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程 课件 第11、12章 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文学之美_第1页
大学美育教程 课件 第11、12章 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文学之美_第2页
大学美育教程 课件 第11、12章 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文学之美_第3页
大学美育教程 课件 第11、12章 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文学之美_第4页
大学美育教程 课件 第11、12章 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文学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纷繁世界——影视之美11.1影视艺术11.2影视艺术与审美11.3影视艺术多元类型鉴赏项目九影视与美知识目标长津湖之水门桥l.了解影视艺术的概念及我国影视文化。2.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并熟悉各个类型的影视作品。1.通过对影视艺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2.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艺术审美力。情境导入能力目标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素质目标1.通过对影视艺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2.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影视艺术审美能力。11.1.1

科技孕育的艺术11.1.2

表演、摄影与剪辑11.1.3影视与生活11.1影视艺术11.1.1科技孕育的艺术影视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科技孕育了影视艺术,并且在未来,科技进步还将进一步推动影视艺术的革新。《火车进站》这部影片,仅仅展示了一辆火车开进巴黎萧达车站时的情景,片长不过50秒,和今天的影视作品远不能同日而语。早期的电影没有声音,画面也是黑白的,代表作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件的改善,电影开始向有声过渡。华纳兄弟公司采用vitaphone录音系统,于1927年出品的《爵士歌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基本解决了声音的问题。彩色胶片的发明,使电影艺术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5年,马摩利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影视作品的图像质量也今非昔比,分辨率2K、4K的影视作品逐渐普及,视频帧数也达到了120帧、144帧甚至更高,这无疑使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性都大大提高。除了影视作品的拍摄,科技还在影视作品的存储、传播、观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1.1.2表演、摄影与剪辑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表演、摄影和剪辑便是影视艺术达成综合性艺术效果的法宝。1.表演绝大多数的影视作品以人或拟人的事物为主要角色,演员的表演成为影响影视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演员需要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通过动作、台词、神态、语气等的表现,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且展现人物的特征。2.摄影摄影是影视作品制作的基础技术,观众所看到的所有画面都来自于摄影。按照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摄影分出了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诸多景别。除了景别,摄影师们还会通过各种技术提高摄影效果,如通过推镜头、拉镜头、移镜头等方式使画面“移动”。3.剪辑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取,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一过程便是剪辑。前辑使影视作品结构更加合理、节奏更加鲜明,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作品所要展示的情节一一表现,也能够通过画面的变化切换来获得更优的视觉效果。11.1.3影视与生活影视作品目前已成为普及度极高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因为兼县艺术品和消费品两个属性所以其与社会生活相关度极高。影视作品既承载观众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期待,又承载人们超越现实生活的浪漫想象。于前者,影视制作者们创作了《三十而已》《人在囧途》等作品;于后者,则是以近年来播出的《独行月球》(图)《封神》(图)为代表的诸多的武侠片、历史片、科幻片、奇幻片等。电影《独行月球》海报

电影《封神》海报

电影《我本是高山》海报人们从文艺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影视作品也成为塑造社会价值观、引导民众积极向上的重要方式。同样地,影视作品还能作用于现实社会,推动社会的变革发展。11.2.1

一种综合性艺术11.2.2

真实丰富的视听体验11.2.3

打动人心的丰富内涵11.2影视艺术与审美作为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最为年轻且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影视艺术呈现出与众多“传统”艺术一脉相承而又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我们都有丰富的观影经验,但往往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影视作品或许会展现出别样的魅力。11.2.1

