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实施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二月概述1.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文件等要求,水电项目在环境影晌报告书审批后均需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设计。1.2项目名称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实施方案。1.3项目背景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具有项目组成复杂、占地范围大、分标项目多、施工周期短等特点,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范围较大、影响程度较盏,工程运行对水环境及水生生态影响较显著。为减缓工程建设及运行的不利环绕影响,需严格按照"三同时"妥求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由于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期环保措施多是针对施工辅助企业或设施(如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内外公路等)、营地等非主体工程项目,环评阶段设计深度一般较浅,环评报告中拟定的各项环保措施也大多仅能达到方案设计深度,需结合工程施工分标规划、施工布局优化、进度调整情况进一步完善,仅仅依托可研阶段环评和水保方案报告难以满足后续招标和施工的要求。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环保和水保工作的总体控制与指导位文件,难以及时有效的落实环保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不能满足环保和水保措施"三同时"的要求。鉴于此,环评报告批复文件一般要求建设单位在可研以后组织编制环镜保护总体设计报告,以指导后续环保和水保专项工程按"三同时"主要求顺利实施。目前,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建设业主以及设计单位等不同单位和部门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总体设计,以及"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的编制内容和深度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异,为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尚需进一步统一思想,合理定位,内容与深度要求,确保设计成果能够及时有效的指导环保和水保专项工程按"三同时"主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1.4设计目的和意义1.4.1设计目的(1)明确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的工作任务、目标、主要设计内容及深度,指导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2)明确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的工作背景和边界条件:明确开展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工作须具备的工作基础、或应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3)探索光伏电站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工作技术路线、工作方法。(4)为建设单位开展环水保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确保项目环评,水保阶段拟定的各项环水保措施按"三同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1.4.2设计意义(1)以项目环评、水保及其批复意见为依据,全面反映本工程环保、水保项目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的工作思路。(2)结合主体工程分标规划、施工进度及环水保措施特点,提出合理可行的环水保指施分标方案、实施进度。(3)合理界定环水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确保总体设计和"三同时"实施方案及时编制完成。1.5工作依据“三同时”管理包括设计过程中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试运和投产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工程竣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管理等。主要工作依据如下:(1)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2)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批复(3)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设计、各项专题论证(4)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各项配套批复性文件:总量核定、替代文件,取水许可,前期协议、意向书等。(5)国家当前各项环保、水保法律法规等。1.5.1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订)》,2018年12月29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修订)》,2018年12月29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修订)》,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9)《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1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令。1.5.2水土保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3)《云南省水土保持条例》(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9日修正)。1.5.3环境影响评价部委规章(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5.4水土保持部委规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公布根据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根据2017年12月22日水利部令第49号第二次修改)。1.6主要技术标准1.6.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1.6.2水土保持技术标准(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3)《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T17297-1998);(4)《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22490-2008);(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9)《防洪标准》(GB50201-2014);(10)《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6142-2008);(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1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15);(13)《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范》(SL288-2014);(1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5)《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16)《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2-2005);(1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年);(19)《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1.7设计深度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实施方案是在项目环评、水保方案报告和主体工程可研阶段设计成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招标及技施阶段施工区环保、水保专项工程的实施进度、实施方案和投资控制。