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TOC\o"1-2"\h\u19466第1章概述 3202201.1背景与意义 37731.2目标与范围 429053第2章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47132.1污水量与水质特点 48942.2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5172892.3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832第3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5252863.1常规处理技术 5318313.1.1格栅与沉砂池 527573.1.2初沉池与二次沉淀池 6320703.1.3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 6324713.2高级处理技术 660443.2.1膜生物反应器(MBR) 6150583.2.2臭氧氧化 6304143.2.3高级氧化 6182873.3新型处理技术 6101123.3.1电渗析 6128973.3.2电容去离子 6280803.3.3生物电化学系统 7205803.3.4其他新型技术 712560第4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与优化 7247344.1工艺选择原则 7228964.1.1符合国家政策和规范要求 792064.1.2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相结合 78014.1.3适应性强 7205714.1.4技术成熟可靠 7296184.1.5易于管理和维护 7181904.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7147264.2.1预处理 7282664.2.2初级处理 7299594.2.3二级处理 8211874.2.4高级处理 81344.2.5污泥处理与处置 839144.3工艺优化措施 851274.3.1选用高效生物处理菌剂 8182104.3.2优化运行参数 8114054.3.3预处理工艺改进 8307274.3.4高级处理工艺组合 8313924.3.5智能化控制系统 8315354.3.6资源回收与利用 831265第5章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与布局 8282515.1污水处理厂规模与布局 996455.1.1污水处理厂规模 9200075.1.2污水处理厂布局 925845.2主要处理设施设计 951455.2.1预处理设施 9252905.2.2生物处理设施 9322645.2.3深度处理设施 9281685.3辅助设施设计 945555.3.1污泥处理设施 9246795.3.2污水回用设施 10182595.3.3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 10227845.3.4配套设施 1021658第6章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与节能 1010526.1能耗分析 10128176.1.1水泵能耗 10185496.1.2风机能耗 10254556.1.3污泥处理设备能耗 10315486.1.4消毒设备能耗 10123086.2节能措施 11147196.2.1优化设备选型与运行方式 1139286.2.2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 11147656.2.3强化能源管理 11287996.3能源回收与利用 11159426.3.1污泥厌氧消化 118136.3.2污水热能回收 11232876.3.3废气处理与资源化 113209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1119747.1污泥特性与产量 11303237.1.1污泥来源与分类 1265547.1.2污泥性质 12142037.1.3污泥产量 1219207.2污泥处理技术 12206457.2.1浓缩 12112697.2.2消化 1236257.2.3脱水 122247.2.4稳定化 12152367.3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12308897.3.1填埋 13188747.3.2焚烧 1335767.3.3土地利用 13266507.3.4建材利用 13157637.3.5生物能源利用 1318494第8章污水回用技术与途径 1389378.1污水回用标准与要求 1338568.1.1污水回用标准 13208858.1.2污水回用要求 13171028.2污水回用技术 1470968.2.1物理处理技术 14180288.2.2化学处理技术 14134218.2.3生物处理技术 14135068.2.4膜处理技术 14221878.3污水回用途径与案例分析 14169978.3.1城市杂用水 1472398.3.2工业用水 14171888.3.3农业用水 14199588.3.4生态补水 156261第9章环境影响评估与监测 15318759.1污水处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5144369.1.1污水收集与输送 15298469.1.2污水处理过程 15145139.1.3污水回用 15270659.2环境监测方案 15267009.2.1监测指标 15231669.2.2监测方法 1544389.2.3监测频次 16325069.3环境保护措施 1641519.3.1污水收集与输送 16235379.3.2污水处理过程 1642609.3.3污水回用 16103299.3.4监测与管理 161918第10章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实施与保障 162462310.1实施策略与阶段划分 163095910.1.1实施策略 173037810.1.2阶段划分 172155610.2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72747510.2.1投资估算 171509110.2.2经济效益分析 172471410.3政策与技术保障措施 173073910.3.1政策保障措施 17191610.3.2技术保障措施 18第1章概述1.1背景与意义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污水处理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关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中的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显得尤为重要。,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另,污水回用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1.2目标与范围本章旨在阐述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的目标和范围。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2)探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实施方案选择提供参考;(3)明确城市污水回用的途径和关键技术,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4)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本章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污水处理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排放要求;(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3)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案例分析及启示。本章不涉及以下内容:(1)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的具体设备选型及施工细节;(2)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的经济效益分析;(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第2章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2.1污水量与水质特点城市污水的产生与城市人口规模、工业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城市污水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持续增长。污水的水质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盐、病原微生物等;(2)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受季节、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明显;(3)部分工业区域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对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态环境构成威胁;(4)城市化进程中,初期雨水和地下水入侵导致污水处理难度加大。2.2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状况如下:(1)污水处理厂规模不断扩大,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部分城市已达到较高水平;(2)处理工艺多样化,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法等,能适应不同水质和水量要求;(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设施存在运行不稳定、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4)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完善,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管网老化、漏损严重、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2.3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城市尚不能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处理设施分布不均,部分城市和地区处理能力过剩,而部分城市和地区处理能力不足;(3)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高,部分设施能耗大、药耗高,导致处理成本增加;(4)监管体系不完善,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问题;(5)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回用途径和范围有限,未能充分发挥污水潜在价值。第3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3.1常规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常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混凝、氧化还原等,旨在去除污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生物处理技术则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1.1格栅与沉砂池格栅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防止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沉砂池则通过沉降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砂粒、石子等重颗粒物。