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影视艺术诞生时,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已经高度成熟,影视艺术则作为艺术中的“后辈”,天生就能够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从而能够兼具多种艺术特点,呈现出综合性的艺术美。电影是影视作品中最先出现,也是最被系统研究的艺术形式。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文章《第七艺术宜言》,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6种艺术的“第七艺术”。影视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戏剧艺术为“老师”,无论是表演还是导演、编剧,影视艺术都与戏剧艺术一脉相承。影视与文学同样关系匪浅,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上都大量使用文学的方法,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文学意境的影视体现。音乐更是影视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烘托气氛、调动情绪都离不开音乐,甚至影视作品的传播也都离不开音乐。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但是影视创作者同样在造型、色彩、构图、空间处理等方面学习绘画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11.2.2真实丰富的视听体验自从有声电影发明后,影视作品就能够兼具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有关研究表明,对成年人而言,至少有80%的外界信息经视觉和听觉获得,因此能同时给予受众动态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影视艺术,成为受众审美体验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直接继承于戏剧艺术,和戏剧艺术同属视听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但是在视听体验上,影视艺术要远比戏剧艺术真实和丰富。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

电影《流浪地球2》海报11.2.3打动人心的丰富内涵影视作品能够带给观众出众的视听体验,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借画面和声音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影视创作者,尤其是导演们,基于各自不同的初衷和选定的主题,创作出了异彩纷呈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每部影视作品之中,都融合了创作者的个性、个人喜好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貌等,因此才能够打动观众,获得观众的认可。

电影《满江红》海报

电影《八角笼中》海报电影《天堂电影院》海报11.3.1

叙事影片——故事片11.3.2大众视听——电视剧11.3.3画与动——动画片11.3.4与真实对话——纪录片11.3影视艺术多元类型鉴赏11.3.1

叙事影片——故事片故事片是运用影像和声音进行叙事的电影作品,凡以塑造人物为主,具有故事情节(反映生活)并由演员扮演人物的电影都是故事片,我们所观看的绝大部分电影作品都属于故事片,其类型有剧情片、喜剧片、奇幻片、战争片等。这些电影或以剧情打动人,或以笑激发观众的爱憎,或以浪漫的想象引人入胜..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观众能够忘我地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享受电影之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海报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海报11.3.2大众视听——电视剧1931年,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这是拍摄作品首次被搬上电视荧幕,至此,电视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播放渠道。随着电视成为普及的家用电器,影视艺术也随即深入千家万户。几乎每隔几年,我国都会出现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排球女将》《上海滩》,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步入新世纪的《金粉世家〉《亮剑》等,都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11.3.3画与动——动画片动画是影视作品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并不由真人出演,也无须拍摄,而是绘制好画面,再通过影视渠道放映。相较于电影和电视剧而言,动画更为接近绘画艺术。当代人的童年,都是在观看一部部动画片中度过的,虽然动画片因其鲜艳动感的画面、活泼鲜明的角色获得了众多儿童的喜爱,但动画片并非仅面向儿童,而是老少皆宜,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动画片《熊出没》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也是我国动画史上的代表性之作。电视剧《武林外传》剧照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动画片《熊出没》海报

动画片《狮子王》海报11.3.4与真实对话——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实存在的事物作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和其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虚构”的部分很少,没有演员,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因此,纪录片的一切艺术效果都依赖于拍摄和剪辑。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自然是纪录片的大好题材,依靠客观忠实的镜头语言,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网友热议,由于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晚上9点,引得观众们纷纷吃起了夜宵(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画面