因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环保专项工程和水保专项工程至少达到可研以上设计深度才能满足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规划,可研阶段部分施工辅助项目或企业的设计深度较浅,与之配套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尚不具备开展后续设计的条件。本实施方案要求综合考虑"三同时"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和前期指导性的功能主要求以及可研阶段施工专业设计成果深度,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深度应该与主体设计深度一致。2工程概况2.1工程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规模为50MW,采用容量为540Wp、545Wp的单晶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共10925块,工程直流侧装机容量50MWp,共建设15个3.15MW和1个2..5MW光伏发电子方阵。2.2工程总体布置云南华电怒江兰坪县东明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兰坪县通甸镇东明村山坡上,项目分成2个独立的地块,即2号地块、3号地块,各个片区整体从北向南布置太阳电池方阵,充分利用有利的南向坡面,各组件间距依据不同坡度组合确定。2.3施工总布置情况根据光伏电站工程工期紧、建设地点集中等特点,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按照充分利用、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场地布置。施工总布置按以下基本原则进行:(1)尽可能做到永久、临时相结合。(2)尽可能利用兰坪县当地生产资源。(3)尽快完成工程道路的建设。(4)将本工程划分成若干区域,同时施工以加快进度。光伏组件的堆放和临建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工艺流程,方便施工,前后照应,左右兼顾,保证运输方便快捷,尽量做到运输距离短,减少二次搬运。2.4施工进度计划按照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本项目工期为0.3年,即2022年1月20日~2022年05月20日,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建筑安装施工、调试、试验、验收等。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见下表2-1。表2-13环保和水保措施设计3.1环保设计原则3.1.1环保措施设计的一般原则工程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质量第一、经济合理、节约资源的原则。1、设计中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正确处理各产业之间、长期与近期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等各方面的关系。2、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根据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3、选用的技术要先进适用。在设计中要尽量采用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的技术要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要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但要符合国内的管理水平和消化能力。采用新技术要经过试验而且要有正式的技术鉴定。必须引进国外新技术及进口国外设备的,要与我的技术标准、原材料供应、生产协作配套、零件维修的供给条件相协调。4、工程设计要坚持安全可靠、质量第一的原则。安全可靠是指项目投产后,能长期安全正常生产。5、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我国资源和财力条件下,使项目建设达到项目投资的目标(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取得投资省、工期短、技术经济指标最佳的效果。3.1.2环保措施设计的原则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工程设计时,除了要遵循工程设计的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以下一些环保措施设计的原则。1、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政策。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在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建设项且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3、坚持技术进步,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4、环境保护设计应当在工业建设项且中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进现有生产工艺,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产生量少的生产工艺。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3.2环保措施设计任务环保措施设计任务为:(1)各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务书)、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四个阶段均应提交符合规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资料、图纸。(2)选址和总图布置应考虑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与要求,制订最佳规划设计方案。(3)“三废”、放射性物质、噪声防治与资源回收利用的设施与措施;(4)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机构的建制;(5)环境保护设计的领导、管理与鉴定。3.3环保措施设计3.3.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项目用地不得占用公益林、基本农田、天然林、乔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避让坝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红线、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减轻项目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光伏方阵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3)施工活动保证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减少地表扰动;优化施工道路设计,尽量收缩边坡,优化线形,少占土地,场内外道路,除利用的防火通道及乡村道路,其他新建道路应根据项目运行后的使用功能合理制定恢复措施。(4)对占地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尽量采用当地土种进行植被补充,保证项目建设后生物量不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在太阳能光伏板周围不会遮挡处种植乔灌木和农作物,并注意乔、灌、花、草结合。