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_第1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_第2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_第3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_第4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方案TOC\o"1-2"\h\u16404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207371.1项目背景 4132601.2改造升级目标 418151第2章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598742.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567332.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511732第3章现有生产线分析 6292533.1生产线现状 616213.1.1生产线布局 6191193.1.2设备水平 6199523.1.3自动化程度 675423.1.4信息化水平 611433.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7272423.2.1存在问题 7216603.2.2改进方向 715121第4章改造升级方案设计 7279064.1改造升级原则 7271174.1.1先进性原则 7130284.1.2系统集成原则 7289344.1.3经济性原则 889554.1.4可扩展性原则 8250224.2总体改造方案 867894.2.1设备升级 8307684.2.2信息化建设 8208954.2.3工艺优化 837614.2.4智能物流 8228634.3生产线布局优化 866974.3.1空间布局优化 8171324.3.2流程布局优化 8241574.3.3产线模块化设计 89734.3.4安全防护措施 816738第5章关键设备选型与升级 8326115.1设备选型原则 881445.1.1先进性原则:选用的设备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以满足汽车行业高效、高质的生产需求。 9130965.1.2可靠性原则: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9203395.1.3灵活性原则: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满足不同车型、不同生产任务的需求。 969255.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降低投资成本。 9113945.1.5安全性原则: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9231135.2关键设备选型 9116955.2.1设备:选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的工业,实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序的自动化。 9214365.2.2数控加工中心:选用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的数控加工中心,提高零部件加工质量和效率。 975605.2.3自动化物流设备:选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的物流设备,如自动化仓库、输送线等,提高物料配送效率。 9302705.2.4检测设备: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视觉检测系统等,保证产品质量。 9194525.2.5信息管理系统:选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MES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与优化。 9257475.3设备升级方案 9248425.3.1设备升级:对现有进行升级,提高其精度、速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更高生产需求。 976475.3.2数控加工中心升级:对数控系统进行升级,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94825.3.3自动化物流设备升级:优化物流设备布局,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0130005.3.4检测设备升级: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10173995.3.5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实时监控、分析与优化。 1013489第6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1015056.1系统集成架构 10142496.1.1概述 10176746.1.2架构设计 10284246.2数据采集与处理 10194216.2.1数据采集 10157786.2.2数据处理 11177826.3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1298916.3.1工业物联网技术 11143176.3.2工业大数据技术 11191836.3.3云计算技术 11198026.3.4人工智能技术 11248216.3.5信息安全技术 1111779第7章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12260957.1自动化设备选型 12319597.1.1设备选型原则 12266947.1.2设备选型依据 1243377.1.3设备选型方案 1291477.2生产线自动化布局 1271537.2.1布局设计原则 12237437.2.2布局设计方法 12113807.2.3布局设计方案 1370837.3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3135537.3.1控制系统架构 13283087.3.2控制系统功能 13170827.3.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3201687.3.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311783第8章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 13284808.1信息化系统架构 1348998.1.1数据采集与传输 1390928.1.2数据处理与存储 1497808.1.3应用系统 14191598.2生产执行系统(MES) 14159418.2.1生产计划管理 14188578.2.2生产过程监控 1465038.2.3生产调度与优化 14111608.2.4质量管理 14110588.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 1468008.3.1产品设计与仿真 1440718.3.2产品数据管理 14316828.3.3生产工艺管理 14209898.3.4产品质量管理 1518835第9章生产线安全与质量控制 15237929.1安全防护措施 15147629.1.1设备安全 1539629.1.2环境安全 15309169.1.3人员安全 15124499.2质量控制策略 15210019.2.1原材料质量控制 15261829.2.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515049.2.3成品质量控制 162789.3故障预测与维护 16298509.3.1故障预测 16207439.3.2维护措施 169086第10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6379310.1项目实施计划 16586110.1.1项目目标 16254910.1.2项目范围 16474810.1.3项目进度计划 16214210.1.4资源配置 17648510.1.5项目质量管理 172754610.1.6项目沟通与协调 17409210.2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 17440610.2.1政策风险 171704110.2.2技术风险 172018110.2.3市场风险 171913110.2.4人力资源风险 171226110.2.5财务风险 17128910.3改造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17259710.3.1评估指标体系 173017910.3.2评估方法 172647210.3.3优化建议 181710310.3.4持续改进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项目背景全球工业4.0浪潮的推进,我国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制造作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智能生产线改造。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纷纷寻求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生产线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孤岛、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本项目旨在对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1.2改造升级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工干预程度,提高生产效率。(2)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整合生产、物流、质量等环节的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优化,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决策效率。(3)优化生产流程: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库存,提高生产灵活性。(4)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引入智能检测、在线监控等设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不良品率。(5)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能耗,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6)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7)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8)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遵循绿色制造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第2章智能制造技术概述2.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全球工业4.0的浪潮,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巨大挑战和机遇。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进程。目前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逐渐完善。国家和行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相关的标准,为汽车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2)汽车企业纷纷加大智能制造投资,引进先进制造设备和技术。