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兴平四年,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材料二:建安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注]?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二十二年,下令曰:“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节选自曹操《求贤令》)材料三:武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艾刈群雄,几平海内。(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注】盗嫂受金:指谋士陈平,因魏无知举荐而得刘邦赏识,曾经被人指责“盗其嫂”“受诸将金”。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怒曰A种B不南走C越D北走E胡F不置G汝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活地,在文中作状语,与《鸿门宴》中“臣活之”的“活”字用法不同。B.属,委托、交付,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字意思不同。C.特,正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意思相同。D.以,用,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的“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谌最初担任兖州别驾,后投奔吕布,曹操捉住毕谌后,很认可他的孝心,仍给予重用。B.曹操认为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君主,都和有才能的人共治国家,今天下未平更需要人才。C.《求贤令》列举萧何、陈平等人的事例,认为他们虽然有才无德,但最终都成就了大业。D.曹操用法严厉,对犯法之人严加惩处,不留情面,而对功臣却不吝惜重金,予以奖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译文:(2)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译文:14.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曹操的用人之道。【答案】10.ADF11.C12.C13.(1)现在天下有没有穿着粗布衣服而具有真才的人在渭水岸边垂钓呢?(2)跟敌人对阵,神情安然闲适,好像不想要打仗的样子。14.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赏罚分明,包容宽厚。【解析】【导语】三则材料均涉及曹操的用人之道。从第一、二材料中可以看出,曹操非常重视才干,不拘泥于被推荐者的出身与过去,强调才德并用,给愿意效忠的人机会。第三材料则表明曹操严肃奖惩分明,善于识别并任用人才,素来简朴,从而有效地治理国家。这显示了曹操的求贤若渴、知人善任、严明赏罚的施政风格,为他建立功业提供了重要保障。【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愤怒地说:“只要魏种向南逃不到越地,向北逃不到胡地,我一定不会饶恕你。”“公怒曰”主谓结构,“曰”表示说话的标志,其后要断开,故选A;“种不南走越”主谓宾齐全,“越”表示地点,其后断开,故选D;“南走越”与“北走胡”句式相同,在“胡”后面断开,故选F。故选A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后一“活”,使动用法,使……活。句意:毕谌被生擒。/臣使他活下来。B.正确。后一“属”,通“嘱”,互相劝酒。句意: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举起杯盏相互敬酒。C.错误。后一“特”,仅仅。句意: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不只是朝廷的士大夫。D.正确。句意:难以用假象蒙住他的眼睛。/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认为他们虽然有才无德”错误,萧何是县吏,只能看出其出身低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被”,穿着;“褐”,粗布衣服;“钓于渭滨”,状语后置句。(2)“陈”,列阵,布阵;“意思”,神情;“然”,……的样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曹操对背叛自己的毕谌和魏种都选择了原谅,并继续任用他们,可知曹操对于人才包容宽厚;由材料二“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可知,只要有才能的人就要举荐,不管出身与品德如何,曹操用人唯才是举。由材料三“武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可知,曹操能识别人才,善用人才,用人赏罚分明。【参考译文】材料一:曹操担任兖州牧的时候,任命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叛变时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和妻子儿女。曹操决定将毕谌他们释放回去,说:“你的老母亲在他们手里,你可以走。”毕谌叩首表示忠诚没有二心,曹操很感激他,为他流泪。毕谌出去后,后来投奔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活捉后,大家都为毕谌担心。曹操说:“一个人对其父母孝顺,岂不是对君主也忠诚吗?这是我所求的。”并任命他为鲁国相。兴平四年,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起初,曹操推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叛变,曹操说:“只有魏种不会放弃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操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逃不到越地,向北逃不到胡地,我一定不会饶恕你。”他去到射犬,活捉了魏种,曹操说:“因为他的才干!”解开他的绳索并任用他。(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材料二建安十五年,曹操发布命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一个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同他共治天下的?而这些贤人君子哪里是不出门就能偶然遇到的呢?都是上位者花费心思去搜寻和任用他们。当下天下还未平定,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如果一定要是廉洁的人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又是凭什么称霸的呢!现在天下有没有穿着粗布衣服而具有真才的人在渭水岸边垂钓呢?有没有那些曾被指责盗嫂受金而不被知遇的人呢?你们这些人都要帮助我知人明举,唯才是举,我都能任用他。”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发布命令说:“萧何、曹参都曾是县府的小官吏,韩信、陈平都曾背负名声受污、遭人耻笑之辱,但最终都能帮助帝王成就大业,名声著于千载。吴起为了当上将领,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取得信任,散发金银以求得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归葬。但是他在魏国,秦国不敢向东用兵;在楚国,三晋(韩、赵、魏)不敢向南谋划。现在天下怎么会没有具有极高道德的人生活在百姓中间呢?比如果断勇敢不顾一切,遇到敌人拼死作战的人;习性文俗,才能极高,而气质优异,可以当守将的人;尽管背负受污辱的名声,有过被人嘲笑的行为,或虽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的人。大家都要推荐自己所知道的人才,不要遗漏。”(节选自曹操《求骄》)材料三:武王善于了解和观察人才,难以用假象蒙住他的眼睛。赏识选拔奇特的人才,不受低微贫贱的约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使用,都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跟敌人对阵,神情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