太阳能电池板正下方部分宜布置喜阴的低小植物、农作物或草坪,且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5)工程建设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6)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主体工程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产生的开挖方及时用于场平,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7)临时表土堆场设置2个,布置在施工场地内,采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和覆盖措施,使用完成后进行绿化,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8)建设单位占用林地应取得林草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9)严禁在云龙水库保护区范围内设置任何施工场地。(10)在光伏阵列区施工道路的下游设置沉淀池,地表径流经沉淀后,再外排,减轻项目施工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11)在进场道路及场内道路交叉路口处,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乱砍乱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12)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环境保护专职人员、监理人员,负责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和环境保护监理。(13)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二#地块:植被恢复面积2.48hm2,全面整地2.48hm2,需撒播早熟禾共163.68kg,三#地块:植被恢复面积2.20hm2,全面整地2.20hm2,需撒播早熟禾共145.20kg。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可以减缓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措施可行。2、施工废气(1)严格执行《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通知》(昆政办[2011]89号)第六条的规定。(2)建筑工程主体外侧使用符合规定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保持整齐、牢固、无破损、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并将现场内的堆土、堆砂用帆布或密目网等进行重复式覆盖。(3)严格执行《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修订)》(2018年),施工工地进出口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必须设置车辆清洗池、沉淀池、过滤池及车辆清洗设备(即“三池一设备”),对驶出车辆的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4)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的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以减少洒落,不得污染道路。(5)对粉状粒料堆应采取防尘布或网遮盖、洒水降尘、袋装等措施,减少由于风力引起的扬尘。(6)施工场地内车辆应采取低速行驶,道路保持清洁,裸露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7)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8)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临时堆放场地应远离居民区。(9)施工应使用商品混凝土。(10)不得在工地内熔融沥青,禁止在工地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产生有害、有毒气体和烟尘的物品。(11)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责任,并将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切实履行工地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出入口及周边道路的清洁。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气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3、施工废水(1)生活污水:2个施工场地生活区生活污水各经1个6m3化粪池预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绿化,不外排。(2)建筑施工废水: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导流沟和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洒水抑尘、工程养护和其它施工环节,严禁外排。(3)雨季径流:升压站场地边界外建设截洪沟,场地内外雨污分流,雨季径流应经收集沉淀后,尽量回用于场地内洒水降尘和工程养护等,回用不完部分再外排至周边沟渠。光伏区和道路区在地势低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共10个沉淀池,每个片区2个。废水经沉淀后再外排,减轻对地表水体的影响。(4)基坑废水:用水泵抽至地面设置的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禁止外排。(5)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6)严格执行《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通知》(昆政办[2011]89号):建设施工场地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河道。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对下游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4、施工噪声(1)执行《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2)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3)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4)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5)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经过敏感点时应低速、禁鸣。(6)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应采用围挡,对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可搭简易棚围护降噪,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5、施工期固体废物(1)废弃土石方: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场地内回填,不设置弃渣场,禁止乱弃渣。(2)建筑垃圾:严格执行《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修订)》(2018年),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禁止乱堆乱倒。严格执行昆明市人民政府第58号令《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规定:清运城市垃圾的车辆要随车携带审批或核准文件,按照审批的线路和时间运行,不得沿途丢弃、遗撒城市垃圾,并按指定的地点倾倒。运输垃圾的车辆要密闭。