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课件_第1页
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课件_第2页
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课件_第3页
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课件_第4页
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是社会中特殊的有困难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特殊关怀与照顾。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残疾人,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人群体的分类及特征(一)残疾的含义残疾具有三方面的含义:(1)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缺点或限制,通常以损害(impairment)来表示;(2)这些损害必定会导致身体功能丧失或减少,通常以失能(disability)来表示;(3)这些失能者,倘若遭受社会的歧视或环境的限制,就会形成障碍,使其无法发展潜能或独立生活,这就成为残疾。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残疾人分类与分布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残疾等五种:(1)智力残疾: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通常是指智商在70以下),并表现出适应行为的障碍的现象。智力障碍通常以智能不足程度的轻重予以分类,多数国家将智力残疾者分为三种:轻度、中度、重度。(2)肢体残疾:由于发育迟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后天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缺损,或疾病而形成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状况。肢体残疾的种类分为:上肢、躯干或下肢残疾。三类残疾程度,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包括:聋(听力完全丧失)及重听(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4)视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5)语言残疾:指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与人沟通困难或完全无法沟通。类别包括:1)发声器官失常;2)声音失常;3)口吃;4)语言发展落后;5)裂颚;6)脑麻痹;7)听力损害;8)失语症。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五亿以上的残疾人,其中约1/3为儿童,3/5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仅有1%获得协助和康复服务)。另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1/3残疾人为妇女。在许多国家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残疾人,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利的影响。1987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性的五类残疾人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369816户、1579314人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占1810%、残疾人占490%。据此抽样结果推算,目前全国五类残疾人共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为:视力残疾人占146%,听力言语残疾人占343%,智力残疾人占197%,肢体残疾人占146%,精神残疾人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占13%。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三)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残疾人群体具有生理上的障碍性、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等特征。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功能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残疾人的康复、生存、生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平等、参与与共享。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各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第一,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第二,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第三,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HT〗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康复”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的。残疾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康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各种功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残疾人的解放。参见《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残疾人康复工作具体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四个方面。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一)医学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是:(1)协助康复医护人员,观察了解残疾人的障碍情况,搞好诊治、康复和重建。(2)协助残疾人及其家属,了解与其康复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情绪的关系,以促使残疾人及其家属善于利用康复设施。〖BJ(,,,〗〖BJ)〗(3)启发残疾人及其家属振作精神,发挥自我潜能,使其积极地自救自助。(4)协助康复医疗部门有效使用各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服务。(5)参与康复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广康复工作计划,讲授有关人类行为、家庭动力以及社会资源方面的知识。(6)参与康复医疗部门重要的行政决策,参加各项康复调查研究工作,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范围和水平。(7)开发和运用社会各种资源,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训练计划,指导社区康复工作,以充分满足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需要。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教育康复工作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普通教育,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工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从残障人的角度看,接受特殊教育是他们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接受代偿性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补偿丧失的那部分感官功能,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便积极参加正常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的角度看,对残疾人进行社会服务性训练,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一定的谋生能力,于社会有益。残疾人教育,就是对社会中处境不利者的一种双重补偿和援助:一方面,特殊教育担负着补偿残疾人生理机能缺陷的任务,要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负责;另一方面,特殊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更主要的是向残疾人提供精心组织的精神陶冶,来弥补他们本能和机能上的双重缺陷。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三)职业康复工作残疾人就业,是指让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残疾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劳动就业。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包括: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残疾人的治疗和训练,就业后的随访和持续支持。就业咨询是就残疾人的从业心理、他们对职业和岗位的兴趣、对从业后的劳动报酬及保护条件进行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使其有充分的信心。评估则要对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技能素质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要求进行比较,看残疾人是否适合这些工作。一旦确认残疾人适于某项工作,还要对他们进行适应性培训。这不但包括对残疾人的心理训练,也包括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其能较为顺利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增强残疾人的工作信心。当残疾人上岗工作之后,社会工作者还应进行跟踪式随访,及时了解残疾人就业后遇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既包括继续对残疾人做发展性工作,也包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解决某些制度上的问题。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四)社会康复工作〖HT〗社会康复(socialrehabilitation)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强自立,享有与健全人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并为社会履行职责,做出贡献。《中国康复医学》一书中,社会康复被纳入全面康复领域中,它指“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康复的工作内容:(1)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2)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3)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得到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4)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的公共设施服务。(5)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6)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7)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其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8)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康复的特点:(1)社会康复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需要政府从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照顾,也需要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与措施。