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建工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A. B.C. D.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3.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用过的铝制易拉罐、旧纸张应投入有下列标识的垃圾箱是()A. B. C. D.4.慧眼识化学,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铜丝做导线——铜具有导电性B.食盐腌制食物——食盐能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D.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5.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微粒观:酸的通性是H+的化学性质,因此有H+存在的溶液一定具有酸的通性B.分类观: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一定是酸碱反应C.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转化观: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因此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OH、KNO3、FeCl3 B.Na2CO3、HCl、BaCl2C.KNO3、NaCl、H2SO4 D.CuSO4、KCl、HCl7.《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8.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A. B.C. D.9.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体最容易生锈的是()A. B.C. D.10.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某些科学原理来解释。下列有关概念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1-14之间B.如果我们的环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那么雨水的pH应该是7C.实验室制取H2时,采用浓盐酸和锌粒D.把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忽上忽下运动,是因为鸡蛋受力不平衡11.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冰水混含物、苛性钠、二氧化锰B.铝合金、熟石灰、二氧化硫C.食盐水、纯碱、干冰D.石灰水、氢氧化钾、大理石12.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 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13.现有质量和形状均和同的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由此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Y>Cu>X B.Z>Cu>Y>X C.Y>Z>X>Cu D.Y>Z>Cu>X14.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锌<R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锌和R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不一定无色D.某金属粉末含有Zn、Al、Cu中的一种或几种,取6.5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0.2g氢气,则该金属粉末的组成有2种情况15.为确定碱石灰干燥剂(CaO和NaOH的混合物)的干燥效果,测定其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实验如下:步骤1取16.8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步骤2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NaClB.步骤2加入Na2CO3溶液立即观察到有沉淀产生C.、步骤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D.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碳酸钙②盐酸③碳酸④碳酸钠⑤N(氮)⑥K(钾)(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3)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它所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元素,能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17.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某同学做了如表所示的四个实验。试管编号①②③④试管内试剂NaOH溶液MgCl2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1)根据以上实验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④中反应的现象为。(2)试管①中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呢?小嘉在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试管①中,再滴入少量,无明显现象,就能说明①中也发生了反应。(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产生。18.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提示:1、反应②中的NaHCO3因过饱和而析出,2、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CO2):①N②N③2(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C.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溶质只有N(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写出步骤Ⅲ的名称:;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Ⅰ和Ⅱ的气体分别是(选填“NH3,CO2”或“CO2,NH3”)。19.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填“吸热”或“放热”)。(2)浓硫酸使竹片变黑属于(填“吸水性”或“脱水性”)。(3)进一步实验: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20.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21.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I.初步探究:小青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1)[初步结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一定没有氯化钡。(3)[交流讨论]小霞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目的A.取无色溶液R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B.取实验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猜想一正确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22.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如何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在老帅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一,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A.MgB.CuOC.Ba(NO3)2D.Na2CO3【思维拓展】某同学思考后认为图3实验选择其它化学药品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也能起到类似酚酞溶液的作用,该药品可以是。A.K2CO3B.BaCl2C.KClD.Mg23.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1)小舟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4)从酸的定义分析,FeCl3溶液可以称为(选填“酸溶液”或“酸性溶液”)24.某校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造纸工艺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活动一: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过如下图多道工序而制成。【分析交流】古代造纸过程中步骤1加的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属于(填酸、碱或盐),熟石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该反应属于(填字母)。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查阅资料】①黑液呈碱性。②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KOH和Ca(OH)2。【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现象。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得到CO2的浓度变化图像。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过程中CO2浓度变化情况方案二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试管中有生成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硝酸钾属于肥,能促进植物生长。活动三:展望造纸发展前景现代壁纸、包装纸要求纸张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铝是常见的阻燃剂,其受热至22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覆盖在纸张表面,从燃烧条件分析起到作用。【成果分享】通过研学实践,同学们认识到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并且在不断创新中传承。25.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探究】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实验结论与反思】(1)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的原因是(2)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是。(3)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4)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等因素影响。四、综合题(共39分26.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的项目化学习。(1)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①汽油柴油都由提炼,石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有(写一个)。(2)天然气和乙醇可替代传统汽车能源。