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严格执行《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通知》(昆政办[2011]89号)的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当随时清理建筑垃圾,控制建筑污染;保持施工现场卫生整洁;施工中不得随意抛掷建筑材料、废土、旧料、其它杂物和建筑垃圾;施工中应当注意清理施工场地,做到随做随清。(3)生活垃圾: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垃圾实行“日产日清”,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交撒营盘镇垃圾收集点处理。(4)粪便:项目施工厕所产生的粪便定期清掏用于周围绿化施肥。厕所进行防渗处理。(5)临时堆土:项目临时堆场应选择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严禁新增占地,堆场应远离河道,并进行覆盖和拦档。堆存时间较长时,应在堆土期间新增临时撒草措施。临时堆土清理后应对临时堆场覆土绿化处理。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3.3.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运营期生态环境(1)严格执行《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光伏复合项目,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农业,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2)对太阳能电池板、升压站、场内道路、逆变器等场所周围空地进行人工绿化。绿化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3)禁止违法开荒耕地种植农作物,只允许在项目征地范围内种植,不破项目范围外的植被。(4)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5)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用灯光、声音驱虫),减少杀虫剂使用量。(6)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7)光伏周围建设好截排水沟,空闲地多种植本地树种,减少区域水土流失。(8)强化电站运营期运输油料经过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安全和环境风险管理,避免出现泄漏事故发生。2、运营期废气(1)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项目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收集点经常进行清扫。3、运营期废水(1)场区内实行雨污分流,场区内食堂废水经1个1m3隔油池隔油后,连同其它生活污水经1个4m3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1座规模为2m3/d的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晴天全部回用于升压站内绿化,雨天暂存在1个10m3的中水暂存池内,不外排。(2)太阳能电池板尽量在旱季进行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全部回用于场区绿化,不外排。(3)应定期对化粪池、隔油池进行清掏;定期检修中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4、运营期噪声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置、对高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加强绿化,并采取消声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措施。5、运营期固废(1)生活垃圾:能回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用的定期运至撒营盘镇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2)废电池板:统一作返厂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堆放处置和外卖收购商。(3)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4)污泥:清掏后用于电站周围植物施肥。(5)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面积为5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防风、防雨、防流失,并配设醒目的警示标识。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集油坑和1个事故油池,事故油池设置为地埋式,容积为50m3。主变压器在维修和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油由集油坑收集后,经球墨铸铁管至事故油池存放。(2)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须进行防渗处理,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10-7cm/s。化粪池须进行防渗处理,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其他场地进行水泥硬化。(3)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4)危险废物的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5)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7、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单位应组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全面领导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本工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计划,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营符合环保要求。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将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一并实施,环境监理内容不限于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要求的内容,还包括可研和初设环保篇章等中的环保措施内容,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3.4水土保持措施3.4.1设计原则1、因害设防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的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去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4、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6、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合理配置、统筹兼顾,形成综合的防护体系;7、工程措施要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8、植物措施要尽量选用适合当地的品种,并考虑绿化效果;9、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3.4.2设计目标根据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提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对主体工程已经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析,同时补充不足措施;采取工程、植物、临时防护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把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地防治项目建设后期还将产生水土流失区域,积极治理工程区内的水土流失,保障安全生产,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3.4.