目前国内许多汽车企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智能化支持。(4)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产业链逐步形成。包括智能制造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为汽车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2.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技术:工业是实现汽车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设备。目前汽车行业内应用广泛的工业技术包括焊接、涂装、装配、搬运等。(2)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在汽车行业中,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状态监测、生产环境监测等方面。(3)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为汽车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优化生产过程。(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汽车企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计算资源服务模式。通过云计算,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5)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在汽车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备管理、物流跟踪等方面。(6)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实际生产线的数字化建模,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和优化,提高生产线的可靠性和效率。(7)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包括故障预测、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为汽车企业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第3章现有生产线分析3.1生产线现状我国汽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体系。在智能制造方面,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但整体来看,现有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以下是现有生产线的主要现状:3.1.1生产线布局目前汽车生产线布局以直线型、U型为主,部分企业采用岛式布局。生产线主要由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组成,各工艺之间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料运输。3.1.2设备水平生产线上主要设备包括冲压机、焊接、涂装、装配等。设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采用进口高端设备,但大部分企业仍使用国产中低端设备。3.1.3自动化程度现有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以单机自动化、单元自动化为主,缺乏全线自动化。部分关键工序如焊接、涂装等采用作业,但仍有大量工序依赖人工操作。3.1.4信息化水平生产线信息化水平有限,部分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但设备层、控制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3.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3.2.1存在问题(1)智能化程度不高:现有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2)自动化设备利用率低: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效率受限。(3)生产线柔性不足:现有生产线布局和设备配置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需求。(4)信息化水平不高:生产线信息化水平有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存在瓶颈。(5)人工依赖度高:大量工序依赖人工操作,生产稳定性、一致性差。3.2.2改进方向(1)提高智能化程度:引入先进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2)优化自动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设备利用率。(3)增强生产线柔性:采用模块化、可重组的设计理念,提高生产线的适应能力。(4)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生产线信息化建设,实现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的信息互联互通。(5)降低人工依赖度:推广应用,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稳定性及一致性。第4章改造升级方案设计4.1改造升级原则4.1.1先进性原则改造升级方案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保证生产线的先进性、前瞻性。4.1.2系统集成原则改造升级应充分考虑现有生产线的设备、工艺和信息系统,实现各环节的紧密集成,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效率。4.1.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技术先进性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力求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4.1.4可扩展性原则改造升级方案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为未来生产线的技术升级、产能扩张留有足够的空间。4.2总体改造方案4.2.1设备升级选用高效、稳定的智能制造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干预。4.2.2信息化建设搭建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生产过程透明度。4.2.3工艺优化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4.2.4智能物流引入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料配送的自动化、准时化,降低物流成本。4.3生产线布局优化4.3.1空间布局优化合理规划生产线空间布局,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运输距离。4.3.2流程布局优化优化生产线流程布局,消除生产瓶颈,提高生产线的平衡率。4.3.3产线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便于快速调整生产策略。4.3.4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生产线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第5章关键设备选型与升级5.1设备选型原则在选择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5.1.1先进性原则:选用的设备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以满足汽车行业高效、高质的生产需求。5.1.2可靠性原则: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5.1.3灵活性原则: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满足不同车型、不同生产任务的需求。5.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降低投资成本。5.1.5安全性原则: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5.2关键设备选型根据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特点,以下关键设备应进行重点选型:5.2.1设备:选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的工业,实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序的自动化。5.2.2数控加工中心:选用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的数控加工中心,提高零部件加工质量和效率。5.2.3自动化物流设备:选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的物流设备,如自动化仓库、输送线等,提高物料配送效率。5.2.4检测设备: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视觉检测系统等,保证产品质量。5.2.5信息管理系统:选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MES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与优化。5.3设备升级方案针对现有设备,提出以下升级方案:5.3.1设备升级:对现有进行升级,提高其精度、速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更高生产需求。5.3.2数控加工中心升级:对数控系统进行升级,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和效率。5.3.3自动化物流设备升级:优化物流设备布局,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5.3.4检测设备升级: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5.3.5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实时监控、分析与优化。通过以上设备选型和升级方案,为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6.1系统集成架构6.1.1概述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过程中,系统集成架构的设计与优化是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一种层次化、模块化的系统集成架构,旨在实现生产设备、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6.1.2架构设计系统集成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种生产设备、传感器等,负责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2)控制层: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对设备层的实时监控与控制。(3)信息管理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处理。(4)数据分析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6.2数据采集与处理6.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数据采集方式:(1)设备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编码器等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信息。