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0/3B/wKhkGWcrfj6ACmVxAALE472QAbI103.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0/3B/wKhkGWcrfj6ACmVxAALE472QAbI1032.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0/3B/wKhkGWcrfj6ACmVxAALE472QAbI1033.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0/3B/wKhkGWcrfj6ACmVxAALE472QAbI1034.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0/3B/wKhkGWcrfj6ACmVxAALE472QAbI1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2.天启、崇祯之际,内阁票拟由首辅秉笔制转变为由众阁臣分别秉笔的“分票制”,是与首辅独掌票拟有别的一种内阁权力运作方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阁臣权力分配改变 B.内阁权势走向衰落C.中央决策效率降低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3.明朝“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秉公孤衔地位骤显。(内阁)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A.专制皇权的加强 B.权力制衡机制的形成C.阁臣权力的强化 D.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4.明洪武九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但仍保留省区,每个省区改设三司管辖,即: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相互牵制。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B.解决地方的财政困难C.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D.完善中央机构的设置5.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与皇帝的意志相一致时,它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说明内阁()A.可以直接领导六部 B.权力来源于皇帝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职权范围不明确6.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 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7.明宪宗时期曾派人查阅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寻而不得。原来是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率先寻得,藏了起来。问及缘由,刘大夏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于国家何益?旧案虽在,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究其有无耶?”刘大夏“拔其根”的原因是郑和下西洋()A.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 B.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C.打开了殖民者进入中国的通道 D.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8.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A.内阁逐渐统领六部 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 D.制度本质没有改变9.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10.明洪武二年,改河南分省为行省,区划范围也有调整(下图)。这一设计()A.凸显拱卫京师职能 B.便于提高治理效率C.体现国家政治意志 D.促进南北经济联系11.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秩序 D.导致了朝贡贸易体制崩溃12.明朝中后期,内阁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但是内阁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如内阁首辅严嵩、张居正,均需讨好宦官方能长期秉政。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君主专制日益衰落 B.首辅成为合法宰相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D.内阁仍需服从君权二、论述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允许葡人入居中国澳门的主要考虑是,鉴于葡人的武器优势,分离倭寇、中国海盗和葡人,防止他们合流骚扰东南沿海,加上1550年前后明朝国库几乎空虚的因素,转剿为抚已势在必行。为此,明廷在厉禁行动未见彻底成效之后,采取了一个看起来是属于经济政策的措施并通过广东实施之,即允许葡人“照章纳税”,允许他们居留中国澳门。广东当局首先于1552年通过葡囚洛佩斯转达了允许葡人纳税的愿望,次年便出现了中葡的议和。从此,中葡关系基本上实现了正常化。葡人在国门徘徊了几十年无非就是为了通商,只要满足了这点,余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样,既可增加广东的官私收入,又能获得边境的安宁。此一经济举措带来了巨大的军事、政治效益,可谓一箭多雕。——摘编自金国平、吴志良《澳门早期历史研究的一些感想——〈东西望洋〉前言》材料反映了学者对明代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三、材料题14.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1)依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型市镇“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利因素。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内阁首辅迫于皇帝的压力不得不遵旨重新拟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故D项正确。当时内阁拥有票拟权,在一定程度上参决政事,故A项错误。明成祖时内阁大学士就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决策,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大学士仅有票拟权而无批红权,故C项错误。2.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票拟由“首辅秉笔制”转变为“由众阁臣分别秉笔的‘分票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内阁首辅权力受到牵制和削弱,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内阁运行方式的变化,而且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权力始终来源皇帝,排除A项;内阁权力运行方式变化并不代表内阁权势走向衰落,排除B项;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内阁分票制一定程度上只会降低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阁臣地位有所提高,权力扩大,但这都是皇帝授予的权力和地位,并非法定的权力和地位,本质上还是皇权强化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明朝中枢权力的制衡问题,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皇权的强化,非阁臣的权力强化,排除C项;材料不但提及了行政权,还有决策权的问题不能表明行政机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初年,废行省,设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的三司管辖地方,旨在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C项正确;三司分权削弱而非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A项;分化地方事权并非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办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管理和中央集权,并非中央机构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选B。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排除A。C、D项与材料无关。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及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体现了文官集团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皇帝服从制度建设需要,排除A项;明代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决策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的入阁方式,无法得出其辅政趋向合法的结论,并且内阁辅政并未合法化,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根据“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于国家何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大夏反对效仿郑和下西洋的理由在于,这样的活动会浪费钱粮,造成军民伤亡过多,会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A正确;郑和下西洋和传播资本主义经济无关,排除B;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打开了殖民者进入中国的通道,而非郑和下西洋,排除C;材料中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是巨大的财政负担,并没有体现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排除D。故选:A。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可知,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但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而宦官是皇帝的影子,尤其是司礼监太监代表的是皇权,据此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内阁与初创时的内阁,本质上都是皇帝的顾问机构,D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权力机关,不能统领六部,排除A项;内阁成员来源广泛,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排除B项;宦官只是皇权的代表,操纵国家权柄的仍然是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D......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初期通过调整行政区划范围,表明政权变更,加强明朝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体现国家政治意志,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调整区划范围,并未提到河南行省承担的经济、军事职能,无法体现凸显拱卫京师的职能,排除A项;行政区划调整并不能提高治理效率,排除B项;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南北经济联系,材料属于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无法促进南北经济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明成祖时期奉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大规模的对外活动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而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明仁宗时期并未放弃与外国的交往,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并不意味着其放弃华夷秩序观念,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依然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D解析: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的信任因而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但是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D项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置及权力的变化、宦官权力的变化,均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内阁一直是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B项;明朝内阁的设置及权力的变化、宦官权力的变化,均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见解:赞成“明朝允许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的观点。理由: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商路,发展东西方贸易,追逐商业利益。面对葡萄牙人对中国澳门及东南沿海的威胁,明朝政府首先采取武力手段维护传统“海禁”政策,但收效甚微。面对中葡武器装备的差异,加上倭寇威胁和财政危机,明朝政府转而采取更为务实的对外政策,在“照章纳税”的前提下允许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这样不仅暂时缓解了中葡矛盾,保留了对澳主权和稳定了东南局势,还可缓解明朝政府的财政压力,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综上,明朝在保留对澳主权的前提下允许葡萄牙人入居澳门,这一举动受到当时国内外客观因素的影响,并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所以,明朝允许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对葡政策。首先,解题思路材料信息,明确观点,如由材料“明朝允许葡人入居中国澳门……转剿为抚已势在必行”得出见解:赞成“明朝允许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的观点。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进行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房疾病课件
- 内科学第四章 胃炎课件
-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多彩的消费》课件
- 《牛肉基本知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方圆实色五色电子打火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充电式紫外线消毒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频扬声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潮型地板基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PHOTOSHOP教案 学习资料
-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 自动扶梯安装过程记录
- 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帕金森病的言语康复治疗
- 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调研分析报告
- 上海星巴克员工手册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
- 猫狗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