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_第1页
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_第2页
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_第3页
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_第4页
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研究TOC\o"1-2"\h\u2431第1章引言 318101.1研究背景 320214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82871.3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412306第一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414240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相关研究; 430130第三章:现有问题分析,分析现有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44918第四章:设备接入方案设计,提出一种兼容性强、安全性高的设备接入方案; 429103第五章:数据传输与管理架构设计,设计智能家居物联网数据传输与管理架构; 413996第六章:用户体验优化策略,提出智能家居设备界面设计与交互优化策略; 430250第七章:实验与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415674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41182第2章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概述 443932.1智能家居发展历程与现状 4230612.2物联网技术基础 5121832.3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527250第3章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6253933.1智能家居系统总体架构 6109323.2设备接入层 6301673.3网络传输层 6190963.4应用服务层 76217第4章物联网设备接入技术 7163924.1设备接入方式概述 7307944.2有线接入技术 7233454.3无线接入技术 82294.4蓝牙与WiFi技术对比分析 84162第5章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 8239805.1设备驱动概述 8194855.2常见设备驱动适配方法 9248795.2.1通用设备驱动框架 949875.2.2设备树(DeviceTree) 9122905.2.3驱动插件机制 9267125.3协议适配技术 9238125.3.1传输层协议适配 940055.3.2应用层协议适配 9186295.3.3统一设备描述语言(UDL) 9249705.4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案例分析 10259195.4.1设备驱动适配 10247705.4.2协议适配 1018498第6章智能家居设备管理平台 10311936.1设备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026196.1.1设备信息管理 1044366.1.2设备远程控制 1072336.1.3用户权限管理 1026.1.4数据统计与分析 10224196.2设备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10222926.2.1总体架构 11230136.2.2技术选型 11209046.2.3数据存储 1174686.3设备接入与注册 11184066.3.1设备接入协议 11283716.3.2设备注册 11225086.4设备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11188066.4.1设备状态监控 11233096.4.2故障诊断 1128054第7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1128617.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145747.1.1数据源概述 1127157.1.2数据采集方法 12310437.1.3数据预处理 128817.2数据存储与管理 1279127.2.1数据存储方案 12105407.2.2数据模型设计 1252087.2.3数据索引与优化 1253977.3数据分析算法与应用 12275317.3.1数据挖掘算法 12163407.3.2机器学习算法 12222507.3.3智能优化算法 12176667.4数据可视化展示 12212777.4.1可视化技术选型 1321347.4.2可视化界面设计 13204807.4.3动态数据展示 1328977第8章安全与隐私保护 13231698.1智能家居安全风险分析 13224238.1.1设备硬件安全 1356908.1.2软件安全 13219698.1.3网络安全 1333258.1.4数据安全 1331548.1.5服务安全 13193828.2设备接入安全策略 1345028.2.1设备身份认证 13161938.2.2设备授权管理 14220288.2.3安全协议 1464518.2.4安全固件更新 14174918.3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 149338.3.1数据加密 14266998.3.2数据完整性校验 14257198.3.3数据隔离 14316918.3.4数据备份与恢复 14132358.4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4281638.4.1最小化数据收集 14179038.4.2数据匿名化处理 14252858.4.3用户隐私设置 14130298.4.4隐私政策透明 14208178.4.5定期审计与评估 14406第9章智能家居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14262069.1家庭自动化控制 15201439.2智能家居能源管理 15111159.3健康护理与远程医疗 1518159.4智能家居安全防范 1617827第10章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实施与展望 162451210.1实施策略与步骤 162888810.2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161567010.3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171622310.4展望未来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技术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将家庭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设备间的智能交互与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智能家居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在设备接入与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兼容性差、数据安全性低、用户体验不佳等。因此,研究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现有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安全、易用的解决方案。研究目的如下:(1)提高设备接入的兼容性,降低设备间互联互通的难度;(2)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障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3)优化用户体验,提高智能家居设备的易用性。本研究意义如下:(1)有助于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3)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1.3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现有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相关技术需求;(2)研究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协议,提出一种兼容性强、安全性高的设备接入方案;(3)设计智能家居物联网数据传输与管理架构,保障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4)基于用户体验需求,提出智能家居设备界面设计与交互优化策略;(5)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研究组织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相关研究;第三章:现有问题分析,分析现有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设备接入方案设计,提出一种兼容性强、安全性高的设备接入方案;第五章:数据传输与管理架构设计,设计智能家居物联网数据传输与管理架构;第六章:用户体验优化策略,提出智能家居设备界面设计与交互优化策略;第七章:实验与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第2章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概述2.1智能家居发展历程与现状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品智能化阶段、系统化集成阶段和互联网化阶段。单品智能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各大家电厂商推出的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系统化集成阶段则是将不同智能单品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而互联网化阶段则是将智能家居系统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与互联互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呈现出以下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各大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逐步完善,包括硬件制造、平台搭建、软件开发等环节;用户接受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2物联网技术基础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实体物体连接到网络上,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感知外部环境信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监测。(2)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如WiFi、蓝牙、ZigBee等,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数据传输通道。(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4)应用层: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开发相应的应用,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落地。