例如工伤的认定和处理、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的赔偿、残疾人用品的配备、抚恤与救济、伤残评定、法律援助等等,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直接参与。所以,社会康复必须十分注意政策,既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照顾到相关人员、单位、社区的利益。(2)社会康复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社会康复主要是个案工作,其目的是帮助残疾人解决具体问题,调查研究既是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精髓,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必然过程,所以社会康复工作特别强调调查研究。社会工作者既要与残疾人及其亲属认真会谈,倾听申述,又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志去办理。只有对个案的相关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才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真正把问题解决好。(3)社会康复是讲究协调性的工作:社会工作需要较高的协调艺术与整合技巧,个案工作需要在案主与各持己见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小组工作也需要在各种专业人员之间进行协调。由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医生难以解决非医疗性质的问题,所以这种协调工作就要靠社会工作者来承担。(4)社会康复工作具有很强的效益性:一方面,社会康复可以为病人解决许多医护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受到病人的欢迎,因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的社会康复工作是有偿服务的,是医疗制度改革中医院的新经济增长点,有着很大潜力和优势。社会康复完全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生心理-社会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其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性已经充分显示出来。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残疾人群体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性的力量,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中,政府理应扮演主导性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的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任何社会都会有天灾人祸,任何时代都会有一部分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而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劳动能力,对这些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困难,政府有责任以立法和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严格意义上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整体上应由残疾人社会物质保障制度、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制度以及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制度三部分组成。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社区残疾人工作虽然政府应该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对于残疾人群体的支持与保护仅仅依靠政府方面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在国家通过社会政策进行扶持和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残疾人工作,开展社区康复,建立社会互助网络。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简称CBR)又称基层康复,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是针对残疾人群体所提供的小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利益共同体,社区康复就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包括残疾人群体在内的群众自治和自我服务方式。社区康复的根本宗旨是公益性的,它以福利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三)“第三部门”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对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它以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和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NPO)为研究对象。2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三节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一)残疾人社会政策〖HT〗在立法方面,为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我国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法律都有涉及残疾人的条款。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同时,从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五个方面颁布了相关政策,并相继制定了《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2000)》、《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2001—2005)》等一系列事业发展规划及大量的地方法规与优惠政策,明确了残疾人事业的宗旨、目标、方针以及业务领域的政策、规定和做法。为响应联合国大会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我国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使残疾人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组织机构建设为推动残疾人工作,我国注重建立和健全各级、各类残疾人工作机构和设施,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系统。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社会动员模式,从而形成以单位制为主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也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表现为,残疾人的工作机构大多是从属于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及教育部门承担了大量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1953年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60年成立了中国盲聋哑协会。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建立起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1988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实现了残疾人事业的组织创新。相继,全国省、地、县、乡(镇)也成立地方分会,至1989年,全国90%的省市已完成此工程。此后又成立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国务委员任主任委员,教育部、民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的负责人任副主任,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其他各部委、群众团体为委员。这样就形成了由政府领导的残疾人工作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及乡(镇)也仿照中央政府成立了地方性的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并在各层次之间形成了纵向、专业联系。这样,我国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各部门互相配合的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组织体系。此之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还以自己创办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残疾人服务。中国康复研用,也推动了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三)具体工作〖HT〗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了大量针对残疾人的具体工作。1987年,我国依据五类残疾标准,对残疾人状况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残疾人的人数、地区分布、年龄结构和致残原因。为进一步做好康复工作、解决残疾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2000)》实施以来,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第一,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组织系统。第二,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第三,加紧培养和培训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第四,要集中力量,有计划地改造和建立一批骨干康复机构,进行科研、临床实践、技术指导和康复工作者的培训。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未来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大型机构逐渐减少,主要改变为社区照顾的模式。(2)训练残疾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中设置无障碍环境,使他们至少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在经济方面,通过做零工或在福利工厂工作养活自己。(3)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为中、重度残疾人服务。(4)对残疾人的亲属根据需要实施教育和训练项目,给予支持性的服务,以应付意外或紧急事件的发生。第十三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本章重点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它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以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在其他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具有与受助对象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活经历是可能的,因而社会工作者“感同身受”也比较容易。但是,社会工作者很难具有与残疾人相似的生活经历,因此对这类工作的理解和开展也就困难得多。2残疾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他们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康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各种功能,从某种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