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规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110.18hm2。3.4.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项目特点、建设的实际情况、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区域自然条件、项目功能分区等特点,以及不同场地的水土流失特征、水土流失防治重点等因素,结合外业调查、现场勘查和资料分析,确定水土保持分区,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一#光伏发电方阵区、二#光伏发电方阵区、三#光伏发电方阵区、四#光伏发电方阵区、五#光伏发电方阵区、升压站区、场外集电线路、临时用地区8个防治分区。3.4.5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主体工程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造成的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将以永久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并把主体已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计入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根据项目特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设计如下:二#地块一、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方案新增)在二#光伏发电方阵区施工之前,对可剥离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工作,并堆存于方案规划的二#临时堆土场区。主要在场内道路区及箱变及周边硬化区可剥离面积0.60hm2,剥离表土0.18万m3,场内集电线路区虽然面积广,但是管线工程一般不利于收集,故不考虑该部分。剥离表土集中堆存于2#临时表土堆土场,表土用于后期的植被恢复。项目区单个土方开挖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点数很多,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坚决不允许乱堆乱弃,形成东一块西一片开挖痕迹;单个量太小,不利于统计,本方案提出要求,在开挖利用过程中,不能利用多余土方应当运至堆土场,集中堆存;量小部分,应当用堆土袋收集,收集运至堆土场集中堆存管理(主要为基础支架部分、箱变及周边硬化)。二、植物措施(方案新增)1、集电线路区方案设计施工末期对集电线路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措施,经统计,需植被恢复面积2.22hm2。2、场内道路区方案针对场内道路区开挖和回填边坡实施植被恢复措施,因项目区整体地势平缓,产生开挖回填边坡坡度均小于25°,考虑覆土厚度为0.5~0.6m,可满足覆土条件。经统计,共需恢复植被面积0.26hm2。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周边植被情况,为减少植被根茎对下侧铺设电缆的影响,仅考虑草种混播进行植被恢复,草种选择为早熟禾、狗牙根。1、立地条件分析本工程海拔在2800以上。因集电线路在本方案设计其开挖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土方就地回填后可进行植被恢复,无需覆土。此外,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02.4mm,5~10月为雨季。项目区内土壤以红壤及黄棕壤为主。2、树种选择表5-3主要绿化树草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用途表序号名称特性1早熟禾海拔2000-3000米的山坡草地,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又具很强的耐寒能力耐旱较差,夏季炎热时生长停滞,春秋生长繁茂;适于生长在冷湿的气候环境4、工程整地撒草区域进行全面整地:耕深0.2~0.3m,人工施肥,畜力耕翻地等。5、造林要求种子必须选用发芽率90%以上的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Ⅰ级纯净良种。采用早熟禾草种撒播,撒播密度为草籽60kg/hm2。6、工程量二#光伏发电方阵内集电线路区及场内道路区共植被恢复面积2.48hm2,需撒播早熟禾共163.68kg;考虑10%补植率,全面整地2.48hm2。三、临时措施(方案新增)1、临时遮盖(方案新增)(1)集电线路区由于集电线路区分段开挖,分段施工,每段施工时序较短,且该部分开挖后将进行回填,该部分不考虑土方集中堆存,在开挖沟槽时,本方案不考虑集电线路区开挖土的临时拦挡措施,在堆存时,应该进行洒水降尘,本只针对开挖堆土进行密目网临时覆盖,共需密目网临时覆盖2000.00m2。(2)2#堆土场该地块土方堆存期间进行密目网遮盖,需要密目网1500.00m2。综上所述,二#地块光伏方阵区共需要密目网3500.00m2。2、排水沟及沉砂池(1)光伏板方阵因本项目主要在雨季施工,为防止光伏方阵建设产生土方在雨水冲刷下进入下游河流、沟渠及农田内,导致泥沙淤积,影响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方案考虑施工期间对光伏板较为集中且下游临近河流、沟箐及耕地的地块下侧,新增排水沟及沉砂池。其中排水沟采用与主体设计场内道路一致,排水沟断面为土质梯形断面,尺寸为底宽0.4m,顶宽1.1m,深0.6m。设置3个沉砂池,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因各地块上游汇水面积较小(最大汇水面积不足0.01km2),不再进行过流能力校核,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下侧沟箐、河流内。经图纸测量,土质排水沟总1384.00m。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622.63m3。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8.00m3,砖砌筑7.20m3,M10砂浆抹面30.78m2(2)场内道路区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和图上量测,道路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处理排至道路下侧周边沟箐内。方案新增临时土质排水沟,考虑永临结合,排水沟沿着主体设计的排水沟路线布设,排水沟断面为梯形断面,尺寸为底宽0.4m,顶宽1.1m,深0.6m,设置4个沉砂,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道路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处理排至道路下侧周边沟箐内。排水沟长:2305.00m。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37.25m3。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24.00m3,砖砌筑9.60m3,M10砂浆抹面41.04m2。(3)二#光伏板堆放堆料区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建议在该地块设置临时排水沟200.00m,开挖土方135.00m3,设置一个沉沙池,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6.00m3,砖砌筑2.4m3,M10砂浆抹面20.52m2。综上所诉,二#地块光伏方阵区设置排水沟长度为3889.00m,开挖土石方:1794.88m3。设置8个沉沙池;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48.00m3,砖砌筑19.20m3,M10砂浆抹面82.08m2。三#地块一、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方案新增)在三#光伏发电方阵区施工之前,对可剥离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工作,并堆存于方案规划的3#临时堆土场区。