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应用方案TOC\o"1-2"\h\u20198第1章环保行业概述 430311.1行业背景分析 446521.2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412515第2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5174172.1燃煤烟气治理技术 5285132.1.1脱硫技术 5263502.1.2脱硝技术 5234832.1.3除尘技术 5210982.2工业废气处理技术 5309202.2.1吸附技术 623942.2.2吸收技术 691682.2.3生物处理技术 6108432.3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 696372.3.1尾气净化技术 653672.3.2燃料替代技术 6147542.3.3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 628973第3章水污染防治技术 785953.1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7297623.1.1物理处理技术 7219583.1.2化学处理技术 7217503.1.3生物处理技术 768823.1.4膜处理技术 7129523.2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7213023.2.1一级处理技术 734723.2.2二级处理技术 7203683.2.3深度处理技术 795573.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7173873.3.1农业排放污染控制技术 7283893.3.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 8262283.3.3生态拦截技术 8123503.3.4农业生产方式优化技术 813230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8287784.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8268134.1.1填埋技术 8105244.1.2焚烧技术 833714.1.3堆肥技术 8199464.2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8285714.2.1稳定化/固化技术 878504.2.2焚烧技术 8218314.2.3安全填埋技术 996054.3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9231004.3.1物理回收技术 917134.3.2化学回收技术 9124674.3.3生物回收技术 9140724.3.4再制造技术 98186第5章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960025.1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9265615.1.1土壤样品采集技术 9102715.1.2土壤污染物分析技术 948195.1.3土壤污染监测数据处理技术 10205485.2土壤修复技术 10236715.2.1物理修复技术 10293685.2.2化学修复技术 1097535.2.3生物修复技术 10300785.3农用地土壤保护技术 1099555.3.1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10244255.3.2农田水利工程技术 1034345.3.3农用地土壤改良技术 10919第6章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10193736.1噪声控制技术 11128056.1.1吸声技术 11184036.1.2隔声技术 11239486.1.3减振降噪技术 11166276.1.4声屏障技术 11274036.2振动控制技术 11275376.2.1隔振技术 11149786.2.2减振技术 11136486.2.3振动隔离技术 11170076.3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2177046.3.1噪声监测技术 1258056.3.2振动监测技术 12197746.3.3远程监测技术 1216285第7章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1281847.1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 12111207.1.1核设施监管技术 12191037.1.2辐射环境监管技术 1247967.2辐射污染治理技术 12189727.2.1物理治理技术 12129987.2.2化学治理技术 12211427.2.3生物治理技术 1349117.3辐射防护技术 13104857.3.1屏蔽防护技术 13312007.3.2距离防护技术 13178197.3.3个体防护技术 131890第8章生态修复技术 13291438.1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 1318088.1.1湿地生态补水技术 13240158.1.2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1365958.1.3湿地污染治理技术 13232978.1.4湿地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14222458.2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1419328.2.1植被种植技术 1479508.2.2森林抚育与管理技术 14227398.2.3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14298488.2.4森林火灾防控技术 14103058.3河湖综合治理技术 1445588.3.1河湖水系连通技术 14151638.3.2河湖岸线生态修复技术 14290948.3.3河湖水污染治理技术 14183018.3.4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技术 14264018.3.5河湖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1416241第9章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 151919.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5200419.1.1监测方法 1583799.1.2监测项目 15271089.1.3监测设备 15143039.2水质监测技术 15206679.2.1监测方法 15164299.2.2监测项目 15154769.2.3监测设备 15158039.3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1555769.3.1监测方法 15326159.3.2监测项目 1673939.3.3监测设备 16262069.3.4技术应用案例 1620826第10章环保产业发展与政策建议 162930810.1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63264310.1.1环保产业现状 1678810.1.2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161757010.2环保政策体系构建 163037410.2.1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61081210.2.2强化环保政策执行与监管 162701510.2.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171451210.3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7474610.3.1加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17913210.3.2培育环保产业市场 173024810.3.3加强环保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7185710.3.4推进环保产业国际化 17第1章环保行业概述1.1行业背景分析环保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为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我国加大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推动了环保行业的迅速发展。环保行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等。本章节主要从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角度,对环保行业进行概述。当前,环保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着行业持续壮大。1.2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以下从几个主要领域分析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业废气处理、机动车尾气净化等。