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商业贸易的繁荣C.纸币的广泛使用D.海外殖民地的建立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儒家思想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联俄B.联共C.扶助农工D.改革政治制度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海禁政策B.开放海禁C.朝贡贸易D.闭关锁国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长征与抗日战争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补充或改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文化、科技等内容,逐渐改变中国学术落后、文化封闭的必然趋势,达到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仅仅停留在“中体西用”的阶段,没法改变中国对外来文化和先进科技信息闭塞的状态。——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补充或改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图强”的主张,呼吁改革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挽救国家危亡。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和技术,进行“制度现代转型”。——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目的。(9分)1.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外有列强的侵略,使得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2.科技差距:中国传统科技难以抵御新兴工业文明的冲击。3.军事落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暴露了军事上的薄弱。目的:1.限制西方影响: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限制西方势力的渗透。2.强化国防:增强海军、陆军的军事实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地位。3.经济发展:发展民族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4.维护统治:通过学习西方科技和思想来保持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从而强化统治基础。解析:该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洋务运动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通过分析背景和目的,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相较于洋务派的不同之处。(4分)1.纲领体系:维新派强调全面改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而洋务派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与军事。2.改革态度:维新派倡导彻底的变革,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洋务派则更多地在传统制度框架内进行有限改革。3.理论依据:维新派借鉴了进化论、西方政治学说等先进理论,洋务派则主要基于实用主义。4.类型: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洋务派则属于地主阶级自强派。解析:该题旨在考察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不同之处,理解维新派思想体系和战略的实质性变革。题目到这里就结束了。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就国际形势,苏共二十大的主要结论是,-producedfromGuangmingDaily(People’sDaily),1956材料二: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加上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摘编自《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共二十大主要结论的内容。(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三题【材料一】“大跃进”时期,某钢铁厂在上级要求的产量指标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加大马力、延长工作时间、动员妇女和青少年参加生产等。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某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结果,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问题:1.分析“大跃进”时期钢铁厂提高产量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某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及其成效。第四题题目背景:提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三上册的内容,特别是第三单元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的相关部分。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材料二:17世纪以来,通过这三大发现(美洲大陆发现,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证实,人的解剖学的研究),人类的视野扩展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服尔泰后人写的传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思想内涵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5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大发现”联系启蒙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简述伏尔泰提出“人的解剖学研究”这一论点的重要意义。(5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伏尔泰的思想以及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土地兼并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的贫困,但并没有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停滞。相反,农业生产的停滞更多是由于天灾、战乱、政策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因此,C项表述不正确。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确实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也没有完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答案:D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不是“老子”,所以A选项错误。五经指的是《诗》(《诗经》)、《书》(《尚书》)、《礼》(《周礼》)、《易》(《周易》)和《春秋》(历代传《春秋经》)。B选项中《乐》的部分在汉代之后失传,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因为《乐经》在历史传承中确实失传了。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答案:D解析:市舶司确实主要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对外贸易的事务都集中在那里。市舶司的影响及实施范围遍及全国,并不仅仅局限于沿海港口。因此,D选项中的描述不够准确,故为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答案:D解析: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确实规定了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其他选项的描述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故选D。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统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真正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故选C。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商业贸易的繁荣C.纸币的广泛使用D.海外殖民地的建立答案:D解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粮食产量增加,能够支持更大的人口基数;商业活动频繁,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海外殖民地的建立并非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这更多是明清时期的现象。因此,正确答案为D。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明清两代,尽管存在一定的对外交往限制,但中外文化交流依然取得了不少成就。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不仅传播了基督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等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到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明朝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南亚、非洲等地的联系。然而,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则是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不利于文化上的互动。因此,选项D不属于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答案:A解析: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战略大转移的重要行动,发生在1935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并非战略大转移。淞沪会战和远征军入缅作战虽然都是重要的军事行动,但也不属于战略大转移。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A项正确,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项错误,工商业改造并非全部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还包括了国有化和个体户的合作化等多种形式。