主要在场内道路区及箱变及周边硬化区可剥离面积0.55hm2,剥离表土0.17万m3,场内集电线路区虽然面积广,但是管线工程一般不利于收集,故不考虑该部分。剥离表土集中堆存于2#临时表土堆土场,表土用于后期的植被恢复。项目区单个土方开挖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点数很多,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坚决不允许乱堆乱弃,形成东一块西一片开挖痕迹;单个量太小,不利于统计,本方案提出要求,在开挖利用过程中,不能利用多余土方应当运至堆土场,集中堆存;量小部分,应当用堆土袋收集,收集运至堆土场集中堆存管理(主要为基础支架部分、箱变及周边硬化)。二、植物措施(方案新增)二、植物措施(方案新增)1、集电线路区方案设计施工末期对集电线路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措施,经统计,需植被恢复面积1.88hm2。2、场内道路区方案针对场内道路区开挖和回填边坡实施植被恢复措施,因项目区整体地势平缓,产生开挖回填边坡坡度均小于25°,考虑覆土厚度为0.5~0.6m,可满足覆土条件。经统计,共需恢复植被面积0.32hm2。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周边植被情况,为减少植被根茎对下侧铺设电缆的影响,仅考虑草种混播进行植被恢复,草种选择为早熟禾、狗牙根。1、立地条件分析本工程海拔在2800以上。因集电线路在本方案设计其开挖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土方就地回填后可进行植被恢复,无需覆土。此外,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02.4mm,5~10月为雨季。项目区内土壤以红壤及黄棕壤为主。2、树种选择表5-4主要绿化树草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用途表序号名称特性1早熟禾海拔2000-3000米的山坡草地,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又具很强的耐寒能力耐旱较差,夏季炎热时生长停滞,春秋生长繁茂;适于生长在冷湿的气候环境4、工程整地撒草区域进行全面整地:耕深0.2~0.3m,人工施肥,畜力耕翻地等。5、造林要求种子必须选用发芽率90%以上的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Ⅰ级纯净良种。采用早熟禾草种撒播,撒播密度为草籽60kg/hm2。6、工程量三光伏发电方阵内集电线路区及场内道路区共植被恢复面积2.20hm2,需撒播早熟禾共145.20kg;考虑10%补植率,全面整地2.20hm2。三、临时措施(方案新增)1、临时遮盖(方案新增)(1)集电线路区由于集电线路区分段开挖,分段施工,每段施工时序较短,且该部分开挖后将进行回填,该部分不考虑土方集中堆存,在开挖沟槽时,本方案不考虑集电线路区开挖土的临时拦挡措施,在堆存时,应该进行洒水降尘,本只针对开挖堆土进行密目网临时覆盖,共需密目网临时覆盖2000.00m2。(2)3#堆土场该地块土方堆存期间进行密目网遮盖,需要密目网1500.00m2。综上所述,二#地块光伏方阵区共需要密目网3500.00m2。2、排水沟及沉砂池(1)光伏板方阵因本项目主要在雨季施工,为防止光伏方阵建设产生土方在雨水冲刷下进入下游河流、沟渠及农田内,导致泥沙淤积,影响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方案考虑施工期间对光伏板较为集中且下游临近河流、沟箐及耕地的地块下侧,新增排水沟及沉砂池。其中排水沟采用与主体设计场内道路一致,排水沟断面为土质梯形断面,尺寸为底宽0.4m,顶宽1.1m,深0.6m。设置3个沉砂池,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因各地块上游汇水面积较小(最大汇水面积不足0.01km2),不再进行过流能力校核,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下侧沟箐、河流内。经图纸测量,土质排水沟总1175.00m。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528.72m3。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8.00m3,砖砌筑7.20m3,M10砂浆抹面30.78m2(2)场内道路区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和图上量测,道路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处理排至道路下侧周边沟箐内。方案新增临时土质排水沟,考虑永临结合,排水沟沿着主体设计的排水沟路线布设,排水沟断面为梯形断面,尺寸为底宽0.4m,顶宽1.1m,深0.6m,设置5个沉砂,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道路排水沟汇水最终经沉砂池处理排至道路下侧周边沟箐内。排水沟长:2802.00m。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260.90m3。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30.00m3,砖砌筑12.00m3,M10砂浆抹面51.30m2。(3)3#光伏板堆放堆料区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建议在该地块设置临时排水沟200.00m,开挖土方135.00m3,设置一个沉沙池,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6.00m3,砖砌筑2.4m3,M10砂浆抹面20.52m2。(4)2#施工营地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建议在该地块设置临时排水沟200.00m,开挖土方135.00m3,设置一个沉沙池,采用M10砖砌体砌筑,其断面为:长×宽×深=2.0m×1.5m×1.0m,沉砂池采用24cm砖砌筑,M10砂浆抹面;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6.00m3,砖砌筑2.4m3,M10砂浆抹面20.52m2。综上所诉,三#地块光伏方阵区设置排水沟长度为4377.00m,开挖土石方:1968.65m3。设置10个沉沙池;沉砂池工程量:土石方开挖60.00m3,砖砌筑24.00m3,M10砂浆抹面102.60m2。4环境保护监测与水土保持监测方案4.1环境保护监测方案工程建设单位应组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全面领导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本工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计划,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营符合环保要求。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将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一并实施,环境监理内容不限于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要求的内容,还包括可研和初设环保篇章等中的环保措施内容,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详见下表。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项目背景值监测1、地形、地貌和水系;2、生地貌类型、面积;3、项目区林草覆盖度;4、原生地貌侵蚀强度;无人机调查、测量、资料收集、样地调查;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1、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防治责任范围面积;GPS调查、无人机调查、测量、巡查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1、地表扰动类型;2、土壤侵蚀强度级别;3、土壤侵蚀模数;4、水土流失面积;5、土壤流失量测量、资料收集、样地调查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1、措施类型;2、措施数量;3、防治效果;4、六项指标达标情况普查、GPS调查、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样地调查、巡查水土流失事件监测水土流失危害和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4.2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监测范围根据确定的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10.18hm2,监测重点区域为各光伏区的集电线路区及升压站,临时用地区。