纪录片《蓝色星球》画面思考与练习练习一:思考与讨论1.“蒙太奇”是重要的影视剪辑理论之一,虽然在其含义问题上百家争鸣,但蒙太奇论者的共识是“镜头的组合是电影艺术感染力之源,两个镜头的并列形成新特质,产生新含义”。即将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以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目前,蒙太奇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影视作品制作中。请思考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在影视作品中有哪些“蒙太奇式”镜头?它们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2.“中国第二代导演”代表人物张骏祥曾经说过:“电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请思考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张骏祥的这句话有哪些内涵?电影为什么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思考与练习练习二:认识与赏析1.《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的文艺片,上映于1993年。该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请观看电影《霸王别姬》,对其进行赏析,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影视之美。2.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明嘉清四十五年(1566年)的政局,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光明网评价道:“《大明王朝1566》用当代先进的科学历史观,并运用了当代艺术审美手段,对历史做了深刻厚重而生动的解读。该剧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表现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了命运的逻辑。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观看电影《大明王朝1566》,对其进行赏析,你所感受到的影视之美。审美实践——观影与影评写作要欣赏影视艺术的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观看影视作品,并在理解后对其加以评实上,观看完彤视作品后,在相关网站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已经成为当代年轻。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部影视作品,并为其撰写一篇影评。审美实践——短视频拍摄短视频一般是指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拍摄简单,对于器材等要求较低,是大学生群体尝试影视作品制作的理想载体。请同学们组成小组,利用手机拍摄一段短视频。一、活动名称短视频拍摄。感谢您的欣赏第十二章温润灵魂——文学之美12.1文学艺术的审美12.2结构与韵律——诗歌12.3

记叙与抒情——散文12.4

人物与情节——小说第十二章温润灵魂——文学之美知识目标苏轼的元丰五年北宋的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平常的一年,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确是非凡的一年。1.建立文学审美情趣。2.培养对各种风格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了解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2.熟悉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情境导入能力目标情境导入1.认识文学艺术之美2.培养文学审美意识和审美意趣,提高文学艺术修养12.1.1语言、文字与文学12.1.2文学的审美特征12.1.3文学的艺术形象12.1.4文学的精神追求12.1文学艺术的审美12.1.1语言、文字与文学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被发明之后,人们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语言仅限于口头,传播范围有限且无法留存,因此,人们将语言符号化,造就了文字。文字的出现和普及,使人类文明跨越了一大步。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书写材料有限,刻画文字很费力,于是开始了对口语的改造,形成了简洁、高效的书面语,“写与看”取代了“听与说”,成为使用文字的主要途径。书面语就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们对文字的组织。文学用语言作为表现手段,使它具有更广泛、更多元再现现实和表现生活的可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下:1.形象美这是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活画面,一般是指人物和人物生活的环境。2.典型美典型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既有鲜明个性特征,又高度概括了某一类人共性的人物形象。3.语言美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作家用以传达审美意识的唯一材料,是文学的第一要素。4.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捕捉意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受到艺术感染。12.1.2文学的审美特征12.1.3文学的艺术形象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往往会对其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被其带动起强烈的情绪,或对其喜爱万分,或对其咬牙切齿,又或是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人物遭难时恨不能以身代之。这些人物、事物就是文学的艺术形象,能够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凭空“捏造”一个形象,为其赋予各种世界上存在或不存在的外貌(外形)、能力、情感、性格。