目前我国已掌握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等,并在燃煤电厂、钢铁、水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我国在新型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2)水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污水处理、废水回用、水体修复等。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如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技术方面仍有一定差距。(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堆肥、废物回收利用等。我国在固废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焚烧发电、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等方面。(4)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我国在土壤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如原位热脱附、微生物修复等技术。但是受限于技术、资金等因素,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环保行业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在多个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需求。第2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2.1燃煤烟气治理技术燃煤烟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含有大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等有害物质。针对燃煤烟气的治理,以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1.1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利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将烟气中的SO2转化为硫酸钙,实现脱硫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通过在循环流化床内加入脱硫剂,使SO2与脱硫剂反应,达到脱硫效果。2.1.2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技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将还原剂喷入炉膛,实现NOx的脱除。2.1.3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利用高压直流电源产生的电场力,使烟气中的尘粒带电并被吸附在阳极板上,实现除尘。布袋除尘技术:利用滤料对烟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实现尘粒的捕集。2.2工业废气处理技术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涉及多种行业和污染物。以下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气进行处理。2.2.1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物理吸附。变温吸附技术:通过改变吸附剂的温度,实现吸附和脱附过程的切换,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2.2.2吸收技术氨吸收法:利用氨水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行吸收,实现净化。酸吸收法:采用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作为吸收剂,对废气中的碱性污染物进行吸收。2.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滤池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实现净化。生物洗涤塔技术:通过生物膜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治理效果。2.3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移动源污染主要包括汽车、火车、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污染。以下技术针对移动源污染进行控制。2.3.1尾气净化技术三元催化转化技术:利用催化剂将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废气再循环技术:将部分尾气引入燃烧室内,降低氮氧化物的。2.3.2燃料替代技术天然气替代技术: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电动汽车技术:采用电能替代石油燃料,实现尾气零排放。2.3.3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柴油颗粒过滤器(DPF)技术:利用过滤材料捕集尾气中的颗粒物,并通过再生过程清除过滤材料上的颗粒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柴油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加入SCR催化剂,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第3章水污染防治技术3.1工业废水处理技术3.1.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气浮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乳化油等污染物。3.1.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方法。这些技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3.1.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3.1.4膜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通过半透膜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具有高效、节能、易操作等优点。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3.2城镇污水处理技术3.2.1一级处理技术一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主要去除城镇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和部分有机污染物。3.2.2二级处理技术二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化学处理法(如混凝、氧化还原等),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氮、磷污染物。3.2.3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砂滤池、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用于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满足再生水回用、排放要求。3.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3.3.1农业排放污染控制技术农业排放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农田排水调控、农田氮磷污染控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3.3.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采用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好氧处理等技术,对粪便和尿液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污染减排。3.3.3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拦截技术主要通过建设生态沟渠、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等,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拦截、降解和净化,降低污染物入河负荷。3.3.4农业生产方式优化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药、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4.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4.1.1填埋技术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是传统的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之一,主要适用于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压实和覆盖,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还应加强填埋场气体与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1.