3.1.2初沉池与二次沉淀池初沉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则是在生物处理之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3.1.3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法则通过附着在固定填料上的微生物,实现对污水的处理。3.2高级处理技术高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高级氧化等,用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出水水质。3.2.1膜生物反应器(MBR)MBR技术将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3.2.2臭氧氧化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质。3.2.3高级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包括Fenton、光催化氧化等,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3.3新型处理技术新型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电渗析、电容去离子、生物电化学系统等,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3.3.1电渗析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作用,对污水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实现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3.3.2电容去离子电容去离子技术通过电容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离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3.3.3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和能源的回收。3.3.4其他新型技术其他新型技术如纳米材料、微生物燃料电池等,也在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第4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与优化4.1工艺选择原则在选择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案的过程中,工艺选择原则。以下为主要的工艺选择原则:4.1.1符合国家政策和规范要求所选工艺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和规范要求,保证污水处理后达到相关排放标准。4.1.2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相结合工艺选择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现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的目标。4.1.3适应性强所选工艺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适应不同水质、水量及环境条件的变化。4.1.4技术成熟可靠优先选择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的工艺,降低运行风险。4.1.5易于管理和维护工艺应便于管理和维护,降低日常运维成本。4.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根据以上原则,以下为推荐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2.1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砂粒等杂质。4.2.2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初沉池、调节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4.2.3二级处理二级处理为核心处理阶段,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和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4.2.4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包括深度处理(如砂滤池、活性炭吸附等)和膜处理(如MBR等),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质。4.2.5污泥处理与处置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消化、脱水等处理,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置。4.3工艺优化措施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以下为工艺优化措施:4.3.1选用高效生物处理菌剂通过筛选和培养高效生物处理菌剂,提高生物处理效果,降低污染物浓度。4.3.2优化运行参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和优化曝气量、回流比、污泥龄等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4.3.3预处理工艺改进针对不同水质特点,优化预处理工艺,提高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处理单元压力。4.3.4高级处理工艺组合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合理组合高级处理工艺,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4.3.5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测、自动调节、故障预警等功能,提高运行管理效率。4.3.6资源回收与利用通过实施污泥干化、沼气发电等资源回收利用措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5章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与布局5.1污水处理厂规模与布局5.1.1污水处理厂规模根据城市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回用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规模应根据远期规划与近期需求,实现经济、高效、节能的处理效果。5.1.2污水处理厂布局污水处理厂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用地、交通等的协调与配合;(2)工艺流程合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3)充分考虑预留发展用地,便于后期扩建和改造;(4)充分考虑绿化和环保要求,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2主要处理设施设计5.2.1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主要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砂粒等杂质,保护后续处理设备。5.2.2生物处理设施生物处理设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工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1)活性污泥法:根据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污泥浓度、停留时间等参数,实现高效去除有机物;(2)生物膜法:采用固定床、流化床等反应器,提高生物降解效果,降低能耗。5.2.3深度处理设施深度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用于进一步提高水质,满足回用要求。5.3辅助设施设计5.3.1污泥处理设施污泥处理设施包括污泥浓缩、污泥调理、污泥脱水等,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5.3.2污水回用设施污水回用设施主要包括反渗透(RO)、紫外线消毒等,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回用标准。5.3.3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过程,保证处理效果稳定、可靠。5.3.4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通风、照明等,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第6章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与节能6.1能耗分析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能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水泵、风机、污泥处理设备、消毒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的增加。本节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进行详细分析。6.1.1水泵能耗水泵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能耗最高的设备,主要用于提升污水、回流污泥和清水。水泵的能耗与污水流量、扬程、水泵效率等因素有关。通过优化水泵选型、运行方式和水泵控制系统,可以降低水泵能耗。6.1.2风机能耗风机主要用于鼓风供氧和排出臭气。风机能耗与风量、风压、风机效率等因素有关。选用高效风机、优化风道设计和运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风机能耗。6.1.3污泥处理设备能耗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污泥浓缩、调理、脱水等过程。降低污泥处理设备能耗的关键在于优化设备选型、运行参数和控制系统。6.1.4消毒设备能耗消毒设备主要用于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根据消毒方式的不同,能耗也有所差异。选用高效、低能耗的消毒设备,对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6.2节能措施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特点,本节提出以下节能措施:6.2.1优化设备选型与运行方式(1)选择高效、低能耗的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设备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3)优化设备运行参数,降低能耗。6.2.2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1)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调整,降低能耗。(2)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的优化调度,提高运行效率。6.2.3强化能源管理(1)建立能源消耗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情况。