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教学课件_第1页
《中庸》(节选)教学课件_第2页
《中庸》(节选)教学课件_第3页
《中庸》(节选)教学课件_第4页
《中庸》(节选)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节选

中庸(节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易中天教授在《中国智慧》这里说到,法家是斗争的哲学,道家是转化的哲学,而儒家是中庸的哲学。很多人将中庸理解为折中、模棱两可、保守与妥协、骑墙、和稀泥、好好先生,各打五十大板,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走近中庸初识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子思(前483-前402)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中庸》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大致是指,人们通过自学修养,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人类与自然的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

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内外合一初识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不敢怠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

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研读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对于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认识过了头,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研读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研读中庸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研读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研读中庸第1段文字:第一章(纲领)第2段文字:第二章(知人)第3段文字:第三章(正心)第4段文字:第四章(正心)第5.6.7段文字:第二十章(治国)研读中庸走进中庸疏通文脉中庸释义——中庸之于君子、小人表现——中庸至高地位——中庸衰落原因——中庸之三达德——中庸之九经——中庸之至诚思路何谓中庸?

中庸的意义

中庸的原则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谓“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走进中庸何谓“中庸”?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也就是说,情感在内心时,是一种适中的状态;表达出来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不及”,没有充分表达,二是符合节度,合适而恰当,三是表现得过分。第二种就叫中和、中庸。“中庸之道”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这个中间状态,标准状态是“天道”所要求的状态。“过犹不及”,离开了这个状态,都不合“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是其精神实质之一。走进中庸做事分寸质(朴实)胜文(文雅)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做人如果朴实胜于文雅,便失之粗野;如果文雅胜于朴实,则显得欠缺诚心;两者调谐适匀,互补其不足,方可成为君子也。走进中庸动态平衡

致中和

中庸的最高境界

范进中举曾国藩节欲修身走进中庸中庸核心观点之一因中致和走进中庸自律慎独自修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必由之路。乡村邮递员王顺友

柳下惠

欧阳修地下党员刘少奇走进中庸《中庸》为什么被提出?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第四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第三章: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走进中庸“中庸何为而作也?”——朱熹《中庸章句序》朱熹“子思忧道学之失传而作也。”走进中庸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走进中庸中庸核心观点之二不偏不倚走进中庸怎样达到《中庸》第二十章: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走进中庸三达德达道中好学力行知耻走进中庸修身尊贤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九达道和谐社会中走进中庸达到“中庸”的五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达道固执之走进中庸以诚行事诚,是真实不乱的意思,是天理的本来状态。圣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道。诚之,是不能真实不乱,但是希望真实不乱的意思,所以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中道,就一定要坚决地守住至善的道德,是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来完成的。走进中庸中庸核心观点之三力行至诚走进中庸辨析:好人主义与中庸之道辨析中庸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呢?”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辨析中庸A、宋玉笔下东家子(大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B、两个小偷争吵,一个说自己自己只分了五十元,而对方拿了一百元。有人过去调解,说各拿七十五元就可以了。C、一乡的人都喜欢的人,比不上一乡中好人喜欢、坏人讨厌的人。D、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中庸主义好好主义辨析中庸孔子在论述中庸时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举出有关“和”的熟语或格言。“和而不同”在现今时代的意义?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衷共济(事业和气生财(生意)政通人和(政治)协和万邦(外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拓展中庸“和而不同”的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须的。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乃至小团体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就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中,不应强求他人与自己完全同声同气而激化矛盾的,也不要盲目地重复或附和他人而失去自己。应主动与他人沟通协调、承认与包容差异,并能见贤思齐,从而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拓展中庸请你评价一下中庸之道!中庸不是老好人、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不是没原则……不是什么?拓展中庸常人之道适中之道处事之道修身之道治国平天下之道大智慧拓展中庸是什么?中庸思想对今天做人、做事、治国有什么启示?拓展中庸中道圆融动态平衡君子圣人拓展中庸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中正平和把握分寸至真至诚爱民怀远中庸之道拓展中庸《中庸》名言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