监测时段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应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结合本项目实际施工进度及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共计0.5年(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植被恢复期1.00年(2022年6月~2023年5月)。内容和方法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自然影响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状况、地表扰动情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等。(2)扰动土地情况监测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植被的占压和损毁情况,项目征占地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3)水土流失状况重点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土壤流失量及变化情况等。(4)水土流失防治成效重点监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的位置、数量,以及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前后的防治效果对比情况等。主要包括:1、植物措施的种类、面积、分布、生长状况、成活率、保存率和林草覆盖率。2、工程措施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完好程度。3、临时措施的类型、数量及分布。4、主体工程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5、水土保持措施对主体工程安全建设和运行发挥的作用。6、水土保持措施对周边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5)水土流失危害重点监测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周边重要实施等造成的影响及危害等,主要包括:1、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造成的危害方式、数量和程度。2、水土流失掩埋冲毁农田、道路、居民点的数量和程度。3、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沙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4、对水源地、生态保护区、江河湖泊、水库、坝塘、航道的危害,应加强施工扰动及产生土石方回填去向监测防治汇水冲刷裸露场地产生水土流失,对下游生态环境、水库行洪和周边居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监测方法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按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进行,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本项目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现场巡查法、标准地调查法)、地面观测(沉砂池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和遥感动态监测。1、调查监测(1)现场巡查法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全站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2)标准地调查法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应设立固定标准地,每年10月定期对标准地进行调查,植被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树高、胸径、冠幅、生物量、盖度、郁闭度、成活率、保存率及植物种类等。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灌木林3m×3m、草地2m×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覆盖度。计算公式为:D=fe/fdC=f/F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fd——样方面积,m2;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F——类型区总面积,hm2。2、地面观测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定位观测方法量测坡面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并通过向当地降雨监测站点等部门收集资料获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本方案采用的监测方法为沉砂池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沉砂池法:在监测点施工前先根据来水面及地形开挖排水沟渠,在排水出口低洼处依地形就地开挖临时沉砂池;条件允许时,亦可以利用天然低洼地形,适当建拦沙坝,形成沉砂池。其规格则根据边坡集雨面积、沉砂效率、暴雨标准及所在地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而定。在每次降雨过后,对沉淀池内土壤总量进行量测,从而得出集雨控制范围内土壤流失总量。各沉砂池的年清淤次数视实际淤积量而定。简易坡面量测法: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20m宽的坡面,量测出沟的平均横断面面积(m2),然后乘以沟长(m)和土壤容重(t/m3),即为某条沟的沟蚀量(t)。各条沟的沟蚀量之和即为样方区的总沟蚀量。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出侵蚀强度,在比较典型的沟槽上做好标记,以便于下次的测量工作。3、遥感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包含监测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能提供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设动态信息。利用原有的生产建设项目区的遥感影像资料与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相关遥感影像资料,对生产建设项目地区的自然状况(地形、气象、植被、地面物质等)、土地利用状况、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弃土、弃石和弃土量,或开荒、毁(林)草面积等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测,及时、可靠地为研究分析生产建设项目对建设区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资料。遥感动态监测主要涉及图像预处理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并相应有图像预处理方法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方法。详见表6-1。