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秦朝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而儒家思想虽然在汉代成为正统,但并非秦朝的措施。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联俄B.联共C.扶助农工D.改革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其中联共即联合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联合共产党,共同推动革命进程,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联俄和扶助农工虽然也是重要内容,但并非核心。改革政治制度虽然是革命的目标之一,但并不直接构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核心。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海禁政策B.开放海禁C.朝贡贸易D.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明朝初年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民间与外国的海上往来,以防倭寇侵扰。然而到了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需求增加,政府逐渐放宽了海禁,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对外贸易,这标志着政府对海外贸易态度的转变。因此,正确答案是B.开放海禁。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长征与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变革频繁的时期,其中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次尝试,旨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力;而辛亥革命则直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新的共和时代。这两个事件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答案:D解析:唐朝的府兵制是一种地方军事制度,通过设立府兵,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从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其他选项A、B、C都是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正确描述。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答案:C解析: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但这主要是限制商业过度发展,而不是完全禁止商业。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经济活跃,因此选项C描述错误。其他选项A、B、D都是关于宋代经济的正确描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补充或改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文化、科技等内容,逐渐改变中国学术落后、文化封闭的必然趋势,达到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仅仅停留在“中体西用”的阶段,没法改变中国对外来文化和先进科技信息闭塞的状态。——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补充或改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图强”的主张,呼吁改革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挽救国家危亡。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和技术,进行“制度现代转型”。——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目的。(9分)答案:历史背景:1.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外有列强的侵略,使得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2.科技差距:中国传统科技难以抵御新兴工业文明的冲击。3.军事落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暴露了军事上的薄弱。目的:1.限制西方影响: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限制西方势力的渗透。2.强化国防:增强海军、陆军的军事实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地位。3.经济发展:发展民族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4.维护统治:通过学习西方科技和思想来保持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从而强化统治基础。解析:该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洋务运动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通过分析背景和目的,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相较于洋务派的不同之处。(4分)答案:不同之处:1.纲领体系:维新派强调全面改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而洋务派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与军事。2.改革态度:维新派倡导彻底的变革,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洋务派则更多地在传统制度框架内进行有限改革。3.理论依据:维新派借鉴了进化论、西方政治学说等先进理论,洋务派则主要基于实用主义。4.类型: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洋务派则属于地主阶级自强派。解析:该题旨在考察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不同之处,理解维新派思想体系和战略的实质性变革。题目到这里就结束了。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就国际形势,苏共二十大的主要结论是,-producedfromGuangmingDaily(People’sDaily),1956材料二: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加上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摘编自《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共二十大主要结论的内容。(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答案:(1)苏共二十大主要结论的内容:否认斯大林个人迷信;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建设;主要任务是改善和加强苏联的经济建设。(2)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自然灾害的影响。解析:(1)苏共二十大主要结论的内容:根据材料一,苏共二十大主要结论包括否定斯大林个人迷信、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建设、主要任务是改善和加强苏联的经济建设等。(2)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严重失调,加之自然灾害,使得国民经济陷入困境。第三题【材料一】“大跃进”时期,某钢铁厂在上级要求的产量指标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加大马力、延长工作时间、动员妇女和青少年参加生产等。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某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结果,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问题:1.分析“大跃进”时期钢铁厂提高产量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某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及其成效。答案:1.特点:突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如加大马力、延长工作时间、动员妇女和青少年等。忽视客观条件,不顾实际,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只注重数量。影响:产量虽有所提高,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破坏。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2.措施: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成效: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效益随之增加。促进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大跃进”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认识。第一问要求分析“大跃进”时期钢铁厂提高产量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特点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第二问则要求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某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及其成效,学生需要通过对比,找出两种时期企业发展的异同点,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在回答本题时,学生应注重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第四题题目背景:提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三上册的内容,特别是第三单元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的相关部分。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材料二:17世纪以来,通过这三大发现(美洲大陆发现,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证实,人的解剖学的研究),人类的视野扩展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服尔泰后人写的传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思想内涵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5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大发现”联系启蒙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简述伏尔泰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