(2)工艺数据采集:通过生产管理系统(MES)等系统,实时采集生产工艺参数、质量数据等信息。(3)物流数据采集:利用条码、RFID等技术,实时跟踪物料、成品等信息。6.2.2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经过处理后才能发挥其价值。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填补、归一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采用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3)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6.3系统集成关键技术6.3.1工业物联网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是实现设备、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智能控制。6.3.2工业大数据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6.3.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6.3.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智能决策、智能优化等功能,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6.3.5信息安全技术在系统集成过程中,信息安全是的。通过采用加密、认证、防火墙等技术,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与稳定运行。第7章生产线自动化改造7.1自动化设备选型7.1.1设备选型原则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过程中,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自动化设备。7.1.2设备选型依据(1)生产纲领:根据生产纲领,计算所需设备的数量和功能指标。(2)工艺要求:分析生产工艺,确定设备类型和参数。(3)设备功能:对比同类设备功能,选择功能优越、故障率低的设备。(4)设备成本:综合考虑设备购置、安装、维护和升级等成本,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7.1.3设备选型方案(1):选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工业,满足生产线自动化需求。(2)自动化物流设备:选用输送线、搬运、立体仓库等,实现物料的高效运输和存储。(3)加工设备:选用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焊接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检测设备:选用在线检测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质量保障。7.2生产线自动化布局7.2.1布局设计原则生产线自动化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流程最短、物流顺畅、操作简便、安全可靠。7.2.2布局设计方法(1)分析工艺流程,确定设备布局顺序。(2)根据设备特性,进行空间布局优化。(3)考虑物流方向,减少物流距离和时间。(4)预留设备维护和升级空间。7.2.3布局设计方案(1)采用U型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流距离。(2)设置合理的缓冲区,保证生产线顺畅运行。(3)优化设备布局,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7.3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7.3.1控制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线的集中监控、分散控制。7.3.2控制系统功能(1)设备控制:实现对生产线上各设备的自动化控制。(2)生产管理: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3)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在线检测,保证产品质量。(4)设备维护: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提前预警,降低故障率。7.3.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控制器:选用高功能、可编程的控制器。(2)传感器: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3)执行器:选用快速响应、高精度的执行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3.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开发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间的高速数据传输。(2)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3)开发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第8章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8.1信息化系统架构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信息化系统架构应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及决策等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信息化系统架构:8.1.1数据采集与传输建立全面、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工业相机、RFID等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与采集。通过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传输技术,将数据至数据处理中心。8.1.2数据处理与存储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潜在价值。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设备数据、质量数据等的高效存储与管理。8.1.3应用系统根据生产管理需求,开发与应用生产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等信息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8.2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MES)是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调度与优化。其主要功能如下:8.2.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销售订单、库存状况等因素,自动生产计划,并将计划分解至各个生产单元。8.2.2生产过程监控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状态、物料供应、产品质量等关键信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8.2.3生产调度与优化根据实时生产数据,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8.2.4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分析与改进,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8.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是实现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其主要功能如下:8.3.1产品设计与仿真支持多学科、跨部门协同设计,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利用仿真技术对产品功能进行验证,降低研发成本。8.3.2产品数据管理统一管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与可靠性。8.3.3生产工艺管理根据产品设计,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8.3.4产品质量管理从产品设计、生产、售后等环节全面把控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以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实现高效、智能的生产管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生产线安全与质量控制9.1安全防护措施为保证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安全运行,本章将阐述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9.1.1设备安全(1)采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设备,保证设备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功能;(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3)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9.1.2环境安全(1)生产车间保持整洁,避免因物品堆放不当引发安全;(2)合理布局生产区域,保证通道畅通,便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3)加强车间通风、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车间安全环境。9.1.3人员安全(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2)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降低伤害。9.2质量控制策略为保证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生产质量,以下质量控制策略需加以实施:9.2.1原材料质量控制(1)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价和筛选机制,保证原材料质量;(2)对原材料进行进厂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不得投入使用;(3)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复验,保证其质量稳定。9.2.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2)实施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实时监控产品质量;(3)对关键工序和关键岗位进行重点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9.2.3成品质量控制(1)制定成品检验标准,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2)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3)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持续改进产品质量。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