①甲烷(CH4)和乙醇(C2H6O)均属于(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②天然气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3)电池可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CO2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27.氢氧化锂(LiOH)在航天器中可用于吸收CO2。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得的LiOH溶液中含有NaOH。在N2保护下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LiOH晶体。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物质2030405060LiOH12.812.913.013.313.8NaOH109118129146177已知: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Li2CO3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1)LiOH溶液的pH(填“>”“=”或“<”)7。(2)从电解法制得的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选用冷却结晶法的理由是。(3)电解法制得的1000g溶液中,LiOH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质量分数为5%。①该溶液中LiOH的质量为g。②将该溶液蒸发溶剂并降低温度到20℃时,当剩余水的质量为100g时,所得溶液是NaOH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没有N2保护,LiOH晶体中会混有Li2CO3。检验方法: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8.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m第2次107.4第3次106.1第4次105.6第5次105.6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9.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I.CaO+H2O=Ca(OH)2II.K组别酸加入酸的体积(毫升)溶液pH13.6%醋酸(pH=2.5)10.16.730.34.423.6%盐酸(pH=0)5.911.46.13.630.012%盐酸(pH=2.5)18248.218257.0该强碱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①配制10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千克?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pH至7.5~4.0之间。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60毫升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pH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30.研究小组利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含Cu、Cu2O、CuO和C)为原料制备胆矾(硫酸铜晶体),操作流程如图:资料:C(1)步骤①中进行反应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B.固体N的成分是炭粉C.步骤④中加入的溶液丙是硫酸钠溶液D.“一系列操作”中包含降温结晶,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解析部分浙江省绍兴市建工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A. B.C. D.【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滴加盐酸时,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
C.倾倒盐酸时,试管口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C错误;
D.测量盐酸的pH值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故D错误。
故选B。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甲骨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3.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用过的铝制易拉罐、旧纸张应投入有下列标识的垃圾箱是()A. B. C. D.【答案】A【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分析】根据旧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
【解答】旧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投放入标有可回收物垃圾箱内。
故答案为:A。4.慧眼识化学,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铜丝做导线——铜具有导电性B.食盐腌制食物——食盐能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D.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答案】D【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的导电性分板式
B、根据氯化钠的性质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板式
D、根据铝化学性质活泼分析。
【解答】A、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食盐腌制食物,是由于食盐能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干燥某些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膜,将里面的铝保护起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5.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微粒观:酸的通性是H+的化学性质,因此有H+存在的溶液一定具有酸的通性B.分类观: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一定是酸碱反应C.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转化观: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因此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答案】A【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碱的概念;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通性是由于酸的溶液中都有H+分析;
B、根据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或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都可能发生能量变化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A、酸的通性是由于酸的溶液中都有H+,因此有H+存在的溶液一定具有酸的通性,符合题意;
B、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是酸碱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或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有能量改变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OH、KNO3、FeCl3 B.Na2CO3、HCl、BaCl2C.KNO3、NaCl、H2SO4 D.CuSO4、KCl、HCl【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A、FeCl3呈黄色,不符合题意;
B、Na2CO3.和HCl、BaCl2都能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KNO3、NaCl、H2SO4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共存,且所得溶液呈无色,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7.《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答案】C【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据“浸铜之法”是利用铁与铜盐发生反应,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解答】A、“打成薄片”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不符合题意;
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的铁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铜,符合题意;
D、“浸铜之法”是利用铁与铜盐发生反应,由此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8.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溶液pH>7时,呈碱性,溶液pH=7时,呈中性分析。
【解答】溶液pH<7时,呈酸性,溶液pH>7时,呈碱性,溶液pH=7时,呈中性,所给饮料中玉米汁pH大于7,呈碱性。
故答案为:D。9.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体最容易生锈的是()A. B.C. D.【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结合所给各实验条件分析。
【解答】A、实验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符合题意;
B、实验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接触氧气,不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铁只与氧气接触,缺少水,不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铁不接触氧气和水,不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0.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某些科学原理来解释。下列有关概念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1-14之间B.如果我们的环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那么雨水的pH应该是7C.实验室制取H2时,采用浓盐酸和锌粒D.把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忽上忽下运动,是因为鸡蛋受力不平衡【答案】D【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pH的取值范围分析;
B、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分板式
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D、根据蛋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A、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如果我们的环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那么雨水的pH应该小于7,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制取H2时不能采用浓盐酸和锌粒,不符合题意;