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适用于可燃性生活垃圾的处理。通过高温焚烧,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和供暖,降低能源消耗。4.1.3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将有机垃圾进行生物降解,转化为肥料的一种处理方法。适用于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堆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提高堆肥质量和降低臭气排放。4.2危险废物处理技术4.2.1稳定化/固化技术稳定化/固化技术是将危险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适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危险废物。4.2.2焚烧技术危险废物焚烧技术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燃烧时间和气体停留时间等参数,保证废物完全分解。4.2.3安全填埋技术安全填埋技术是针对无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危险废物的一种处理方式。填埋前,需对废物进行预处理,如稳定化/固化、封装等,降低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4.3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4.3.1物理回收技术物理回收技术主要包括拆解、破碎、分选等步骤,对电子废弃物中的有价金属、塑料等资源进行回收。该技术具有回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4.3.2化学回收技术化学回收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电子废弃物中的有价成分提取出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主要包括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方法。4.3.3生物回收技术生物回收技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电子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解,实现环境友好型处理。如采用微生物处理线路板等含氰废物。4.3.4再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是对电子废弃物中的功能性器件进行修复、升级和再利用。通过该技术,可提高电子废弃物的附加值,降低环境污染。第5章土壤污染防治技术5.1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是防治土壤污染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等环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土壤污染监测技术:5.1.1土壤样品采集技术(1)人工取样:采用土壤钻机、铲子等工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深度进行取样。(2)机械取样:运用土壤取样器等机械设备进行取样,提高取样效率。5.1.2土壤污染物分析技术(1)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定量分析。(2)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对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5.1.3土壤污染监测数据处理技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信息技术,对土壤污染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5.2土壤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用相应的修复技术,以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的恢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5.2.1物理修复技术(1)土壤置换:将污染土壤挖除,替换为清洁土壤。(2)土壤气提:通过向土壤中注入空气或蒸汽,促进污染物挥发。5.2.2化学修复技术(1)土壤稳定化:通过添加化学物质,使污染物转化为不易迁移、不易挥发的形态。(2)化学氧化:利用氧化剂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5.2.3生物修复技术(1)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吸收、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2)微生物修复: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5.3农用地土壤保护技术农用地土壤保护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技术:5.3.1农业生态工程技术(1)合理轮作: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合理搭配轮作制度。(2)有机肥施用: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5.3.2农田水利工程技术(1)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2)排水工程:改善农田排水条件,防止土壤渍水。5.3.3农用地土壤改良技术(1)土壤调理: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2)土壤结构改良:采用秸秆还田、深松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第6章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6.1噪声控制技术6.1.1吸声技术吸声技术是通过采用吸声材料或结构,降低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岩棉、聚氨酯泡沫等。在噪声控制工程中,可根据噪声源特性和传播途径,设计合适的吸声结构。6.1.2隔声技术隔声技术是通过采用隔声材料或隔声结构,阻止噪声的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空气隔声、结构隔声、吸声隔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噪声源和受影响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隔声措施。6.1.3减振降噪技术减振降噪技术是通过降低噪声源与基础结构的连接刚度,减小振动传递,从而降低噪声。主要包括减振材料、减振器、弹性支承等。该技术适用于机械设备、管道、建筑物等振动噪声控制。6.1.4声屏障技术声屏障技术是通过设置声屏障,阻止噪声传播至受影响区域。声屏障的设计应考虑声学功能、视觉效果、经济性等因素。常用的声屏障材料有金属、混凝土、玻璃等。6.2振动控制技术6.2.1隔振技术隔振技术是通过采用隔振材料或隔振器,降低振动传递。隔振材料有橡胶、聚氨酯、硅胶等;隔振器包括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等。该技术适用于机械设备、建筑物等振动控制。6.2.2减振技术减振技术是通过采用减振措施,降低振动源的振动强度。主要包括减振材料、减振器、阻尼处理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振动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减振措施。6.2.3振动隔离技术振动隔离技术是通过设置振动隔离层,将振动源与受影响区域隔离开。常用的振动隔离层材料有橡胶、聚氨酯等。该技术适用于铁路、公路、地铁等振动噪声控制。6.3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6.3.1噪声监测技术噪声监测技术是通过采用噪声监测设备,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价。常用的噪声监测设备有声级计、噪声监测站等。监测数据可用于评估噪声污染程度,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6.3.2振动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是通过采用振动传感器,对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价。常用的振动传感器有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振动监测数据可用于评估振动污染程度,为振动污染防治提供依据。6.3.3远程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噪声与振动监测设备的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噪声与振动污染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该技术具有实时性、高效性、便捷性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污染防治效果。