文学家们也能对真实存在的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塑造出精妙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以自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自觉或不自党地将自己的精神追求熔铸其中,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虽然时过境迁,但今天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然能够受到某种精神上的感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深感雅典城邦的衰落和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写下了《理想国》,以故事和对话的形式论述了“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展示了柏拉图对于国家管理的观点和期望,以及对正义与善的追求。战国时,楚国的诗人屈原吟诵《离骚〉,倾诉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感望,以及自己坚持理想、虽逢灾尼也绝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为避兵灾,流亡入蜀,将沿途所目睹的惨状写成了“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乾隆时,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史》,在书中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反映了人性被“功名富贵”腐蚀的原因和过程,批判和嘲讽了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1933年,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2.1.4文学的精神追求12.2结构与韵律——诗歌12.2.1《诗经》之美12.2.2《楚辞》之美12.2.3乐府诗之美12.2.4魏晋南北朝诗歌之美12.2.5唐诗之美12.2.6宋词之美12.2.7元曲之美12.2.8毛泽东诗词之美12.2.9现代诗词之美诗歌乃“文学之母”,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核。《毛诗·大序》中记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官为诗。”人们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川出来,就是最原始的诗耿。诗歌是用于歌明和朗通的文体,今天,我们阅读一些经典诗歌时往往能感觉其朗朗上口,读得畅快,这是因为为了能够顺畅地歌唱或涌读,诗歌在结构和韵律上往往会进行精心的处理。在结构上,诗歌通常单句较短、各句子长度相近、各段落结构统一;在的律上,诗歌通常讲究平状、押的等,这使诗歌形成了精致的“语言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感,同时也使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动人。12.2.1《诗经》之美《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作为西周初年的作品。《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时间跨度约五百年。《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诗经》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为对“赋、比、兴”的运用。《诗经》中的很多美到极致的诗句,不是缥缈的风花雪月,而是真实的草木年华,不仅惊艳了时光,而且温柔了岁月。1.最纯粹的爱情2.最深沉的暗恋3.最美丽的容颜4.最深切的思念5.最刻骨的思绪6.最高的赞誉7.最纯情的告白8.最真诚的回报9.最美满的姻缘10.最惊喜的守候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也叫“骚体诗”。《楚辞》和《诗经》为中国古诗词两大源头,“独领风骚”这个成语中的“风”指代以《国风》为核心的《诗经》,“骚”就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楚辞》的重要文化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诗经》是中国古人几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楚辞》则几乎是屈原凭一己之力而树立起的文化丰碑。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12.2.2《楚辞》之美《楚辞》里有很多千年传诵的优美诗句,这里概录一二加以赏析。1.最悲悯的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2.最律己的修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3.最清醒的认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4.最无悔的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5.最无奈的归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6.最美好的祝愿“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12.2.3乐府诗之美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所集作品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下面以《陌上桑》为例欣赏一下乐府诗之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12.2.4魏晋南北朝诗歌之美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下面以陶渊明的《杂诗》为例欣赏一下魏晋南北朝诗歌之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12.2.5唐诗之美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把节奏、音韵和意境巧妙地组合起来,是中国文化中最美妙的艺术盛筵。1.节奏之美诗歌的节奏,指的是诗歌中音节的停顿和音调的强弱、高低、长短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2.意境之美(1)“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2)“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3)“含蓄朦胧”的意境之美