D、把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忽上忽下运动,是因为蛋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气泡附着鸡蛋表面或破裂引起鸡蛋浮力大小的变化,使其受力不平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1.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冰水混含物、苛性钠、二氧化锰B.铝合金、熟石灰、二氧化硫C.食盐水、纯碱、干冰D.石灰水、氢氧化钾、大理石【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氧化物【解析】【分析】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冰水混含物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铝合金为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二氧化硫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2.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 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固体受热生成气体固体质量减小分析。
【解答】A、酒能变醋的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为乙醇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不符合题意;
C、浮粉中碳酸根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D、浮粉受热分解变铅白,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固体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3.现有质量和形状均和同的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由此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Y>Cu>X B.Z>Cu>Y>X C.Y>Z>X>Cu D.Y>Z>Cu>X【答案】A【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各金属能否与盐或酸是否反应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解答】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说明Y活动性大于铜,X活动性小于铜,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和Z都在氢前,且Z活动性大于Y,铜在重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由此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Cu>X。
故答案为:A。14.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锌<R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锌和R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不一定无色D.某金属粉末含有Zn、Al、Cu中的一种或几种,取6.5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0.2g氢气,则该金属粉末的组成有2种情况【答案】C【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结合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及图像中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A、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锌与氯化铜反应时,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由图像溶液质量变化可知,溶液质量先增加后减小,则说明先锌与氯化铜反应,然后R与氯化铜反应,金属活动性锌>R,不符合题意;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锌,可能有R,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锌,可能有R,若R的活动性大于氢,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若R的活动性小于氢,则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无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锌与铝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由反应时质量关系可知Zn-——-H2↑2Al——3H2↑6521826.5g0.2g1.8g0.2g6.5g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为0.2克,6.5克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于0.2克,现取6.5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0.2g氢气,则该金属粉末可能是锌或铝、铜或锌、铝、铜三种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5.为确定碱石灰干燥剂(CaO和NaOH的混合物)的干燥效果,测定其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实验如下:步骤1取16.8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步骤2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NaClB.步骤2加入Na2CO3溶液立即观察到有沉淀产生C.、步骤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D.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2【答案】D【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物及盐酸的用量分析;
B、根据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C、根据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大于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分板式
D、根据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即为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由此计算出氧化钙及氢氧化钠质量分析。
【解答】A、取16.8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样品没有变质,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盐酸过量,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NaCl、HCl,不符合题意;
B、步骤2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需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
C、步骤2发生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反应碳酸钠质量大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的质量,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最终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10克,由钙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钙的质量为10g×40100÷4056=5.6g,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5.6:(16.8-5.6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碳酸钙②盐酸③碳酸④碳酸钠⑤N(氮)⑥K(钾)(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3)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它所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元素,能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答案】(1)②(2)①(3)⑥【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与化肥【解析】【分析】(1)根据胃液中含盐酸分板式
(2)根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分板式
(3)根据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分析。
【解答】(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3)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它所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钾元素。
故答案为:(1)②;(2)①;(3)⑥。17.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某同学做了如表所示的四个实验。试管编号①②③④试管内试剂NaOH溶液MgCl2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1)根据以上实验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④中反应的现象为。(2)试管①中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呢?小嘉在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试管①中,再滴入少量,无明显现象,就能说明①中也发生了反应。(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产生。【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无色酚酞溶液(3)气体或沉淀【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硝酸钡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解答】(1)试管④中硝酸钡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再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
(2)复分解反应条件是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2)无色酚酞溶液;(3)气体或沉淀。18.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提示:1、反应②中的NaHCO3因过饱和而析出,2、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CO2):①N②N③2(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C.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溶质只有N(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写出步骤Ⅲ的名称:;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Ⅰ和Ⅱ的气体分别是(选填“NH3,CO2”或“CO2,NH3”)。【答案】(1)C(2)过滤;NH3,CO2【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侯氏制碱法”制的碱为纯碱,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1)所给三个反应分别属于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A正确;“侯氏制碱法”制的碱为纯碱,即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B正确;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仍是NaHCO3的饱和溶液,溶液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铵,C不正确。