第7章辐射污染防治技术7.1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核能与辐射作为环保行业中的重要监管内容,其安全监管技术的应用。本章首先介绍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7.1.1核设施监管技术针对核设施,我国已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技术体系,包括现场监测、远程监控和应急响应等技术手段。7.1.2辐射环境监管技术辐射环境监管技术主要包括辐射监测、辐射剂量估算以及辐射污染源识别等技术。7.2辐射污染治理技术针对辐射污染的治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技术。7.2.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吸附、沉降等,可有效地去除辐射污染物。7.2.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辐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7.2.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利用生物体对辐射污染物的吸附、转化和降解作用,实现污染治理。7.3辐射防护技术为降低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本章介绍以下几种辐射防护技术。7.3.1屏蔽防护技术屏蔽防护技术通过设置一定的屏蔽物质,降低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3.2距离防护技术距离防护技术通过增加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降低辐射剂量。7.3.3个体防护技术个体防护技术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以减少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通过上述辐射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环保行业在辐射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健康。第8章生态修复技术8.1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湿地生态补水技术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维持湿地生态需水量,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湿地补水设施、实施湿地生态调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8.1.2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针对湿地植被破坏问题,采用植被种植、植被修复剂应用、人工湿地构建等技术,恢复湿地植被覆盖,提高湿地生态功能。8.1.3湿地污染治理技术针对湿地污染问题,采用生物降解、物理吸附、化学沉淀等技术,降低湿地污染负荷,改善湿地水质。8.1.4湿地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湿地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8.2森林植被恢复技术森林植被恢复技术旨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2.1植被种植技术根据森林类型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被种植,提高森林覆盖率。8.2.2森林抚育与管理技术加强森林抚育管理,调整森林结构,促进森林健康生长,提高森林生态功能。8.2.3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保护森林植被。8.2.4森林火灾防控技术加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采用灭火设备、防火隔离带等手段,降低森林火灾风险。8.3河湖综合治理技术河湖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3.1河湖水系连通技术通过构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提高河湖水系生态功能。8.3.2河湖岸线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植被种植、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措施,恢复河湖岸线生态功能,提高岸线稳定性。8.3.3河湖水污染治理技术运用生物降解、物理吸附、化学沉淀等技术,降低河湖水污染负荷,改善水质。8.3.4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技术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稳定。8.3.5河湖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建立河湖生态监测体系,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河湖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河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第9章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9.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9.1.1监测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主要通过固定站点监测和移动监测两种方式进行。固定站点监测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对空气污染物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移动监测则是利用车载或无人机等设备,对特定区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9.1.2监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9.1.3监测设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主要包括颗粒物监测仪、气态污染物监测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9.2水质监测技术9.2.1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快速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监测。现场快速监测主要用于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实验室分析监测则用于常规水质监测。9.2.2监测项目水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如汞、镉、铅等)、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等)等。9.2.3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包括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采样器等。这些设备能够实现水质参数的快速、准确监测。9.3环境应急监测技术9.3.1监测方法环境应急监测主要采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包括无人机、移动实验室等设备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一建考试《建设工程经济》题库试卷点睛卷考点题库合集及参考答案-解析九
- 重庆财经学院《商务策划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综合实践》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课程论文新媒体运营方向》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实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肠溶性精油研究报告
- 策展在线培训课程设计
- 策划公司承接业务方案
- 禅修小院课程设计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阻生牙拔除的护理
- 两癌知识科普课件
- 厦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定稿)
- 全科医生师资培训课件
- 《遗传学》课程标准
- 科学预测方案
- 【自考复习资料】00776档案学概论(考试重点)
- 《变废为宝有妙招》公开课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课件
- 公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