(2)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指标,对能耗进行考核和评价。(3)开展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措施。6.3能源回收与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部分能源可以得到回收和利用,降低整体能耗。6.3.1污泥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可以回收生物质能,用于发电或供热。同时消化后的污泥体积减小,降低后续处理成本。6.3.2污水热能回收污水中的热能可以通过热泵等技术进行回收,用于供暖或制冷。这有助于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6.3.3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如生物滤池等,可实现废气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能耗。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实现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与回用目标。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7.1污泥特性与产量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特性与产量对于处理与处置技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污泥主要由有机物、水分、病原体、重金属及营养物质组成。根据污泥的来源及处理工艺,其产量和性质存在一定差异。本章首先对污泥的特性与产量进行分析。7.1.1污泥来源与分类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等。根据污泥的来源及处理工艺,可将污泥分为初沉污泥、活性污泥、消化污泥等。7.1.2污泥性质污泥性质主要包括有机物含量、水分含量、病原体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这些性质决定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7.1.3污泥产量污泥产量与污水处理规模、处理工艺、进水水质等因素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约为处理污水量的0.3%0.5%。7.2污泥处理技术针对污泥的特性与产量,本章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7.2.1浓缩浓缩是降低污泥体积、减少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的重要步骤。常用的浓缩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等。7.2.2消化消化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物质,降低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和病原体含量。常见的消化方法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和两相消化。7.2.3脱水脱水是降低污泥水分含量、减小污泥体积的关键环节。常用的脱水方法有自然脱水、机械脱水(如压滤、离心脱水等)。7.2.4稳定化稳定化是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病原体含量和有机物含量,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价值的过程。常用的稳定化方法有化学稳定化、生物稳定化等。7.3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的重要环节。以下介绍几种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方法。7.3.1填埋填埋是将污泥运至指定场所进行堆放、覆盖的一种处置方法。填埋时应注意防渗、防臭等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7.3.2焚烧焚烧是将污泥在高温下分解,实现减量化、稳定化的一种处置方法。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回收利用。7.3.3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将污泥作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应用于农业、林业等领域。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可提高土壤肥力。7.3.4建材利用污泥可作为一种原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如砖、陶粒等。这既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7.3.5生物能源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消化等过程产生生物质能,如甲烷。这种能源可用于发电、供热等,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第8章污水回用技术与途径8.1污水回用标准与要求污水回用涉及我国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其标准与要求对于保障回用水的安全与环保效益。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污水回用相关标准及具体要求。8.1.1污水回用标准我国污水回用标准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等。这些标准对污水回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回用水的质量。8.1.2污水回用要求污水回用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满足回用目的的水质要求。(2)保证回用水中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指标达到相关标准。(3)应根据回用水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保证处理效果。(4)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污水回用安全、稳定。8.2污水回用技术污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8.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8.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氧化、离子交换等,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8.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8.2.4膜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特点,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处理技术可实现对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等的高效去除。8.3污水回用途径与案例分析污水回用途径主要包括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以下为几种典型的污水回用途径及案例分析。8.3.1城市杂用水城市杂用水主要包括绿化、道路浇洒、冲厕等。以某城市为例,其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过滤消毒”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用于城市杂用水。8.3.2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包括冷却水、锅炉补给水等。某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生化处理膜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用于附近企业的工业用水。8.3.3农业用水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灌溉、养殖业等。某地区污水处理厂采用“生化处理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的水满足农业用水标准,用于农田灌溉。8.3.4生态补水污水回用于生态补水,可改善生态环境。某城市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膜处理”工艺,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附近湖泊,有效改善了湖泊水质。第9章环境影响评估与监测9.1污水处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9.1.1污水收集与输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在污水收集与输送过程中,可能对地表水体、土壤及空气等环境要素产生影响。主要包括:(1)污水泄漏对地表水体及土壤的污染;(2)污水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9.1.2污水处理过程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2)污泥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3)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9.1.3污水回用污水回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回用水质不达标对受纳水体的影响;(2)回用水管道交叉污染问题;(3)污水回用过程中可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9.2环境监测方案9.2.1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指标;(2)空气质量指标,如硫化氢、氨等恶臭气体;(3)噪声、振动等物理指标;(4)污泥及回用水相关指标。9.2.2监测方法根据监测指标,采用以下监测方法:(1)水质监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定期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回用水进行采样分析;(2)空气质量监测: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监测设备,对恶臭气体进行实时监测;(3)噪声、振动监测:采用专业设备,对污水处理设施周边进行定期监测;(4)污泥监测:定期对污泥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其环境风险。9.2.3监测频次根据监测指标的重要性和变化规律,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9.3环境保护措施9.3.1污水收集与输送(1)加强污水管网设施的检查与维护,防止污水泄漏;(2)采用封闭式输送方式,减少恶臭气体排放。9.3.2污水处理过程(1)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泥产量及臭气排放;(2)对污泥进行规范化处理与处置,减少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3)对污水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