2.3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将物联网技术与家居生活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内各种智能设备的连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对家居设备进行远程控制。(2)智能感知与识别: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家庭环境,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3)数据分析与优化:通过对家庭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用户提供节能、环保、健康的家居解决方案。(4)安全防护: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安全防护,如智能门锁、视频监控等,提高家庭安全系数。(5)人工智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家居服务,如语音、智能推荐等。通过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用户将享受到更为智能、便捷、舒适的家居生活体验。第3章智能家居系统架构3.1智能家居系统总体架构智能家居系统总体架构是一个多层次、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旨在实现各类智能设备的高效接入、可靠传输及便捷管理。该架构主要包括设备接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三个层面。3.2设备接入层设备接入层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底层基础,主要负责将各类智能设备接入到系统中。其主要功能如下:(1)设备识别: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保证设备在系统中的唯一性。(2)设备驱动: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提供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3)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注册、认证、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管理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设备控制:接收来自网络传输层的指令,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3.3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负责在智能家居系统内部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其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加密: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数据压缩:对传输数据进行压缩,降低网络负载,提高传输效率。(3)数据传输:采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IP、MQTT等,实现设备与应用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交互。(4)网络管理: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网络拓扑、流量控制、故障恢复等。3.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为用户提供智能家居系统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实现设备控制、状态查询等功能。(2)业务逻辑处理:根据用户需求,对设备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3)数据存储: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优化提供支持。(4)智能算法: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家居服务。(5)系统管理: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监控、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4章物联网设备接入技术4.1设备接入方式概述物联网设备接入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关系到设备间通信的稳定性、实时性及安全性。设备接入方式主要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PLC(电力线通信)等;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本章节将对各类设备接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4.2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1)以太网:作为一种成熟的有线接入技术,以太网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传输速率可达百兆甚至千兆,能满足大部分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需求。(2)PLC(电力线通信):PLC利用家庭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PLC技术具有无需布线、接入方便等优点,但受电力线环境及干扰的影响,其通信速率及稳定性相对较低。4.3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主要因为其安装方便、扩展性强、适应性强等优点。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1)WiFi:WiFi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良好的兼容性,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无线接入技术。(2)蓝牙:蓝牙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等特点,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设备间短距离通信。(3)ZigBee: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短距离、自组网等特点,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对功耗和成本有较高要求的场景。(4)LoRa:LoRa技术具有远距离、低功耗、低速率等特点,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远距离通信场景。4.4蓝牙与WiFi技术对比分析蓝牙和WiFi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无线接入技术,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下是两者的对比分析:(1)传输速率:WiFi的传输速率通常高于蓝牙,能满足更多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需求。(2)传输距离:WiFi的传输距离较蓝牙更远,适用于家庭内大面积覆盖。(3)功耗:蓝牙技术具有较低的功耗,适用于对续航时间要求较高的智能家居设备。(4)兼容性:WiFi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与大部分智能家居设备无缝对接;蓝牙在部分设备上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5)成本:蓝牙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成本敏感的智能家居设备。蓝牙和WiFi技术各有优劣,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技术。第5章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5.1设备驱动概述设备驱动作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实现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设备驱动的功能主要包括:初始化硬件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处理设备中断以及控制设备工作状态等。在本章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驱动的设计与实现。5.2常见设备驱动适配方法为了实现不同类型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的接入与管理,需要针对各种设备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备驱动适配方法:5.2.1通用设备驱动框架通用设备驱动框架通过抽象出不同设备的共性功能,实现一套通用的驱动架构,从而降低设备驱动的开发与维护成本。常见的通用设备驱动框架有USB通用驱动、PCI通用驱动等。5.2.2设备树(DeviceTree)设备树是一种描述硬件设备信息的数据结构,通过设备树,操作系统可以在启动时获取硬件设备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设备树简化了设备驱动适配过程,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5.2.3驱动插件机制驱动插件机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不修改操作系统内核的情况下,为系统添加新的设备支持。这种方式降低了设备驱动的开发难度,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5.3协议适配技术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这就需要协议适配技术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协议适配技术:5.3.1传输层协议适配传输层协议适配主要负责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如TCP、UDP、MQTT等。通过传输层协议适配,设备可以方便地接入不同的网络环境。5.3.2应用层协议适配应用层协议适配主要针对设备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进行转换,如HTTP、CoAP、XMPP等。应用层协议适配有助于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5.3.3统一设备描述语言(UDL)统一设备描述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设备功能、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标准化语言。通过UDL,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并适配其他设备的通信协议,简化了设备间的集成过程。5.4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案例分析以某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为例,分析其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的具体实现。5.4.1设备驱动适配该平台采用通用设备驱动框架,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提供统一的驱动接口。