(2)步骤Ⅲ分离出固体和液体,为过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能被碱溶液吸收,需先通氨气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C;(2)过滤;NH3;CO2。19.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填“吸热”或“放热”)。(2)浓硫酸使竹片变黑属于(填“吸水性”或“脱水性”)。(3)进一步实验: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答案】(1)放热(2)脱水性(3)液体上不蓝色减少,下部白色固体增多(4)操作浓硫酸时,戴好橡胶手套,护目镜【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试管壁发热说明浓硫酸与水混合放热分析;
(2)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3)根据浓硫酸可吸收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固体中的水分析;
(4)根据操作浓硫酸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放热。
(2)浓硫酸使竹片变黑属于脱水性。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上部蓝色溶液减少,下部白色固体增多。
(4)硫酸具有腐蚀性,取用或使用浓硫酸时,要戴好橡胶手套,护目镜等。
故答案为:(1)放热;(2)脱水性;(3)上部蓝色溶液减少,下部白色固体增多;(4)操作浓硫酸时,戴好橡胶手套,护目镜。20.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答案】(1)BD(2)气泡(3)0.11【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2)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盐酸的质量计算出氢气质量,由此计算氢气体积分析。
【解答】(1)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小、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组合为BD。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手握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7.3克5%的稀盐酸中氢元素质量即为产生氢气质量,则收集的氢气体积为7.3g×5%×136.5÷0.09g/L=0.11L。21.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I.初步探究:小青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1)[初步结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一定没有氯化钡。(3)[交流讨论]小霞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目的A.取无色溶液R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B.取实验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猜想一正确【答案】(1)硫酸钠(2)氯化钠(3)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能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钠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2)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分析;
(3)根据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需先除去起干扰的碳酸钠分析。
【解答】(1)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能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钠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
(2)M溶液中加酚酞溶液变红,加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钡离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至少含其中一种,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则无色溶液M中一定有氯化钠。
(3)M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一定有碳酸钠,因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验证,所以加氯化钡过量是为了证明并除去碳酸钠,再加入氯化铁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证明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一正确。
故答案为:(1)硫酸钠;(2)氯化钠;(3)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22.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如何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在老帅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一,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A.MgB.CuOC.Ba(NO3)2D.Na2CO3【思维拓展】某同学思考后认为图3实验选择其它化学药品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也能起到类似酚酞溶液的作用,该药品可以是。A.K2CO3B.BaCl2C.KClD.Mg【答案】(1)a(2)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3)ABD;A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pH小于7,氢氧化钾溶液pH大于7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达到最高分析;
(3)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所给实验原理分析。
【解答】(1)由反应时溶液pH从小于增加可知,则该同学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选a。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图2中B点温度达到最高,表示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
(3)要验证猜想一,只需证明溶液中不含硫酸即可,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都能得出结论,硝酸钡与硫酸、硫酸钾都会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结论,故选ABD。图3实验选择其它化学药品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也能起到类似酚酞溶液的作用,该药品需只与硫酸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碳酸钾、镁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A、D正确;氯化钡与硫酸、硫酸钾都能反应产生沉淀,B错误;氯化钾不与硫酸反应,C错误。
故答案为:(1)a;(2)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3)ABD;AD。23.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1)小舟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4)从酸的定义分析,FeCl3溶液可以称为(选填“酸溶液”或“酸性溶液”)【答案】(1)不支持(2)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3)氯化铁刚滴入时,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后面氯化铁过量,溶液呈酸性,原来少量的氢氧化铁沉淀在酸性环境中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铁,沉淀消失(4)酸性溶液【知识点】酸、碱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根离子的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根离子与铁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铁分析;
(3)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铁会溶于酸性溶液中分析;
(4)根据酸的定义分析。
【解答】(1)猜想一为氢氧化钙没有参加反应,则溶液中仍存在氢氧根离子,呈碱性,pH大于7,而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说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该现象不支持猜想一。
(2)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中OH-数量多,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若猜想二正确,则会观察到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3)猜想三验证成立,说明FeCl3溶液呈酸性,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因开始时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会有少量氢氧化铁生成,随氯化铁的增加,溶液酸性增强,会使氢氧化铁溶解,沉淀消失。
(4)酸是离解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FeCl3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可以称为酸性溶液。
