究,提高并网运行稳定性;(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4)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分析和评价体系,为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