针对特定设备,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并通过设备树进行配置。5.4.2协议适配该平台使用传输层协议适配技术,将设备数据转换为平台支持的协议格式。同时通过应用层协议适配,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通过以上设备驱动与协议适配技术的应用,该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成功实现了多种设备的接入与管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第6章智能家居设备管理平台6.1设备管理平台功能需求6.1.1设备信息管理支持对设备基本信息、运行参数、硬件版本、软件版本等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提供设备分类管理功能,便于用户根据设备类型进行管理。6.1.2设备远程控制支持远程对设备进行开关、调节、配置等操作。提供实时设备控制反馈,保证操作准确无误。6.1.3用户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平台应具备用户权限分级功能,实现对不同用户权限的分配和管理。支持用户角色自定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权限管理需求。6.1.4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设备优化和故障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提供可视化数据报表,便于用户直观了解设备运行状况。6.2设备管理平台架构设计6.2.1总体架构设备管理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层间耦合,便于维护和扩展。6.2.2技术选型选用成熟稳定的后端技术框架,如SpringBoot、Django等。前端采用Vue、React等主流前端框架,实现用户界面友好、响应迅速。6.2.3数据存储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存储设备信息、用户数据等结构化数据。采用NoSQL数据库(如MongoDB、Redis)存储设备运行数据、日志等非结构化数据。6.3设备接入与注册6.3.1设备接入协议支持MQTT、CoAP等轻量级物联网协议,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通信。提供统一的设备接入接口,便于设备快速接入。6.3.2设备注册设备首次接入时,需通过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注册。注册过程中,设备需提供唯一识别码、设备类型等信息,便于平台进行设备管理。6.4设备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6.4.1设备状态监控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如温度、湿度、功率等。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6.4.2故障诊断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和诊断。提供故障处理建议,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第7章数据处理与分析7.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7.1.1数据源概述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设备状态数据、用户操作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数据源多样,格式各异,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手段进行整合。7.1.2数据采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源,采用相应的数据采集方法,如实时数据流采集、周期性数据采集等。同时考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7.1.3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对缺失值、异常值等进行处理,保证数据完整性。7.2数据存储与管理7.2.1数据存储方案针对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数据的特性,选择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存储,满足大数据量、高并发访问的需求。7.2.2数据模型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模型,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便于查询和分析。7.2.3数据索引与优化建立高效的数据索引机制,提高数据查询速度。同时对数据存储进行优化,降低存储成本。7.3数据分析算法与应用7.3.1数据挖掘算法采用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算法,挖掘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数据中的潜在价值。7.3.2机器学习算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户行为、设备状态等进行预测,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智能决策支持。7.3.3智能优化算法结合智能家居应用场景,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优化设备运行状态。7.4数据可视化展示7.4.1可视化技术选型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技术,如柱状图、折线图、热力图等。7.4.2可视化界面设计设计直观、易用的可视化界面,满足用户对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数据展示的需求。7.4.3动态数据展示实现实时数据的动态展示,让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变化。第8章安全与隐私保护8.1智能家居安全风险分析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节对智能家居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1.1设备硬件安全智能家居设备硬件可能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被攻击者利用进行非法入侵。8.1.2软件安全智能家居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为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8.1.3网络安全智能家居设备接入互联网,可能遭受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中间人攻击等。8.1.4数据安全智能家居设备收集和传输的数据可能被窃取、篡改,导致用户隐私泄露。8.1.5服务安全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可能遭受攻击,影响设备正常运行。8.2设备接入安全策略为保证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接入,本节提出以下安全策略:8.2.1设备身份认证采用双向身份认证机制,保证设备与平台之间的安全通信。8.2.2设备授权管理对设备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设备接入智能家居网络。8.2.3安全协议采用加密算法和安全的通信协议,保障设备间通信的安全性。8.2.4安全固件更新定期对设备进行固件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8.3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为保障智能家居设备数据的安全,本节提出以下措施:8.3.1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8.3.2数据完整性校验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8.3.3数据隔离对用户数据进行隔离存储,防止数据泄露。8.3.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8.4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保护用户隐私,本节提出以下措施:8.4.1最小化数据收集只收集实现功能所必需的用户数据,避免过度收集。8.4.2数据匿名化处理对用户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降低隐私泄露风险。8.4.3用户隐私设置提供隐私设置功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数据共享范围。8.4.4隐私政策透明向用户明确告知隐私政策,保证用户知情权。8.4.5定期审计与评估定期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隐私保护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保证措施的有效性。第9章智能家居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9.1家庭自动化控制家庭自动化控制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应用之一,主要包括照明、温度、家电等设备的远程控制与自动化管理。本节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家居平台,用户可利用手机APP远程控制家庭照明设备,实现开关、亮度调节等功能。系统还可根据室内光线、用户生活习惯等因素,自动调节照明,实现节能与舒适。案例二:智能空调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可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温度、风速等参数,实现舒适节能的目标。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空调,提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生活品质。9.2智能家居能源管理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家庭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帮助用户实现节能减排。以下为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一:智能插座通过智能插座,用户可实时监测家庭用电设备的能耗情况,并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节能降耗。案例二:光伏发电系统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系统可接入光伏发电系统,实时监测发电量、用电量等数据,为家庭提供清洁能源。同时系统可根据实时电价、用户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用电策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9.3健康护理与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系统在健康护理与远程医疗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以下为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一:智能床垫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