故答案为:(1)不支持;(2)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3)氯化铁刚滴入时,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后面氯化铁过量,溶液呈酸性,原来少量的氢氧化铁沉淀在酸性环境中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铁,沉淀消失;(4)酸性溶液。24.某校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造纸工艺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活动一: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过如下图多道工序而制成。【分析交流】古代造纸过程中步骤1加的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属于(填酸、碱或盐),熟石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该反应属于(填字母)。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查阅资料】①黑液呈碱性。②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KOH和Ca(OH)2。【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现象。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得到CO2的浓度变化图像。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过程中CO2浓度变化情况方案二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试管中有生成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硝酸钾属于肥,能促进植物生长。活动三:展望造纸发展前景现代壁纸、包装纸要求纸张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铝是常见的阻燃剂,其受热至22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覆盖在纸张表面,从燃烧条件分析起到作用。【成果分享】通过研学实践,同学们认识到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并且在不断创新中传承。【答案】碱;C;白色沉淀生成;钾;隔绝氧气【知识点】燃烧与灭火;酸、碱的概念;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属于碱,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钾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碳酸钾产生碳酸钡沉淀,含钾元素的物质可作钾肥,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解答】【分析交流】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属于碱。熟石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实验方案】加入硫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黑液中含碳酸钾,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硝酸钾中含有软皮元素,属于钾肥。
氧化铝覆盖在纸张表面,从燃烧条件分析起到隔绝氧气作用。
故答案为:碱;C;白色沉淀生成;钾;隔绝氧气。25.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探究】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实验结论与反思】(1)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的原因是(2)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是。(3)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4)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等因素影响。【答案】(1)停止加热后,管内空气冷却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活塞往内压(2)氢气(3)氧化铁(4)浓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根据铁与氧气反应使试管中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3)根据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溶液,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产生黄色溶液分析;
(4)根据空气与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分析。
【解答】(1)加热时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管内空气因氧气减少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活塞往内压,所以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
(2)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3)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生成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不是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说明为氧化铁。
(4)由该实验可知,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浓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1)停止加热后,管内空气冷却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活塞往内压;(2)氢气;(3)氧化铁;(4)浓度。四、综合题(共39分26.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的项目化学习。(1)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①汽油柴油都由提炼,石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有(写一个)。(2)天然气和乙醇可替代传统汽车能源。①甲烷(CH4)和乙醇(C2H6O)均属于(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②天然气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3)电池可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CO2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答案】(1)混合物;燃烧产生的尾气污染大气环境,增加温室气体排放(2)有机;温室效应(3)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电能是清洁能源,属于零排放【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1)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化石燃料使用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2)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3)根据电能零排放分析。
【解答】(1)①石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②汽油作汽车燃料具有燃烧产生的尾气污染大气环境,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缺点。
(2)①甲烷和乙醇均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天然气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3)电能是清洁能源,属于零排放,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故答案为:(1)混合物;燃烧产生的尾气污染大气环境,增加温室气体排放;(2)有机;温室效应;(3)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电能是清洁能源,属于零排放。27.氢氧化锂(LiOH)在航天器中可用于吸收CO2。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得的LiOH溶液中含有NaOH。在N2保护下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LiOH晶体。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物质2030405060LiOH12.812.913.013.313.8NaOH109118129146177已知: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Li2CO3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1)LiOH溶液的pH(填“>”“=”或“<”)7。(2)从电解法制得的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选用冷却结晶法的理由是。(3)电解法制得的1000g溶液中,LiOH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质量分数为5%。①该溶液中LiOH的质量为g。②将该溶液蒸发溶剂并降低温度到20℃时,当剩余水的质量为100g时,所得溶液是NaOH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没有N2保护,LiOH晶体中会混有Li2CO3。检验方法: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2)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变化不大(3)100;不饱和(4)Li2CO3+2HCl=2LiCl+H2O+CO2↑【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碱性溶液pH大于7分析;
(2)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蒸发结晶分析;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由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4)根据Li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LiCl、H2O、CO2分析。
【解答】(1)LiOH为碱,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2)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变化不大,所以提取LiOH晶体,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选用冷却结晶法。
(3)①1000g溶液中,LiOH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LiOH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跑步活动志愿者服务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教育管理中心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创新教育与文化融合学校国际交流实践探索
- 2024年科技园区商铺代理合作协议3篇
- 商业中心大门的智能化改造与升级方案
- 2025中国铁物物资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校园招聘99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校园招聘59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校园招聘14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总部招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金华火腿腌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简单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家用小家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课件
- 监理对进度控制的目标及方法措施
- 环保项目荒山租赁协议模板
- xx单位政务云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2.0
- 2024年度校园体育设施维修保养合同
- 机电一体化项目职业技能大赛试题(SX-815Q)
- 电厂应急物资培训
-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