表6-1监测内容及其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项目背景值监测1、地形、地貌和水系;2、生地貌类型、面积;3、项目区林草覆盖度;4、原生地貌侵蚀强度;无人机调查、测量、资料收集、样地调查;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1、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防治责任范围面积;GPS调查、无人机调查、测量、巡查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1、地表扰动类型;2、土壤侵蚀强度级别;3、土壤侵蚀模数;4、水土流失面积;5、土壤流失量测量、资料收集、样地调查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1、措施类型;2、措施数量;3、防治效果;4、六项指标达标情况普查、GPS调查、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样地调查、巡查水土流失事件监测水土流失危害和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无人机监测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普及,民用已经很广泛,如国土监察、城市规划、水利建设、林业管理、实时监控、影视航拍、广告摄影、气象遥感等领域。无人机有能在云层下低空飞行、无需机场起降、而且成本低、运用灵活等优点,因此可以轻易获取相对清晰的影像。因而,无人机航拍更适合安全性要求高,拍摄成果质量要求高、散列分布式任务,大比例尺测图等工作需求。无人机监测的主要技术路线是:1、航摄方案设计以监测区地形图为基础,根据监测区域地形、地貌设计航摄方案。主要包括航摄比例尺、重叠度、航摄时间等。2、外业工作在航摄区域布设一定数量的地面标志,检测无人机起飞后即可野外航摄。3、数据预处理及格式标准化整理航摄范围内航片、清除异常航片、错误纠正、重复航片的清除等。4、数据处理及解译校对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拼接、纠正、调色等处理;通过野外调查,建立解译标志;依据解译标志针对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及土地利用信息;利用GIS坡度分析功能从DEM数据空间分析获取坡度信息。5、分析比对叠加及成果输出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指标,在建立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坡度三类信息的矢量图层基础上,利用GIS矢量图层叠加分析,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判别各划分单元的土壤侵蚀强度。利用同样的方法,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航拍影像进行处理,得到项目监测期末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结果;通过项目区控制点进行空间插值可以获得项目区的DEM,通过与原地形对比分析,计算项目扰动情况。监测频次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20〕161号)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监测频次标准如下:(1)水土流失自然影响因素地形地貌状况:整个监测期监测1次;地表物质:施工准备期和设计水平年各监测1次;植被状况:施工准备期前测定1次;气象因子:每月1次。(2)扰动土地地表扰动情况:点式项目每月监测1次;线型项目全线巡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典型地段每月1次。(3)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应至少每月监测1次,发生强降水等情况后及时加测。(4)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至少每季度监测1次,其中临时措施至少每月监测1次。(5)水土流失危害结合上述监测内容与水土流失状况一并开展,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监测时段内,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每月监测1次,植被恢复期每季度监测一次,R24h≥50mm时加测一次。5环境管理规划5.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污染,减轻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2管理结构与职责5.2.1环境管理结构本项目的建设是利用光伏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发电,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环境管理结构形成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参建互相配合,分工协作。5.2.2环境管理职责1、项目经理是场站环境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环境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2、指导保运人员贯彻执行环境管理管理规定、作业程序,实现目标;3、组织各专业主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健康、
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例行检查;4、主持召开场站环境管理管理例会,及时解决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5、为环境管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合理的资源配置,并保障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6、执行环境管理管理职责,根据环境管理总体计划和要求,组织场站的保运工作。5.3环境管理制度各参建单位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同时加强节水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现象。固体废弃物应积极回收利用,禁止乱排乱堆现象,杜绝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5.4环境监理环境监理采取文件核对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辅以工程监理的现场监督,环境监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提出环境监测计划,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作为环境监理的依据。6环保措施和水保措施“三同时”实施方案6.1环保措施项目本项目的环保措施项目根据施工期、运行期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地下水等布设环保设施。对于施工期,本项目的环保措施项目包括:废水沉沙池、截排水沟、化粪池、洒水车、垃圾收集桶、建筑及生活垃圾清运、升压站围墙、车轮冲洗池、道路硬化等;对于运营期,本项目的环保措施项目包括:雨、污分流管网、化粪池、隔油池、中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管网、设备隔声,水泵、变压器减振装置,风机消声器、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斗、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绿化等。6.2环保措施“三同时”实施方案为加强本项目的环保监督管理,须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土地租赁保证金合同范本3篇
- 审准答题区域高考语文
- 画世界画人物课程设计
- 2024年单位跨区域物资运输合同范本2篇
- 新生代表发言稿(集合15篇)
- 2024年度保密协议书范本:保密协议的保密期限3篇
- 注射成型课程设计
- 搬迁方案集锦五篇
- 海报课程设计报告
- 游园汤显祖课程设计
- 逻辑树的类型及应用举例
-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计算规则及定额解释样本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Ⅲ标二分部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自用)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
- 检察机关的体制与组织机构课件
- 常用光电传感器介绍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电玩城岗位流程培训方案
- 会计师事务所保密制度
- 复合机器人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