杜甫《绝句》意境12.2.6宋词之美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的智慧精华。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古语说:“诗言志,词言情。”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继唐诗、宋词之后,元曲可谓为古代文学之盛。元曲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又在作品中直接大胆地控诉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等社会弊端。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允许在定格中加入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元曲有时字数会不一样,在相同的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2.2.7元曲之美12.2.8毛泽东诗词之美作为诗词中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蕴含着他为古典诗词注入的新鲜血液,凝注着中国文化智慧。诗人贺敬之在1996年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曾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灵魂,单单靠对这个民族物质文化生活外观的浏览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深入研读那些对这个民族产生具有历史永恒价值的文化和文学名著。要想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读的经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泽东诗词的。下面以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为例欣赏一下毛泽东诗词之美。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12.2.9现代诗词之美现代诗也叫“白话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重于修辞运用,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在艺术特色方面强调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现代诗按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有叙事诗、抒情诗等。1.结合诗词,积累常见意象2.分析诗句,揣摩诗中意境3.精读诗句,把握诗中情感4.赏析诗篇,读懂写作技法5.品味语言,领悟诗歌精髓12.3记叙与抒情——散文12.3.1

先秦散文之美12.3.2

汉代辞赋之美12.3.3

魏晋南北朝散文之美12.3.4

唐代散文之美12.3.5

宋代散文之美12.3.6

现代散文之美12.3.1先秦散文之美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坛百花争艳,百家争鸣。出现了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代表的儒家散文、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散文,以及墨家、法家、兵家、杂家等等各家代表思想家、文学家的散文名篇。先秦的文学家们多以散文说理,其中尤以老子的散文最具特点,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子《道德经》具有以下美学特色:1.音韵之美2.讲究修辞(1)对偶(2)排比(3)比喻(4)设问和反问(5)联珠3.语言精辟12.3.2汉代辞赋之美作为文体名称,汉赋渊源于荀子的《赋》;作为哲学思想与文学体裁,汉赋直接受到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后世称为“汉赋四大家”,他们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乃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正如清朝大学者焦循的评价:“汉之赋周秦所无,故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四百年作者。”赋兴盛于西汉武、宣两朝,实与当时帝国的宏图及雄张的气象相关。汉赋具有以下美学特点:1.结构之美如果说诗歌重意境美,则辞赋更重结构美,汉赋创作就是一种典范。2.图像之美如果说诗歌更多音乐美,那么辞赋则更多绘画美,这也源于赋的空间描写方式。3.修辞之美因为赋体的“体物”特征,赋家修辞着力于形容美;因为赋体的构篇方式,赋家修辞着力于程式美;因为赋体的宏大书写,赋家修辞又着力于体势美。具体而论,汉赋修辞极重“夸张”。12.3.3魏晋南北朝散文之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约400年,社会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状态。在这复杂的历史情况下,中国文学也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它是文学走上独立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散文,不仅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逐渐走向骈偶化,而且在表达社会政治见解的同时,个人抒情色彩也越来越浓厚。整个时期,骈文有突出发展,在散文中占据统治地位。魏晋时期的散文,当首推曹氏父子三人。曹操的《求贤令》等文,清峻通脱,质朴简约;曹丕的《与吴质书》等书札,清丽绰约,富于情意;曹植的表章多有哀怨,书札(如《与杨德祖书》)情浓词美。下面以曹植《洛神赋》为例对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美学特征进行欣赏:从美学意义上讲,《洛神赋》具有以下特点:1.想象丰富2.华丽清爽3.刻画传神12.3.4唐代散文之美唐初骈文盛行,大对数文人沿袭了六朝以来的文风,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到中唐时,韩愈、柳宗元以复古相号召,致力于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他们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反对骈文。提倡文章必须“志道”“明道”,这就是所谓的“古文运动”。下面以韩愈《师说》为例对唐代散文的美学特征进行欣赏: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12.3.5宋代散文之美古代散文中,议论说明类的称为“说”,如《师说》《爱莲说);上量的奏议称“表”,如《出师表》《陈情表》;惜别赠言的文章称“赠序”“序”,如《送东阳马生序》《滕王阁序》;记录历史事件和个人见闻的则是“杂记”“记”,如《史记》《醉翁亭记》。由此可见古代散文选材范围之广、体裁之多,可谓异彩纷呈、蔚为大观。北宋是散文创作的黄金时期。宋初柳开等人曾提倡古文,但其后在杨亿等人率导下,“时文”风行一时。下面以欧阳修《醉翁亭记》为例对宋代散文的美学特征进行欣赏: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曲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一欧阳修《醉翁事记》(节选)《醉翁亭记》是一篇诗味浓郁的游记,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及周边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贬官后旷达豪放、寄情山水并与民同乐的感情。在美学层面上,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境优美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2.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3.朝暮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4.四季变幻之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只四时也”,描写了四季景物的变化。5.动静对比之美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12.3.6现代散文之美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创作中,最早发端和得到发展的是议论性散文。由于当时正在展开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这种说理的文字就特别发达起来,当时除有很多政治性、社会性的论文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文学色彩的议论文字,象《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李大钊的《青春》、《今》,和陈独秀的《偶象破坏论》、《克林德碑》就是这样的作品。《新青年》杂志从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起,还增设了“随感录”这个栏目,陆续发表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人撰写的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字,猛烈地攻讦了封建主义的痼疾。12.4人物与情节——小说12.4.1古代“文言”小说之美12.4.2古代“白话”小说之美12.4.3现代小说之美小说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术。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12.4.1古代“文言”小说之美中国古典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作为早期“文言”小时的经典作品,《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一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是小说这种文学题材的最早雏形。下面以《世说新语·言语》里一段节选文章为例欣赏一下古典文言小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